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310118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07756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310118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310118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310118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310118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3101188.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测试时间:2017年10月 13日下午)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卷1西周建立以后,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宗”相对应的是A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局面 B保障了各级贵族政治上的特权地位C成为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D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影响深远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

2、门外。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 )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管理制度 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解决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矛盾3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上述史料反映的分封对象是A先代贵族 B同姓亲族 C殷商降族 D异姓功臣4“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材料论述的制度是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 5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国”与“家”密切结合C触动了世卿世禄制度 D消除了贵

3、族内部的矛盾6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礼记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春秋 时期,孔子却提出对民“以礼,(使民)有耻且格”。这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的延续 B传统周礼的瓦解C家国体系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的影响7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8、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

4、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9、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B(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C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D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D依据能绩任免官吏11、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

5、,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A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12、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13、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有利于强

6、国兼并弱国C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通过这段史料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秦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B扶苏劝谏秦始皇勿以重法迫儒C扶苏和蒙恬主张以儒治国思想D秦始皇企图废除嫡长子继承制15、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A内朝官B外戚集团C外朝官D宦官集团16、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

7、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17、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B进一步弱化专制C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D国家体制更健全18、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这表明宋代()A有效杜绝官僚腐败B丞

8、相权力进一步加强C皇权受到一定制约D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19、宋史卷1161职官志一记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兵马。出现该现象说明了()A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B北宋效仿唐朝的中央官制C北宋初期相权限制了皇权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做法20、南宋的戴表元说: “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 ”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祐四年(1256)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 比 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C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D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21、清代曾侍

9、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22、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确保文书安全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行政效率23、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A已成法定机构B开始统领六部C握有军政大权D严重威

10、胁皇权24、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汉代的刺史制D元朝的行省制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实行节度使制度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2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这说明()A机构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B宋初并不具备

11、改革条件C宋初改革总体上弊大于利D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益2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实行节度使制度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28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A因自身缺陷而消亡 B导致古希腊内乱 C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是少数人的民主29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

12、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A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B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C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D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30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B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D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31、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

13、,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该历史现象说明了A.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 B.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C.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 D.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32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C民主制度形同虚设 D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33、下表是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篇目,其内容侧重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传唤审判求偿(债务赔偿

14、)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A.审判程序的公平公正 B.处理私人权益纠纷C.公共财产归属的判定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34、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35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最后形成查士丁尼民

15、法大全的历程。贯穿这一发展过程的主题是A法律维护人类公平正义 B法律适用主体逐渐扩大C罗马统治地位日益巩固 D法律的确定性不断加强36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权利法第9条规定:“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如果近邻地区的树木因被风吹,倾斜到你的地区来,你可以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收拾它的诉讼”,第10条规定“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以上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A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利益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C形式繁琐僵化缺乏灵活性 D强调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浸犯37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

16、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A公民自由的体现 B社会环境的产物 C法律至上的结果 D社会矛盾的反映 38.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 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B强调天赋人权 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社会公平39.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这反映出罗马法A莫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B.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维护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 D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40贡斯当认为:雅典人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

17、中。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他们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今与公共事务辫论与决策的权利。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是基于雅典人的A.民主理念 B公民意识 C共和观念 D法律规定第II卷(非选择题) 温馨提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内,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41(11分)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

18、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

19、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2分)42(9分)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 16891755)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20、。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列举清时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雅典“政治自由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青西新区胶南一中2017级第一次月考_历史答案1-5 BCDBB 6-10 BDADD 11-15 CCDBA 16-20 DCCD D 21-25 DCCDC 26-30 ACABD 31-35 DABDD 36-40 ABCAB41、(1)职责: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太尉,管理全国军务。(3分) 原因:便于皇帝直接掌管兵权,加强皇权。(2分) (2)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2分) (3)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2分) 42、(1)说明:清朝设军机处(或军机房或总理处,2分)。清朝中枢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其总揽军政大权,实现绝对君权。(2分) (2)过程:君主政体一寡头政治一民主政治;(评分说明:过程任意一点1分,共3分) 原因:贸易的急速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2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