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0840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外科学创伤和战伤-文档资料.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伤和战伤 Trauma and Military injury 前言 创伤死亡调查: 美国 20世纪20年代 第7位 60年代 第4位 35以下人群 第1位 中国 1957年 第9位 1975年 第7位 1995年 第4位 全世界创伤致死 100余万人/年 伤 数千万人/年 中国 死 10余万人/年 伤 数百万人/年 第一节 创伤和战伤概论 一 概念和分类 (一) 概念 创伤(trauma) 广义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 素造成的机体损伤。 狭义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 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 战伤(war wound)战斗中由武器直 接或 间接造成的损伤以及因战斗或战争环

2、境 造成的机体损伤。 一 概念和分类 (二)分类 1、按致伤因素分类 2、按受伤部位和组织器官分类 3、按受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 4、按伤情轻重分类 5、战伤的特殊分类 按致伤因素分类 刃器伤 钝器伤 冲击伤 挤压伤 烧伤、冷伤 火器伤 爆震伤 毒剂伤 核放射伤 复合伤 按受伤部位和组织器官分类 部位(系统):颅脑损伤 颈部损伤 胸部 损伤 腹部损伤等 组织器官:脑挫裂伤 气管损伤 肋骨骨折 肝破裂等 按受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 (1)开放性:擦伤(abrasion)、撕裂伤 (laceration) 、切割伤、砍伤、刺伤等 伤道类型:贯通伤 盲管伤 切线伤 反跳伤等。 (2)闭合性:挫伤(cont

3、usion) 扭伤 (sprain) 挤压伤(crush injury) 震荡伤(concussion) 关 节脱位 闭合性骨折 闭合性内脏损伤等。 按伤情轻重分类 一般分类:轻 中 重 各专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及原则 战伤的特殊分类 一般分类:伤类 伤部 伤型 伤势等 伤式分类:大出血 窒息 休克 昏迷 骨 折 气胸 截肢 抽搐等。 收容分类 : 救治分类 后送分类 伤标:红重伤 白骨折 蓝放 射损伤 黑传染病 黄化学毒剂 分类牌:主要用于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 二 病理 (一)局部反应 (二)全身反应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四)创伤并发症 二 病理 (一)局部反应创伤性炎症 组织细胞损害

4、创伤 出血、伤口污染 炎性介质、细胞因子释放 细菌侵入 血管通透性增加 充血、渗出 炎症反应 中性、吞噬细胞 清除细菌、异物、坏死组织 纤维蛋白渗出 充填裂隙、促进修复。 休克 反应强烈、渗出过多 水肿 代谢变化 二 病理 (二)全身反应 1、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2、代谢变化 3、免疫系统变化 ACTH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ADH 水钠 吸收 GH 尿量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儿茶酚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排K+ H+, 保 Na+ 1、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创 伤 疼痛 紧张 失血 失液 2、代谢变化 (1)基础代谢率增高,能量消耗增加, 糖、蛋白质、脂肪分解加速,糖异生增 加

5、 高血糖、高乳酸血症、血中游离 脂肪酸和酮体增加,尿素氮排出增加, 负氮平衡。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 失调 3、免疫系统变化 创伤 1、免疫抑制因子 2、免疫抑制细胞 3、神经-内分泌- 免疫功能网络紊乱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功能下降 对感染的易感性 增加 二 病理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组织修复的基本方式:由伤后增生 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再生增殖、充填、连 接或替代损伤后的缺损组织。 理想修复:组织缺损完全由原来性 质的细胞来修复,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 能。 1、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1)炎症期伤后立即发生,持续35 天 血管和细胞反应;免疫应答;血液凝固和 纤维蛋白溶

6、解.目的是清除损伤后坏死组织 及异物,充填伤口,为组织再生和修复奠 定基础。 1、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2)再/增生期组织再生、分化和肉芽组织生 成,约46周。 成纤维细胞 创伤 局部炎症 内皮细胞 组织基质(胶原) 肉芽组织 新生血管 2448h 增值、分化 迁移 合成、分泌 脱离基膜 1、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3)塑性期通过各种介质、酶的作用和 运动应力作用,调整修复组织,进一步改 构和重建,以适应生理功能。 胶原纤维交联增加、强度增大; 多余的胶原纤维被胶原蛋白酶降 解; 过度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消退; 伤口的粘蛋白及水分减少等。 2、创伤愈合的基本类型 (1)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性质的

7、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 染、血肿或坏死组织,疤痕较小,修复快 ,结构和功能达到或接近正常组织。 (2)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 疤痕较大,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和功能。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感染最常见。损害细胞和基质。 (2)损伤重、坏死组织多或有异物存留。 (3)局部血运障碍:局部血管直接受损; 伤口包扎过紧,缝合张力过大,止血带应 用过久;休克;原发血管病(静脉曲张 ,脉管炎等)。 (4)局部处理不当:制动不妥、清创不利等 。 (5)全身因素:营养不良;大量使用细 胞增生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性 严重疾病。 (四)创伤并发症 1、感染:伤口污染;免疫功能下降;

8、肠原性感染。 2、休克: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3、脂肪栓塞综合征:可见于严重的长管骨 折。主要病变部位是肺。 4、应激性溃疡。 5、凝血功能障碍。 6、器官功能障碍:ARF ARDS等严重 内脏并发症;心脏、肝功能损害; 具体部位及器官并发症。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和治疗 一 创伤的诊断 (一)受伤史对了解损伤机制和估计 伤情及演变有重要价值。 1、受伤情况:致伤原因(类型、性质、程 度);时间、地点(受伤环境);暴力 大小、着力部位、作用方式(直接或间 接)、作用持续时间;受伤姿势等。 2、伤后表现及演变过程 不同部位的创伤有不同的表现,相同 部位的创伤表现也不尽相同;了解病情的 演变可有

9、助于判断伤情性质及轻重;不要 忽视伤后处理情况。 伤口及出血:估计失血量、口渴等。 头部损伤:意识状态、昏迷时间、肢 体运动情况等。 胸部损伤:呼吸情况、胸痛、咳嗽等 。 3、伤前情况既往史 相关疾病:高血压、出血史、慢性消耗性 疾病、陈旧骨折等; 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史等; 饮酒; 手术史; 药物过敏史; 输血史。 (二)体格检查 分清轻重缓急,急、危、重者先 积极抢救,并在急救中逐渐检查。 (二)体格检查 1、首先观察生命体征及面容、意识、体位 等,特别注意有无窒息、休克、大出血 等,然后进行全身情况检查。 2、根据受伤史及突出体症,详细检查局部 。 3、开放性损伤伤口的大小、形

10、状、深 浅、出血情况、有无污染及异物、创道 位置、有无液体或气体溢出等; 有的损伤检查需在手术室进行。 (三)辅助检查 有的放矢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等; 2、穿刺和导管检查: 导尿及留置尿管、胸穿、腹穿、腰穿 、CVP监测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CT 、B超、 MRI 、DSA (四)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 1、危重情况(窒息、休克、大出血、心搏 骤停等)应立即抢救,再进行检查。 2、检查步骤应尽量简捷,动作谨慎、轻巧 ,与询问病史同时进行。 3、不要遗漏比较隐蔽的损伤。 4、不可忽视异常安静的病人。 5、一时难以诊断清楚的损伤,应在对症处 理过程中密切观察,争

11、取尽早确诊。 二 创伤的处理 (一)急救 目的:挽救生命。 原则:在处理复杂伤情时,应首先解除危及 伤员生命的情况,使伤情得到初步控制, 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并尽可能稳定伤情 ,为转送和后续确定性治疗创造条件。 (一)急救 必须优先抢救的急症: 心跳、呼吸骤停 窒息 活动性大出血 张力性气胸 休克 内脏脱出 脑疝等 (一)急救 重视 住院前创伤救治 急症室抢救 1、复苏心肺复苏、脑复苏 2、通气(1)解除气道梗阻 (2)维持呼吸道通畅 (3)保障换气功能 3、止血指压、加压包扎、填塞、止 血带、钳夹等。 常用急救技术 常用急救技术 4、包扎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压迫止 血、固定骨折及关节脱位、固

12、定敷料等。 5、固定制动,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 损伤血管和神经,有利于防治休克和搬运 。 6、搬运利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防止 重复搬运及再损伤。 (二)创伤的进一步救治 1、判断伤情: (1)第一类:致命性创伤(如大出血、开放 性或张力性气胸、窒息等)紧急复苏、 立即手术。 (2)第二类: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不会立 即危及生命的刺伤,胸、肾、脊柱损伤, 大骨折,颅内血肿等。)完成必要的术 前检查及准备,及时手术。 1、判断伤情 (3)第三类:潜在性损伤,诊断尚不十分 清楚,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尚好,在非 手术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进一步 检查,做好手术准备,必要时手术。 (二)创伤的进一步救治

13、 2、呼吸支持:维持呼吸道通畅,保障 呼吸功能(通气、换气)。 3、循环支持:积极抗休克(止血、输 血、输液等),维持心脏功能。 创伤救治的基本措施 “A.B.C支持” (二)创伤的进一步救治 4、镇静、止痛和心理治疗 5、防治感染:及时正确的清创和换药 ;严格无菌操作;应用有效抗生素 。 6、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7、支持治疗:维持水、电平衡;保 护重要脏器功能;选用合适营养。 (三) 急救程序 原则:先救命、后治伤 1、随时把握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等情况, 认真检查伤部,迅速评估伤情; 2、迅速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 3、重点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分析病情; 4、进行必要的诊断性穿刺或辅助检查;

14、 5、确定治疗方案。 (四)批量伤员的救治 积极 迅速 沉着 有序 有力 有效 (五)闭合性创伤的治疗 1、浅部软组织损伤 2、闭合骨折、脱位 3、器官的闭合性损伤 (六)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1、原则: 及时清创、变污染伤口为清洁伤口 ,改善局部组织修复的条件,使伤口边 缘对合或接近,促使伤口早日愈合。 (六)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2、创伤伤口分类及处理原则: (1)清洁伤口:无菌伤口缝合。 (2)污染伤口:有细菌沾染但尚未构成感 染的伤口清创缝合 一般伤口8小时头颈部伤口12小时 胃肠道及肺部手术切口。 (3)感染伤口:伤口有化脓或受伤时间距清创时 间过长扩创、引流、换药等。 (六)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3、异物的处理尽量取出 (1)伤口浅、暴露的异物取出 (2)伴有感染者取出 (3)伤口已闭酌情定位取出,注意防 止破伤风。 (4)数量多、位置深而散、特除部位的异 物权衡利弊决定取否 (七)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功能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