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59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课例分析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圆柱体体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看一看祝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生:这是一个圆锥体、师:你们能不能用以前的办法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呢?生:可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来求出它的体积师: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圆锥体还用这种办法,会怎样?生:能求出来但会很麻烦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共同研

2、究求圆锥体体积的办法(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推导公式、师:同学们,想求圆锥体的体积它会与哪些图形有关呢?生:圆柱体、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选择能够推导出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学具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小组合作)学生汇报:我们组选择一个圆锥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些水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倍多一些师:其他种和他们一样吗?生:不一样师:谁还愿意汇报生: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大米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倍生汇报:我们小组也选择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细沙进行实验我们把细沙装满圆锥体后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内,正好倒了三次没有剩余我们得出

3、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倍、师:为什么你们在实验的时候都用圆锥体和圆柱体,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生:因为第一组用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以得到的结论和我们两组不同。、师小结: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这样的关系。即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字母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s表示它的底面积,h表示它的高。/sh。(三)巩固练习、判断()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倍。 ( )()圆柱体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 )()圆锥体的高是圆柱体的高的倍,它们的体积相同。 ( )、解决问题()有一个圆柱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是

4、多少?()有一个圆锥体沙堆,底面积是平方米,高米求沙堆的体积?()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底面积是平方分米,求它的高是多少分米?三、教学反思这节课上,我以高昂的激情,丰富的执教经验,幽默风趣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不失为一节让人回味的好课。1、难点分散。针对学生对圆锥体刚刚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对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教者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个圆锥体,提问:你认识这个物体吗?谁能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回答后。教者紧接又发问:如果是较大的物体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

5、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

6、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导入的新颖。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教者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自主地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空间,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得以自由的发表。教师的适时的点拨,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即: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关系才存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3、教学手段和练习配套。教者用考一考、请听题等手段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强化。一方面,使学生的情绪围着教者的教学目标

7、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每个人都能进行有效的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符合了直观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重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结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始终处在思维十分活跃的状态中,高潮迭起,一波连着一波,让人体会到了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的教学魅力。教者的教学魅力尽现于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