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906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2、让学生在复习交流活动中体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减少计算失误,提高正确率;3、使学生能正视作业中出现错误,树立在错误中反思、学习和成长的意识;4、通过练习,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一、激趣引入,基本练习:1引入:眼睛盯着屏幕看,大家先来做口算。口算:2

2、/35/7 1/31/2 3/42 25/61/41/5 108 5/6 3/41/3 1/2+1/4二、回顾整理:1揭示课题,提出目标。2说一说四则运算指的是哪四种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又叫什么运算?乘法和除法又叫什么运算?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部知识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板书:顺序和运算定律或性质)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分内容。3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指出:不仅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如此,以后要学习的其他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也要按这样的顺序来算。4口答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5/165/8+1/8 53/453/41/32/31/24/5 3

3、61-(2/32/5)3/55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或性质。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并强调:这些定律或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6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说说怎样算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84/51/5 6 3/11(3/11+8/13) 5/7+3/4+2/7+1/43/725/337/311/25 (1/6+1/8)24 3/54/9+2/54/97总结:分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相比,不仅运算顺序完全相同,而且简便运算的方法也完全一样。三、展示错误,交流总结:1、指出:虽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不复杂,同学们都掌握了运算顺序和各种简算的方法,但从统计情况看,正确率却并不

4、高。那么同学们在计算中还存在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错题在小组内交流,共同研究。2、学生小组由展示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小组评议。3、选取有代表性的错误展示,集体分析评议。4、将各种错误归类:抄错数字或符号、顺序错误、计算失误、能简算的未简算、不当运用定律或性质,等等。5、小组内讨论避免上述错误的方法。6、学生说后,总结: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提示检验方法(重算、倒推),检查应贯穿计算过程的始终。此外,还要注意书写。四、小组竞赛,练习提高:1比看。观察下面算式有无简便算法:1/7+7/85/7+3/8 1/53+4/51/3 1/4+3/4(13/42/5)

5、2比查。检查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灵活地使用了运算定律或性质。1/2 -1/22/33/4 15/6-5/61=02/33/4 =5/6-5/6=0 =03/45/13+3/48/13 (2/3-1/2)4/5=15/52+24/52 =2/34/5-1/24/5=39/52 =8/15-2/5=3/4 =2/153比算。看哪些同学算得都正确:A组(一、三、五、七坚排完成) B组(二、四、六、八坚排完成)1/62/3(4/58/15) (1/33/10)1/91/31/2(3/43/5) 7/10 1/2(2/3+1/3)5/67/911/5+2/95/11 8/137+1/76/1310

6、5/9+1/64 1/22/5+9/109/202/9+1/24/5+3/8 26/139/262/34完成后先独立检查,再同桌交换检查。5订正答案,统计正确率,对各组进行评比,对学生仍然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分析。五、全课总结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通过这堂课的

7、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8、“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总结升华:其实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另外,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总结,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题如此,做人亦是如此。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