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344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护理课件新-文档资料.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1、乳腺癌相关知识介绍 2、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要点 3、乳腺癌根治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及护理 4、乳腺癌的预防,“黛玉”的一生!,1965.10.292007.05.13,于娟 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 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骨转移) 病中博文活着就是王道感动无数人 2011年4月19日凌晨辞世,用心 爱护您的乳房 呵护健康,乳腺癌相关知识介绍,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全身恶性肿瘤7%10%,是女性健康的第一公敌,被称为“女性第一杀手”。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 乳腺癌是最能被患者自己发现恶性

2、肿瘤。,流行病学,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 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我国上海发病率最高。 乳腺癌多发女性,男性只占1%。 20岁以前少见,3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多发,尤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我国乳腺癌发病特点,发病率逐年上升。 乳腺癌患者年龄比较轻,发病年龄高峰较西方国家早10年,约在40-49岁,但30岁以后发病率就已明显增加。 就诊患者中,中晚期比例相对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比较,一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90%95% 二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70%到80% 三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40%到50%左右 四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20%。 乳腺癌的治愈率与期别有关系,期别越

3、早愈后越好。,防治乳腺癌的关键,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表现,1、乳房肿块 80%首发症状为无意中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常位于外上象限,其次在乳头、乳晕和内上象限。多单发、质硬、表面不平、活动欠佳、分界不清。,乳腺癌的临床表现,2、乳房外形改变 乳腺皮肤改变:“酒窝征”:癌组织侵及Cooper韧带(乳腺悬韧带)导致其缩短,向下牵拉皮肤,引起皮肤的局部凹陷。 乳房局部突起。 乳头偏移或回缩:肿瘤侵及乳管收缩所致。 乳头溢血、溢液。,3、晚期表现 癌肿固定于胸壁。 “橘皮样”改变: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出现皮肤增厚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毛囊显得特别深陷。 卫星结节:癌细胞浸润表皮大

4、片皮肤,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结节。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形成“铠甲胸”。 皮肤破溃,形成溃疡。 全身恶病质表现: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乳腺癌的临床表现,4、转移征象 淋巴转移多为同侧腋窝下淋巴结转移,少有对侧转移。早期淋巴结散在、活动好,继之数目增多、融合,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远处常见肺、骨、肝转移。 5、特殊类型乳腺癌 炎性乳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临床表现犹如乳腺炎,预后极差、发病后数月内死亡。 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临床表现如同慢性湿疹,预后好。,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乳腺癌的TNM分期,(一)原发肿瘤(T)分期 T0:原发肿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

5、T1:癌瘤最大直径2cm T2:癌瘤最大直径2cm5cm T3:癌瘤最大直径大于5cm (二)局部淋巴结(N)分期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3:有同侧锁骨下和(或)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三)远处转移(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乳腺癌的治疗,局部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全身治疗: 化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包括去势治疗,抗雌激素治疗(三苯氧胺),孕酮类药物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 生物靶向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 乳腺癌

6、的改良根治术 全乳房切除术 保乳手术,乳腺癌围术期护理术前护理,术前评估 1、健康史 一般资料:年龄、月经史、生育史。 过去史: 有无其他疾病(肿瘤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2、身体状况 局部:有无腋窝和其他部位淋巴结长大。 全身:估计可能采取的手术及病人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以便在手术前后提供针对性护理。 3、辅助检查结果。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术前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配合手术治疗。 皮肤准备:备皮上自锁骨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以上,沐浴、更衣、修剪指(趾)甲。 胃肠道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 个

7、人准备:沐浴更衣,修剪指甲,取下金属饰品、假牙、隐形眼镜,佩戴手术标识腕带。 用药准备:遵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执行围术期用药。 术前晚及手术日晨测T、P、R,如有发热、感冒或月经来潮应及时通知医生。,术后评估 了解患者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评估患者康复状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评估有无疼痛、发热等术后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评估患者心理及认知状况,乳腺癌围术期护理术后护理,与手术室护士做好床头交接。 体位:全麻患者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手术当天平卧,躯干制动。 观察生命体

8、征,如行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特别注意观察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切口疼痛(因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有损伤胸膜的可能,形成气胸)。,术后护理措施(一),患肢护理:患侧上肢三角巾悬吊。手术当天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臂下垫一软枕,协助患者抬高患侧肢体15- 30厘米,观察患侧肢体有无肿胀,末梢血运情况。术后3天内患者肩关节制动。 伤口护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查看皮瓣是否紧贴创面,如胸带加压包扎,需松紧适宜,以维持正常血运为宜。发现皮瓣不能紧贴胸壁且有波动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后护理措施(二),引流管的护理:目的是引流出皮瓣下积血积液,使皮瓣紧贴创面,避免坏死、感染、促进愈

9、合。 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通畅,保证负压,定时挤捏。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 防感染。 做好健康指导。,术后护理措施(三),预防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用软枕、垫圈放在骶尾、足跟等易受压部位,每1-2小时更换部位一次。手术当日协助患者床上活动下肢,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饮食指导:次日进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 疼痛护理 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康复锻炼,术后护理措施(四),术后护理措施(五),出院指导:坚持患肢功能锻炼;患肢避免注射、输液、抽血等治疗;患肢不提举重物,不穿紧袖的衣服,不佩戴手镯、戒指、手表

10、等物;每月自查健侧乳房,定期来院复查(术后第1年每3月1次,第2-5年每6月1次,第6年起每年1次);加强患肢的锻炼和运动,抬高患肢,向心性按摩可预防和改善淋巴水肿。,乳腺癌患者营养与饮食,宜进清淡、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低脂高纤饮食。 无特别忌口食物,绿色、自然最健康。 四不吃: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蜂皇浆、哈士膜等);花粉类(如灵芝孢子粉等);胎盘类、胎盘成分制品;未知成分保健品。 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菌菇类、豆类、海带。 食物搭配均衡。,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一)出血: 原因: 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由于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

11、 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预防及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 加强引流管护理; 少量出血,通知医生予以加压包扎; 大量出血,立即加压止血、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备血、采集血标本、遵医嘱补血补液、观察及记录病情变化、必要时做好手术止血准备、心理护理、做好沟通解释工作。,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二)伤口愈合延迟(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 原因: 包扎不贴合;吸引压力不适;肩关节过早运动;其他(高龄、糖尿病、放疗等)。 预防及护理: 伤口加压包扎; 保持有效负压引流; 术后肩关节活动不宜过早; 增加营养,控制血糖; 小范围:清洁换药;大范围:坏死皮瓣切除,二期植皮。,乳腺癌

12、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三)感觉异常:麻木 刺痛 酸胀 原因: 臂丛及胸壁神经损伤。 预防及护理: 按摩; 神经恢复; 自体适应。,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四)功能障碍 原因:淋巴清扫;手术疤痕挛缩;其他(皮瓣坏死、伤口愈合不良等)。 预防及护理: 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 早期:术后24小时开始 中期:术后1个月 患肢可以高举过头 后期:术后3个月 游泳、乒乓球,目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腋窝皮肤出现粘连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加之术后疼痛导致患者不愿活动,肌肉和周围组织疏松而致关节挛缩,随时间推移,肩关节挛缩可导致冰冻肩。术后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可增强肌肉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避免造

13、成患肢功能障碍和淋巴水肿。 方法: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功能康复操:术后1天:握拳运动;术后2、3天:手腕运动;术后4、5天:肘部运动;术后6、7天:上提运动;术后8、9天:旋肩运动;术后约11天:爬墙运动;术后12天:体转运动;术后12-14天:外展运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如引流液量多者,尽量减少肘部外展运动。,患肢功能锻炼,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五)患肢水肿 原因:淋巴清扫。 护理: 坚持做好功能锻炼; 切实做好患肢保护; 向心性按摩:自下向上、先上后下; 使用弹力手臂套; 循环压力泵治疗; 一生呵护 贵在坚持 重在预防,患肢水肿的预防,避免受伤

14、防止感染,避免行静脉治疗:包括注射、输液、采集血标本; 避免日常生活受伤; 防蚊虫叮咬。,避免受压防止水肿,避免戴过紧过重的手表、手镯; 避免测量血压; 避免穿过紧的衣服; 避免长时间下垂; 避免背、提过重物品;,(六)乳房缺失,假体 重建 恢复 体型 保持 平衡 恢复 自信 胸壁 保护 重塑美丽,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乳腺癌如何预防?,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月经状况:初潮50岁、经期35年。 婚育状况:初产35岁、40岁以上未孕、反复的人工流产。 哺乳史:产后未哺乳者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 激素水平: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关系密切。 乳腺疾病史:乳房的良性疾病可能会进展为乳腺癌,而

15、单侧的乳腺癌病史可使对侧的发病率较常人高出25倍。 遗传和家族史。 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环境因素:电离辐射、低剂量诊断用射线、主动或被动吸烟。 其他因素:生活精神刺激、心理障碍、特别是忧郁、肥胖、糖尿病等。,乳腺癌预防措施,积极治疗乳房的良性疾病。 合理饮食:低脂高纤,慎服激素类药物和保健品。 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起居要规律。 适当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避免肥胖。 给乳房松绑:每天戴胸罩时间不超过8小时。 母乳喂养可降低发病率,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 定期做乳房检查:包括乳房自查及专业性检查。,一、乳房自检的最佳时机 二、乳房自检的范围 三、

16、乳房自检的常用方法 四、乳房自检的步骤 五、出现哪些情况应立即 就医,乳房自检,绝经前:月经后7-11天,此时乳房较松弛,容易检查 绝经后:容易记住的日子,如每月的第1天或最后1天,乳房自检的最佳时机,乳房,腋窝,乳头乳晕,锁骨上区,乳房自检的范围,对镜自照法 平卧触摸法,1.对镜自照法,2.平卧触摸法,乳房自检的方法,1、面对镜子,双手叉腰 观察双乳外形、轮廓有无异常,2、举起双臂,观察双乳外形、皮肤、 乳头、轮廓有无异常,乳房自检的步骤,3、右手触摸左乳房外上 有无肿块,4、右手触摸左乳房外下 有无肿块,乳房自检的步骤,5、右手触摸左乳房内下 有无肿块,6、右手触摸左乳房内上 有无肿块,乳房自检的步骤,7、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一侧手臂,对侧手指触摸腋下、乳房尾叶、锁骨上有无肿块,8、触摸乳晕周围是否有包块,最后挤压乳头是否有液体流出,乳房自检的步骤,9、同法检查对侧乳房,乳房自检的步骤,乳房肿块:无痛性、边界不清、质硬等 乳头溢液、溢血:淡黄色、咖啡色等 乳房皮肤的改变:橘皮样改变 乳头的改变:乳头内陷、乳头糜烂 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乳腺癌排查六法,第一种:每月自检 第二种:医生触诊 第三种:乳腺红外线扫描检查 第四种:B超检查 第五种:钼靶x线检查 第六种:细胞学穿刺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