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把平凡组装成精彩!——听同题课《认识百分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916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把平凡组装成精彩!——听同题课《认识百分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把平凡组装成精彩!——听同题课《认识百分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把平凡组装成精彩!——听同题课《认识百分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把平凡组装成精彩!——听同题课《认识百分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把平凡组装成精彩!——听同题课《认识百分数》.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把平凡组装成精彩!听同题课认识百分数上周四,市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新数学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来校的多位新评学科带头人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数学课堂,收益良多。由于时间冲突,我也只听到了3节课,其中有两节是认识百分数,分别是钱老师和贾老师执教的。两位老师的认识百分数,都有以下特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一、匠心独运,使百分数的引入水到渠成。课始,两位老师都用表格呈现了一个问题情境:周末哪种活动形式最受同学们喜爱?、你选择哪个公司来承包我们的校园绿化?。然后引导学生求出:喜欢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几分之几?、成活棵树占总棵树的几分之几?,但是用分数的知识直接比较又有困难,同学们自然会想到用通分去比

2、较。恰巧,这些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又是100,这样那些分数自然就转化成了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数就此引入,水到渠成。把学生置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接近目标,安排得这么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自然,正体现了教师的独特匠心。二、紧扣意义,使百分数的本质自然凸显。课中,两位教师都始终围绕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呈现了大量的素材,喜欢看课外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4%、上网人数占总人数的60%,百分数的本质就自然凸显出来,学生很轻松就得出了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三、巧用对比,使百分数的概念清晰深刻。由于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

3、个数的百分之几,是一种关系,所以不是所有分母是100的分数都能转换成百分数,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的量,不能带单位名称。如果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就更加深刻。课上两位老师都把这个难点放在一些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辨析,如:钱老师的一个苹果重17/100千克,这里的17/100能否用百分数17%代替?、贾老师的新校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325/100公顷,占总面积的65/100.是不是这里的每个分数都能用百分数替换?。使百分数的概念在对比中走向清晰深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

4、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四、引入名言,把百分数的领域拓展延伸。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

5、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课尾的时候,两位老师都送出了含有百分数的名言,如:钱老师送出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等于99%的勤奋加上1%的灵感。,贾老师送出了即使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数学领域。“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

6、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向一切认真钻研教材的老师致敬!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