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26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的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欢迎大家参考学习。一、填空、1、(4分)5890毫升=_升=_立方分米;3.5立方米=_立方米_立方分米。2、(2分)a=4b(a、b是不等于0的整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_,最小公倍数是_3、(1分)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如果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可以切出_块。4、(2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为96分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平方分米,体积是 _立方分米。5、(1分)把165分解质因数是_。6、(4分)在14、6、15、24中_能整除_,_和_是互质数。7、(2分

2、)如果A和B是互质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_。8、(2分)把2m长的铁丝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m。9、(3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个面,_条棱,_个顶点。10、(4分)一个长方体,长6米,宽5米,高4米,它的棱长之和是_米,表面积是_平方米,放在地面上的占地面积是_平方米,体积是_立方米。二、我会判断(5分)11、( )(1分)圆圆说: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12、( )(1分)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合数。13、( )(1分)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14、( )(1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和4c

3、m,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15、( )(1分)真分数一定小于1、假分数一定比1大。三、选择(20分)16、(2分)下列各组数中,第二个数能被第一个数整除的是()A、2.5和5B、4和10C、0.4和1.2D、5和2517、(2分)a=255,b=235,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10B、50C、150D、3018、(2分)旋转和平移都只是改变图形的()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A、大小B、形状C、位置D、方向19、(2分)一只茶杯可以装水()A、250升B、250立方米C、250毫升D、2500克20、(2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木块

4、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木块,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积增加,体积不变B、表面积减少,体积不变C、表面积和体积都增加D、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21、(2分)用棱长为1cm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大正方体,需要这样的小木块()个.A、2B、4C、8D、622、(2分)两个质数的和是()A、偶数B、奇数C、奇数或偶数D、无23、(2分)物体所占()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A、空间B、位置C、面积D、距离24、(2分)把一根长方体的木料,等分成2段,表面积增加了()A、1个面B、2个面C、4个面D、3个面25、(2分)421减去(),就能被2、3、5分别整除.“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

5、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6、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

7、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A、1B、11C、21D、12通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暑假练习作业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

8、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