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01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教学目标:1、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备简单的估计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热爱数学,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明确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根据生活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自主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对 策:可以借助实物掂一掂、拎一拎或用秤称一称,或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知识,导入练习。谈话: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千克和克。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对千克和克有哪些了解?学生将学到的或自己知道的

2、相关知识进行交流。过度:这节课,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二、层层练习,巩固知识。1、完成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这样解答的理由。如果有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观念还不够清新,可以借助实物掂一掂、拎一拎或用秤称一称,或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判断。2、完成第3题。我们知道了千克和克都是用来表示物品重量的单位,它们之间还有很密切的关系。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第3题肯定难不倒我们。学生思考:对单位不同的两个量怎么比较?然后在里填上、或=。指名回答,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完成第5题。出示图片,说说你获得了什么重要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或提出哪些问题,相机

3、将书上问题一一解答,另外的问题也可适当进行解答。)4、完成第6题。观察图意,你知道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得到的?请你仔细观察2号和3号杯子里的水,估计每个杯子里的水大约重多少克。指名估计,并说说你这样估计的理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杯中水的高度来估计它的重量。5、完成思考题。观察图,你能知道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一个菠萝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吗?突出每个苹果的重量相等,每个菠萝的重量也相等,可以左右相互抵消一部分,然后通过数出剩余水果的个数来推出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一个菠萝的重量的关系。6、完成第7题。拿出事先收集的食品包装袋,并进行交流,用什么作单位,各是多重。三、全课小结。通过练习,你掌握得如何

4、?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再努力的?四、课堂作业。完成第4题和补充题。自己阅读你知道吗。板书设计: 练习四1千克=1000克3000克=3千克课前思考: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千克和克的综合练习。在课堂上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要注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介绍小学生每天的食物应该如何合理搭配知识,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课后反思: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

5、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本课是一节千克和克的练习课,通过前两节课学生对1千克与1克的亲身体验,有了这种体验的积累,学生有了可以判断的根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准确的对物体的大概重量进行估计和判断。但这种体验还会随着题目的灵活变化而混淆,因此,还要多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增加体验,有了一定量的感受,就能随机应变。出现在学生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不能灵活运用千克和克的关系解决实

6、际问题,可能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千克和克还有一定的陌生感,生活经验积累得不够多,有些只凭自己的感觉。比较大小时,出现同单位比较的,如1700千克和2千克进行比较,很多学生想成1700克和2千克进行比较。进行强调后,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课后反思:练习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本单元知识。通过前两节课的探索和学习,学生对千克和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够进行单位换算。从本课练习的实际效果来看, 简单的千克和克的单位互换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比如乒乓球,篮球等物品填单位名称也比较熟练,但是对于没有见过的或不熟悉的东西,个别学生在选择适当单位时就会出现错误,毕竟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对他们来说

7、概念是模糊的。我想应该让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会,多实践。课后反思: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本课时教学练习四的内容,是关于千克与克知识的综合练习,因为之前已经有过实物接触,又通过了动手操作的这一过程,所以学生对千克与克的概念比较清楚,在让学生解决问题时,学生自然而然的联系到了实物情景,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既培养了学生估计物品轻重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再通过课堂作业做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总体掌握的还可以。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