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575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课堂师:请同学们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1:将圆分成好多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生2:分成若干等份,分得的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师:补充得好,两位同学握握手,你们的发言合起来就全面了。评析:评价的指向性很明确,促进积极参与,积极合作。多媒体显示: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师:说得滴水不漏,能比划一下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立方米的大小吗?评析: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会很愿意做。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2、怎样计算?生:底面积乘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师:根据体积的含义,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体积?生1:这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师:(出示任意圆柱)你能估计一下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吗?生:10立方厘米。师:你真勇敢,是第一个敢于估计的同学,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评析:评价时设法找到他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师指导:伸出手指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帮助该生掌握估算的技巧。)生:600立方厘米。师:同学们认为是不是比较接近了?众生一致同意。评析:动员全员参与估计,参与评价,此时的集体关注产生了强大的力量。师:拿出你们带来的圆柱,同桌的两个同学各自

3、估计一个数据并记录下来。师:如果想准确地计算出这个圆柱的体积,该怎样算呢?猜测一下。生1:两个底面积的和乘2。师:胆略过人,真佩服!评析:评价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被老师佩服,那是何等自豪!内心获得愉悦感。该评价语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师:你同意这个猜测吗?(大部分学生摇头。)生2:底面积乘高。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等待

4、)师: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生:能。师:想试试吗?(各合作小组立即行动,组长作了分工,用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萝卜或山芋尝试切拼。)(老师尽可能地参与多组活动,并指导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师:自己认为你获得成功的组请举手,(有一半小组获得成功)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发明家爱迪生经常要经过上千次实验才能成功一项发明,失败了,下次再来。下面请合作切拼成功的小组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切拼的。评析:评价没有忽视失败的同学,言外之意:只要认真参与做了,哪怕失败了,也能获得一些经验,老师仍然欣赏你!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

5、,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生:因为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根据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沿着高的方向切,就可以拼成长方体了。师:说得真精彩(竖大拇指,鼓掌)。评析:利用体态语,和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分享成功的喜悦,产生心灵的共鸣。师:切拼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

6、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小组讨论上面的思考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

7、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生:体积没有变,底面积没有变,高也没有变,只是形状变了,由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了。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