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81_15-16人教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68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81_15-16人教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81_15-16人教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81_15-16人教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81_15-16人教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81_15-16人教版(无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38115-16人教版(无答案)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基础知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

2、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看拼音写词语。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

3、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Z no lin p tio n l xn ku wBo dn yu l ch do mio sh2、划去

4、字的错误读音。 精湛(zn zhn) 开凿隧道(zo zu)摩肩接踵(zhn zho)挑着一面旗(tio tio)3、组词。 竣()拔()徊()遐()勘()峻()拨()徜()暇()堪()di()d()tng()待 度 趟di()du()tng()4、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鼓呐喊 请()自误 ()然一新 理()气壮 鼎()昌盛 ()目蹲身 争先()后 自()自受 5、选词填空。 冷落冷静冷清(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的头脑。(2)过去这里很(),现在可热闹了。(3)客人来了,我们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要()了他们。宁可也不与其不如(4)()说许多的豪言壮语浪费时光,()现在就

5、付诸行动。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1)司光迁是我国古代东汉时的文学家。()(2)这就是我们全家人的开心果小猫妮妮。()(3)胡锦涛总书记关心群众永远留在咱老百姓。()(4)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啼”中的“葵”指“葵花”。()7、按要求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那样热爱集体。”(改为转述句)(2)树叶落到大地上。(改为拟人句)(3)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4),我们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补充句子)(5)李丽评上了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6)一个没有恒心的人,他多聪明,不可能把

6、事情做好。(补充句子)二、阅读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谁持彩练当空舞?( ),关山阵阵苍。(2)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是( )。(3)鼎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象征着( ),是代表、发展、( )的吉祥物。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的启迪我家住在古城的一角,窗外有一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和妈妈嘀咕了一会儿,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总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满足要求边挑来石块

7、,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垃圾的上面堆了一尺来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了两垄翠竹栽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功夫,这儿就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没来这儿倒垃圾,()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贡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添美色。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笼,竟然成了古城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在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琴呢!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诱人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的美景,我蓦然懂得了:()用美,()会启发更多的人爱上美!(1)“透”的音序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透”在字典里的意思有:穿通,通过。极度。显露。文中“伤透”的“透”应先()种。 (2)请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空处。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花团锦簇:( )(4)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 )。 (5) )爸爸对我出了个好主意,这个好主意的内容是:( )。 (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在文中画出来。 三、习作。题目:那天,我真_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2、把内容写清楚、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班级,字数400字左右。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