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69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引导探究 注重过程“三位数连加”教学实录与评析1.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的算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能根据加数的特点,合理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进行计算。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3.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实录师:我们先做一组口算题。出示:6 + 9 = 7 + 6 = 8 + 8 =4 + 7 = 9 + 5 = 7 + 9 =3 + 9 + 4= 4 + 8 + 8 = 6 + 8 + 9 =3 + 9 + 7 = 4 + 6 + 8 = 6 + 8 + 2 =教师请完

2、成速度较快的小组开火车报得数,其余学生核对。师生共同讨论三组连加算式的算法,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简便的算法。评析:三位数连加是一位数连加的拓展。教学新课时,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这种联系,以6道一位数加法与6道一位数连加为复习内容,安排学生视算笔答。这样组织,全班一开课就进入了紧张的计算练习之中,为新课学习顺利迁移,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的口算水平在不断提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探讨有关几个班借书的问题。出示教材第39页例题的情境图。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问题,想一想算式怎么列?生:85 + 143 + 126。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85 + 143 + 126。师:你觉得今天

3、学习的计算有什么特点?生:今天学习的是三个数相加,前几节课学的是两个数相加。生: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连加。师: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板书课题:连加)能直接口算出这三个数相加,和是多少吗?生:不能。师:那怎么算?生:用竖式计算。师:大家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小朋友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请写出不同竖式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师:大家能看懂这四种写法吗?他们算出的结果都是354,和你算的一样吗?我们比一比第一种算法和第二种算法,它们有什么不同?生:第一种两个竖式是分着的,第二种是连着的。生:第二种算法的竖式是把第一种的两个

4、竖式连起来了。生:第二种算法比第一种算法要少写一个228。师:你同意他们的发言吗?我也同意。请大家再比较第三种算法和第四种算法,相同吗?生:横线上面都有三个数。生:它们都是连着加的。生:第四种写法比第三种写法多写了一个加号。师:(指着第三种算法)像这样的竖式,一般写一个加号。这样写,大家会算吗?请每位小朋友把第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同桌间口述第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教师再指定一个学生口述。评析:在学生自我探究之后,教师选取了四个学生的典型竖式计算,交流展示,并组织了两次对比:连着与分着列竖式计算的对比,连加时写一个与两个加号的对比。当然,这里引导比较辨析的提问也可改为这四种不同的

5、写法,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让学生一次性地比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师:黑板上的这几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生:我喜欢第一种,过程清楚。生:第二种比第一种简单,我喜欢第二种。生:我喜欢第三种,第三种只列一个竖式,算起来快。师:这些方法都是对的。在计算时,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就选择那种方法。不过,第三种算法是今天新学的,大家能掌握吗?你能用这样的算法解决新的问题吗?出示: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学生读问题,独立试做。前后四人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师:我想请我们班32号小朋友做小老师,到前面来边写竖式边讲计算过程。我和其他小朋友都听他讲,好吗?生:(边板演边讲)8 + 4 = 12,12 +

6、6 = 18,写8向十位进1;7 + 9 = 16,16 + 3= 19,19 + 1 = 20,写0向百位进1有一学生大声插话:不对!进2!正在讲解的32号小朋友的话被打断,他一愣,继而接着说:对对对,我说错了!19 + 1 = 20,写0向百位进2;1 + 1 = 2,2 + 2 = 4,4 + 2 = 6。得数是608。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608本。师:对32号的讲解,大家满意吗?学生自发鼓掌。一个学生不待教师允许,跑到黑板前:我在算个位上的数相加时,先算4 + 6 = 10,再算10 + 8 = 18,这样简便。又一个学生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说:十位上算的时候,7 + 3 = 10

7、,9加进位的1等于10,10 + 10 = 20。这样算起来快。师:大家听明白两位同学的补充发言吗?他们的发言提醒我们,我们不仅要会算,还要注意算得简便、迅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把能凑满10的数先生:相加。师:让我们用掌声向两位同学表示感谢!请大家观察、比较今天这节课所解决的两个问题时的计算,它们有什么不同?生:第一题,十位上相加后向百位进1;第二题,十位上相加后满了20,要向百位进2。生: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能算得简便的,要算得简便。第一题,十位上可以先算8 + 2 = 10。师:同学们发言的质量很高!计算时,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考虑如何算得简便,这样算起来就比较迅速了。评析:在学生

8、用多种方法探究三位数连加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比较,说算理、说算法,广泛交流,明确正误,对中求优。教者只是引导、安排、点拨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我探究和才智展示的满足。由于教师对学生采取积极信任的态度,放手让学生探究,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衍生之物。师:请大家完成数学书第40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定三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其余学生核对。师:全对的小朋友为自己鼓鼓掌!做错的小朋友根据自己的错误,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什么。学生发言,教师把几个学生算错的题目抄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口述计算注意点时,教师用红粉笔在错误处圈画。生

9、:计算十位、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能忘记加上进位的数。生:满十进1,满二十进2。生:进2不能写成进1。师:几位出错的小朋友很诚实,而且提醒了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我们在计算时还要注意:几个数相加,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先加,再加上其他的数,这样算起来就比较简便、迅速。关于写竖式,我们要注意生:数位对齐,数写规范。评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差错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并把这些差错集中板书,引起全班的注意,以差错为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口述计算注意点,从反面引发学生对正确、迅速、简捷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从差错中学习,运用差错来启发引导,是教者高明的教法体现。当然,此法运用得当还在于必须

10、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对待差错的平常心态,极其小心地呵护学生的尊严,自觉自愿地提供差错,并认为这也是为班集体的学习进步做贡献。教者在此表扬出错的学生很诚实是十分必要的。师:注意点大家都知道,那么在书写时自己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接下来,我们前后桌四人一组合作,进行接力编题计算。师:活动方法是:第一人按照要求选择卡片上的数,编出算题;第二人检查所编的题目是否符合要求;第三人用竖式计算;第四人对计算进行评改。每编一题后,交换角色,编、查、算、改每人都轮换一次。按照惯例,计算正确得一颗星,书写美观再加一颗星。依次出示编题要求: 三个数相加,个位上的数相加满20。 三个数相加,十位上的数相加满2

11、0。 三个数相加,个位上把能凑成10的数先相加。 三个数相加,十位上把能凑成10的数先相加。学生编题计算。师:接着刚才的编题活动,请大家看一幅场景图,你能收集图中相关信息,编出用连加解决的问题吗?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在图中增加:学生活动的场景,其中跳绳的168人,踢毽子的95人,跳皮筋的77人;一个正三角形的花坛,边长是268厘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三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一共有多少人在活动? 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出示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作业速度情况选做,可全选或选部分

12、题目,也可不选),作业速度较快的学生在检查完毕后完成。选做题1: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全校四个、五个年级或全校借书的本数。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选做题2: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字。与当今

13、“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评析:巩固练习的组织,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编排优势,把例题、试一试之后的想想做做5题巧妙地重组安排、改造加工,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思考性、综合性,避免将计算练习单

14、纯作为程序性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极其负责的态度、不懈的热情,深入学生之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细致的具体到人的辅导发生和完成在课堂内,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教师还在课堂作业中安排了选做题,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自我选择,这也是课堂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的细微体现。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