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63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学设计现场: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第一部分: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

2、在23厘米之间。)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你能找到1厘米吗?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师:还有吗?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生4:有短的竖线。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生6:有格子。师:格子的大小怎样?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师

3、: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生2: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师板书:1厘米=10毫米)3.感知毫米教师先后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毫

4、米,用1毫米的视线范围观察四周,找1毫米的物体。师(出示1毫米实物标本):在同学们的眼里,有这么多物体和1毫米接近,说明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生1:1毫米呀1毫米,你怎么这么小!生2:你可太难比划啦。生3:你可真小呀!生4:你就像一条小缝。师: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生1:大米。生2:缝衣针。师:同学们都选择了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体,某一地区降水量的大小就是用毫米作单位表示的。其实用毫米作单位不仅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长短、粗细等,还与测量的要求有关。3.测量实践(略)。第二部分:认识分米1.认识分米师:同桌合作,用直尺来测量课桌到底有多长?(

5、提出合作要求:一个同学用直尺量,另一个同学帮助数。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生:师(小结):可以用15厘米为一段去测量,可以用18厘米为一段去测量,还可以用10厘米为一段去测量。看来,测量课桌的长度,需要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为了便于推算,规定10厘米长的线段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2.认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师: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说一说你的画法。生:3.感知分米用手势比划1分米师: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放到直尺上量一量是1分米吗?(引导利用直尺上去比划;反复比划1分米,逐步递增1分米的表象)找生活中1分米的物体(略)4.认识分米和米的

6、关系师:拿出软尺,估计有多长?大概几分米?数一数有几分米?你知道了什么?生:三、梳理知识,解决问题1.完善板书,进行总结2.基础性练习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完成课本练习题)3.拓展性练习:这是四个同学测量纸箱的长度后交流的情景,说说你的想法。4.实践性练习:选一样教室里的物品,先估一估再测量,并把测量方法和结果找人交流。四、课外延伸,联系生活推荐课后任务单(丁丁的数学日记、实物标本、选择实物进行测量、多少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评课长度与面积、重量、体积等一样,是用于刻划物体属性的基本尺度之一。小学阶段测量往往是和长度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毫米、分米是在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学

7、习厘米和米的时候,已经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所以本节课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目标在于揭示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过程,即厘米和米在精细刻划物体的长度时的不足。设计者通过说话接龙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体验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毫米、分米知识发生的必要性,同时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谓匠心独运。接着,设计者深入地通过学生的估测、实测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长一些、短一些,自然而贴切地引出毫米的知识,并及时地结合刻度尺,让学生比划、数小格、寻找生活中的1毫米等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揭示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同时,设计者又浅出地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来引出分米的学习,在学生经历认识毫米

8、的活动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画一画的环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了必然的有机联系。这样的处理,不论从教学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活动地设计,学生的体验是充分的,知识的产生是自然的,教学的实效是明显的。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

9、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

10、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

11、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从整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深感设计者对合作探究学习得心应手的运用。首先合作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主题与任务是明确的;其次,活动的开展在过程性评价与反思中既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既是关注过程的,也是关注结果的;第三,活动的开展不是放任的,教师在巡视中注重对学生测量的方法、思维的关键点的及时掌控、引导和启发。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最后,教学设计中充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精心设计反思性练习,关注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题目,及时地将实现数学对生活的反哺,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构建了有效的练习情境,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还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解释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探究性的知识。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