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18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练习五1(第四单元加和减第5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3、增强学生口算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口算方法。难点:估算。教学过程设计:一、揭示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的口算。这节课我们要来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练习五)二、组织练习。1、 做第1题。指名学生口算,让学生比较,说说想法。2、 做第2题。教师操作,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同桌继续进行口算,一人出题,一人口算,然后交换。3、 做第3题。

2、教师说明用符号表示两种得数。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检查。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讨论方法,如加法,要考虑进位,而减法则要考虑退位。4、 做第4题。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核对结果,鼓励学生,以增强口算的信心。三、拓展练习。1、做第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问题。让学生说说这些问题应怎样答或怎样算。2、补充题。四、练习小结。学生对自己本节的练习做自我评价,或请同桌评价。教师根据课堂练习情况,进行小结。五、布置作业。根据第2题的形式编写3组口算、第5题和补充题。板书设计:练习五55 + 32=55 32=课前思考:教材中安排了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练习。从具体的练习题

3、来看,这部分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口算和估算的题目,另一类主要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这节课所安排的练习,主要是第一类。重点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课后反思: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主要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生通过口算以及口算后的比较,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的异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

4、用,第3题旨在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学生练习下来的情况还不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口算能力还是不行,特别是进位加和退位减,还需要加强练习口算的技巧和速度。课后反思: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口算方法很熟悉,但口算速度还不快,尤其是出现进位和退位的情况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能口算出答案。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强,有自己的估算方法,而且估算的速度很快。但学生对于估算的作用有可能还没清晰的认识,不能很好地利用估算进行检验,总是将估算脱离于真正的计算之外,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这样的目的比较强。我认为,以后要在实际的做题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好估算,让他们意识到估算是为计算服

5、务的,有了这种意识,很多学生都会将两者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今天的练习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的练习,通过变换题目的练习形式,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课后反思: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

6、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的认识,并能深入、熟练的解题。内容大致分了两类,一类是关于口算和估算的题目,口算是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发现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对于估算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独特方法进行计算,但未能将估算真正运用到计算中。第二类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还可以,能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

7、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课后反思: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节课是对这个单元的复习与巩固,今天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这一内容,在练习中让他们比较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对于估算我先让他们估算好后马上口算出得数,看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估算的范围内,使他们更明确估算是为计算服务的,课上采用多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