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11090249.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898122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1109024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鸡泽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1109024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鸡泽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1109024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1109024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11090249.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鸡泽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

2、,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

3、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上面说的

4、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

5、们研究历史的资料。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

6、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

7、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俯向大地的身影许俊文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的

8、包巾,背朝着我,右手握着一把小锄,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那人便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从丢弃在田埂上的那些花生秧子就能够判断出,这是一个拾秋的人。至于那个拾秋的老人原来竟是自己年迈体弱的母亲,我没有想到。当时我走到母亲身边,小声的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此时我发现,母亲的两个膝盖处沾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拍打,拍着拍着,眼泪就出来了。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

9、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因此,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她常说,粮食来到世上,是上天的恩赐哩,谁要是糟蹋了,哪怕一粒,上天也会知道的。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此母亲请铁匠家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起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那年头村里缺粮的人家很多,家家户户的老人孩子都争着拾秋,因而每次我总是满怀希望而去,常常带着失望而归。后来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再为饭碗发愁了,渐渐地,拾秋这种延续了不知多少年的现象,便也悄然终止了。有一次我回到老家豆村刚

10、从地里拾回一背篓稻子的母亲唏嘘不已:这哪像是过日子做的事,遍地撒的都是庄稼,连脚都踩不下去,阎王见了都会心疼的。也许就是打那时起,母亲便成了村里唯一一个拾穗的人,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其实母亲是用不着这样做的,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是母亲不这么看。她感叹道,人那,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大概是前年秋天吧,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这时父亲开始唠叨起来,他说牛喘气那块水稻田你是知道的,烂泥深得连牯牛都拔不动腿,我叫她不要去拾(稻穗),她非不听

11、母亲微微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剜了父亲一下。父亲便不再吱声了。这时我发现母亲的床边码放着一堆稻子,我一下全明白了。母亲托人把拾来的稻、麦拿到镇子上去卖,再把卖来的钱放在一个小木匣里,就等着过年了。母亲喜欢过年,过年时儿孙们就像归巢的小鸟,一个个都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了,这时母亲会打开那只木匣子给大家发压岁钱,发一个,说一句,这是地里拾来的。当我的儿子接过压岁钱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深深地磕了三个头。我想,儿子的头,既是给母亲磕的,也是给土地磕的,尽管他离土地已经很远了,但他的生命里却流淌着土地的血脉。在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朦胧中,她佝偻的身影离土地似乎更近了 4、下列

12、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俯向大地的身影”使用比喻的方法,如特写镜头一样写出了母亲热爱土地、辛勤劳作的一生,感情真挚,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B、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完成收割后的田野宁静、优美,以此烘托母亲艰难翻地、捡拾残粮的劳动形象。C、文中插叙母亲小时候跟外婆讨饭的情形,说明了母亲“惜粮如命”的缘由,从而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D、文章结尾叙事映衬,在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前文,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深爱和赞美。E、我的儿子在接过母亲给的压岁钱时跪地磕头,说明母亲的品格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的孩子,让他们热爱土地,热爱劳动。5、本文采

13、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母亲。试选取其中的两种,分析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

14、七年稳步回升。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

15、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

16、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附图: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构成材料二: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17、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年4月25日)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 B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

18、”和网络浅阅读现象,并不是很严重。 C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是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 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 B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C对于同一阅读现象, “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浅阅读”等用词的区别

19、,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E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8、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纸质化阅读和数字化阅读这两种不同阅读形式的理解。(8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

20、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21、。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

22、去者。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

23、了燕国的都城蓟。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5分)译文:_ _(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5分)译文: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苏秀道中 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

24、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3、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 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C.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14、这首诗写

25、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4)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5)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徐志摩再别康桥)(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7)复为慷慨羽声,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16、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26、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古龙已作古,金庸尚健在,他们给读者留下了无数艺术精品,无疑是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观的遗产。B.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中国海南航母基

27、地一直备受网友关注,军事专家尹卓表示,航母母港须具备能够储存武器弹药、油料,拥有能够防止空中、陆地和水下突袭的严密防御系统。D.尽管当时文章中没有明确指出,旧式农民战争之所以终归失败,是因为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但是,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农民战争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书院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 是学术思想的研究中心,但其最基本的功能 是教育。在中国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经学、文史等一直是教学的主体,书院的教学内容 以此为主,但书院 是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教育体制, 也有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19、在下面

28、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杨绛先生为人所尊崇,并不在于她有一位杰出的夫君她也曾因钱钟书先生写作围城而甘做“灶下婢”, 。她创作的剧本、小说、散文,她翻译的作品, 。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何种际遇,无论外界如何喧嚣, ,笔耕不辍,这才有了她92岁时出版的我们仨,才有了她96岁时成书的走到人生边上。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

29、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2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 C 2D 3B 4、(5分)B(3分)D(2分)。5、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惜粮如命的劳动者形象。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第二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眼泪就出来了”,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是写家人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纯朴、惜粮如命的母亲。通过细节描写点染。第三段中“举起,落下,举起

30、,落下”的小锄头、母亲发现我以后却站不起来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的认真细心和翻地、捡拾的辛劳。通过外貌描写生动表现。第三段中 “青衣青裤”、扎着黑色的包巾、粘满了泥土的膝盖,第五段中母亲“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都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纯朴,辛劳。(指出描写手法1分,效果探究2分。每种手法3分,任说出两点即可共6分)6、D 7、D(3分)E(2分)8、纸质阅读:以报纸、期刊、图书等纸质出版物为阅读载体的阅读形式,纸质阅读有利于领略经典著作的深刻之美,大部分成年国民更倾向于纸质阅读,未成年人是纸质阅读的绝对主力,纸质阅读出现下降趋势;数字化阅读:以上网阅读和手机阅读、以及电子书为主要阅读载体

31、的阅读形式,这种阅读形式呈现出了大幅度上升的势头。要辩证地看待不同阅读形式,新媒体影响下的数字化阅读时不可避免的趋势。数字化阅读也增强了国民的阅读热情,有利于推进国民阅读。(每点4分,如果能写出辩证看待可酌情加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9、B。10、A。11、C。12、 (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得分点:使使(1分);献之秦(1分);复(1分);句意(2分)。(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得分点:客(1分);于(被动句,1分);高渐离也(判断句1分);句意(2分)。附【译

32、文】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

33、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

34、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对完全赦免他感到为难。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13、(3分)B 14、【答案】(6分)特点:雨大,及时。(2 分)分析: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每点 2 分,两点即可。)15、(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 (2)百舸争流、鱼翔浅底(3)悄悄

35、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5)那榆阴下的一潭 6)为变徵之声 (7)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16、(3分)B 17、(3分)B 18、(3分)D19、【答案】而在于她自身所取得的成就。早已载入文化史册(只要谈到作品很优秀便可得分)。她都淡然处之(或者谈到坚持)(每空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空前是说杨绛先生为人所尊崇不是因为她的夫君,那么空处应填入:而是因为她自身的成就;空前说她的作品,结合前文应填入:早已载入文化史册;空前说她无论何种情况,空后写她笔耕不辍,那么空应填入:她都淡然处之。20、作文【立意】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

36、,抓住现实。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突破自我。综合辨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拟题】立足当下,志存高远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立鸿志,得天下抓住现在拥有的立鸿鹄之志,成就未来把握实际,方可成就未来【范文】飞得高不如行得稳温总理说过:“一个民族只有一群抬头望天的人那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有一些肯踏实低头走路的人才是有未来的。”温总理肯定的是认清自我,踏实前行的人,正是像鹞子一样的人。当夜莺临死时说:“那你永远成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其实,我对这句话并不赞同,鹞子为什么要成为雄鹰,鹞子就是鹞子,飞着自己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吃着自己能捕到的食物。若是所有鸟类都梦想着变成雄鹰

37、,那我们的世界不早就失了它原本丰富的模样了吗?所以,认清自己最重要,理想太大不切实际了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就变成了空想。而鹞子的选择是正确的,飞的高远不如行的稳重要。理想主义扼杀了多少孩子纯真的童年,让他们在本该放肆欢笑的年纪染上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深沉。家长们在孩子出生后就为他们做好了人生规划,考什么样的大学,找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不顾孩子兴趣在哪儿,天分在哪儿。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活,所以就盲目地想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雄鹰。事实上,强行炮制出的一只只“雄鹰”早已失去了灵性,似是机器般听指令行动。这些孩子无疑是可怜的,因为他们没有像鹞子那样的选择的权利,拒绝去成为雄鹰的

38、权利,只能被逼着往高处飞,不能按照自己想要到轨迹稳稳前行。踏实主义创造了多少美好的奇迹,让他们在踏实前行的路上抓住了自己稳稳的幸福。赵本山堪称一个小品界的奇迹了吧,而他的成功源于踏实走好每一步,从不好高骛远。当有人建议他创造一些高雅的艺术时,他断然拒绝:“我只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多么透彻的了解自己,他不奢求做高雅之堂上优雅飞行的雄鹰,他只做一条深深扎进泥土的泥鳅,稳稳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带领着广大草根阶级走着属于自己的道路。其实,追求更好的目标本无可非议,错就错在明知那已经偏离了理想的概念,都达到了空想的境界却依然固执去追寻,到最后结果必然是自己已满身疮痍,但离目标仍十分遥远。温总理的话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需要的是踏实走路,认清自我的人,而不是整天抬头望天,梦想自己成为雄鹰展翅高飞的浮躁者。倘若人人都执着于变成雄鹰,那我也要为民族的未来担忧了。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成不了雄鹰又怎样,不能飞得很高又怎样,做一只稳稳前行的鹞,把握住自己稳稳的幸福未尝不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