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064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耳解剖及生理-听功能-前庭功能检查-文档资料.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听觉系统的组成,1. 外耳 2. 中耳 3. 内耳 4. 听觉 中枢神经系统,颞骨,颞骨(temporal bone)位于颅骨两侧,镶嵌在顶骨、蝶骨、颧骨和枕骨之间,参与构成颅中窝和颅后窝的侧壁和底壁。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包含其中,在颅两侧,一.颞骨 temporal bone,右颞骨外侧面 颅骨右侧面,右颞骨内侧面,右颞骨外侧面,分为五部: 鳞部 squamous portion 鼓部 tympanic portion 乳突部 mastoid portion 岩部 petrous portion 茎突 Styloid process,颞骨 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五部分组成

2、 翼点 蝶骨大翼、顶骨、额骨及颞鳞部结合处,深面有脑膜中动脉额支经过,鳞部,鳞部(squamous partion)位于颞部前上部,分内外两面,外面有颞肌附着,内有颞中动脉沟 顶切迹 颞骨鳞部上缘后方与乳突部上缘相接处颞线(temporal line)颧突间向后延伸至顶切迹,形成一条略微隆起的弧线,鼓部,鼓部(tympanic portion)又称鼓骨,呈“U”型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壁及部分后壁 鼓沟(tympanic sulus),为鼓部内端小沟槽,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嵌于沟内,形成鼓膜紧张部,上部切口称鼓切迹(Rivinus切迹),鼓膜直接附于颞骨鳞部,形成鼓膜松弛部,乳突部,乳

3、突部(mastoid portion)位于颞骨的后下部,外观呈锥形,外面粗糙,为耳后肌、枕肌、胸锁乳突肌,头肌和头最长肌附着处 乳突孔(mastoid foramen)乳突部后缘中点处骨孔,乳突导血管通过此孔使耳后静脉或枕静脉与乙状窦相通 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是面神经出颞骨的孔道,婴儿时期乳突尚未发育,茎乳孔位置甚浅,施耳后切口时,不宜过于向下延伸,以免损伤面神经,外耳道上棘(suprameatal spine)又名Henle棘为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有一小棘状突起 外耳道上三角(suprameatal triangle)又名筛区 乳突部内面有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中

4、乳突内有含气空腔,称乳突气房,根据发育程度,分为四种类型:气化型、硬化型、板障型、混合型,岩部,岩部(petrous portion)又称岩锥(petrous pyramid)形似三棱锥体,位于颅底,嵌于蝶骨和枕骨之间,有1底1尖3面和3缘,内藏听觉和平衡器官,岩部基底朝外,岩尖朝向前、内,略向上,与蝶骨大翼和枕骨基底共同围成破裂孔,因此距鼻咽部的咽隐窝约1 cm,岩尖前下方有颈动脉管内口,岩部前面 构成颅中窝后部,由内向外重要标志:三叉神经压迹(半月神经节);岩浅大神经沟,岩浅小神经沟;弓状隆起,上半规管位于其下方,岩部后面 构成颅中窝的前界,有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中点偏内:内耳门,后外

5、约1 cm有前庭导水管外口,岩部下面 粗糙不平,构成颅底的一部分,最前方有腭帆提肌附丽,其后有颈动脉管外口,后外有颈静脉窝(jugular fossa),内耳道(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位于岩部内的骨性管道,有面神经、听神经、中间神经及迷路动静脉通过,平均长约10 mm,垂直径平均5.9 mm,与岩部长轴几成直角,其外端以一垂直而有筛状小孔的骨板所封闭,即为内耳道底,茎突,茎突(styloid process)位于颞骨鼓膜的后下部,平均长约2.5 cm(0.25.2 cm),超过3 cm可认为是茎突过长,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耳廓(auricle) 耳廓借韧带、肌

6、肉、软骨和皮肤附于头颅侧面,分前面和后面 耳轮(helix) 耳廓边缘卷曲 对耳轮(antihelix)耳轮前方有一与其约相平行的弧形隆起,耳屏(antitragus) 外耳道口前方的突起。 耳垂(lobule) 对耳屏下方、无软骨的部分 耳前切迹(intertragic notch)耳屏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因此处无软骨连接,故在其间作切口可直达外耳道和乳突的骨膜,而不伤及软骨。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绨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弹性纤维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皮肤,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起自耳甲腔底,向内止于鼓膜,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

7、部约占其外1/3,骨部约占其内2/3。 两处狭窄 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约0.5 cm处,后者称外耳道峡(isthmus)。岁以下的婴儿外耳道几乎为软骨组成,外耳解剖,在头部两侧,向外突。,耳廓,外耳道,长度 2.53.5cm 软骨部(外1/3) 骨部(内2/3),耳廓表面标志,耳廓软骨 前外面观,外耳的神经,下颌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前壁 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后壁 来自颈从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外耳的血管,1、颞浅动脉 耳廓的前面 2、耳后动脉 耳廓的后面 3、上颌动脉 外耳道,中耳,中耳(middle ear)包括鼓室、咽鼓管、

8、鼓窦及乳突4部分,四部分:,鼓室,鼓窦,乳突,中耳组成,咽鼓管,与听觉功能关系最直接的是鼓室,鼓室,鼓室(tympanic cavity)是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颞骨内最大的含气腔,由颞骨岩部、鳞部、鼓部及鼓膜所围成 1、上鼓室(epitympanum) 2、中鼓室(mesotympanum) 3、下鼓室(hypotympanum),鼓室上下径:15 mm,前后径:13 mm,内外径:上鼓室为6 mm,下鼓室为4 mm,中鼓室最窄,在脐部仅为2 mm,鼓室容积12 ml 后鼓室(posterior tympanum):鼓膜紧张部后缘以后的部分,为现代耳外科手术的重要部位之一,分三部,下鼓室

9、内外径4mm.,中鼓室 内外径2mm.,上鼓室 内外径6mm.,鼓室冠状剖面图,鼓室,上下径15mm 前后径13mm容 积12ml,鼓室六壁,外侧壁 由骨部和膜部组成。 鼓膜(tympanic membrane) 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的半透明膜,前下方向内倾斜,分为紧张部及松弛部 鼓膜分为三层:上皮层;固有层;粘膜层,鼓室 六壁,鼓膜张肌 附着处,上,颈内动脉,半管,鼓口,下,前,后,内,外,鼓膜形态及外面标志,外壁:鼓膜 感受,增强和传导声压,鼓膜四个象限 纤维软骨环,形态 圆 椭圆 大小 高9mm 宽8mm 厚度 0.1mm 三层 标志,光锥,临床上常将鼓膜分成4个象限 鼓膜的血液供应 外

10、层(上皮层)上颌动脉耳深支 内层(粘膜层)上颌动脉鼓前支 耳后动脉的茎乳支 鼓膜发炎时,充血始于松弛部,然后蔓延至锤骨 柄及鼓膜其他部分 鼓膜的神经: 外侧 迷走神经耳支(后半部) 三叉神经的耳颞神经(前半部) 内侧 舌咽神经的鼓室支,内侧壁 鼓岬(promontory) 前庭窗(verstibular window):又名卵圆窗 蜗窗(cochlear window):又名圆窗面神经管凸 外半规管凸 匙突(cochleariform process),外半规管凸,前庭窗 3.2mm2,鼓岬,蜗窗2mm2,面神经管垂直段,内壁(内耳外壁):,面神经管凸 (水平段),匙突,前壁 即颈动脉壁 后壁

11、 又名乳突壁(mastoid wall) 相当于鼓膜后缘以后的鼓室腔称为后鼓室,内有鼓室窦(tympanic sinus)和面神经隐窝(facial recess) 上壁 即鼓室天盖(tegmen tymani) 下壁 颈静脉壁(jugular wall),颈内动脉管,前壁,咽鼓管鼓口,鼓膜张肌半管口,内侧-面N管垂直段,下-锥隆起,外半规管凸,上-鼓窦入口,后壁(乳突壁),面神经锥段,砧骨窝,外半规管凸,内侧-面N管垂直段,面神经锥段,颈内动脉管,鼓窦盖,鼓室盖,下壁:颈静脉球,上壁: 鼓室盖-2颅中窝.岩鳞裂.,鼓窦盖,鼓室内容,1、听骨 2、听骨韧带 3、鼓室肌肉 鼓膜张肌 镫骨肌,鼓室

12、内容物,听骨链,三个听骨: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 将鼓膜感受到的声波传入内耳,(听骨韧带:固定听骨),锤骨长89mm,砧骨,镫骨高34mm,长5mm,长7mm,鼓室内容物:鼓膜张肌,牵拉锤骨柄向内、 增加鼓膜张力, 以免鼓膜震破或伤及内耳,鼓室内容物:镫骨肌,牵拉镫骨头 向后、足板 前缘向外跷 起,以减少 内耳压力,鼓窦,鼓窦入口,乳突气房,上鼓室,鼓窦盖,乳突最大气房.通上鼓室,鼓窦:,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分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Pneumatic type,Diploetic type,Sclerotic type,乳突:,鼓室的血管与神经 鼓室血

13、管 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耳后动脉及脑膜中动脉等 鼓室的神经 鼓室丛(tympanic plexus)由舌咽神经的鼓室支和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上、下颈鼓支组成。鼓索神经。Arnold神经,Hunt(1915)认为与带状疱疹病毒有关,咽鼓管,外1/3骨部,内2/3软骨部,骨与软骨部交界处最窄称为峡。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肌(起于其软骨部或结缔组织膜部,前二肌止二软腭,后者止于咽后壁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与水平夹角不超过10,而成人为3040)且管腔短,且内径宽,小儿咽部感染为经此传入鼓室,软骨部,(内2/3):闭合状态。,峡部长2mm内径1mm,骨部,(外1/3): 开放状态。,鼓口,

14、峡部,咽口,软骨部,骨部,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长35.鼓口比咽口高2025.,咽鼓管:,中耳通气系统,内耳,内耳又称迷路,深藏在颞骨岩部中,外层骨质为骨迷路,其内有随骨迷路分布的膜管或膜囊,名膜迷路,骨迷路与膜迷路间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含内淋巴液,两者互不相通。骨迷路分耳蜗、前庭、半规管三个部,含听觉和前庭器官,与听觉相关主要是耳蜗,内耳,骨迷路 由致密骨质构成,包括前庭(vestibular),骨半规管(osseous semicircular canals)和耳蜗(cochlea) 前庭 不规则椭圆形腔,容纳椭圆囊和球囊,前庭嵴(vestibular crest) 前庭腔内从前上至后下的

15、斜形骨嵴,前方为前庭隐窝(spherical resess)容纳球囊,后方为椭圆囊隐窝(elliptical recess)容纳椭圆囊,椭圆囊隐窝下方有前庭导水管内口,(二)骨半规管 每侧有3个半规管,互成直角,分别称为外(水平)、上和后半规管,每个半规管的两端均开口于前庭,其一端膨大为壶腹(ampulla),上后半规管单脚连成总脚,耳蜗 主要由中间的蜗轴(modiolus)和周围的骨蜗管(osseous cochlear duct)组成,蜗顶向前外方,靠近咽鼓管鼓室口,骨蜗管内有三个管腔:即前庭阶(scala vestibular)膜蜗管(中阶,scala media)和鼓阶(scala t

16、ympani) 蜗孔(helicotrema)由螺旋板钩、蜗轴板和膜蜗管顶盲端共同围成,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在此交通,耳蜗,耳蜗为蜗牛状结构,盘绕约2.5周,将其展直,骨管长约35mm,从蜗底到蜗尖的高度约5mm。由两个膜(前庭膜、基底膜)分隔为三部分: 前庭阶 中阶(蜗管) 鼓阶,膜迷路 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包括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其内充满内淋巴,包含平衡和听觉的主要结构,位觉斑,壶腹嵴,螺旋器(Corti器) 椭圆囊 附于椭圆囊隐窝,囊底及前壁有椭圆囊斑(macula utriculi)亦名位觉斑(maculae staticae)后壁有5孔,与三个半规管相通,球囊 附于球囊隐窝

17、,内前壁有球囊斑,亦名位觉斑。位觉斑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上覆胶质膜,称为耳石膜(otolith membrane) 膜半规管 附于骨半规管外侧壁,借与孔与椭圆囊相通,在骨壶腹的部位有膜膨大(membranaceous apmulla)内有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亦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插入终顶(cupula terminalis)或嵴帽,膜蜗管 膜蜗管横切面呈三角形,上为前庭膜(vestibular membrone)外为螺旋韧带(spiral ligament),下为骨螺旋板骨膜增厚形成的螺旋缘和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组成,Corti器位于基底

18、膜上,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Hair Cells:,内耳的血管,迷路主要由迷路动脉(labyrinthine artery)来自椎-基底动脉的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分为两支,即前庭前动脉和耳蜗总动脉,骨迷路,面神经迷路段,三个骨半规管 共五孔 与前庭相通,右侧骨迷路剖示图,osseous labyrinth,椭园囊utricle:椭园囊斑macula utriculi 球 囊saccule:球囊斑macula sacculi 膜半规管,囊斑(位觉斑maculae staticae)切面示意图,膜囊断面示意图,前庭感受器vestibular receptor,membranous

19、semicircular canals:,囊腔,囊斑,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半规管断面示意图,壶腹嵴切面示意图,终 顶,纤 毛,毛 细 胞,支柱 细胞,膜半规管 membranous semicircular canals,壶腹嵴 crista ampullaris,膜半规管占骨半规管腔隙的1/4,Corti器蜗神经,蜗神经的传导通路,上颞横回,2.蜗神经cochlear nerve 传导径路,30000根神经纤维,前 庭 器 前庭神经 小脑前庭N核,广泛的神经 联系和反射。(生理和病理意义),(脊N 眼N 植物N 小脑 大脑颞叶)。,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3.前庭神经ves

20、tibular nerve的中枢联系,20000根神经纤维,面神经的应用解剖,面神经(facial nerve)是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含运动和感觉纤维,面神经全程分为8段,运动神经核上段(supranuclear segment)面神经中枢面神经核 运动神经核段(nuclear segment) 小脑脑桥角段(cerebellopontine segment)桥脑下缘内耳门 内耳道段(internal auditory canal segment)内耳门内耳道底,长约10 mm,迷路段(labyrinthine segment)内耳道底膝神经节,长约2.253 mm 鼓室段(tympa

21、nic segment)膝神经节锥隆起平面,长约11 mm 乳突段(mastoid segment)长约16 mm 颞骨外段(extratemporal segement)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后又分为5支面部表情肌,面神经分支,岩浅大神经(nervi petrosis major)泪腺,鼻腔腺体。 镫骨肌神经(nervi stapedius) 鼓索神经(chorda tympani nerve)舌前2/3味觉,舌下腺及颌下腺分泌,听觉生理学,1.声音传导:,声音传入内耳的空气传导过程,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 骨传导bone conduction,耳的生理功能:,听 觉acoues

22、thesia平衡觉equilibrium,一.听觉生理auditory function,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听神经(acoustic nerve)于延髓和脑桥之间离开脑干,偕同面神经进入内耳道后分为前后两支,前为蜗神经各为前庭神经。 蜗神经传导径路 螺旋神经节形成蜗神经耳蜗核(cochlear nucleus)上橄榄复合体外侧丘系下丘(inferior collicalus)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经内囊听觉皮层,声音的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途径示意图,非声学功能: 1. 保护中耳、内耳 2. 耳道表面上皮由鼓膜向耳道口, 以移行的方式达到自洁

23、的目的, 耵聍分泌有助其排出 声学功能: 1. 收集声波,有采音作用 2. 声压增益,对语言区频率声音有放大 作用 3. 声源定位,外耳的生理功能,3.中耳功能:,主要是增强声压boost up sound pressure,弥补声波从空气传入内耳淋巴时的能量损失。声能由空气水,反射损失99.9%。 声波-内耳淋巴声阻抗能量30dB。 增强声压功能由鼓膜和听骨链完成。,2.外耳功能:,收集声波collect sound wave 对3800Hz增压15dB、20005000Hz增压10dB 保护耳深部结构免受损伤。,鼓膜有效振动面积仅2/3即552 镫骨底板面积3.22. 55mm23.2mm

24、2=17 鼓膜喇叭状弧度的杠杆作用:增1倍,杠杆作用. 锤骨柄:砧骨长突=1.3:1.,听骨链:增强声压1.3倍,boost up sound pressure: 171.3=22(倍)=27dB.,鼓 膜:增强声压17倍.,中耳增压作用,鼓膜增压效应示意图,听骨链增压效应示意图,鼓室肌:,镫骨肌,声音7090dB 收缩 保护耳蜗, 鼓 膜 张 肌,圆窗:2mm2,protect cochlea.,amortization of sound pressure.,缓冲声压,鼓室肌内面观,咽鼓管的生理作用,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引流中耳分泌物 防止逆行性感染 阻声和消声,淋巴液,耳蜗传音功能示意图

25、,4.耳蜗功能:,传音和感音,传音sound transmission: 淋巴液基底膜。,感音:,盖膜,网状板,螺旋板缘,剪 切,静 止,编码:,Corti器精细的频率分析.双向换能.耳声发射来自外毛细胞释能活动,增强基底膜反应,提高频率分辨率和听敏度.,Corti器(基底膜与盖膜的剪切运动刺激纤毛毛细胞兴奋一机械能变电能神经冲动),sound,perceiving,coding,基底膜,骨螺旋板,毛细胞,基底膜蜗底部窄(0.04mm)而较硬,蜗顶部宽(0.5mm)而较软,高频最大振幅在蜗底,低频最大振幅在蜗顶,蜗底感受高频,蜗顶感受低频.,Frequency specific High pi

26、tches= base of cochlea Low pitches= apex of cochlea,1.半规管壶腹嵴:,感受正负角加速度-旋转刺激。 angular acceleration,2.球囊斑(额状面) &,感受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 static equilibrium and Linear acceleration,椭园囊斑(矢状面),:,二.前庭功能,vestibular function,维持体位平衡三系统:前庭 视觉 本体觉 maintain posture balance 前庭最重要,听功能检查法,主观测听法,音叉试验 纯音听力测听 纯音阈上功能测试,客观测听法,声导抗

27、检测法 耳声发射检测法 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法,音叉试验,Rinne 试验: 比较受试耳气导和骨导的长短 Weber试验: 比较受试者两耳的骨导听力 Schwabach试验: 比较受试耳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纯音听阈测试,发生频率:125-8000HZ 的纯音,250以下为低频段,500-2K为中频(语频段),4K以上为高频段。 听力学单位(dB):SPL,HL, SL 听阈:是足以引起某耳听觉的最小声强值。,纯音听阈测试,意义:有无听力障碍,听力障碍的性质和程度 纯音听力图:各频率的气导听力损失,骨导损失,气骨导之间的关系 听力损失程度:轻,中,中重,重,极重,The Audiogram,Dete

28、rmining a Conductive Hearing Loss,Determining a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Determining a Mixed Hearing Loss,声导抗检测法 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客观测试中耳传音系统,内耳功能,听神经及脑干听觉通路功能的方法。 影响因素:摩擦(阻力),质量(惯性),劲度(弹性) 鼓室导抗图:,Typical Impedance Results,鼓室导抗图,A型:正常 As型:耳硬化,听骨固定 Ad型:听骨链中断,鼓膜萎缩 B型:鼓室积液,中耳明显连粘 C型:咽鼓管

29、功能障碍,鼓室负压,中耳肌肉的声反射,鼓膜张肌的声反射: 反射阈值较高,少用 镫骨肌的声反射:常用,双侧同时发生,正常人的反射阈值为70-100dB(SL).,镫骨肌反射的神经通路,(1)传入神经元 螺旋神经节耳蜗核 (2)耳蜗腹侧核同侧及对侧内上橄榄核,直接至同侧面神经运动核 (3)两侧内上橄榄核及面神经运动核间交叉 (4)面神经运动神经元至镫骨肌支,镫骨肌反射的生理作用,扩大听觉的动态范围,可以降低听觉疲劳,并避免耳蜗损伤 降低了低频声对高频的掩蔽效应,扩大了听觉动态范围,即对高强度声音有较高的识别 改善听觉适应,镫骨肌反射检测的意义,估计听敏度 鉴别传导性与感音性聋 确定响度重振与病理性

30、适应 协助外周性面瘫的诊断,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 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至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反应耳蜗特别是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耳声发射,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声发射临床应用,婴幼儿听力筛查 耳蜗性聋的早期定量诊断 对耳蜗性聋及蜗后性聋的鉴别诊断,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为声刺激诱发的脑干生物电反应,由数个波组成。,I波:听神经 II波:耳蜗核 III波:上橄榄核 IV波:外侧丘系核 V波:下丘 VI及VII波:皮层下及皮层连接结构,ABR,判定高频听阈 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 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聋 听觉神经通路的定位诊断,前庭功能检查,通过系列测试方法前庭自发性或诱发性体征,并根据其结果判断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病变程度和部位。 静态平衡功能检查 动态平衡功能检查 肢体试验 协调功能检查,眼动检查,眼震观察方式 眼震检测方式 冷热试验,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