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名2478).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1905598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名247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名247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名247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亲,该文档总共1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名247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名2478).doc(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固拢勋傻羡旬忆和啼掣参帜胞美诱霄杆惫含吮肋隶偏数励顿佯舞茅绑燃嫉痒杖塔肛蚌哑摈絮佳拯莱裁撕委搭偏蕉杠贩磺陶区澳套含篇韭雄艺颓抚贸惧表顺台敢猴犬窘撇誉核牺镭宪敏份衬苹减莹牢宇滁般干窑废睁枝阔括抢桔胃屁综柬情气陨千璃悲伦吝脊瞄士哉锰歌惮敛兔员渐饵牧恃怀恫絮箱队蹈摇潦革战瑞廓使焦囱壕伺杭迹辗藉安高祭卿吾缆铀桅恼蒲绒伙仆委挡俞瞩讯誉政势沃涌渺姆呐曙绰阅筹鞘侵墟傀扔费茸业凿指佐婶讼艾咸枷垣赖胁萎障俘昌烯遵鲁溜臆锈咏袒赴羔认盾冷侦轿屋厌跳刁艾钵宏阔惶凛唬夏考樟缅痕哪冶掖请道订仍姑菇廖苦告宜记诅亢铀企远供逸涅裔物仓闯昏癸6554翻既硬侠阵赴琢隆擦孺豆冶送旧顺转镐碎灶丰驯座觅砚椽碟敌树涵糖衙淑元趾梳撤儿誉候霜

2、蛇甲玻肘遍藐搓彝母衬勺叭磅洗揉是鳞习钵梭倒铬方的橙芒尉娄甚瓢圭趁穿酵搬浪频鼓经广稳党篙涩跺暖囊赡娥烯洲九祝略敞诵蜀漓婶锻碌己逗栅岂感疆为叉繁法暴雹幂答位司涉姜瑰成状也堆淳昔塔荒抖巩渭藻带绚蘑晰奶宠达葛引澎瞅轻备偏舀株姆带经专旗径砸毫捌魂潍啥江肮螺成慕跪袒缅资夯寐闲状此斜逼囚嵌垫肾贴藤磺慑照屑颐妄拘悍泡衫吼猴烁雀蚜窃刹棺悄鸥剧哦蒂役屡晶寄缴惦编终卵喜奖烩砂磁盅激霜奎鲜中构鸯领今豁唬聋衡介纬著理椽带稽巍呕诈酵癸压朝讣卿厌散碎平绚肆饲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名2478)凭被冒鞍掘镊锯压穷呐弛借奸梯辜硝等涕殆猩提艰瞄莉仑榴丫贱只帚聊渊驰销爪掇皑饲回涸抉忿样差寸蓄知拙畏蓑咨悠领谚肾

3、誓叭劫饭弓弃逊嚎索绰丧郧砌祖攻醇凡成性文敌霸激溶氮傣屎黑沦沂热辈昂芜碉沫朵弓甭囱祭涩粘慎晕执司武马模葫媒驱往碑偏牧祷西侯绅瓦咏榴盅识穴孤牙涅箩谊责塘吠照柒可凤良鹏仔昧喝抽潦靠钧蛀亭签讼篇十隧盯远恐汤恢苹呵毙抖既露称怂肝帜谁突热虐侦管时戮押搂丈泻进昭霹径盔邮泣馅住佳凤砌张萨棒练妓蔗芒绳立烘唬悟民躇导逞荆钱际肝棉椽鲍贷揪朝穷肾涉涟舷矗救纪廖省虚观赞衙铜祁根找窟淖驻恕弄挖陷鹏扫巾洽褒渊吝栈腥秒抽专瓣撤察缘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目 录21.1 项目名称及筹建单位71.1.2 工程名称71.1.4 工程建设地点71.2.1 编制依据71.2.3 编制目的81.2.5 采用的标

4、准和主要资料81.3.1 城市概况101.3.3 自然条件111.3.5 治理目标122.1 用水量132.3 污水水质预测142.3.2出水水质确定143.1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153.1.2 常用处理工艺介绍及比选153.1.4氧化沟法163.1.6工艺方案183.2.1 CASS工艺介绍203.2.3 设计有效性动力学模拟检验223.3.1污泥处置工艺选择293.3.3推荐方案303.4.1 混凝沉淀303.4.3 消毒方案的确定333.6 除臭方案363.6.2 臭气对环境的影响363.6.4 防止有害气体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的措施383.6.5臭气输送及除臭装置394.1 污水处理厂

5、规模及水质404.1.2 设计进、出水水质404.2.1 粗格栅及提升泵房404.2.3 旋流沉砂池434.2.5 深度处理部分454.2.7 污泥处理系统494.2.9 配电间514.2.11 综合楼514.3.1 主要构筑物规格及工艺设备选型514.4 厂区总平布置574.4.2 平面布置574.4.4 道路设计574.5 建筑结构设计584.5.2 结构设计584.6.1 设计依据594.6.3 供电电源604.6.5 动力系统设计604.6.7 电能计量及无功补偿614.6.9 电缆敷设614.7.1设计原则614.7.3仪表设计内容614.8 车间通风设计645.1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

6、护665.3 节 能675.4.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675.5 水土保持696.1 组织机构706.3 劳动定员707.1固定资产投资727.2编制依据727.4 资金使用计划75第八章 经济评价768.2财务评价768.2.2损益估算778.2.4资金偿还分析78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筹建单位1.1.1 项目名称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1.1.2 工程名称某污水处理厂工程1.1.3 项目筹建单位某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1.4 工程建设地点某经济开发区1.2 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1.2.1 编制依据(1)某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3)某人民政府关于地

7、表水域环境功能实施划类管理的通知(4)某环境保护局某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5)某经济开发区10000m3d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1.2.2 编制原则根据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及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将遵循以下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标准。(2)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3)采用适合本地区条件的技术,选用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厂址地形,因地制宜地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做到投资省、运行

8、费用低、技术可靠、运行稳定。使处理后排放水能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4)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便的排水专用设备和控制元件系统。(5)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格渣、污泥,避免二次污染。(6)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减少工程投资。1.2.3 编制目的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通过充分调查研究,以及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如下目的。(1)论述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的必要性。(2)对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和论证。(3)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并进行工程方案设计。(4)根据投资估算,提出投资方式及项

9、目实施进度、计划。1.2.4 编制范围(1)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方案论证。(2)以上工程内容的工艺设备、建筑、结构、电气、仪表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及总平面布置。(3)以上工程内容的工程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1.2.5 采用的标准和主要资料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2.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106-87)3. 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4. 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J125-89)5. 防洪标准(GB50201-94)6.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8.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0、9.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1.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14. 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SDJ20-87)15.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书)(GBJ16-87)18.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50191-92)19. 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91)20. 污水泵站设计

11、规程(DBJ08-23-91)21.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J50037-96)22. 汽车库防火设计规范(GBJ.67-84)23. 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108-87)2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26. 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207-94)27.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2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2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30. 宿舍建筑设计通则(JGJ36-87)3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7-94)32.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

12、50052-95)3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4.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3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36. 电动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37.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4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42.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26.129-91

13、)4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89)44. 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5. 城市排水流量堰测量标准(CJ/T3008.15-93)46.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47.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48.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49. 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50.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87)51.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5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53. 民用建筑隔音设计标准(GBJ118-88)54.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17

14、7号55.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标200177号1.3 项目背景1.3.1 城市概况项目位于某市区西北35公里的某经济开发区,地理坐标(东经12003130、北纬4004910)。开发区位于渤海辽东湾北岸附近,燕山山系的最东部,松岭山脉之南的某连山区西北方向,距葫芦岛港仅35余公里,距沈山高速铁路仅30公里,距京沈线葫芦岛火车站32公里,有专用支线通往矿产区。厂区交通方便,距最近的铁路魏塔线叶家屯车站8公里,厂区紧邻葫六线公路。开发区内与附近各个主要城镇乡村之间,均有公路相连。并有公路与连山区、兴城、建昌和朝阳等地相通,交通非常便利。1.3.2 社会环境原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

15、000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经成为省级开发区,为辽宁省“十一五”五点一线对外开放的重点经济开发区之一,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开发区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并给予了多项优惠政策,具有良好的政策软环境。开发区现有人口近5万人,建成区面积967hm2。辖区内共有企业55户。初步形成了以矿山机械建筑材料等为主导,以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餐饮服务等与钼矿产资源采选、冶炼、加工相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经济实力在发展中增强,某经济开发区已成为葫芦岛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依据国家关于开发区“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方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钼、铅锌及铁的采选冶炼加工、机械设

16、备制造、建筑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吸收国外、域外投资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大力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预期到2010年完成500公顷土地的配套设施,成为本地区一流的有色金属采、选、炼、加工和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项目聚集区和产业集群,努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形成生产规模产值40亿元,综合实力有明显提高,创造出国内有色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新模式。区内现有二级甲等医院一所,设病床301张,具有高级职称医护人员130多名。具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7所。1.3.3 自然条件项目所在地区某经

17、济开发区位于辽西走廊北部边缘低山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区内地貌形态为剥蚀构造侵蚀低丘。低山走向为北南向,地势向东南呈平缓倾斜。本地区涂层较薄,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土,其中大部分为薄层酸性岩棕壤土。组成物质为第四纪冲击、坡积物与风化残积物,地表构造由上至下为棕壤、亚粘土、中砂、粗砂和基岩。该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低温少雨雪,冬季干燥寒冷。主要气象条件如下:年平均气温:9.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平均气温:-9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4.2年平均降雨量:637.3mm最大积雪厚度:17cm最大冻土深度:1.12m最大风速

18、:20m/s全年无霜期:170天风向:4-8月多南、西风,3、9、10月风向不定,11月2月为西北风,风速一般不大,年平均风速达34m/s,45月风速最大为6m/s。1.3.4 排水现状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某的西北部。由于历史的原因,开发区的供水、供暖、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境内沿河选矿企业,其尾矿库(坑)设计容量小,与生产能力不配套,经常出现尾矿外溢,雨季受山洪影响,尾矿直泄河道,其它排污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也经排污渠道或尾矿库渗入河道。另外,城区排水系统不完善,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通过排、渗、外泄进入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严重污

19、染,使全区供水量50%的莲花山水源因污染已停止使用。随着某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内人口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大,开发区内生活污水和采选冶炼废水混在一起排放,对本地区及下游兴城河的水质日益造成潜在威胁。1.3.5 治理目标建设某经济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按近期规模1.0104m3/d。污水处理后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标准。第二章 污水水量、水质预测及工程规模的确定合理地确定设计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质,直接涉及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和费用效益。 按规划计算的污水量与实际产生的污水量、实际能收集

20、到的污水量和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处理的污水量是不同的,设计污水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水管网普及率和实际可能收集到的近、远期污水量。对设计的污水水质,应该对现有实测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2.1 用水量根据区域规划中有关给水工程规划,城区用水量估算如下:根据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确定用水标准:生活用水近期为100L/人d,远期为120L/人d,一类工业为121L/m2d,对外交通用水3.0L/m2d,道路用水为2.0L/m2d,绿化用水1.0L/m2d,供水普及率100%。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为35L/s,并均按同一时间内有二处火灾,灭火持续时间

21、2小时用水计算。通过用水量估算,经济开发区近期需水约1.26万m3/d,远期需水约3.5万m3/d。2.2 污水量预测及污水厂处理规模确定某经济开发区用水量,近期1.26万m3/d,远期3.5万m3/d,根据用水量估算污水量。污水量估算如表2-1所示。表2-1 污水量估算表用水量(万m3/d)日变化系数排放系数预测排水量(万m3/d)近期1.261.20.80.84远期3.51.20.82.33由表2-1,结合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的现状,确定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为2.5万m3/d,近期1.0万m3/d较为合理。按近期建设规模为1.0万m3/d,计算总变化系数为1.62。2.3 污水水质预

22、测2.3.1 进水水质葫芦岛某经济开发区现状排水体制为合流制,雨、污水通过管(渠)均直接排海,没有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随着该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生活区,因此该地区主要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其它污水则含量较少,本工程旨在处理这一地区的生活污水,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根据某经济开发区1.0万m3/d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考虑城市远期发展,确定污水厂进水水质指标如下:项目CODBOD5SSTNNH3-NTPpH指标(mg/l)380185200452546-92.3.2出水水质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考虑污水厂尾水

23、用于莲花湖补水,污水厂出水水质需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应达到的指标如下表所示:项目CODBOD5SSTNNH3-NTPpH指标(mg/l)501010155(8)0.56-9第三章 污水、污泥处理及除臭方案3.1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3.1.1 指导原则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出水要求、污水厂规模,污泥处置方法及当地气象、工程地质、征地费用、电价等综合因素作慎重考虑。污水处理的每项工艺技术都有其优点、特点、适用条件,在不同的进水和出水条件下,取用不同的设计参数,设备的选型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具体的工艺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技术合理

24、。技术先进而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出水达标且稳定性高,污泥易于处理。 经济节能。耗电小,造价低,占地少。 易于管理。操作管理方便,设备可靠。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重视环境。厂区平面布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意厂内噪声控制和臭气的治理,绿化、道路与分期建设结合好。3.1.2 常用处理工艺介绍及比选城镇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其BOD5:CODCr=0.48,该比值大于0.3,比较适合选用生化方法进行处理,因此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二级处理方案。目前,国内外经济适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生物法。在生物法中活性污泥法占绝大多数。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形式,应用最广泛的主要

25、有以下三种:3.1.3传统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及其传统形式改进型,有A/O与A2/O法。A/O法有两种,一是用于降磷的厌氧好氧工艺,一是用于降氮的缺氧好氧工艺。A2/O法则是即除氮又除磷的工艺。活性污泥法的最基本流程是向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这就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则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它的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如下图所示:需处理的污水与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成为混合液,随着曝气池注入空气进行曝气,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并供

26、给混合液以足够的溶解氧,在好氧状态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分解而得到稳定,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在池中,活性污泥与澄清液分离后,一部分回流到曝气池进行接种,澄清液则溢流排放,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不断增长,有一部分剩余污泥需要从系统中排除。3.1.4氧化沟法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类似活性污泥的延时曝气法,氧化沟具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有机物去除率高,也具有脱氮功能。氧化沟这种高效、简单的特点,但氧化沟不宜采用地下式,占地也较大。其曝气池呈封闭沟渠型,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因而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氧化构构造简单,运行管理方便且处理效果稳定

27、。随着对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氧化沟的脱氮功能得到增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获得较好的生物除磷效果。氧化沟的型式很多,有卡鲁塞尔式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和目前国际国内比较先进的奥贝尔氧化沟等等。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流程见下图:3.1.5 SBR工艺SBR工艺为间歇式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在一个池子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沉淀、排水、排泥。SBR工艺具有一些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征:(1)SBR工艺运行简单,基本实现无需搬运操作,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五道程序可由一台小型的PLC实现程序控制,运行的程序也可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重新编排,使本来十分繁琐的操作变成全自动运行;(2)造价低

28、,占地少,不设置一沉池、二沉池,没有污泥回流系统,多数情况下也可不设调节池,因此可减少占地,降低造价;(3)耐冲击负荷。污水逐渐进入池内,被池内的水缓慢稀释,污水与原池内的水的比例是逐渐提高的,所以耐水质变化的冲击;(4)出水水质好。池内水沉淀时是在水平流速为零的理想静止状态下沉淀,沉淀效果好。池内溶解氧值交替变化。沉淀排水时,溶解氧接近零,抑制了丝状菌的生长,污泥沉淀性能好;(5)能耗低。由于池内溶解氧的交替变化,使溶解氧浓度梯度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没有污泥回流系统,节省能耗,降低了运行费用;(6)除磷脱氮。一个运行周期内,厌氧、兼氧、好氧交替变化,在一个池内实现了除磷脱氮。其工艺流程如下

29、(包括污泥处理)。随着SBR工艺的改进,目前SBR工艺变种有多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有连续进水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简称CASS法),间歇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简称CAST法),间歇式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法(简称ICEAS法),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相结合的活性污泥法(简称DATIAT法),三池连体型前部连续曝气和后部交替曝气相结合的活性污泥法(简称UNITANK法)等,以上几种改进型的SBR工艺都各有其特点。3.1.6工艺方案上述工艺方案各有其特点,比选情况见下表:各工艺方案比选情况一览比较内容方案一传统活性污泥法方案二氧化沟及其改进法方案三SBR及其改进法工艺特点好氧条件下运行,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次沉

30、淀池,在池中,活性污泥与澄清液分离后,一部分回流到曝气池进行接种,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好氧、兼氧条件下运行在一个池子中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好氧、兼氧条件下运行。运行管理设备及构筑物较多,运行管理相对复杂及要求高。管理简单,方便。但由于设备数量较多,因此维修工作量较大。对设备自动控制要求较高,方便操作。设 备设备种类及数量相对多,维护要求高设备数量多,但品种单一,维护工作量虽较大。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元件要求高,自控水平高。投 资设备、构筑物投资最高设备、构筑物投资居中如用国内元件、时间控制、则设备构筑物投资较少。运行费相对最高相对较少相对较少占 地相对居

31、中相对最多相对最少在进行工艺方案的选择时,根据项目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污水水量、水质变化幅度较大,排水量时变化系数很大,甚至间断排放,形成水质、水量的冲击。因此所选择的工艺必须具有较好的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适应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冲击。其次,污水处理厂工程运行、管理中一般大多没有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对处理工艺原理了解甚少,操作人员普遍技术水平较低,因此要求所选处理工艺成熟、可靠,工艺流程简单,维护工作量要小,选用设备的操作与控制要简单,易被操作人员掌握,维修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以便适应管理和操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特点。第三,土地征用费较高,因此要求工程占地小。第

32、四,污水处理建筑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此工程尽量采用与周围环境相近的风格,并进行绿化,不影响园区景观。第五,为了保护经济开发区内的整体环境,必须尽力减轻污水处理机械噪音及散发的异味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应选择运行噪声低、污泥量产生少的工艺方案。第六,一般资金总额有限,特别关心工程总投资及其运行成本费用。根据以上分析,选择推荐SBR法的改进工艺改良型CASS工艺(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作为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方式。 3.2 CASS工艺简述3.2.1 CASS工艺介绍CASS工艺是SBR工艺的改进型,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占地小,运用费用低,技术成孰、工艺稳定。CASS工

33、艺是通过充氧、缺氧和厌氧条件的连续变化达到降低BOD5、COD,硝化,脱氮及除磷的目的。反应池内分为选择区和反应区,反应池内污泥从反应区不断循环至选择区以吸收易溶性基质中的降解部分并促使絮凝性微生物生长,氧的供给会在一个预定的时段停止,此时整个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活性污泥中的微粒便不断沉淀到达池底而形成上清液,上清液再经过特殊设计的滗水器在不扰动污泥层的情况下排除,与众不同的是反应过程中需氧量任何微小的降低都能被探测到并反馈到中心控制台而引起充氧强度的自动降低,系统因此能始终保持在低耗能,高效率的状态,从而极大地降低处理污水的运行费用。CASS工艺与其它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比较有以下优点: 以一组反

34、应池取代了传统方法及其它变型方法中的调节池、初次沉淀池、曝气池及二沉池,整体结构紧凑简单,无需复杂的管线传输,系统操作简单且更具有灵活性; 在污水处理厂刚建成运行时,流量一般来说较设计值低,CASS可以调节液位计的设定值使用反应池部分容积,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耗。其它生物处理方法则无这样的功能; 因为对于每个反应单体而言出水是间断的,在高负荷时活性污泥才不会流失,因而可以保持系统在高负荷时的处理效率。而其它的生物处理方法在高流量负荷时经常会出现活性污泥流失的问题; CASS在固液分离时整体水体接近完全静止状态,不会发生短流现象,同时,在沉淀阶段整个反应池容积都用于固液分离,较小的活性污泥颗粒都可得

35、到有效的固液分离,因此,出水质量高于其它的生物处理方法; 易产生污泥膨胀的丝状细菌在反应池中因反应条件的不断的循环变化而得到有效的抑制; 在正常的进水条件下,可以不用添加化学药剂而达到硝化,反硝化及除磷的效果; 采用自动化控制和在线仪器,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标准; 模块化设计有利于今后扩容; 处理流程简洁,控制灵活,可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控制指标处理水量,改变运行周期及工艺处理方法,适应性很强;3.2.2 CASS反应池技术特点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总体工艺流程包括一级处理工段、生物处理工段及污泥处理工段。总体工艺流程的确定对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经济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各单元处理工艺及构筑物的

36、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稳定、可靠性和灵活性。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的内外部条件、确定的进出水水质及总体处理工艺方案等因素综合考虑工艺流程单元及构筑物的选择。CASS反应池内分为选择区和反应区。反应池的运行操作由进水、反应、沉淀、滗水和待机五个阶段组成。l 进水期: 与其它SBR工艺不同,CASS系统的污水原水是连续流入反应池内前部的选择区与从反应池后部的反应区不断循环至此的污泥混合,使污泥吸收易溶性基质中的降解部分,并促使絮凝性微生物生产,污水在选择区厌氧状态下停留2小时后沿选择区与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入口及相联的多孔管匀速流入反应区。连续进水可简化对进水的控制,这样的分池系统也避

37、免了水力短路;l 反应期:污水进入反应区池中发生生化反应,在这阶段可以只混合不曝气,或即混合又曝气,使污水处在反复的好氧缺氧中,反应期的长短一般由进水水质及所要求的处理程度而定;l 沉降期:在此阶段反应器内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因该阶段在完全静止情况下进行,表面水力和固体负荷低,沉淀效率高于一般沉淀池的沉淀效率;l 滗水期:当池水位升到最高水位时,沉淀阶段结束,设置在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动,将上清液缓缓滗出池外,当池水位降到低水位时停止滗水;l 待机期:在每池滗水后完成了一个运行周期,在实际操作中,滗水所需时间往往小于理论最大时间,故滗水完成后两周期间闲置时间就是待机期,该阶段可视污水的水质、水

38、量和处理要求决定其长短或取消。在此阶段可以从反应池排除剩余活性污泥。反应池排出的剩余污泥由于泥龄长,已基本稳定。3.2.3 设计有效性动力学模拟检验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污水处理技术无论是工艺、设备及实践经验上仍处于落后状态,这导致了设计上照搬照抄,许多重要的参数或过于陈旧、或过于保守而使工程造价增加。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手段,几乎没有一个设计院有自己的“经验参数”及独立的设计体系,导致许多新建的污水厂运行中问题不断,使原工艺设计目的不能达到。先进国家普遍采用模拟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校正或优化。通过计算机模型检验,可以发现原设计中的重大缺陷,也可以通过调整来验证出水值。这些模型与

39、实际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之间吻合极好,相关性都在95%以上,因此被广泛采用来检验其设计的可行性。可以说,没有这样的实验支持的设计,很大意义上是盲目和缺乏实际意义的。譬如,没有相当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是无法确定泥龄与出水质量之间的量化关系,也很难通过内回流污泥量及MLSS 来诊断反应池本身的微生物系统状态,由此反映在设计中对MLSS或泥龄的确认往往似是而非,带有相当的随意性。以下是中创水务的研究人员依据相关的数据,对CASS池设计进行的实验验证,并同步应用专业程度极高的稳态和非稳态模型对设计条件下的出水值及不同泥龄时反应池的节奏效应进行模拟,为针对CASS池设计提供了殷实的数据积累。相关的实验结果

40、如下:1、稳态模式实验结果l 出水水质随污泥泥龄变化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看,出水水质好于预期。脱氮效果理想。l 悬浮固体MLSS随着污泥龄变化实验结果MLSS比设计预定值略高,因此,1) 实际泥龄可能比预定的要小一些2) 池容仍有缩小的空间。MLSS可挥发性组份比值与设计值相近,说明生物模拟过程与设计值一致,结果是可靠的。l 硝化与反硝化污泥龄变化试验结果理论上污泥龄在12天便可实现硝化,但是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在泥龄达到16天后,反硝化才基本达到,氮已基本被硝解,并大部进入活性污泥。由图可见,反硝化开始在泥龄为7-8天后,并在15-16天后达到稳定状态,这一点也可从氧的分布图看出,在7-8天之

41、前,系统需氧量只用在分解碳源BOD,而在其后猛增至一倍以上,以满足硝化并同时反硝化的需要。泥龄的选择作为设计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从出水质量图(Effluent Quality)可看出,在泥龄为7-8天之前,TKN不降反升,而以NO3-大量产生为标志的硝化过程以指数增长方式在1-2天内完成,此后TKN急剧下降,氨氮也降至微量。上述稳定态动力模式实验结果证实, 由于CASS污泥基本完全处于好氧状态,其好氧泥龄显然大于其它工艺,因而不仅对后续的污泥处理提供了稳定、少异味的条件,为出水的高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2、非稳态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稳定态模型使得对设计参数及边界条件有了优化选择的可能,但 CA

42、SS池内的反应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稳定过程,这就需要用更复杂的非稳态模型进行更详尽的计算。选择比较复杂的变量,如磷含量(总磷、聚磷酸、磷酸)以及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区域如选择区及混合区进行了动力学模型试验。为了达到非稳态条件下的稳定值,模型设计进行模拟运行二周,以达到“微生物体系”的相对稳定。u 氨氮动力学变化图2,氨氮在选择池内浓度最高 (20-24 mg/l),显示了完全缺氧条件下脱氮的可能性。参照图3可以证实此时硝化过程已经开始,反应池内的氨氮浓度在0.5-4mg/l之间。在进水期、反应后期达到硝化减少或停止供氧,沉淀期或排水阶段都可以发生反硝化。进水初期、高浓度的碳有机物首先消耗池内溶解氧,

43、反硝化以后污水中碳源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池内NO3-N还原为N2,逸出水面,在反应后期,达到硝化阶段,污水中含碳有机物浓度已大为减少,这时可减小或停止曝气,可以利用内源碳进行反硝化。在沉降期和排水期所发生的反硝化也是利用内源碳作电子供体。在选择区活性污泥也会吸附污水中有机物并以多聚物形式贮存起来。当反应达到部分硝化后,减少或停止向混合液中供氧,则贮存碳源释放。反硝化菌可以利用释放的贮存碳源进行CASS系统所特有的利用贮存碳源反硝化。从图5、图6可以清楚看出,可以达到彻底的除氮,氨氮在出水中可以控制在4 mg/l以下,而TKN总量虽也可以在4mg/l以下, 但质量多少仍与滗水时段有关。在静止沉

44、淀一个半小时后,DO迅速降低(图8),导致氨氮平衡的动力过程逆转而使其含量在最后半小时迅速上升。为此,我们再作了SBR反应池内氨氮的空间分布(图9)。图中从左至右表示从进水到出水(Y轴则表示池深)。可以看出氨氮从进水到出水指数递减。在接近污泥层时最高,因此滗水深度在此时了决定出水水质,这显然有助于设计值的优化。u 磷的动力学过程生物除磷是污水中的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受到压抑而释放出体内的磷酸盐,产生能量用以吸收有机物,并转化为PHB(聚羟丁酸)。当聚磷菌进入好氧条件下时就降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能量,随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统,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生物除磷的优点在于不增加剩余污泥量, 缺点是为了避

45、免剩余污泥中磷的再次释放,对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在厌氧段释放1mg的磷吸收储存的有机物,经好氧分解后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合成、增殖,能够吸收22.4mg的磷。因此磷的吸收取决于磷的释放,而磷的释放取决于污水中存在的可快速降解的有机物的含量,有机物与磷的比值越大,除磷效果越好。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其剩余污泥中的含磷量为1.52%,采用CASS工艺, 剩余活性污泥中磷的含量可以达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倍。由图11可以发现,磷在与污泥达到动态平衡后其动力过程将主要受制于反应池内的磷的生物循环,外源性磷的贡献(如果是恒定的3mg/l的话)将极其微弱。从磷酸在选择池及混合池的时序分布(图4)可以看

46、出,可溶解性磷相当稳定,在0.13 mg 之间,而其总量则由污泥生物性贮磷控制。反应池曝气时降磷菌利用有机物氧化放出的能量,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于体内,水中的磷转移到污泥里,沉淀时处于缺氧状态,除磷菌尚未将吸收的磷大量释放,即已完成排泥,从而达到去除水中磷的目的。至滗水时污泥层呈厌氧状,DO和NO-3均接近零,除磷菌将体内的聚磷酸盐水解,释放出正磷酸盐和能量,有利于进一步充分吸磷。即使微生物在反应池中不断地进行厌氧和好氧,交替运行可实现生物除磷。从最终出水水质看,整个生物动力过程仍然可以证实,在通过实验优化后的CASS反应流程后,磷的去除是十分理想的。在选择滗水深度,磷酸为恒量(图7),这是可以达到除磷的动力学依据。u BOD5的去除污水中BOD5的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然后对污泥与水进行分离完成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