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901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以及练习五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具学具:1、 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2、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3、 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了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新的立体图形。二、教学新课认识圆

2、柱。1、出示例1。请同学们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体?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发现什么?(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2)、根据问题,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3、集体交流: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生:可以把圆柱锯开,两个底面比一比。师:方法不错,就是可惜了这么漂亮的圆柱。如果不把它锯开,有办法让两个底面比一比吗?生:可以把其中一个画出来,再用另一个来比一比)板书:上下是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形。有一个面是弯曲的。上下是一样粗的。4、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圆柱的

3、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两个圆面就叫做底面。圆柱还有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侧面。想一想,这个曲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想个法子试一试!(3)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4)我们认识了圆柱的高,知道标注的方法还不够,在生活实际中还需要来量一个圆柱的高。你打算怎样来量圆柱的高?生:我用两把尺夹住圆柱,量出尺之间的距离。生:我把圆柱倒在纸上,用笔在两个底面的位置做个记号,量出记号间的长度。生:我量它的侧面。认识圆锥的特征教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圆柱体的特征,在图上,你发现了其他的立体图形吗?(出示图)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锥体?2、拿出桌上的圆锥形实物,象我们研究圆柱

4、一样来观察圆锥体,看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3、圆锥各部分名称: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3)师:我们来用两根手指夹住圆锥,表示出它的高。(学生操作。)我发现大家都用一根手指按在顶点,另一根手指呢?生:在圆锥的底面。师:是底面任意的位置吗?生:不是,是底面圆心。师:请大家调整一下,好,现在我们用手指表示出了圆锥的高,谁能用语言来描述?生: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4)圆锥的高如何测量呢?(5)教师引导:圆锥与圆柱相比,有什么不同

5、?三、巩固练习1、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刚刚了解到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来看看下面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请打开课本翻到19页,看练一练。2、填空。(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 )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形。(2)圆柱有( )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面。(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一个圆柱有( )条高。(4)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3、书20页第2题。4、书20页第3题。师:其实,通过旋转,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圆柱。大家想不想来细细研究?请看屏幕。注意观察A点和B点在旋转后,分别形成了

6、圆柱的哪个部分?生:圆柱的两个底面。生:我觉得是两个底面的周长。师:我们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圆柱整个底面吗?(注意指准两个底面圆周。)生:(肯定的)不是,是圆周。师:长方形的这一组对边绕轴旋转后分别形成圆柱的什么部分呢?生:两个底面。师: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的哪个部分旋转得到的?生:长方形的一条边。生:从图上看是线段。师:确实如此。现在我们综合起来思考,长方形的这三条边同时绕轴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仅仅是圆柱的三个面,当长方形作为一个整体的面在旋转后,就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圆柱。师:其实我们身边的事物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有些看上去差不多,但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拿我们今天研究的圆柱和圆锥来说,在

7、我们生活中也是千姿百态的。(演示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圆柱和圆锥的旋转图)。是什么造成它们高矮、粗细不一样的呢?生:因为旋转出圆柱的长方形长和宽不同。生:因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同。师:看来大家都从旋转图中得到了启发。如果我们从圆柱和圆锥的本身来看,是什么造成它们大小形态不一的呢?生:因为它们的高不同,底面的大小不同。师:底面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

8、“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生:底面的半径。师:原来是它们的高和底面半径共同决定了它们大小形状。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

9、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

10、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四、课堂小结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

11、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评析:教者在拓展部分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形成立体图形,这是本节课旋转思想的延伸,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旋转是得到立体图形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展示给学生丰富的图形表象,使学生对图形的美产生共鸣;第二个环节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圆柱和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不同,衍生出大小形状各异的圆柱或圆锥,感受形体的奇妙;第三个环节,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科学的呈现圆柱和圆锥的三视图,有效克服了消极因素的干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