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1.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66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1.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1今天这节课主要借助生物组养的金鱼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乘加乘减。正如我所预料的,在经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之后,小朋友们很顺利地交流出了这样两种方法:(1)连加:4+4+4+2=14(条)(2)先算3个4,再加2:43+2=14(条)当询问有没有其它方法时,二(1)班的田一丁小朋友高高举起了手。他说:从第一个鱼缸里拿出2条,第二个鱼缸里也拿出2条,第三个里也拿出2条。这样,就有7个2,用72算就可以了。听着这样精彩的发言,我真是激动不已,这种想法太棒了!看着其他小朋友似懂非懂的神情,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以帮助他们理解。前面三个鱼缸中都有4条金鱼,从每个鱼缸里拿

2、出2条,这样的话,每个鱼缸里都有2条鱼,数一数,鱼缸里有4个2条,再加拿出的有3个2条,一共就有7个2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

3、“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寥寥几笔,虽则简单,但非常清楚明了。好多小朋友不禁点头赞同。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

4、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既

5、然能设想把鱼拿走,就能设想添加金鱼。于是就有小朋友想到了借2条鱼使每个鱼缸里都有4条,一共是4个4,再从中去掉借走的2条,就是金鱼的总数了。于是又得出了442=14(条)这样的方法。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虽然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能使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使思维多样化,我还是觉得值得的,也是应该的。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