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59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3、培养学生推理、敏捷思维的能力和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33 41 22 2423 31 12 44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二、新授1、导入新课(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5(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

2、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5,并板书:1个5、2个5、3个5、4个5、5个5。2、探究发现(1)学习口诀: 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袋乒乓球,有5个。)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1袋乒乓球有5个,也就是1个5,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515,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教师板书:515 一五得五)(2)学习口诀: 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再出示二袋乒乓球,问:现在有几袋乒乓球,是几个几?问:2个

3、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5210 二五一十)学习口诀: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教师再依次出示三袋乒乓球,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三、巩固练习1、

4、525 535 54553 54 55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2、第2题采用同桌互动的形式过关:把口算卡片和算式放在一个袋子里,摸到算式说口诀,摸到口诀说算式。3、第3、4题学生独立作业同桌互批。4、第5、6题要求学生先整理信息,再独立解答。四、归纳质疑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前思考1:由于5的乘法口诀容易记忆,再加上学生在学习1-4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已经初步知道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含义和用途,所以应该不会感到有太多的困难。在填表、写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中,要逐步增加学生独立完成的机会。课前思考2:学生已经经历了1-4的乘法口诀的探究

5、,本课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从图到加法再到乘法,最后自己探索出乘法口诀,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如情境图的出示,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即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活动,都能有机会开展交流,表达自己的理解.课前思考2:因为本课是我上教研活动课的内容,所以下面是我的设计和想法: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

6、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教学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教学策略: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二次遇到,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 ,孕育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调动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他们数一数,看一看,加一加,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习的认知

7、规律。第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最后又设计了一个发展应用的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用具:口诀卡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大家齐背1一4的乘法口诀。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一四( ) 三四( ) 二四( ) 三三( )

8、二、激趣导入谈话:小朋友们真棒(做手势),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手印),每个手上有几个指头娃娃?(5个)师:让我们一起跟着这5个指头娃娃一起去秋游。出示例题场景图。认真观察一下,你能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

9、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重点引导学生讲清: 画面上有5只船,每只船上都坐了5个人。三、编写口诀1根据大家了解到的信息,我们来填一填表格。“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