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模拟测试-轻巧夺冠36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28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模拟测试-轻巧夺冠36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模拟测试-轻巧夺冠36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模拟测试-轻巧夺冠36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模拟测试-轻巧夺冠36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模拟测试-轻巧夺冠36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6415-16苏教版(无)“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

2、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读拼音,写汉字“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

3、“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jn f p jng k xng ch d lio ling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

4、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jn gng y rn d j w r pi hui二、把成语补充完整天( )地( ) ( )不( )胜 一( )而( )负( )请( ) ( )假( )索 功( )名( )沁( )心( ) ( )出( )庐 等( )齐( )三、根据解释写出成语1、一点也不受拘束。( )2、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3、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4、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5、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 ,要

5、,要 。2、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3、 ,万里长征人未还。 , 。这首诗的题目是 ,是 代着名诗人 所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 ,人民过上 的美好心愿。五、阅读短文露珠赞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耀,绿柳和庄稼低语,微风吹来,格外清爽。晨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了它的面纱,万道霞光映照着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千颗、万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洒 撒 散)满了宝石,像千百双闪光的眼睛。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喜爱的露珠。露珠的身形极小,生

6、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 浇灌 湿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闪电以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而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1、认真读短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取一个合适的词

7、,把其余的词划去。2、把下面这句话分别改写成带有把字和被字的句子。火红的太阳撩开了它的面纱。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3、 文中已用分好段,请你写出各段段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盲童的画在彩色缤纷的少年儿童画展的画幅中,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极其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淙淙的流水,好像还有一棵树。寥寥几笔,勾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村庄。设想一下孩子拿起画笔时的心情吧:她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露出火红的脸,吐射出炽热的光芒,照拂在每个人和她自己的身上;她画一棵树,葱绿的颜色,上面栖留着无数的鸟,唱出悦耳的歌曲,她画树的时候,

8、就好像听到它们的合奏;画一条小溪,那青色的溪流,她曾用手指触过它,有一阵清凉的感觉;画一间小屋,这屋子里充满着亲切的声音,温暖的笑声,友爱的翅膀庇护着她,这是多么美好的环境。可是,她心灵上的色彩,她感觉上的声音,怎么画得出呢?她只能画出这样一幅简便的画。就是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在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能够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不,就从这没有色彩的画幅上,人们看到她心灵上的色彩;在这线条简单的构图上,听到和她共同感觉到的声音。谁走过这张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在祖国温謦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一颗坚强的,不畏困难的心在向你微笑。这盲孩的画上原也有着丰富的色彩啊!何况,看这

9、画的人们更愿意为它添上各色鲜艳的颜色。1、盲童的画有什么特点?2、盲童的画上有哪些景物?一棵树前面加上好像还有说明了什么情况。3、走过盲童画前的人们,为什么要细细看这张画?4、在正确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后打。1、文章记叙了盲童作画的过程。( )2、文章介绍了盲童的画。( )3、文章介绍了一幅盲童的画以及作者看画时的联想。( )5、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选择正确答案打上。1、盲孩的画上那些景物本身是有色彩的,看画的人不是盲人,知道画上那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 )2、盲孩的画上应该有丰富的色彩,盲孩画不上去,看画的人会给它加上去的。( )3、盲孩虽然看不到颜色,但她对世界有美好的想象、有丰富的感受,她的画反映了她心灵上的美好感受,表达了她坚强的意志,看画的能理解盲童的心灵,并受到感动。( ) 六、习作 以“最动人的 ”为题进行习作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情景”、“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2、要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