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692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活动课设计)活动内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探讨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知识运用的现象,以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在教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求法之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活动目标

2、: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式,设计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求异创新思维。3、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量筒、天平、茶杯、水、橡皮泥、乒乓球、土豆、白纸、奖状等。活动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多媒体显示)曹冲称象图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中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吗?2、关于这幅图还有一个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配合故事情节,多媒体显示几幅相关画面。3、听完故事,同学们一定认为曹冲很聪明,他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哪里?4、引出转化法(曹冲在称象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了一

3、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法,他把大象的体重转化为石块的重量,通过求石块的重量得出大象的体重。)板书:转化法。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不是规则的,不能利用常用的体积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那么这些物体该如何求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设计意图: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引子,引出转化法,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具体事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给予时空,实践体验。1、分6人一组活动。在我们每一小组的台上都有一块橡皮泥和一张表格,请同学们在组内开展分工合作,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出橡皮泥的体积。2、要求:选出本小组的

4、组长。组长上台领取自己小组需要的测量器材。小组内要先对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与结果进行检验。每一小组选出一名组员填好表格,做好上台介绍的准备。3、各小组展开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设计意图: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展开活动,不但能使原本混乱的活动场面变得有序,而且通过人人都有分工,人人都能思考、探索、操作,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三、搭建舞台,展示成功。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互相协作,相信同学们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下面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介绍你们小组的方法。(凡采用一种正确方法的小组,将获得一张印有曹冲奖的奖状。)2、学生现场进行介绍。(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对该

5、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验证,并对正确方法加以奖励。)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正确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方法。设计意图:学生都希望自己是知识的第一发现者,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四、学以致用,现场竞赛。1、通过刚才的实验、交流、归纳,同学们一定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与新方法,下面我们将进行个人现场竞赛,对设计出正确方法的的同学加以奖励。2、因为橡皮泥会沉入水中,所以能用量筒测量,面有些物体不能沉入水中,(如乒乓球)该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3、一张白纸如何测量它的体积?4、一块土豆如何测量出它的体积?5、列举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请其他同学来求它的体积。设计意图:听,会忘记;看,能记住

6、;做,才能会。只有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用一用,才能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五、拓宽范围,引入生活。1、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利用你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选择一个物体并测量出它的体积。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思考:

7、对生活中一些较大物体,该如何求它们的体积?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设计意图:课外的拓展与延伸无异于帮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明白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也有数学,增强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