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917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

2、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口答:100250(平方米)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

3、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二、讲授新课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3、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小组汇报结果4、尝

4、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方法二、325 100 3/560(平方米)100 2/540(平方米)方法三、100(12/3 )60(平方米)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四、100(13/2 )40(平方米)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求出总份数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

5、们怎么检验?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7、练习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演示课件比的应用)下载8、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2)学生独立解题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6、47/14094(棵)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 90(棵)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48/14096(棵)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9、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怎么解答?(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分谁?怎么分?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5 :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7、?(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4、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

8、“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五、课后作业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9、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练习十三 2、3、4、6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