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11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教学内容:P10110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1、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3表示?2、你知道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3、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4、你知道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吗?二、出示例一:同样大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分呢?(平均分)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来表示分数吗?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强调: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1份)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为什么可以用3/4表示?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

3、/4 3个1/4)请多位同学说,同桌互说。那3/4怎么写呢?自己写在草稿本上,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3表示什么?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呢?二、试一试1、学习试一试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

4、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想想做做2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你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的?(5/6是5个1/6,所以要涂5份!)三、比一比谈话:整数之间有大小的比较,分数之间也有大小的比较,那么分数之间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分数3/5和2/5,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借助直观来比较他们的大小,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折一折,比一比。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吗?(比的标准要相同)那3/5可以怎样表示?2/5

5、呢?3/5是3个1/5,2/5是2个1/5,3个1/52个1/5,所以3/52/5四、做一做1、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2、想想做做1、5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理由。你是怎样想的?3、你还能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吗?自己表示。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

6、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五、读一读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

7、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谈话:分数是谁发明的呢?自由阅读P104你知道吗?六、全课总结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