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796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单元评价分数乘法(单元评价)单元评价目标:1、是否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计算;2、是否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含连乘)式题;3、能否应用分数乘法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评价内容:(具体内容见练习卷)一、 口算(简单的分数乘法计算)二、 计算(分数乘法计算)三、 填空四、 选择五、 解决实际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前思考:本次单元评价内容难度适中,所以结合我们两个班的学习情况,补充以下练习,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填空部分:1、7个2/7的和是( ),3/5千米的2/9

2、是( )千米( )分=1/4时 3/4公顷=( )平方米2、一辆摩托车每分钟行驶1/2千米,1/2小时行驶( )千米。3、一堆煤,每天用去它的2/9,3天用去这堆煤的( ),还剩这堆煤的( )。4、一根电线截下1/4米,还剩3/2米。如果截下全长的1/4,截下( )米。5、 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式:小红的体重是她爸爸体重的1/3;本月电费比上月节约了1/6;人的血液大约占体重的1/13;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3/8。判断部分:1、a是自然数,它的倒数是1/a。2、一个数乘真分数,积一定小于原数。3、王叔叔年龄的3/4等于杨阿姨年龄的5/6,那么杨阿姨的年龄大一些。4、因为ab,所以a的倒数比

3、b的倒数小(a、b不为0)。课前思考这次练习,题目的难度不高,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根据平时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打算在练习前做一下强调:少数学生答题时,感觉题目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计算错误而做错计算题。解题时先要认真审题再解题。对于孙老师补充的题目,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得及的就补充进去,来不及的话放自习课上完成。单元评价反思一、总体水平分析情况:这次测试最高分是100分(有8个),最低分是74分(有4个七十几分),从他们的差异性来分析,差距还是偏高的,说明同学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扎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如何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学习风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足

4、够的重视。二、学生错误分析:从学生失分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类型。1、不良习惯少数学生答题时,感觉题目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计算错误。2、审题不认真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例如:应用题第4题第1小题,有12位学生做错。三、今后教学的重点:1、继续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卷面上看,部分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也是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还得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2、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从本次试卷成

5、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相当不理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还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单元评价反思这已是本学期里第二次进行单元评价了,我任教六(1)和六(4)班也将近一个月了。我不想同以往一样用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来说明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为每次通过单元评价,在学生一份份完成的练习卷中都能看出每一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近期的学习情况。而且批阅两个班的练习卷,我会感到两个班学生对待数学的学习态度也有所不同,

6、虽然这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扎实,数学思维能力也较强,但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学习上的退步或停滞不前,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正好前几天我参与了问题讨论,青年教师严梦颖提出了关于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问题。静下心来一想,我们这些六年级的大孩子也存在如何提高课堂上倾听的效率。这两个班的大多数男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这时我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

7、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顾着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才会成为可能。我想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先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开始,让他们明白: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交流时换一种形式,即请学生向大家介绍刚才他的同桌的想法而不是交流他自己的想法,看这样能否逼一些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话,逐步提高课堂

8、学习效率。单元评价反思:一、整体情况: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的整体情况比较好,全班49人,1人70多,4人80多,其余学生都在90分以上,其中满分有16人。二、具体情况:1、计算:(1)分数乘法计算中部分学生没有约分约到最简分数。(2)约分中公因数找错,造成约分错误。(3)个别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带分数,结果化错。2、概念:部分题目综合运用了多种知识,例:20以内的素数中,( )的倒数最小。对于这样的习题,部分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遗忘现象,也有不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几个知识点混合在一起,就有困难了,还有些学生在理解题目的要求上有些困难,如果题目有老师的解释,他能解答,但如果让

9、他自己独立读题,分析理解再解答,就会无从下手。3、解决实际问题:(1)上学期在学习分数意义时,我就花很多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因为我清楚,这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本学期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我更加注重对题中分数意义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数的含义,他才能理解这样列式解答的原因。例,试卷中有1题是这样的:食堂有3/4吨大米,吃掉一些后还剩下2/5吨,吃掉了几分之几?此题正确的解题思路是3/4-2/5所得的差除以3/4。但此时分数除法还没有教到,所以出此题的本意肯定不是上面这样的,于是我让学生将题目修改,说明有两种改题目的方法,方法一:可以

10、在问题上加上单位名称吨;方法二:将2/5后的单位名称吨去掉。如果采用方法一的改法,就变成分数减法应用题,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如果采用方法二的改法,就变成两步计算题,尽管教材中还没有学到,但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两种方法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改法,然后再根据修改的题目进行列式计算。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正确,而且两种改法都有,从中看出学生对2/5和2/5吨的认识比较到位。(2)最后1题,有个别学生只算一步,即求出长方形的宽,没有求面积。三、改进措施1、一方面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防止学生因有进步而自我满足,产生骄傲情绪。2、利用自习适当补充略有拓展的习题,发展学生思维

11、。“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

12、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

13、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利用单元内容简单的空余时间加强对部分学生第一单元的补习辅导。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