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9782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常用药材鉴别-精选文档.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黄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 性状鉴别: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草酸钙簇晶多,棱角大多短钝;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长圆形,复粒由25分粒组成;导管多为网纹,具有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非木化。 成分:含游离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为抗菌

2、成分;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主要泻下成分;鞣质为收敛成分;尚含四种大黄甙,亦为泻下成分。 理化鉴别: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观察,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与土大黄甙等茋类化合物区别)。粉末微量升 华,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 状结晶。 功效:性寒、味苦。泻热攻 下,行瘀化积。外敷清火解 毒消肿。,何首乌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质坚实,不易折断。切断面黄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

3、纹”(异常维管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淀粉粒众多,草酸钙簇晶众多,具缘纹孔导管大小不一,有时可见木纤维。 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色。 功效:性微温,味苦、甘、涩。生用润肠,解疮毒;制用补肝肾,益精血。有降血脂作用。,何首乌,当 归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省。 性状鉴别:略呈圆柱形,外皮细密,黄棕色至深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上端膨大,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主根粗短,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 功效

4、:性温,味甘、辛。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 芎 来源: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 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结节忕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结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 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有 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 麻舌感,后微甜。 理化鉴别:本品横切片置紫外灯下 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 棕色荧光。 功效:性温,味辛、微苦。活血行 气,袪风止痛。,丹 参 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根茎粗短,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

5、根。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味微苦涩。 功效:性微寒,味苦。祛瘀止痛, 活血调经,养心除烦。,,,太子参 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得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省。 性状鉴别:细长纺锤形或长条形,长210厘米,直径26mm。表面黄白色,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基及芽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刮之有粉(晒干品);或黄白色,角质样(烫制品)。气微,味微甘。 显微鉴别: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并含少数草酸钙簇晶。 功

6、效:性平,味甘、微苦。益气、健脾、生津。 常见伪品:白花紫萼女娄菜的根。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芽痕,表面纵皱纹明显,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 百合科植物宝铎草的块根。顶端有疙瘩状茎基,断面有黄白色细木心。含淀粉粒及草酸钙针晶。,太子参,川乌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产于四川。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基。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质坚实,不易折断,横切面粉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显微鉴别:淀粉粒众多。皮层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 成分: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及乌头碱、次乌头碱。

7、 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大毒。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草乌:毛茛科植物北乌头及乌头的干燥块根。,附子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的加工品。 采收与加工:夏至至立秋间采挖,摘取子根,除去泥土、须根,习称“泥附子”。 “盐附子” 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主含氯化镁)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时为止。 “黑顺片” 中、大个头的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5m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液(黄糖及菜油制成)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晒干。 “白附片” 泥附子在食用胆巴水液中浸泡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mm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功效:性大热,味辛。有毒。回阳,温中,止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