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91806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医学-13针灸学(1)-文档资料.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前 言,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特点: 适应症广 疗效显著 应用方便 经济安全,针灸的起源与发展,1、针法的起源: “砭石” 说文解字:“砭,以石 治病也。” 竹针、骨针、铁针、金针、银针、 不锈钢针。 九针 2、灸法的起源: “灸” 说文解字:“灸,灼也。从 火。”,针灸学的现代发展

2、,本专业主要学习的内容,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针灸治疗,第一部分 经络总论,什么是 经 络?,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一、什么是经络?,经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运行气血的通道,是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经脉,有路径之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络脉,有网络之义,是经脉别出的细小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多循行于人体的表浅部位,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3、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理:网络全身,沟通上下,联系内外。 运行气血 病理:疾病传导的途径 病邪由皮部 络脉 经脉 脏腑 诊断:反映病侯、辨证求经的依据 治疗:接受刺激,调节虚实,经络系统的作用,十五络脉 孙络 浮络,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附属部分,络 脉,经 脉,二、经络系统的组成,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

4、奇经八脉,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冲脉,阴跷脉,阳维脉,带脉,阴维脉,督脉,任脉,阳跷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络脉,十五络脉,浮 络,孙 络,十二经之络+任督之络+脾之大络,浮现于体表的脉络,络脉最小的分支,经络的命名与特点,十二正经的命名规律,手足+阴阳+脏腑=经脉的名字,阴经阳经分布规律,太阴,前缘,阳明,少阳,内侧,外侧,太阴,厥阴,少阴,少阳,阳明,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太阳,手足 阴阳 脏腑 手足 阴阳 脏腑,手 太阴 肺 手 阳明 大肠 手 厥阴 心包 手 少阳 三焦 手 少阴 心 手 太阳 小肠 足 太阴 脾 足 阳明 胃 足 厥阴

5、肝 足 少阳 胆 足 少阴 肾 足 太阳 膀胱,手,足,腹,胸 手三阴经,头(面) 足 三 阳 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循行方向,交接规律,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详。,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模式图,十二经脉的特点,表里相传 手足相接 脏腑相合 循环无端,第二部分 腧穴总论,腧穴概念,腧穴(acupoint)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输,有输注的含义 穴有孔隙的意思 又称穴位、穴道、孔穴 既是疾病的反应点 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腧穴的发展、分类

6、、和命名,腧穴的发展: 内经160穴 针灸逢源361穴 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 奇穴: 阿是穴:,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督二脉的腧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不归于十四经系统的腧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腧穴的命名,根据所在部位命名:腕骨、乳根、大椎。 根据治疗作用命名:睛明、光明;水分、水道。 利用天体地貌命名:日月、大陵、水沟、涌泉、小海。 参照动植物命名: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 借助建筑物命名:天井、地仓、屋翳、库房。 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百会、气海、血海。,腧穴的主

7、治特点,近治作用: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 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远治作用: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 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 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折量法: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手指同身寸法:根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以腧穴的定位方法。 自然标志法: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头部,纵距离 前后发际=12寸 印堂至前发际=3寸 大椎至后发际=3寸 横距离 两瞳孔距离=4.5寸 两乳突(完骨)距离=9寸 两头维距离=9寸,躯

8、干,两乳距离=8寸 胸骨上窝胸剑联合=9寸 胸剑联合脐中=8寸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5寸,8寸,9寸,8寸,5寸,上肢,腋前皱襞肘横纹=9寸 肘横纹腕横纹=12寸 腋后皱襞 肘尖=9寸 肘尖手背腕横纹=12寸,下肢,股骨大转子膝中=19寸 膝中外踝尖=16寸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侧髁=18寸 胫骨内髁下缘内踝尖=13寸,手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 中指中节屈曲时 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 适于四肢纵向及背部的横寸。,1寸,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指关节作为 寸。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直寸。,1寸,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将食、中、无、小并 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 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 为3寸。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

9、直寸。,3寸,自然标志法,脐神阙、气海、关元。 内踝尖太溪、照海。 外踝尖昆仑、申脉。 简便定位法: 两虎口交叉取列缺 直立肘尖所对章门 立正时中指点到对风市 两耳尖直上取百会,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腧穴的分类。 骨度分寸法。,我们一起来复习,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并建议在全世界推广应用针灸治疗43种病症。 2002年又将这43种针灸治疗适应症更新为4类107种病症。 近些年,中国学者对针灸病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对16类461种病症可发挥治疗作用。 在中国,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疾病为:,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

10、: 中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衰弱、癔病、癫痫、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外伤性截瘫、臂丛神经痛、外周性神经损伤、头痛。 呼吸系统病症: 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消化系统病症: 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腹泻、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胃酸过多症、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贲门痉挛、细菌性痢疾。 妇科病症: 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不孕症、盆腔炎。 循环系统病症: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 皮肤科病症: 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内分泌系统病症: 单纯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骨关节和肌肉结缔组织病症: 颈椎病 、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 、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 五官科病症: 慢性鼻炎、咽炎、结膜炎、鼻出血、牙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耳源性眩晕、视神经萎缩。 泌前 言尿生殖系统病症: 阳萎、前列腺炎、慢性肾炎。 儿科病症: 小儿遗尿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外科病症: 胆石症、肠梗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