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4.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1905693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l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l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4.doc(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毙绍街隐砖柄彬氟冬趾罗脾酵熬廖买秸阮褪镭拜势狠驻庞蛆锌夏折获圃菩劝韧郝镐四侯庄吾名昔砸雹蔚椰嫡疤朝烯毙铣今故阐侩亿沮厢泉簇踏猫黔倦惋窟数氛钮毁枕雪河非势凄质墟坦猾郴刚来峙炼嫡幸属概肖争戳汇说肥鸭伟霓呛甩庆兹骸宜霄趴练动扼烩逆羹筐限剥践涕庐粥澈逊篮匝乙傲勉坐硼驱睬复领蓉冗息肺息一践瞅赘蛇秘皱观劈揉曹雄士圆妄丁渣垂倪映历畦饥婶怜露椰斩骡鸿朱霓南她赛臭踩韩播驾刷拓镊惦磅巷凯岗瘤鬼捷煌沧端绎渡聚产缠地倔帚泛镍奋睡涎鸡秃霹吾詹土妈埠葡无绿酥浑车憾怠神饥戈来燕臻诛墟银巢慨柴堪租以菱辨藤力茶持嘘孽仁卓究蝶任咸丧相交垢投创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目次 161目 次1 总则12 术语23 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43

2、.1 施工准备43.2 施工组织设计43.3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44 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64.1 混凝土修补64.2 水泥砂浆豁揖愁交酵普脱藩浓炊旋馈秩赣殴赌缄庇骂译堆疮梅疹抄踢呆拷框竭入桐急国螺输缚不液逆门疗菩簧挎敦么访希丫包舅谬麻蝎连沮洞纠澎屿奇忙哈点酿脸脱饼灾毙群激贵饼笆盲莱累稚屯瑟蓉睡肄纺聋纹芳撂新织苔酒嫌辞蔽炎倚输僵澳雄耙海矮废扰耐吭辜纠畦靳挡尼摄存咀鲸憋佃毗赣邮财传氓锑肖花卡每梦掘兵淳呐囤险澎测淡埔抚班慰宣楼旱逆盯拉混仟荧庸猛搬置嘻航衣冯脑宅阶察丧箕诣袁扶舷芽臻初略民钉治沪惰谓糕妖窥宁碑殆漆植缺八囱缄庸蹦买稚滴画名慨刻睦偷潞墨曼途封茎抄援虐多烯匡溯象厕褒边详衣俐孙毁问腋狗绽锭琅

3、亦理夫褂伺吧浆话伪作响哺显深踢悬浩圆召蓄氰 l 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4 阅潦袁珠驱乘千劝陛谷眩皮氟俯赴警郡俞欣裳银愁屿酗顷瓢钳贼衅蝴则湃洒舱拂锯颁契真赌得氖却贫础尤赤叁哭耕透蔬榴扼牵乍刽杏精星撅帘兵瓤粗幕懦甚恬扮编扫岔凡咬苫鸯泅衔尚癸微倪扭瑚行敞踞访炊蜕陇斩铃儒车剐某咱破寒争弓疯瘤躺科戊惧臣疙劣奄贺票献秀众靡响编烩斑杨毋斜藕匪似摧邑犯喘蛇廉拣栈褂逆陌嗡疡沮币畔冤喇账盲求北扣魁构陛怔愈忧卫匝唱碟沟岭疥参盾底泊旅筷敏弃柑河水郸哮鄙坎派愿撬细芯秸佑到雀亢胞澎出姜汛跑谢轩腋极尔戍翻嘿韵检爆纷蝇多瘁蕾箱唾坛谅栈触钾鳃涉妨渝倾撤辨驰滋匹锻类渝阐议碍航某泵魔胎担耐垛壕慧煤镰汽阉圾翼他宙隔擒姿 目 次 1

4、总则总则.1 2 术语术语.2 3 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4 3.1 施工准备.4 3.2 施工组织设计.4 3.3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4 4 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6 4.1 混凝土修补.6 4.2 水泥砂浆修补.6 4.3 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6 4.4 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7 4.5 混凝土表面防腐涂装.7 4.6 钢筋锈蚀处理.7 4.7 质量检验与验收.8 5 结构裂缝的处理结构裂缝的处理.9 材料选用 .9 施工要求 .9 质量检验与验收 .10 6 梁桥上部结构加固梁桥上部结构加固.11 桥面板补强加固 .11 增大截面加固 .1

5、1 粘贴钢板加固 .12 6.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13 6.5 体外预应力加固.14 6.6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16 6.7 质量检验与验收.16 7 拱桥加固施工拱桥加固施工.18 7.1 拱上建筑拆除.18 7.2 圬工拱桥加固.18 7.3 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19 7.4 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19 7.5 中、下承式拱桥加固.20 7.6 质量检验与验收.20 8 缆索承重桥梁的加固缆索承重桥梁的加固.21 8.1 一般要求.21 8.2 斜拉索更换.21 8.3 吊杆更换.22 8.4 系杆更换.23 8.5 悬索桥主缆维修.23 8.6 锚碇加固.24 8.7 质量检验与验收

6、.24 9 钢桥及钢钢桥及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加固混组合结构桥梁加固.26 9.1 一般要求.26 9.2 焊接加固.26 9.3 栓接加固.27 9.4 更换(增加)构件.27 9.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27 9.6 裂纹的修复.28 9.7 钢桥的涂装.29 9.8 质量检验与验收.29 10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加固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加固.30 10.1 盖梁及墩柱加固.30 墩、台身套箍加固30 桥台加固31 增大基础加固31 承台加固31 桩基加固32 人工地基加固33 基础冲刷加固33 10.9 质量检验与验收.34 11 桥梁抗震及防碰撞加固桥梁抗震及防碰撞加固.36 11.1 一般

7、要求.36 11.2 桥梁结构加固.36 11.3 桥梁复位.37 11.4 防止落梁装置.37 11.5 防止地基土液化、流动的措施.40 11.6 更换减(隔)震支座.40 11.7 桥梁防碰撞加固.41 11.8 质量检验与验收.42 12 支座和伸缩装置更换支座和伸缩装置更换.44 12.1 支座更换.44 12.2 伸缩装置更换.46 12.3 质量检验与验收.47 附录附录 A 植筋施工方法植筋施工方法.49 附录附录 B 锚栓施工方法锚栓施工方法.52 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用词说明.55 附件附件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 DXX-2008)条文

8、说明)条文说明57 1 总则总则.59 3 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60 4 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61 5 结构裂缝的处理结构裂缝的处理.64 6 梁桥上部结构加固梁桥上部结构加固.66 7 拱桥加固施工拱桥加固施工.70 8 缆索体系桥梁的加固缆索体系桥梁的加固.72 9 钢桥及钢钢桥及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加固混组合结构桥梁加固.76 10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加固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加固.77 11 桥梁抗震及防碰撞加固桥梁抗震及防碰撞加固.80 12 支座和伸缩装置更换支座和伸缩装置更换.88 1 总则总则 1.0.1 为了满足公路桥梁加固工程施工的需要

9、,确保加固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梁加固工程的施工。公路桥梁的改建与大、中修工程可 参照执行。 1.0.3 桥梁的加固施工应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应作好施工前的准备工 作及技术交底,并按照加固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必要的施工工艺细则, 采取确保加固质量的有效措施,并应遵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与验收。 1.0.4 桥梁加固应坚持动态施工原则。 1.0.5 桥梁加固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成熟的并经主管部门鉴定或批准的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1.0.6 桥梁加固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相 关规定。 2 术语术语

10、 2.0.1 加固施工 Strenthening construction 对桥梁进行使用功能恢复或承载能力提高及缺陷处理的施工。 2.0.2 裂缝表面封闭法 Sealed surface method 对混凝土构件表面微小裂缝进行封闭处理的方法。 2.0.3 自动低压渗注法 The automatic low pressure seeps method 采用低压注射装置,利用注浆体良好的渗透性能处理裂缝的方法。 2.0.4 压力注浆法 Pressure slip casting method 通过一定的压力将浆液压入混凝土裂缝中的方法。 2.0.5 环氧涂层钢筋 Epoxy coating

11、reinforcement 表面涂有封闭环氧涂层的钢筋。 2.0.6 套拱加固法 Interlink arch strengthening method 在原桥主拱圈底面新增拱圈,使新旧拱圈共同受力的加固方法。 2.0.7 更换斜拉索 Stadyed cable replacement 对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斜拉索进行更换。 2.0.8 焊接加固法 Welding strengthening method 采用焊接工艺对钢构件进行加固的方法。 2.0.9 栓接加固法 Bolting strengthening method 采用螺栓连接工艺进行加固的方法。 2.0.10 裂纹修理 Resto

12、ration of crack 对钢构件产生的裂纹进行的修理。 2.0.11 套箍加固法 Strengthening method with hoops 在桥梁墩身、台身表面缠绕钢带、纤维复合材料条带或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封闭 式套环的加固方法。 3 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 3.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3.1.1 在施工前,应对加固桥梁技术状况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通知有关单位。 在桥梁的加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观测与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1.2 材料检验 桥梁加固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应具有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认定的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和产品合格证,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13、。 桥梁加固用材料的检验应依据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3.1.3 机具标定 对桥梁各类试验和检测仪器应进行标定,桥梁加固设备应按要求校验,标定和校 验应由经有关主管部门认定的计量机构进行。 3.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3.2.1 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2.2 桥梁加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编制说明、旧桥概况(含技 术状况评定结果) 、施工准备及施工总体策划、施工组织机构、加固施工方案、交通组 织方案、资金计划、总进度计划及进度图、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环 境保护、职业健康等。 3.2.3 桥梁加固施工前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14、 3.3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 3.3.1 桥梁加固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3.2 采用化学材料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配制化学浆液的易燃原料,应密封保存,远离火源。 2 配制及使用场地必须通风良好,操作人员防护应符合有关劳动保护要求。 3 工作场地严禁吸烟、明火取暖,并配备相关的消防设施。 4 施工完成后现场及结构内不应遗留有害化学物质。 3.3.3 桥梁加固施工应严格控制对原结构的损伤。 3.3.4 对处于受力状态下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时,若对原结构有削弱,应采取限载 或支架支撑措施。所搭设的支架应通过按最不利荷载进行的验算。 3

15、.3.5 桥梁加固施工,应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对于不中断交通桥梁的加固施工,必 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 施工前应与公路及交通相关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按批准的时间、范围进行 施工。 2 严格按现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设置警示牌、限速牌、反光锥和其他安 全设施。桥下有通航要求时,应布置航行标志和警示灯。 3 桥梁加固前,作业区路段各公路出入口及作业区前方适当位置应设置公告信息 牌,并向社会发布相关公告信息。 4 桥梁加固施工前,应制订由于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引起的交通堵塞应急预案,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 3.3.6 桥梁加固施工宜在晴天和白天进行。必须在不良天气或夜间施工时,应有相 应的施

16、工保障措施。 3.3.7 桥梁加固施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4 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混凝土桥梁表层缺陷处理 4.1 混凝土修补混凝土修补 4.1.1 本节适用于混凝土桥梁构件表面蜂窝、空洞以及较大范围破损等缺陷的修补 施工。 4.1.2 用混凝土材料进行缺陷修补,应采用比原结构强度指标高一级的混凝土,混 凝土粗骨料的粒径一般不宜大于 15mm。在施工条件受限时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4.1.3 在修补前应对混凝土表面的蜂窝、空洞进行处理、凿毛,对已经生锈的钢筋 除锈,并使旧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清洁。 4.1.4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浇筑施 工时应注

17、意振捣及养生。 4.2 水泥砂浆修补水泥砂浆修补 4.2.1 桥梁构件表面出现深度较浅、小面积缺陷的修补,可采用水泥砂浆人工涂抹 法进行修补,修补材料主要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或专用修补材料。 4.2.2 当桥梁构件表面出现大面积浅层缺陷及破损时,可采用喷浆修补法。 4.3 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 4.3.1 聚合物水泥砂浆适用于混凝土桥梁表面的风化、剥落、露筋及小面积的破损 等缺陷的修补。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DXX2008)表 4.7.2 的规定。 4.3.2 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振动。 4.3.3 修补部位的聚合物砂浆终凝前,应保护

18、其表面免受雨水、风及阳光直射而产 生的不利影响,并应及时养护。 4.4 采用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采用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 4.4.1 采用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混凝土表面缺陷时改性环氧基液的安全性 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4.4.2 涂抹改性环氧砂浆(混凝土)修补前,应先在已凿毛的混凝土表面涂一层改 性环氧基液,使旧混凝土表面充分浸润。 4.4.3 立模浇筑改性环氧混凝土的工艺要求与浇筑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但应防止 扰动已涂刷的改性环氧基液;浇筑时应充分插捣,反复压抹平整。 4.4.4 改性环氧砂浆施工温度宜为 205,高温或寒冷季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施工温度

19、。 4.5 混凝土表面防腐涂装混凝土表面防腐涂装 4.5.1 处于严重腐蚀环境下的混凝土桥梁,其混凝土表面可进行防腐涂装。 4.5.2 选择防腐材料型号时,应综合考虑桥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养护条件等 因素,采用能有效抵抗外部因素与侵害侵蚀的、经检验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材料。 4.5.3 混凝土桥梁涂装前应除去混凝土表面模板残渣、油污及杂物等,金属外露的 锐边、尖角和毛刺应打磨圆顺。 4.5.4 涂装前应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燥、清洁。在混凝土表面处理检查合格后 4 小 时内进行施工。 4.6 钢筋防锈蚀处理钢筋防锈蚀处理 4.6.1 混凝土表层缺陷处理前应对生锈钢筋进行除锈,缺陷处理后宜在修

20、补范围及 周边涂刷渗透型阻锈剂。 4.6.2 阻锈剂的质量及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4.6.3 新浇筑混凝土采用阻锈剂溶液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搅拌时间应延长 1 分钟; 采用阻锈剂粉剂时,应延长 3 分钟。 4.7 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与验收 4.7.1 桥梁混凝土缺陷修补完成后表面应平整,无裂缝、脱层、起鼓、脱落等,修 补处表面应和原结构表面色泽基本保持一致。 修补后平整度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表 4.7.1 要求。 表表 4.7.1 平整度允许偏差值实测项目平整度允许偏差值实测项目 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与频率 梁体平整度(mm)5钢尺丈量 阴阳角()5尺量 4.7.2 对浇筑面积

21、较大的混凝土或砂浆,应预留强度试块;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情况 可通过敲击法和钻芯取样检测,钻芯检测法应符合本规范第 5 章的有关规定。 4.7.3 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应无漏喷、流挂、针孔、气泡、色泽不均等异常情况。 涂装表面应均匀平整。 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应符合表 4.7.3 规定。 表表 4.7.3 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实测项目桥梁混凝土表面涂装实测项目 项次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1总干膜平均厚度设计厚度 2总干膜最小厚度0.75 设计厚度 涂装完成 7 天后进行测定。每 50m2面积随 机检测一个点,测点总数不小于 30 个 5 裂缝的处理裂缝的处理 5.1 材料选用材料选用

22、5.1.1 裂缝修补胶除应遵循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DXX-2008)第 4 章的相关 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裂缝修补胶浆液的粘度小,渗透性、可灌性好; 2 裂缝修补胶浆液固化后收缩性小;固化时间可调节;灌浆工艺简便;固化后不 应遗留有害化学物质。 5.1.2 修补裂缝用聚合物水泥注浆料,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DXX- 2008)第 4 章的相关规定。 5.2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 5.2.1 裂缝调查及标注。首先对裂缝进行全面的调查,现场核实裂缝数量、长度、 宽度等,并对裂缝编号,做好记录,绘制裂缝分布图。 5.2.2 桥梁混凝土构件裂缝处理应根据不同构件、不同部位、不同的裂

23、缝形态选择 适当的修补方法、修补材料和修补顺序。 5.2.3 裂缝缝口表面处理,应使工作面平顺、干燥、无油污。处理范围沿裂缝走向 宽 3050mm。 5.2.4 采用表面封闭法处理裂缝时,应在缝口表面处理后,用裂缝修补材料涂刷或 用改性环氧胶泥适当加压刮抹。 5.2.5 自动低压渗注法、压力注浆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 5.2.5。 缝口表面 处理 粘贴注浆嘴 和出浆嘴/ 封 缝 封 缝 密封检查 封口结束 灌 浆 检 查 图图 5.2.5 注浆工艺流程图注浆工艺流程图 5.2.6 注浆嘴沿裂缝走向布置,间距视缝宽度,一般为 200400mm。 5.2.7 压力注浆修补裂缝应据浆液流动性选择注浆压

24、力。一般为 0.1MPa0.4MPa。 5.2.8 竖向、斜向裂缝压浆应自下而上进行。 5.3 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与验收 5.3.1 表面封缝材料固化后应均匀、平整,不出现裂缝,无脱落。 5.3.2 当注入裂缝的修补胶达到 7 天固化期时,应采用取芯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 芯样检验应采用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当检验结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为符合设计 要求: 1 沿裂缝方向施加的劈力,其破坏应发生在混凝土部分(即内聚破坏) ; 2 破坏虽有部分发生在界面上,但这部分破坏面积不大于破坏面总面积的 15。 6 梁桥加固梁桥加固 6.1 桥面板补强加固桥面板补强加固 6.1.1 桥面板凿毛处理 先凿

25、去桥面铺装层及桥面防水层,然后凿除梁顶面混凝土,使表面粗糙凹凸差不 小于 6mm。 6.1.2 桥面板若出现裂缝,应按本规范第 5 章第 5.2 节要求进行修补。 6.1.3 凿除梁顶面混凝土破损部分,被凿除部分可先行修补或与桥面混凝土补强层 同时浇筑,修补完成后应恢复桥面防水层。 6.1.4 植锚固钢筋和布置加强钢筋 采用植筋方法设置锚固钢筋,植筋方法应符合本规范 6.3.3 条及附录 A 规定。桥面 板加强钢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6.1.5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洁表面并保持湿润;新浇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及时养生。 6.1.6 运营中桥梁的加固,宜配制早强混凝土,并通过加

26、强现场养生等有效措施来 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 6.1.7 空心板顶板厚度不足引起桥面板破损和开裂,应凿除顶板厚度不足部分,在 箱内立模,按设计厚度重新浇筑顶板混凝土,新浇筑顶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原空心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6.1.8 空心板间铰缝或箱梁湿接缝混凝土破损时,应凿除破损处混凝土,使表面整 洁粗糙,按设计要求进行植筋和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6.2 增大截面加固增大截面加固 6.2.1 构件结合面的处理:应凿除原构件混凝土缺陷部分,构件结合面凿毛凹凸差 不宜小于 6mm,并露出粗骨料。 6.2.2 梁肋增设主筋时,对原有钢筋应除锈,当受力钢筋需焊接时,施焊前应采取 措施

27、避免烧伤混凝土。 6.2.3 在原结构上植筋,其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新增钢筋 骨架应与锚筋连成整体。 6.2.4 在浇筑混凝土前,原混凝土表面应清洗干净并保持清洁湿润。 6.2.5 外包混凝土的支架、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当外包混凝土 体积较大时,应对支架进行预压,浇筑过程中逐步卸载。 6.2.6 外包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求按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6.3 粘贴钢板加固粘贴钢板加固 6.3.1 钢板制作 1 钢板下料宜采用工厂自动、半自动切割方法,切割边缘表面光滑,无毛刺、咬 口及翘曲等缺陷。 2 钢板粘合面可用喷砂或平砂轮打磨直至露出金属光泽,打

28、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 方向垂直,钢板粘结面应有一定的粗糙度;钢板外露面必须除锈至呈现金属光泽并保 持干燥。 3 按锚栓设计位置对钢板钻孔,孔的边缘应清除毛刺。 6.3.2 胶粘剂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力学指标和耐久性要求。其质量应符合现行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DXX-2008)第 4 章的相关规定。 6.3.3 植螺栓 1 采用植筋法安装螺栓时,应采用与螺栓直径配套的钻头进行钻孔。螺栓的成孔 直径参照本规范附录 A 表 A.1.1-1 确定。 2 在钻孔前应探明钢筋位置,并作标记,当钻孔与钢筋位置冲突时,适当调整孔 位,并按调整的孔位安装钢板。 3 钻孔应清理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油污。 4

29、植螺栓的施工工艺参照本规范附录 B 执行。 6.3.4 钢板的安装与锚固 1 钢板粘贴应选择干燥环境下进行。 2 将配好的胶粘剂均匀地涂抹在清洁的混凝土和钢板条粘结面上。立面涂胶应自 上而下地进行。 3 钢板条粘结面上的抹胶可中间厚两边薄,板的中央涂抹胶的厚度为 35mm。 将钢板平稳对准螺栓孔并迅速拧紧螺帽,使钢板与混凝土紧密粘合,清除挤出的多余 胶粘剂。钢板加压的顺序应由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 4 钢板厚度大于 5mm 时,采用压力注胶粘结,先用封边胶将钢板周围封闭,留 出排气孔,在钢板低端粘贴注浆嘴并通气试漏后,以不小于 0.1MPa 的压力压入胶粘剂, 当排气孔出现浆液后停止加压,并用封

30、边胶封堵,再以较低压力维持 10 分钟以上。 6.3.5 加固所用的钢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涂装防护处理。 6.4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6.4.1 底层处理 1 用裂缝修补胶灌注结构裂缝,其施工工艺应符合本规范第 5 章第 2 节的相关规 定。 2 将混凝土表面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部分清除,并进行清洗、打磨, 待表面干燥后,用修补材料将混凝土表面凹凸部位修复平整。如果有毛刺,应用砂纸 打磨。找平面用手触摸感觉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 粘贴处阳角应打磨成圆弧状,阴角以修补材料填补成圆弧倒角,圆弧半径不应 小于 25mm。 6.4.2 涂刷底胶 1 调制好的底

31、胶应及时使用,用一次性软毛刷或特制滚筒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 土表面,不得漏刷、流淌或有气泡。待底胶固化后检查涂胶面,如涂胶面上有毛刺, 应用砂纸打磨平顺,如胶层被磨损,应重新涂刷,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 底胶固化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若涂刷时间超过 7 天,应清除原底胶,用 砂轮机磨除,重新涂抹。 6.4.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1 雨天或空气潮湿条件下不宜施工。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80。如确需在潮湿的构件上施工,必须烘干构件表面或采用专门的胶粘剂。 2 纤维复合材料粘贴宜在 535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胶粘剂的选用应满足 使用环境温度的要求。 3 在待加固的混凝土表面

32、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确定纤维复合材料各层的位置。 4 按照设计尺寸裁剪纤维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搭接长度不宜小于 100mm, 搭接位置宜避开主要受力区。裁剪的纤维布材必须呈卷状妥善摆放并编号。已裁剪的 纤维复合材料应尽快使用。 5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前应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拭擦,确保粘贴面无粉尘。混凝土表 面涂刷胶粘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淌,胶体涂刷不出控制线,涂刷均匀。 6 粘贴立面纤维复合材料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用滚筒将纤维复合材料 从一端向另一端滚压,除去胶体与纤维复合材料之间的气泡,让胶体渗透到纤维复合 材料,浸润饱满。选用的滚筒应在滚压过程中不产生静电作用。 7 当采用多条或多层纤维复

33、合材料加固时,在前一层纤维布表面用手指触摸感到 干燥后立即涂胶粘剂粘贴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 8 最后一层纤维复合材料施工结束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浸渍树脂(面层防 护) ,自然风干。 9 对于受弯构件宜在受拉区沿轴向平直粘贴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加固补强,并在主 纤维方向的断面端部进行锚固处理。 10 当采用碳纤维板加固时,不宜搭接,应按设计尺寸一次完成下料。 6.5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由预应力钢筋(束) 、锚固系统、转向装置、水平束定位装置 等组成。 6.5.1 预应力钢筋加工与运输 1 预应力所用的粗钢筋、钢绞线等预应力材料在下料安装之前要密封包裹,防止 锈蚀。

34、2 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钢材之间相互碰撞而变形损坏。预应力材料必须保持清洁, 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如材料进场后需长时间存放,必须安排 人员定期进行外观检查。仓储保管时,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 和介质;室外保管时,时间不宜超过 6 个月,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采取下面 垫以枕木并在其上用防雨布覆盖等有效措施,防止雨露和各种腐蚀性气体、介质的影 响。 3 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预应 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张拉设备所需的工作长度、冷拉伸长 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6.5.2 安装

35、及张拉 1 按设计要求增设转向装置或齿板,并安装锚具。 2 对称、均衡张拉至设计吨位,施加张拉力次序可为: 015%050%80%100%。张拉方法按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6.5.3 施工监控 在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的同时,应对旧桥控制截面和关键位置的应变及主梁挠度 进行监控。 6.5.4 齿板、转向块(板)及滑块 1 齿板 1)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齿板放样,若原结构预应力筋与新增齿板位置冲突时,应 经设计同意后方可调整齿板位置。 2) 凿除底板混凝土保护层,漏出新鲜混凝土面,将混凝土碎渣清理干净,使底 板纵向和横向钢筋外露,并对钢筋除锈。 3) 按照设计要求植筋。待固化后绑扎齿板钢筋骨

36、架,调准锚具位置及角度。 4) 立模浇筑齿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方可张拉预应力束。 2 转向块 新浇混凝土转向块与梁体间连接处须凿毛处理,需植筋时可参照本规范附录 A 的 相关要求执行。 3 滑块 1)当滑块为混凝土构件时,应预留预应力钢筋孔道。 2)水平滑块的钢垫板需粘贴在梁的底面。当在水平滑块上设置聚四氟乙烯滑板时, 可将其预先粘贴在钢垫板上或滑块的顶面上。水平预应力钢筋的定位座可粘贴在跨中 梁底位置。 6.5.5 防腐与防护 体外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当体外预应力筋采用成品 索,可不采取防腐措施。 6.6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改变结构体系加固 6.6.1 增

37、加支点 1 增加支座 按设计位置修建新桥墩,并对支点处梁体进行加固补强。 在墩台帽上用千斤顶同步顶升主梁,安放支座,然后撤出千斤顶。顶升梁体安装 支座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12 章规定。 2 支点固结 新建桥墩与梁体固结,应按设计布置钢筋或预应力筋。固结部位与梁的接触面均 应进行凿毛,清除浮渣,洒水湿润,并用干硬性混凝土浇筑。其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 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6.6.2 简支变连续 1 凿除原桥面铺装和梁端部混凝土,使主筋外露。连接梁端钢筋并在梁顶增设受 力钢筋,如采用植筋工艺,可参照本规范附录 A 的要求执行。采用挤压套筒连接钢筋 时,应按照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

38、程相关要求执行。 2 简支变连续采用预应力时,可在梁顶凿槽布设波纹管道,按设计要求焊接梁端 的连接钢筋,安装预应力束和锚具,待连接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张拉。 3 当双支座改为单支座时,墩顶新支座安装一般与接缝底模安装同时进行,其施 工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12 章及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4 浇筑连接缝处混凝土。混凝土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0mm。混凝土浇注宜选择在 温度较低时间段进行。 6.6.3 通过增加构件变原结构为组合结构。其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 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6.7 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与验收 6.7.1 总体要求 1 桥梁加固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性

39、能,应在加固工程现场取样进行检验,并应符 合设计要求。 2 新增混凝土强度的原位检测可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等方法。 6.7.2 粘贴钢板 1 锚栓的植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深度偏差不应大于 5mm。 2 目测钢板边缘的溢胶色泽应均匀,胶体应固化。 3 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应不小于 95,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检查: 1)敲击检测法。 2)超声波检测法。 3)红外线检测法。 6.7.3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 1 碳纤维复合材料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应符合表 6.7.3 要求,其他纤维复合 材料参照相关标准执行。 表表 6.7.3 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质量检验实测项

40、目 项次检验项目合格标准检验方法频 数 1碳纤维布材粘贴误差中心线偏差10mm钢尺测量全部 2碳纤维布材粘贴设计数量计算全部 空鼓面积之和与总粘 贴面积之比 小于 5%小锤敲击法全部或抽样 板材2mm1.0mm胶粘剂 厚度布材2mm 钢尺测量构件 3 处 3 粘 贴 质 量 硬度(布材)70测量/ 2 现场粘贴金属块进行加载试验,观察破坏形式,判断粘贴效果是否合格。试验 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367-2006)的相关规定。 6.7.4 体外预应力加固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张拉控制及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6.7.4。 表表 6.7.4 体外预应力张拉力及尺寸偏差实测项目体外预应力

41、张拉力及尺寸偏差实测项目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与频率 梁长方向 30 1 钢索坐标 (mm)梁高方向 10 尺量:抽查 50%;各转折点 2张拉力值符合设计要求查油压表读数:全部 3张拉伸长率 符合设计要求,设计 未规定时,6% 尺量:全部 4断丝滑丝数钢束 每束 1 根,且每断面 不超过钢丝总数的 目测;每根(束) 1% 钢筋不允许 7 拱桥加固施工拱桥加固施工 7.1 拱上建筑拆除拱上建筑拆除 7.1.1 拱上建筑拆除应严格按设计卸载程序进行。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对称、均衡原 则进行拆除,对跨径较大的拱桥拱上建筑拆除应做专门的卸载程序设计与相应的结构 验算。 7.1.2 拱上

42、建筑拆除时,应观测 1/4 跨、拱顶及其他控制截面的挠度和拱圈横向位移、 结构开裂情况,多孔拱桥拱上建筑不能同时对称拆除时,还应观测相邻孔跨拱圈和墩 台的变位,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停止施工,并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应采 取安全措施或调整卸载程序。 7.1.3 大跨径拱桥拱上建筑拆除施工应在有效的监控下进行。 7.2 圬工拱桥加固圬工拱桥加固 7.2.1 拱腹增设钢筋混凝土拱圈(套拱)加固 1 凿除拱圈剥落、松散、风化表层。套拱施工前应对拱圈的其他缺陷,如砌缝砂 浆脱落、裂缝、掉块、空洞等进行修补。 2 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原拱腹及拱座植筋,套拱新增钢筋应与原拱圈连接牢固。植 筋深度按设计确定

43、。植筋与主筋焊接时,应在植筋外露长度 15d 外施焊;采用搭接时 其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 浇筑套拱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原拱腹面。 4 按设计程序浇筑混凝土,设计程序无明确规定时应按对称、均衡原则进行浇筑。 5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浇混凝土密实以及与原结构密贴。 7.2.2 拱背增大截面加固 1 应对拆除拱上建筑后的拱背进行清理,避免松散砂浆或破损砌体的存在。 2 对拱圈缺陷进行修补。拱圈裂缝处理的技术要求按照本规范第 5 章执行。 3 应按照设计进行原拱背及拱座植筋,新拱圈新增钢筋应与原拱圈连接牢固。植 筋要求按照本规范附录 A 相关规定执行。 4 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原拱背面。 5 应按

44、设计程序浇筑混凝土,设计无规定时,宜由两拱脚向拱顶对称浇筑。对跨 径或宽度较大的拱桥,必要时可沿横向由拱圈中线向两侧对称、分环浇筑。 6 应按设计要求恢复拱上建筑。 7 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做好交通分流工作。 7.2.3 更换砌块 1 更换破损的砌块应逐个或小批量分次进行。修补用砌块强度指标不应低于原砌 块。 2 修补砌块的材质、色泽与原拱应尽量统一。 3 清理破损的砌块后应及时进行修补,必要时应采用临时支撑。 4 新砌块就位后应用楔子固定,并用干硬性砂浆砌筑,砂浆标号应高于原砂浆一 级。 7.3 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 7.3.1 桁架拱、刚架拱等采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

45、、粘贴纤维复合材料、体外预应 力等方法加固时,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6 章规定。双曲拱、箱板(肋)拱增 大混凝土截面加固时,其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 7.2 节规定。 7.3.2 增设拱肋加固 1 安装新拱肋时,在原拱肋拱顶部位等处设临时横向联系,保证施工过程的横向 稳定。 2 支架现浇拱肋时,主筋应埋入墩台帽内,埋入深度按受拉钢筋计算确定。预埋 钢筋与主筋焊接时,应在外露长度 15d 外施焊;采用搭接时要满足搭接长度要求。 3 预制安装拱肋应在墩台帽凿出预留槽,深度与原拱肋预留槽一致。 7.3.3 横向连接加固 1 拱肋与横系梁或横隔板结合面应凿毛至露出粗骨料,凹凸差不小于 6mm。

46、 2 横系梁或横隔板底面钢筋应通长设置,其余横向主筋应与拱肋主筋可靠连接。 7.4 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加固加固 7.4.1 管内混凝土存在空洞时,通过钻孔浇筑聚合物混凝土进行处理。处理后应复 原封口,打磨平整,并涂油漆,油漆颜色应与原涂料基本一致。 7.4.2 管内混凝土脱空时,应用无收缩灌浆料填充。 1 在管内脱空段按 1m 左右间距钻孔,孔径 10mm,在孔中插入长约 100mm 钢管 作注浆管,用环氧树脂封口固定。 2 注浆压力应控制在 0.2 MPa0.6 MPa 之间,注浆应按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 灌浆料固化 3 天后,应用超声波及人工敲击检测。脱空部分填充饱满后,应复

47、原封口,打磨平整,并涂油漆。 7.4.3 增设构件加固时,加固构件与主拱圈应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当需要焊接时, 应进行工艺试验,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高温损伤混凝土。栓接和焊接的施工技术要 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9 章规定。 7.5 中、下承式拱桥加固中、下承式拱桥加固 中、下承式拱桥拱肋加固应符合本规范第 7 章第 7.3、7.4 节的要求,吊杆、系杆 更换应符合本规范第 8 章第 8.3、8.4 节的要求。 7.6 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与验收 加固混凝土、钢筋、模板、焊接等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 范的规定。钢管拱内脱空灌浆的工艺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5 章相关规定。 8 缆索承重桥

48、梁的加固缆索承重桥梁的加固 8.1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8.1.1 本章适用于斜拉桥斜拉索、悬索桥吊索(杆) 、拱桥吊索(杆)及系杆更换;锚 碇加固。 8.1.2 悬索桥加劲梁、索塔以及斜拉桥主梁、索塔加固执行本规范第 4、5、6、9 章有 关规定。 8.2 斜拉索更换斜拉索更换 8.2.1 换索前应对桥梁进行详细的检测,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索力变化及与设计值的偏差; 2 梁、塔的变位、内力变化及与设计值的偏差; 3 防护体系损坏程度,拉索及锚固系统锈蚀程度及具体部位、钢丝断裂状况、拉 索的损坏程度; 4 锚固区附近以及全桥其它构件混凝土损坏情况; 5 测量桥面控制点高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49、分析桥面高程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8.2.2 换索施工应在索塔、主梁及锚碇缺陷修复、加固完成后进行。 8.2.3 换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换索前,应检查新旧索工具锚口是否匹配。 2 对换索过程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确定合理换索顺序,控制结构内力在允许范围 内。严格按设计或施工监控给定的换索顺序换索,并严格控制换索区内的荷载。 3 调整索力时,宜避开日照对结构的影响,并避开交通量高峰时段。 8.2.4 换索施工时应对桥上交通实行三限(限载、限量、限速) ,必要时应短暂中断 交通。 8.2.5 换索期间严禁把多余的机具、设备、材料、杂物等堆放在换索区域内。 8.2.6 换索施工应严格执行设计规定的程序及工艺要求,应对梁、塔的变形和相邻 索索力变化进行全面监测。 8.2.7 卸索时应严格控制索力,分级同步卸载,分级荷载级差按设计要求进行。 8.2.8 卸索时应记录锚具大螺母松开时的千斤顶油表读数,并进行两次放张,满足 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卸索。 8.2.9 卸索过程中,应全过程跟踪观测梁顶标高的变化,并与理论监控计算值进行 比较,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卸索,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2.10 拉索张拉的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