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872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关节见习》PPT课件-精选文档.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骨骼病变,肿瘤 炎症,骨肉瘤(0stecgenic Sarcoma),发病年龄多在1525岁,好发部位为膝关节上下,即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扁骨也可发生。 最早症状为疼痛,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测定有重要意义 MR:骨破坏、肿瘤骨、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瘤区Tl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向心性强化。,T1,T2,SPIR,男,15岁,左腿包块伴疼痛,MR报告,扫描序列: T1W/TRA、SAG、COR;T2W/TRA、SAG;STIR/SAG;3D/WATS/TRA MR表现: 左侧股骨中下段骨质破坏伴周围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楚,呈等T1、不均匀长T2异常信号,STIR为不均匀

2、稍高信号,推挤大腿肌群,其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影;左侧胫骨上段骨骺、干骺端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状骨质破坏,呈长T1、短T2异常信号影,STIR为低信号。左股骨中上段髓腔内信号增高(STIR)。左膝关节内结构紊乱,多有侵犯。 诊断: 左侧股骨中下段骨质破坏伴周围巨大软组织肿块,考虑为骨肉瘤可能性大,合并左膝关节及左侧胫骨上段侵犯、转移;(跳跃式转移,骨肉瘤特有的骨内转移方式)左股骨中上段骨髓水肿。 建议:穿刺活检。 鉴别:多灶性骨肉瘤: 同时发生、等大、均为低信号,T1,T2,T2,男,51岁,腰背痛,SPIR/SAG、TRA,男,51岁,腰背痛,诊断,MR诊断: 胸腰骶椎及两侧髂骨广泛骨质疏松伴骨质

3、破坏。考虑: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性大,多发转移瘤待排。 建议:查本周蛋白或核素扫描。 病理: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好发年龄2040岁(骨骺闭合后),长骨骨端,椎体、短骨等也可见 所有巨细胞瘤都是具有局部侵袭能力的潜在恶性 “皂泡征”,离心性溶骨灶呈膨胀性,T2加权像呈高低混杂信号 诊断多需结合平片或CT,T1,T2,SPIR,T2,PDW,FFE,女,62岁,右膝关节肿痛,诊断,MR诊断: 右股骨下端偏内侧及骨外软组织内囊实性肿块,考虑为骨巨细胞瘤;右侧骨直肌腱受压前移,右膝关节胫侧副韧带受压、侵犯;右膝关节髌上囊及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右膝关

4、节邻近软组织肿胀。 病理:骨巨细胞瘤I级,T1,T2,SPIR,FFE,SPIR,男,38岁,右腿包块,MR诊断,MR表现: 右股骨下端膨胀性、偏心性骨质破坏,呈长T1、长T2混杂信号,SPIR相上为高信号,其内混杂网格状低信号(各序列),病灶周围骨质信号增高(SPIR相)。右膝髌上囊及关节囊内见中等量长T1、长T2液体信号。右膝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双侧半月板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诊断: 右股骨下端异常信号灶,考虑为骨巨细胞瘤伴周围骨质水肿可能性大;右膝关节积液。,T1,T2,SPIR,T2,女,38岁,腰腿痛,拟诊LIDP,B-FFE,T1+C,T1+C,MRM,女,38岁,腰腿痛,

5、拟诊LIDP,诊断,MR诊断: L5椎体不规则骨质破坏伴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考虑: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须除外不典型转移瘤。 病理:(L5椎体)巨细胞瘤,转移性骨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血行转移为主(脊柱多为静脉系统转移),也可直接侵犯 多发斑片、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压脂更敏感。 鉴别:多发骨髓瘤,成骨转移(前列腺CA),T1,T2,SPIR,骨盆、股骨多发转移瘤(肺Ca),T1,T2,SPIR,B-FFE,男,67岁,腹股沟区质硬包块伴压痛,SPIR,B-FFE,男,67岁,腹股沟区包块伴压痛,诊断,MR诊断: 左侧耻骨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影,考虑恶性骨肿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

6、瘤等),不除外单发转移瘤。 病理:转移性低分化腺CA,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在T2加权上骨髓的充血、水肿表现敏感,为高信号,边界不清;压脂更敏感。 骨膜下脓肿、新生的及硬化的骨质,骨质破坏与修复平行存在,与TB不同 可跨过关节,T1,T2,PDW,FFE,SPIR,男,37岁,左胫前红肿伴发热,诊断,MR诊断: 左胫骨急性骨髓炎伴周围软组织脓肿形成可能性大;左踝关节腔少量积液。 手术所见:左胫前大片软组织脓肿,已侵及胫骨下段骨面。,T1,T2,SPIR,PDW,FFE,3D-WATS,男,35岁,左腿疼痛伴发热,诊断,MR诊断: 左股骨

7、下段异常信号,考虑: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肿形成 实验室:WBC 27.3 109 /L(N:78%),正常膝关节MRI解剖,半月板 十字韧带、胫腓侧副韧带、髌韧带 关节软骨 关节囊、髌上囊 肌肉、骨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Schemic Necrosis of Head of Femur),依据X线表现和治疗需要分为5期: I期在X线平片无异常改变;期可见囊性病变或局灶性硬化、但皮质下无透亮区;期发现软骨下透亮区及软骨下骨折,呈新月征;期可见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期髋关节狭窄。其中期行手术治疗可防止股骨头进一步破坏。,MRI表现,“双线征”: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异征象,在Tl加权像上正常

8、股骨头高信号区内可见黑色线状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于线状低信号内侧还可见一条高信号线 晚期病例以纤维化和硬化为主,在T1、T2和质子密度加权上均呈低信号,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右侧(IV)左侧(),T1,T2,SPIR,PDW,SPIR,左股骨颈陈旧骨折伴假关节形成,右股骨头缺血坏死,T1,T2,SPIR,PDW,FFE,SPIR,脊柱、脊髓病变,全脊柱成像,T2,T1,颈椎曲度异常,L1压缩性骨折伴圆锥损伤,T1,T2,SPIR,T2,L4 椎 体 向 后 滑 脱,正常椎间盘.,B-TFE/TRA,椎体及附件血管瘤(T9),T1,T2,SPIR,T2,脊索瘤,WHO定义为恶性肿瘤,

9、术后易复发 好发于脊柱两端,40-60岁,患部隐痛及压迫症状 T1低,T2高。肿块前半部分呈类半圆形,边缘光滑,后半部分以骶尾骨或斜坡后缘为界,呈现向前生长趋势 骶尾部脊索瘤常位于S3以下 鉴别:单发转移瘤、神经源性肿瘤(位置、生长趋势等),枕骨斜坡脊索瘤,T1,T2,SPIR,T1,S3-S5椎体及尾椎脊索瘤,T1,T2,SPIR,T2,转移性中分化腺瘤 ,误诊为脊索瘤,T2,骶骨神经纤维瘤,T1,T2,SPIR,T1+C,脊柱结核,椎体破坏:T1W多数为均匀低信号,少数为混杂低信号、T2W混杂高信号。 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多数椎间盘T1W低信号、T2W混杂高信号。 脊柱后突、侧弯畸形:

10、可损伤脊髓 椎旁脓肿:T1W低信号、少数为中等信号。T2W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方式:均匀、不均匀、环状强化。,L2、3椎体结核,T1,T2,SPIR,T2,鉴别诊断,化脓性脊柱炎椎间盘受累轻,相当一部分病例受累椎间盘在T2W上呈明显高信号;累及的椎体一般较TB少,不易造成畸形,椎旁脓肿较小,病灶的MR信号较均匀,增强呈均匀强化(TB多为环状强化)。 转移瘤一般不侵犯椎间盘,主要侵犯附件及椎体的后半部,多为不同部位的椎体受累,常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不规则强化。,化脓性脊柱炎(误诊病例,与脊柱TB极难鉴别),T1,T2,C2-6室管膜瘤,T1,T2,SPIR,C2-6室管膜瘤,T1+C,MRM,T4

11、-7脊髓内胶质瘤,T4-7脊髓内胶质瘤,+C,T10 平面脊膜瘤,T10 平面脊膜瘤,+C,L2-4神经鞘瘤合并T11椎体脂肪沉积,神经纤维瘤,+C,病例资料1,女,30岁,双下肢无力5年 临床:颈胸椎椎管肿瘤,T1W-S,T2W-S,T1W-C,SPIR-S,MRI报告,检查序列: T1W/SAG、COR;T2W/SAG、TRA;STIR/SAG MRI表现: 颈椎曲度、序列线基本正常。C3、4椎体部分融合,相应椎间盘缺如。C7-T3椎体平面椎管内见椭圆形短T1、长T2信号影,压脂相上为低信号,其内混杂线条状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上述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病灶推挤脊髓移位,相应平面髓内信号

12、增高(T2W、SPIR),中央管扩大,病灶下方脊髓及颈髓中央管亦稍扩大。 诊断: C3、4阻滞椎;C7-T3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病变,考虑:多为椎管内脂肪瘤或畸胎瘤(脂肪为主)伴相应平面脊髓变性;颈胸髓中央管稍扩大。,病例资料2,男,30,右侧偏瘫4年 临床诊断:颈髓病变,T1W-S,T2W-S,SPIR-S,T2W-T,T1W-S+C,MRA,MRI报告,检查序列: T1W/SAG;T2W/TRA、SAG;PDW/COR;SPIR/SAG C + :T1W/SAG、COR、TRA MR表现: 颈胸椎曲度、序列线正常。延髓下段至C5平面脊髓内外见等、低混杂信号,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见粗大

13、、迂曲流空血管,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相应平面脊髓显著受压,蛛网膜下腔消失。C2以上颈髓及下段延髓内可见粗大供血血管。MRA见病变区粗大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紊乱血管团。 诊断: 延髓下段至C5平面脊髓内外异常信号,考虑C2-5平面脊髓内外动静脉畸形。 建议:DSA检查。,先天发育异常,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栓系,骶椎脊柱裂伴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皮下脂肪沉积,腰骶部皮毛窦伴脊柱裂、脊膜膨出、皮下脂肪沉积。,图1 Chiari畸形I型合并C3-T3脊髓空洞。 图2 Chiari畸形I型合并空洞及脊柱恻弯。 图3 Chiari畸形I型合并寰枕部先天性融合及颅底凹陷。 图4 (5d患儿)Chiari畸

14、形型合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及上腰段脊柱裂伴显性脊膜膨出 Chamberlain线 由枕骨大孔后缘至硬腭后端的上缘边线。齿状突尖位此之上超过3mm为异常。,Chiari畸形84例总结,多于3050岁发病(52.4%),青年及老年相对较少 MRI诊断Chiari畸形应与患者年龄相结合,单纯以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下缘以下5mm为标准,可能会导致部分病例的漏诊 97.6%的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缘楔形变尖 76伴有脊髓空洞症 年轻的Chiari畸形患者(小于25岁 )常伴有脊柱侧弯 几乎所有的Chiari畸形II型患者均并发脑积水(7/8),谢谢!总复习时间待定,盘状半月板: 表现为半月板增宽、增大、增厚

15、,5mm层厚扫描矢状位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层面显示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呈蝴蝶结样改变;半月板后角显著增厚,呈尖端向前的楔形。冠状面上半月板的宽度大于15mm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是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且可以反应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双线征: 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外形无明显改变,在T1W正常股骨头高信号区可见黑色线状低信号;在T2W上于线状低信号内侧还可见一条高信号线,称双线征。 脑白质塌陷征: 脑膜瘤较大时压迫邻近部位脑实质,使脑灰质下方呈指状突出的脑白质变薄,且与颅骨内板间的距离加大,称为脑白质塌陷征,是提示脑外占位病变的

16、可靠间接征象。,Chiari畸形的分型及磁共振表现。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Arnold-chiari畸形。 病理分型:型小脑扁桃体疝入椎管,四脑室位置正常;型最常见,在型基础上四脑室延长进入椎管,多合并脑积水;型罕见,延髓、小脑和四脑室均疝入枕大孔,常合并脊膜膨出。 MRI表现:型小脑扁桃体下疝超过枕大孔连线5mm。枕大池缩小,可见脊髓空洞;型小脑扁桃体和蚓部疝入椎管内,四脑室变长下移,延髓受压变形,枕大孔扩大,伴显著脑积水;型延髓、小脑和四脑室均疝入椎管内,并可见颅底凹陷,颈椎畸形和脊膜脊髓膨出等。,胰腺炎的MRI诊断要点。 急性胰腺炎:胰腺肿大,T1W呈低信号,T2W呈高信号,组织界面模

17、糊,可并发脓肿、积液、蜂窝织炎、出血等。 慢性胰腺炎:胰腺体积可增大或缩小,T1W呈混杂低信号,T2W呈混杂高信号,常伴胰腺钙化、胰管结石和假性囊肿。,举例说明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至少两例)。 参考: 、听神经瘤: 呈类圆形或半月形,紧贴内听道口处,瘤组织呈漏斗状,尖端指向内听道口,脑干、小脑受压移位。多数呈略长T1、等T1和长T2信号改变,信号均匀但可囊变。注射Gd-DTPA肿瘤实质部分信号明显升高,囊性部分无强化。 、表皮样囊肿: 囊肿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鞍上池或桥小脑角池,多数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改变,部分呈短T1、长T2改变,注射Gd-DTPA无强化,DWI高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