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10310115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0746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曹县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10310115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曹县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10310115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曹县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10310115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曹县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10310115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曹县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710310115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曹县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2.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3.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

2、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4.“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中央集权 B削弱相权 C君主专制D重农抑商5.“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宋太祖时期的“二府”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

3、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7.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8.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

4、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9.“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10.“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5、这说明( )A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不公正的原因均是民族歧视B.不公正的表现均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C.对不公正的纠正均与战争有关D.不公正的后果均改变了双方社会性质1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6、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1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D.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14.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

7、争15.“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16.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17.图6所示为

8、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18.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始于1934年10月,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民国二十三年红军三大主力在懋功会师B民国二十四年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C民国二十五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D民国二十六年红军三大主力在星星峡会师19.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

9、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20.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杭战”概念,“八年杭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A.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C.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2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

10、梦想的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古代雅典举行公民大会的时候,执政官就派人两头牵着一根长绳,从市场和街道上横扫而过,把人们赶向会场,绳上沾着赭色矿石粉,谁的衣服沾上这种粉末,就成为极大的耻辱。这种做法()A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 B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不宽容性C是对公民人身的侮辱 D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23.有学者统计,在民主的雅典,没有一个真正的贫穷的公民能够成为民主政治的领袖,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出自富人阶层。这说明雅典(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贫民无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C.民主实际上还是精英政治 D.公民有平等的政治参与权

11、24.“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2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

12、的( )A革命性 B和平性 C渐进性 D妥协性26.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 )A.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C.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D.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27.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这体现了()A公平原则 B自由精神 C妥协精神 D民主原则28.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

13、,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 )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B行政、立法、司法分立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D议会至上29.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30.“(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

14、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C.强调坚定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2.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

15、料,回答问题。(14分)表格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中国近代史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请回

16、答: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一种观点。(10分)(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33.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且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呈现出不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

17、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邦联条例”建立了由各州政府控制的、而和公民个人没有直接联系的全国政府;新宪法则建议成立一个独立于各州政府之外的全国政府,它有一个直接由合众国人民选举的众议院和一些直接对人民行使

18、司法权的联邦法院。“邦联条例”把全国政府置于一个由代表组成的一院制国会的手中,只赋予它很小的权力;新宪法则把全国政府分成几部分以防止滥用职权,并赋予它真正的权力。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国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由他任命的,所有的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2) 据材料二分析,“在费城起草的宪法”取得的“创造性胜利”有哪些?结合材料一、二,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形成途径有何不同?(3) 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德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方面英国与德国有何不同?俾斯麦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出发点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