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4393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针灸学-绪论课件-文档资料.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HINA,New!,即针刺,是使用特制的针具刺入或按压人体一定的部位(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针,灸,针刀、砭石、砭针,自战国到秦汉,砭石被九针取代, 九针,标志着针具的形成。,金针、银针,不锈钢针,电针、磁针、激光针等,即针刺,是使用特制的针具刺入或按压人体一定的部位(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即灸法,主要是使用艾叶制成的艾绒,燃烧后熨灼体表一定的部位,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络之气,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针,灸,两者各具特色,相互为用,统称针灸疗法,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针灸学

2、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针灸学?,针灸疗法特点,“广” , 适应症广 “验” , 疗效显著 “便” , 应用方便 “廉” , 经济安全,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临床各科的许多疾病,既可治疗功能性疾病,也可治疗某些器质性疾病。1979年WHO建议43种疾病为针灸适宜病症。 据统计,针灸疗法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戒烟、减肥、各种疼痛、肩周炎、中风偏瘫及面瘫等。,(一)适应证广,(二)疗效显著,春秋战国时代神医扁鹊针“三阳五会” 治虢太子的尸厥,得“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的评价,说明了针灸治病的灵验。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针愈曹操头风; 隋唐甄权刺血巧治唐刺史

3、喉闭; 南北朝徐文伯下妊胎应针而落,操作方便;携带方便;学习方便 针灸操作并不复杂,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且针具携带方便,不论是城市、农村,办公室、田间,甚至旅途等各种环境,均可用来防治疾病。,(三)应用方便,针灸治病只需一些针具、艾绒、消毒用品,所以较为经济,这个优点,在目前中西药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最为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和一些贫困地区更能显示它的优越性。 此外,针灸治疗中,只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剖知识和针灸注意事项,应用起来比较安全,且针灸没有毒副作用。,(四)经济安全,针灸发展史上的 代表人物代表作,针灸的起源,针刺的原始工具 针法起源的时间 针法起源地点 灸法起源的时间 灸法的发源地 ,(

4、距今约在1万年-4千年),砭石,新石器时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来自人类用火的经验,北方,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成书年代:约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 主要内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 及灸法治疗。 评价:,现存最早的经脉学文献 反映了对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 堪称经络学最早专著,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建立时期 战国到秦汉。 建立标志黄帝内经 代表作:黄帝内经 难经,成书年代及作者:战国时期,非一人一时之作。 主要内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主要内容: 阐述经与络的不同概念及相互关系; 记载了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 二经筋

5、的循行分布与病候; 有160多个常用穴位名称。对五输穴阐述较 全,还有原穴、下合穴、十五络穴、五脏背 腧等都有载述。 内经中灸法简略,针法较详。,评价: 黄帝内经是对古代针灸学的“第一次 总结”,在针灸发展史上起着奠基的作用。 黄帝内经成书标志着战国秦汉时期,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成书年代:汉代 作者:相传为秦越人所作 主要内容: 2329难解释了经络; 6268难解释了腧穴; 6981难解释了针法; 合计27难,占难经1/3之多,黄帝八十一难经,评价: 奇经八脉一名首见于难经,关于奇经八脉 和原气的论述,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首提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提出子母配穴法。

6、用五行学说对五输穴理论和 应用进行了详细解释。 关于双手配合操作指出:“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难经六十九难,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公元281年1644年 晋代明代),成书年代:魏晋时代 作者:皇甫谧,两晋南北朝:,针灸甲乙经,主要内容: 载述349个腧穴的别名、部位、取法、何经所 会、禁刺、禁灸以及13个误针穴位的不良后 果和29个误灸穴位的不良后果。具体说明针 入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等。 提出80多个交会穴,后世增减极少。 记述了200多种病证的500多个处方,其内容 多是现存晋代以前其它古籍中所未记载的。,两晋南北朝:,针灸甲乙经, 现存最早而较全面的系统性针灸学专

7、著。 是对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 最早传至外国的针灸学著作。 皇甫谧也因此堪称中国针灸之鼻祖。,两晋南北朝:,评价:,皇甫谧,针灸学的奠基者, 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 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 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 建安二十年, 卒于西晋太康 三年。 外号“书淫”,现被誉为 华夏十大名医之一。,针灸甲乙经,成书年代与作者:东晋 葛洪 主要内容: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两晋南北朝:,肘后备急方,隋唐时期:,备急千金要方,成书年代:唐代 作者:孙思邈,隋唐时期:,主要内容: 绘制 “明堂三人图”,是针灸史上最早的 彩色经络腧穴图(已佚)。 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 提出

8、灸法预防疾病的观点。即“若要安, 三里常不干”,为预防医学作出了贡献。,备急千金要方,隋唐时期:,外台秘要,成书年代与作者:唐代 王焘 认为针法深奥,难掌握,“唯取灸法”。,成书年代:北宋 作者: 王惟一,宋金元时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要贡献: 确立了354个经穴。刻有铜人腧穴针灸 图经,七块石碑流传于世。 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是我国最早的针灸 模型,对针灸教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经络腧穴理论知识的统一。,宋金元时期:,金代何若愚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 提倡按时取穴法,建立 针灸时间医学。,宋金元时期:,十四经发挥,成书年代:元代 及作者: 滑伯仁 主要内容:提出“

9、十四经”,明代针灸学术的全盛时期:,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的循行与主病。 陈会神应经:记述选穴配穴处方及补泻手法。 徐凤针灸大全:评述了针灸手法。 高武针灸聚英:收集前人的针灸精粹。 汪机针灸问对:学术争鸣著作。 张介宾类经图翼:汇总历代针灸文献。,明代针灸学术的全盛时期:,针灸大成,记载经穴359个 是对针灸学的第三次大总结,明代针灸学术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手法研究也有新的发展: 单式手法二十多种复式手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 发明了艾卷灸法(首见寿域神方), 还在艾绒内加入药物,称为“雷火神针”、 “太乙神针”。 按时取穴法得到广泛应用。,针灸学术的低谷时期,(

10、1644-1948 清朝至民国时期),成书年代:清代 作者:李学川 贡献:强调辨证取穴, 针药并用; 完整列出361穴, 沿用至今。,针灸逢源,承淡安(公元1899-1957年),又名启桐。江苏江阴市人,是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著名的针灸医家、学者和教育家。,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建国以来 1949至今),1.教育方面:1955年,卫生部确定针灸学为高等医学院校必修课称,1979年开始中医学院成立了针灸系或针灸专业。,2.科研方面: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经络实质的研究、腧穴理化特性的研究、经络与脏腑相关因素的研究等方面。,3.临床方面:研究的重点在如何提高临床疗效的研究、针刺穴位的应用以及针灸

11、器具的发展等方面 。, 针灸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针灸学的对外交流,公元6世纪针灸首先传入朝鲜、日本。 16世纪末17世纪初针灸传入欧洲。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针灸在美国兴盛。 1979年WHO向世界推荐43种疾病应用针灸治疗。 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院举行针刺疗法听证会指出针灸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可以广泛推广。 目前,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治疗疾病。,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熟记每条经络的具体循行路线及规律。 熟记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尤其是特定穴。腧穴的主治要善于总结、分析、归纳。并能在人体上准确取穴。 刺灸方法要重视实际操作。 掌握常见病的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