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20171109018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897887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涞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20171109018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涞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20171109018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涞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20171109018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涞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20171109018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涞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201711090188.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涞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一、选择题1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

2、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

3、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7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访华,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景象中只有一个是马嘎尔尼使团有可能经历过的,请问是哪一个?A发出之前,部分使团成员乘坐火车到伦敦报到B马嘎尔尼等人在北京观看了京剧演出

4、C使团经过大西洋看到了英国黑奴贩运船D马嘎尔尼在香港会见了英国驻香港的总督9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10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5、D辛丑条约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12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1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

6、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1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15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

7、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虎门销烟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6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B领事官行使行政管辖权C体现国际法中主权平等原则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17历史学者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东南互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

8、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C晚清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1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蓠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对外软弱妥协19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太平天国运动

9、中 B义和团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20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1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中共的诞生维新变法 南昌起义 辛亥革命A B C D22假如左宗棠

10、、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2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4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

11、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25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26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27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

12、,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28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结束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29吉林省档案馆收藏了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 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 举杯共忆苦战、 悼念战友 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美化侵略行为 颠倒战争是非 否认屠杀暴行 助长侵略气焰A BC D30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

14、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清朝地方财政脱离中央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31学者李治安先生在某篇文章中写道:“行台大区监察,也是蒙古统治者控制新征服区域的重要举措之一。融有蒙古法和汉地监察传统二元因素的地方监察的新尝试。”该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B.“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C.“行省与地方财政” D.“行省制的派生物行御史台”32下列各项,按照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排列,正确的是三公九卿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B.C.D.33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

15、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4“(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婚(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度以门第出身为选材标准唐朝科举考试有资格限制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唐朝科举有严格的管理制度A.B.C.D.35明史载:本朝“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其中“吾侪”所属机构是A.尚书省B.行省C.内阁D.军机处36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16、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7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A.荐举制B.封邦建国制度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38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9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

17、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40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之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谏议大夫的设立,说明封建王朝重视A.加强中央集权B.国家监察事务 C.规范官员职责D.法律制度建设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与理解。根据材料信息,从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

18、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可以看出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本质没有看透,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与题意背离,排除;C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没有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

19、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由图片中多国国旗的信息可知,此次战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A选项是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B选项

20、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C选项是北京条约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4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因此选A选项,其它选项时间过晚。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国家主权的高度认识和维

21、护,因此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之说错误,排除A项。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排除B项。在国外设立领事馆,符合近代国际外交惯例,说明清朝抛弃“天朝外交”体制,转向近代外交,C项符合题意。并没有因为在国外设立领事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明确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60年,这个时间之前签订的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因此排除D选项。再根据条约的签署国有英法美三个国家,因此

22、排除了A、C选项。南京条约只与英国,北京条约没有美国,而是俄国。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津条约7B【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A不对,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没有攻入北京;C不对,甲午战争时期日军没有攻入北京;D不对,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侵略军攻入北京,但与题干意思不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师点睛】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

23、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设计的时间是1792年,火车是1814年发明的,因此排除A选项。京剧的产生是在1790年徽班进京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时的京剧并未最终形成,马嘎尔尼不可能在北京观看京剧,排除B选项。D是1842年以后的事,故选C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前期的中国和世界【名

24、师点睛】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班”,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

25、响,有了“京音”的特色。9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朝贡体制厚往薄来,条约体制属于不平等条约,故D正确。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过于绝对,故A排除。鸦片战争以后,晚清、民国政府均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故B排除。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关系也是不平等的,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综合材料“拱手而让他人”“输此巨款”“设机造货”信息得知,

26、“新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办工厂等内容。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但该地并非“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虽有赔款,但不涉及割地、开办工厂等内容,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说明其目的是想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故A项错误;题干中“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体现出其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B项正确;

27、题干中“免去外国进口关税”说明其并未维护国家主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民族工业,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故A正确,排除。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只能说明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不能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1926年的“革命”一词大增,这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故C正确,排除。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故D正确,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

28、革命背景影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民革命13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列强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正确。南京条约,不符合“行灭国之实”,故A排除。北京条约,也没有使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排除。马关条约,也没有使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4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

29、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的近代化产物,它的参战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故A正确。战争由朝鲜引发,不能决定战争的近代意义,故B排除。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不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故C排除。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属于战争的影响,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15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在长江流域,打击

30、了列强侵略势力,故“这一乱事”应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故A正确。虎门销烟,不在长江流域,故B排除。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北方,故C排除。辛亥革命,没有遭到英国的干涉,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影响16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D正确。这出现于南京条约附件,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故A排除。它是指领事官行使司法管辖权,故B排除。它体现当时国际法中主权不平等,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1

31、7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晚清南方各省地方权力较大,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态度,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故B排除。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过于绝对,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18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蓠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3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咸丰帝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B正确。力争清朝大国地位,没有突出统治者的外交意识落后,故A排除。积极维护国家主权,不等于外交的闭塞,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对外软弱妥协,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1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中“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可知因中国近代长时期受列强侵略,民众激起对洋人的仇恨,出现了盲目统统排外的情绪,这是不理智的思想。结合史实,比较符合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憎恨洋人的情形。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20

3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选项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21【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国民大革命运动,由国共合作领导,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中共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

34、貌焕然一新,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维新变法,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南昌起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错误;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B正确。组合错误,故A错误。组合错误,故C错误。组合错误,故D错误。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思想主张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战争中牺牲,丘逢甲抗击日本侵占台湾,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故他们的共同点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故C正确。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错误。四者都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体,故

35、B错误。驱逐日本侵略者,只符合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故D错误。23【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D正确。南京条约,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A错误。马关条约,也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B错误。北京条约,也没有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D错误。24【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结

36、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淞沪会战有关,但材料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即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中国的计划,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赞扬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故A排除。材料强调淞沪会战的不利后果,故不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故D排除。2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正确。赔款2亿两白银,没有从市场、原料、劳动力等方面阻碍民族资本主义,故A排除。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主要在商业贸易方面,故B排除。割让台

37、湾、辽东半岛给日本,属于领土主权,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联系不大,故C排除。2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有利于阻挡外国商品的输入,保护民族工业,故A项正确;清政府“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由此可知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不属于国际惯例,故B项错误;清政府降低出口税只能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故C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改订税率后清政府仍然无法掌握关税主动权,故D项错误。27【答案】A【解析】据材料“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面对

38、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故C排除。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故D排除。2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平等条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出自辛丑条约,排除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B;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的标注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D;由于中国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的民族牺牲,国际地位提高,所以能够收回部分民族权益,故选C。、29【答案】D 【解析】本

39、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报刊的标题,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报道是在美化侵略行为,否认屠杀暴行,颠倒战争是非,这些报道必然会助长侵略气焰,故选,排除ABC,选D。30【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清朝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目中“布政使”是为节制地方的财政权所设,在明朝时地方上也设立了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别管理地方行政、军政、监察,实现地方的相互牵制,实现中央集权,清朝时,布政使作为地方督、府的附属机构,依然起到牵制财政权的功能,但“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从中看出布政使的财政权被巡抚剥夺,加强了巡抚的权力,削弱了中央

40、集权,故 A项正确,C项错误;B项错误,清政府地方财政没有脱离中央;地方权力制衡遭到了破坏,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31.D【解析】据材料中“蒙古统治”“蒙古法”等信息可推测时间最有可能为元朝。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A项排除。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清时期才实行改土归流,B项排除。材料核心论述的是监察,C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故选D项。3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设置是在秦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朝,军机处的设立在清朝,三省六部制确立于在隋朝,按照时间排序是,故选D项。33.D【解析】本题考查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首先要理解恩格斯所说

41、的“特殊公共权力”是指中央政府,也就是此题在问“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特征是什么”,A项是自秦代之后的主流治国思想,B项和C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都只是概述了某一方面,D项符合题意。34.B【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材料的意思是唐代科举制要严格审核考生的籍贯以及家庭出身,婚姻状况等信息,严厉禁止手工业者和商人参加科举,三项表述正确,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实行考试选官,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排除。3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内阁。从材料“明史”、“无相名”、“票拟”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明朝内阁,明朝废除丞相后,建立内阁,具有票拟权,C项符合题意,而

42、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排除。3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唐朝时实行科举制度,按照考试选拔官员,不再注重门第出身,排除A、B两项;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C项错误;结合图片内容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士族子弟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体现出其不完善的特点,故答案为D。3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材料中“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说明所有人都有均等的参与官员选拔的机会,科举制符合这一特征,故 C项正确;B项通行于先秦时期;A项流行于汉代;D项是隋唐时期。38.D【解析】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体现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D正确;A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C材料没体现,排除。39.B【解析】材料表明,分封制是各封国“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故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0.B【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C项观点片面,排除;A、D项均与谏议大夫的职责无必然联系,排除。故B项正确。-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