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11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案例展示: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小兔哥哥从山坡上采了一箩筐蘑菇,打算把这些蘑菇分些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课件出示4只小兔分蘑菇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师:从画面上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一共有4只小兔,箩筐里有12个蘑菇,小兔哥哥把这些蘑菇的3/4分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师将学生讲述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师:大家觉得小兔哥哥分得公平吗?为什么?生:因为有4只小兔,就要把这些蘑菇平均分成4份,小兔弟弟有3只,所以分得3份,也就是这些蘑菇的3/4。师:那小兔弟弟们分到了这些蘑菇的3/4,一共是多少个蘑菇呢?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摆学具师:下面请大家两人一组,

2、用圆片来摆一摆,分一分, 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个?学生分组摆圆片,教师巡视。师:有谁愿意到上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分法。请一生展示分蘑菇的过程。2、列算式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一步: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师追问:用算式怎么来表示这一步?请一生回答:124=3(个)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二步:给兔弟弟3份,也就是9个。师追问:这一步用算式又可以怎么来表示?生:33=9(个)师讲述:我们一边摆圆片,一边用算式表示出了小兔弟弟们一共分到了9个蘑菇,我们可以用2个算式表示分蘑菇的过程。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义。指名复述算式意义。师强调: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先算出每份是3个

3、,再算出3份就是9个。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题目(1)解决第一个问题:青椒的5/6是多少个?师:6表示什么?生:表示把6个青椒平均分成6份。师:5表示什么?生:表示有这样的5份。师:怎样在图上分一分,表示青椒的5/6呢?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述:把6个青椒平均分成6份(图上用虚线表示平均分6份),每份是1个,5份就是5个(这5个用另一种颜色表示)。师:我们用算式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生:66=1(个) 15=5(个)师边课件演示。(2)其余3小题学生独立做,先分一分,列出算式,在全班交流,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师强调:做这些题目一定要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

4、是多少。补充:求苹果的4/5是多少个?2、做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3/4,拿了多少个?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再指名上来摆,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拿3份是6个。师:用算式怎么表示?(指名说出算式)提问: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3/4,拿了多少个?是怎样拿的?能列算式吗?比较:两次都是拿3/4,为什么两次拿的个数不一样呢?学生认识到:虽然两次都拿出3/4,但由于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3、做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个知识点,是哪个知识点?1时=60分一小时分针转几圈?从12转一圈再回到12,刚好一圈。学生

5、各自在书上画线分钟面、按要求涂色、列式计算。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4、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四、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话:读一读你知道吗?你能解决其中的问题吗?教学反思: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6、”。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小兔哥哥分蘑菇给小兔弟弟吃的情境,给学生一个比较亲切熟悉的情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随时随地伴随在身边,更使原本枯燥的分数题变得活泼、生动,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

7、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通过提问小兔哥哥分得公平吗?既隐含着数学问题,又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分得公平公正),使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为人处事的公平公正。在探求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个时,既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又同时跟随摆圆片的过程引导出用算式如何表示每一步分蘑菇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又获得理性知识。宋以后,

8、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提出的问题两次都是拿3/4,为什么两次拿的个数不一样呢?原本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能够让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但教学时过于匆忙,没有展开讨论,而只用一个学生的回答一带而过。有的学生可能根本还没来得及考虑,而被直接告知答案,虽然两次都拿出3/4,但由于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