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40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结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进度,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有助于三年级同学学习的教学资源,希望小编整理的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你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只要同学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科学运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2、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

3、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

4、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

5、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

6、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用题与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 教师:对,今天

7、我们学习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 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书 探究活动 分糖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的数量关系. 活

8、动内容 1.布置任务. 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

9、.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 活动建议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