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081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8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脑血管意外-文档资料.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Stroke)危、重、急 第一杀手,病中之“最”。 起病最快 (秒、分、时)脑中地震 发病率最高(120180/10万/年)150万/年 病死率最高(60120/10万/年)130万/年 致残率最高(75%重残40) 患病率最高(600万/现存) 康复最慢 (月、年、终生) 危害创伤最大 定义: Stroke 又称中风(apoplexy),脑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TO定义:急性血管源性神经功能障碍,突然(数 秒内)或迅速(数小时内)出现受累脑区的相 应症状和体征。 百科全书: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常伴有神经系统局限性功能改变。

2、高等教材:指在脑血管壁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 生的急性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 急性脑梗死定义 l脑梗死:是脑部血流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 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坏死或软化,血管壁 病变、血流成分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 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脑梗死治疗理论的进展 l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引 起的,而脑细胞是人体最娇嫩的细胞,血流一 旦完全阻断,持续8-10分钟神经元就发生不可 逆损害。 l大量研究证明,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 损害发生前的短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供应。 (一)、缺血阈与半暗带 l1、缺血阈 l脑血流量为50ml/100g/分 正常 l30ml/100g/分临床

3、症状 l20ml/100g/分电衰竭(神经元电活动 l竭,传导功能丧失) l15ml/100g/分 膜衰竭(神经细胞膜 l离子泵衰竭,进入不可逆损害) l10ml/100g/分 细胞进入死亡 2、半暗带 (Penumbra) l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 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 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 l如果血流马上恢复,功能可恢复正常;若缺血 加重细胞进入膜衰竭,成为梗死扩大部分。 l缺血阈与半暗带理论为早期溶栓复流治疗急性 脑梗死带来希望,临床治疗的目的就是抢救半 暗带。 l目前认为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是最基本、 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l大量的

4、研究证明: l血管闭塞3-6个小时内恢复血流,脑梗死还可 能挽救; l超过这段时间后恢复血流,不但难于挽救脑细 胞,还可能引起再灌流损伤,继发出血、脑水 肿,这段时间称为复流治疗时间窗(Time window)。 (二)、缺血瀑布理论 l脑缺血、缺氧首先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 性神经介质释放自由基反应 钙过量内流 细胞死亡。 l这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损 害的中心环节,称之为缺血瀑布。 l迅速溶栓复流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 和基础,脑保护治疗打断缺血瀑布反应连则是 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两个治疗环节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l没有溶栓复流,即使用最有效的脑保护方法和 药物,最终

5、也不能挽救持续缺血的脑组织; l而单靠溶栓复流,没有针对缺血各个不同时间 、不同机制的可靠脑保护,无法扩大复流治疗 时间窗,也不可能对抗缺血造成的多种代谢紊 乱和再灌流损伤,真正挽救脑组织。 (三)、再灌流综合征 l1、再灌流损伤:超过治疗时间窗后血管再通 ,脑梗塞的炎症反应使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 阻塞微循环;有的白细胞甚至游出血管外,直 接损伤脑组织。 l2、出血性梗死:血管再通后,梗塞血管通透 性增加甚至坏死,血液渗出血管外,这种情况 特别容易发生在治疗时间窗后血管再通。 l鉴于再灌流损伤和出血性梗死皆易发生在治疗 时间窗后血管再通,故溶栓治疗要严格掌握治 疗时间窗。 分类 (一)按功能缺

6、失持续时间分: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24H内恢复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3W内完全恢复 进行性卒中:起病6H2W,症状体征仍逐渐加重 完全性卒中:起病6H内即达高峰 (二)按严重程度分: 小卒中(minor stroke) 大卒中(major stroke) 静息性卒中(silent stroke) (三)按病理性质分: 1.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Ischemic stroke) 脑血栓(Thrombosis) 脑栓塞(Embolism) 腔隙性(Lacunar infarction) 2.出血性卒中 (Hemorrhagic stroke) 脑出血(Crerbral

7、H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3.混合性卒中 (四)按脑部病损部位: (定位、定量、定范围) (五)按血管病损部位: (颈动脉、椎动脉、大小分支)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 CCCD1995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435) (一)颈动脉系统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卒中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430) 1.动脉瘤破裂引起 2.血管畸形 3.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4.其他 5.原因不明 (二)脑出血(431) 1.高血压性脑出血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出血 3.继发于梗死的出血 4.肿瘤性出血 5.血液病源性出血 6.淀粉

8、样脑血管病出血 7.动脉炎性出血 8.药物性出血 9.其他 10.原因不明 (三)脑梗死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2.脑栓塞(434,1)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 3.腔隙性脑梗死 4.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5.出血性脑梗死 6.无症状性脑梗死 7.其他 8.原因不明 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四、脑血管性痴呆 五、高血压性脑病( 437 ) 六、颅内动脉瘤(437,3) (一)囊性动脉瘤 (二)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动脉瘤 (五)其他 七、颅内血管性畸形七、颅内血管性畸形 (一)脑动静脉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 (二)海绵状血管瘤(

9、二)海绵状血管瘤 (三)静脉血管畸形(三)静脉血管畸形 (四)毛细血管畸形(四)毛细血管畸形 (五)脑面血管瘤病(五)脑面血管瘤病 (六)(六)Galen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静脉动脉瘤样畸形 (七)硬脑膜动静脉瘘(七)硬脑膜动静脉瘘 (八)其他(八)其他 八、脑动脉炎 (一)感染性动脉炎 (二)大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症)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 (五)颞动脉炎 (六)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七)其他 九、其他动脉疾病 (一)脑动脉盗血综合症 (二)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三)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四)淀粉样血管病 (五)夹层动脉瘤 (六)其他 十、颅内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

10、(一)海绵窦血栓形成 (二)上矢状窦血栓行成 (三)侧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四)直窦血栓形成 十一、颅外段动、静脉疾病 (一)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二)颈动脉扭曲 (三)颈动脉、椎动脉动脉瘤 (四)其他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出血的诊断 一、定因诊断: (一)外伤性脑出血 脑挫裂后 (二)原发性(自发性)脑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占80)“高血压易偏瘫,常量血压保平安” 2.动脉瘤、血管畸形出血(青年)淀粉样变脑血管病(老年) 3.脑瘤卒中 4.血液病、动脉炎及溶栓抗凝药物 二、定位诊断(临床) 80在大脑半球, 20在小脑、脑干。 好发部位为: 壳核 55 丘脑

11、 10 尾状核头部 5 脑叶 10 中桥脑 10 小脑 10 壳核出血最常见 突然昏迷偏瘫痪 尿便失禁眼斜看 呼吸迫促脉搏慢 颜面潮红皮多汗 腰穿血性可诊断 CT即刻明确诊断 壳核出血 丘脑出血 桥(中)脑出血病情险,高烧昏迷四肢瘫( 占脑干出血的80) 小脑出血疼吐晕,共济失调伴眼震 脑室铸型最糟糕,昏迷深且出现早, 面红气粗瞳孔小,十之八九不易好 三、定量诊断: (一)方法 1.Steina体积求和法 2.碘水、硅酮血肿模型测量 公式:0.5长宽层面 3.多田氏公式: T=/6 S L Slice Thickness (二)分级 幕上:小量80ml 小脑半球:直径3cm(或15ml) 以上

12、应手术 桥脑:直径1.8cm(或5ml)以 下预后尚好 (层数)(层厚) 四、定期诊断 (一)临床分期 临临床分期 神志体征 基本清楚或嗜睡轻瘫轻瘫 、语涩语涩 朦胧胧、昏睡不同程度偏瘫瘫、失语语、瞳孔等圆圆 浅昏迷不全或完全偏瘫瘫、瞳孔等大或轻轻 度不等 中度昏迷患侧侧瞳孔大、对侧对侧 全瘫瘫,单单或双 侧侧病理征阳性 深昏迷双瞳散大,去脑脑强直,双测测病理 征阳性 临床症状 (二)MRI分期 分期出血后时间时间血肿肿成分T1T2 超极期24hHbo2等高 急性期1-3dDHb等低 亚急性期3-7dMHb等低 亚急晚期7-14dRbc外MHb高高 慢性期2w含铁血黄色素 环 高高 低环 五、

13、CT定型诊断 CT分型 涉及内囊或中 央区 破入脑脑室累犯中线线 ()()() ()()() ()()()有或无环环池部分消失 ()()()环环池全部消失 ()(+)双测脑测脑 室扩扩大 ()四叠体、环环池全部 消失 部位及 征象 六、定性诊断 脑出血诊断要点 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 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 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脑内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 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 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14、 5.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含有血和压力增高(80)。 七、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高血压+ 动脉硬化 突然血压骤升 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 发病白天常见 脑实质血管破裂 急剧发病 脑出血 血液渗挤入脑实质昏迷 破入脑室或脑表面蛛网膜下腔 脑血循障碍脑组织破坏受压 失语局限性神经体征瘫痪 局部血肿脑水肿 脑组织缺氧 颅高压头痛呕吐 刺激下丘脑 发烧、血糖升高、 白细胞增高、BUN 升高 压迫脑干 脑疝 脑机能障碍 眼球浮动 瞳孔变化、去脑强直 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致死(残)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 +动动脉硬化 脑血管破裂脑内血肿 脑实质破坏周围脑组织水肿 高颅压脑疝

15、昏迷抽搐缺氧 并 发 症 肺、尿道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 多脏器功能衰竭 压迫脑干 下丘脑刺激 高烧 呕血 中枢性肺水肿中枢呼吸循环衰竭 致残 死亡 年龄大有高血压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腰穿血性为继发 突然发病 急剧转变 血压升高 昏迷偏瘫 语言失利 口角歪斜 八、出血状态判断 1.脑出血后继续出血:指脑出血不断发展,在一段时间内( 24h内活动)血液持续从血管内渗漏的过程。血肿体积超 过33即可诊断。多见于血肿不规则,血肿近脑室,嗜 酒者。 2.脑出血再出血:指一次出血完全停止后,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 3.血肿吸收速度:幕上血肿吸收 0.81.2ml/d 脑室出血:10d 左右(非

16、梗阻性) SAH(继发性):69h 可见血性脑脊液, 半月可黄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主要是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 诊断要点: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症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 体 征。 5.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6.C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蛛膜下腔出血症 中年骤发头痛重 脑膜刺激颈项强 腰穿压高均血性 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

17、n)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血液供 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而言。(占 脑卒中的75) 临床常见的有: 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 脑栓塞 (Embolism) 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l Infarction)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无症状脑梗死 一、脑梗死的发病机理 心脏病附壁血栓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膜粗糙管腔狭窄畸形 + 诱因 血流慢 血压低 心率慢 粘度大 凝血块 休息 夜晚 血管闭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或 栓子脱落 立

18、即 数小时 脑梗死,水肿 (溶解破裂)(沿管腔逆/顺发展) 脑组织缺血缺氧 变性、坏死 代谢下降 脑软化脑机能障碍定位体征 二、脑梗死的诊断要点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 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 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

19、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 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 血性脑梗死。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 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3.腔隙性脑梗死 (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 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应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 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 症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无症状性脑梗死 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仅为影像血所证 实,可视具体情况决

20、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三、脑梗死的分型 必要性:为溶栓复流治疗:血栓栓塞血管闭塞36h(时间窗) 内复流,梗塞灶的半暗带(Penunnbra)可挽救。窗外复流致 再灌流损伤,继发出血、水肿。脑保护是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为了药物临床评价,必须分出亚型。 (一)美国分型: 1.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 栓塞 血流动力学 2.病因病理: 动脉血栓性 心源性 腔隙性 3.临床综合症(由闭塞血管位置决定) 颈内动脉 MCA 大脑前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 (二)OCSP分型: 英国Bamford1991年提出:最大优点是不依赖辅助 检查(无CT基层或CT、MRI无表现),只根据临

21、床 表现(全脑症状或局灶脑损害症状)迅速分型。 1.全前循环梗死(TACI):表现为三联征(完全大脑 中动脉综合 症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同向偏盲 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多为MCA主 干,少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致大片脑梗死。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TACI中2个或只有高级 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比较局限。(MCA远段主 干、各分支,大脑前动脉及分支梗塞致中小梗死) 3.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各种程度的 椎基底动脉综合症。可有椎基底动脉 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 脑梗死。 4.腔隙性脑梗死(LACI):表现为腔隙综 合症。大多是基底节或桥脑小穿通支病 变引

22、起的小腔隙灶。 OCSP分型血管堵塞部位与梗死灶在CT中的位置 a 正常 b PACI皮层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 C TACI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完全梗死 d LACI 腔隙脑梗死 e PACI 基底节梗死 (三)CT分型(解剖部位) 大脑梗死 小脑梗死 脑干梗死 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中梗死:3.15cm 小梗死:1.63.0cm 腔隙性梗死:1.5cm以下 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及腔隙性梗死 (四)脑梗死的临床分期 典型的脑梗死主要是大、中梗死(TACI、部分POCI、PAVI)分 为三期: 1.急性期: 6 Months 脑卒中的鉴别诊断总结 续下表 脑血管病鉴别诊断要点 脑出血

23、 年龄大,血压高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面红多汗四增加 主侧出血成哑巴 腰穿血性为继发 脑梗死 脑梗死,起病缓 发病经常在夜晚 神志清楚伴偏瘫 舌歪口斜唇沟浅 腰穿无血CT暗 老年A硬化最常见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 中年骤发头痛重 脑膜刺激颈项硬 腰穿压高均血性 脑栓塞 脑栓塞,病最急 风心房颤为前提 瘫痪抽搐伴昏迷 发病多件青年人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脓肿、硬膜下血肿均 有局灶性脑损害,病程慢,有感染、外伤史,有 助鉴别,而CT、MRI、脑脊液可明确鉴别。 意识障碍昏迷的鉴别:内科系统疾病、糖尿病酮症 、低血糖、肝昏迷、尿毒症、药物中毒、急性酒 精中毒、一氧化碳中

24、毒。发现定位体征(共同凝 视、瞳孔不等、一侧面部船帆征、扬鞭征、肯尼 迪征等)应考虑脑出血。 脑卒中紧急诊治规范 脑卒中的紧急诊断 分类、分型、分期诊断:分类、分型、分期诊断: 分类分类确定是出血或缺血性卒中确定是出血或缺血性卒中 分型分型临床提示的病变在脑的位置、临床提示的病变在脑的位置、 大小。大小。 分期分期病变时程。病变时程。 常规常规CT24CT24小时内难以识别脑梗塞。需小时内难以识别脑梗塞。需 要更多、更可靠、更及时的要更多、更可靠、更及时的信息信息。 诊断关键:综合临床信息 时间窗内准确确定 时间窗内准确确定脑梗塞的大小和部位。脑梗塞的大小和部位。 1. 1.临床检查:临床检查

25、: OCSPOCSP分型法分型法( (重点重点TACITACI和和POCI)POCI)。与评分。与评分 法结合。法结合。 2.CT2.CT:判断出血、缺血、大小、部位的:判断出血、缺血、大小、部位的金金 标准标准( (梗塞梗塞2424小时内不肯定小时内不肯定) )。判断侧枝循环。判断侧枝循环 、脑水肿颅高压状态。、脑水肿颅高压状态。 3.TCD 3.TCD 判断判断MCAMCA、BABA血流状态。血流状态。 诊断方法的集成、整合 临床实用诊断系统 l l 临床表现为主(临床表现为主(OCSPOCSP分型)分型) 。 l l 集成整合快速、简便、经济的集成整合快速、简便、经济的 辅助检查方法(辅

26、助检查方法(CTCT、TCDTCD、 监护)。监护)。 l l 时间:选择合适检查时间,注时间:选择合适检查时间,注 意动态、时效性。意动态、时效性。 l l 其实是信息的综合集成。其实是信息的综合集成。 大、中、小脑梗塞 临床OCSP分型法 (采用Bamford等提出的) 1. 1.全前循环梗塞全前循环梗塞 (TACI) (TACI) 2. 2.部分前循环梗塞部分前循环梗塞 (PACI) (PACI) 3. 3.腔隙性梗塞腔隙性梗塞 (LACI)(LACI) 4. 4.后循环梗塞后循环梗塞 (POCI) (POCI) 传统OCSP分型标准 l l 全前循环梗塞全前循环梗塞(TACI)(TAC

27、I):表现为三联征表现为三联征, ,即完全大即完全大 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 障碍;同向偏盲;偏身运动和障碍;同向偏盲;偏身运动和/ /或感觉障碍。或感觉障碍。 l l 部分前循环梗塞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PACI):有以上三联征的两个有以上三联征的两个 ,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 较较TACITACI局限。局限。 l l 后循环梗塞后循环梗塞(POCI)(POCI): 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 动脉综合征动脉综合征, ,可有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可有椎基动

28、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 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塞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塞 l l 腔隙性梗塞腔隙性梗塞(LACI)(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表现为腔隙综合征。 卒中快速OCSP分型法 皮层症状 长束症状皮层症状 长束症状 l l TACSTACS ( (11项) (项) (3 3部位)部位) l l PACSPACS ( (11项) (项) (2 2或或1 1部位)部位) l l LACSLACS ( (0 0) (纯) (纯3 3或或2 2部位部位 ) l l POCSPOCS ( (0 0或或11项) (交叉体征)项) (交叉体征) 确定为脑卒中病人 确定发病时间 生命体征评估 OCSP分

29、型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确定分型与时间窗 紧急头颅CT TCD TACI,POCI 补液,血化验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PACI,LACI 溶栓治疗 扩容升压 对症治疗脱水降颅压手术治疗 脑卒中急诊流程(临床路径)简图脑卒中急诊流程(临床路径)简图 SCU(卒中监护病房) 神外 脑卒中临床分型分期评估实施方案 一、时间窗期(前循环小时,后循环12小时) 信息(评估项目) 呼吸 心脏 1生命体征 血压 意识 意识障碍 清醒 TACI 2OCSP分型 PACI LACI POCI 评估: 有意识障碍或分型者,为急重型卒中。 紧急处理: 1 补液,查血常规(HCT)、血糖、血生化、凝血三项。 . 维持通

30、气和循环指标稳定。 3 . 急查CT: 1) 脑梗塞 : MCA高密度征;早期缺血征 (1) TCD TACI者:MCA无血流或微小血流或VS30;LACI血流正常。 (2) 意识和全身状况好,脑梗塞分型为A或B,无禁忌症者,溶栓或扩容治疗。 2)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处理见另表。 二、超出时间窗期者二、超出时间窗期者 信息(评估项目) 呼吸 心率 全身情况 血压 体温 意识 意识障碍 清醒 2 . OCSP分型 治疗决策 分型为者: 小时后; 维持血压稳定; 不用特异治疗。 分型为,者:补液,查血常规(HCT) 、血糖、血生化、凝血三项。 急查 重症监护和脱水降颅压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31、 注注:呼吸呼吸: A A呼吸困难、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呼吸困难、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pOpO 2 2 60mm Hg 60mm Hg 或或 PCOPCO 2 2 50 mm Hg50 mm Hg)、或较高误)、或较高误 吸危险的昏迷病人。 吸危险的昏迷病人。 B BSOSO 2 2 200mmHg200mmHg、舒张压、舒张压110mmHg110mmHg或或 MAP130mmHgMAP130mmHg;收缩压低于;收缩压低于90mmHg90mmHg。 B B低于低于A A,但高于,但高于180/95mmHg180/95mmHg。 体温体温: A A38.5C;38.5C; B B3

32、7.537.538.5C38.5C 紧急处理 急重型急重型 l l 1. 1. 保证气道通畅不缺氧保证气道通畅不缺氧 l l 2. 2. 血压、血容量稳定血压、血容量稳定( (输液,同输液,同 时查血常规,生化时查血常规,生化) )。 l l 3. 3. 处理急性颅高压处理急性颅高压 l l 4. 4. 送检查送检查CT(CT(疑疑SAHSAH需抬送需抬送) ) 轻型轻型 2424小时后小时后CTCT;观察、对症;观察、对症 影像诊断检查 CTCT l l 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首项检查。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首项检查。 l l 尽可能早做以排除出血性卒中。尽可能早做以排除出血性卒中。 l l CTC

33、T对颅内出血的敏感度高达对颅内出血的敏感度高达100%100%,对蛛网,对蛛网 膜下腔出血可达膜下腔出血可达95%95%。 l l 影像学的结果一定要能被神经系统症状和疾影像学的结果一定要能被神经系统症状和疾 病的可能原因所解释(除外陈旧病灶)。病的可能原因所解释(除外陈旧病灶)。 l l 急性梗塞病灶通常在急性梗塞病灶通常在2424小时后才显示出来。小时后才显示出来。 脑水肿、颅高压严重程度评估 l l 意识障碍程度意识障碍程度 l l CTCT:脑水肿表现;脑室受压、中线移位:脑水肿表现;脑室受压、中线移位 程度;有无脑疝。程度;有无脑疝。 l l TCDTCD:动态监测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

34、可:动态监测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可 定性反映颅内压。定性反映颅内压。 l l 脱水降颅压试验治疗脱水降颅压试验治疗 CT后处理(多科会诊) l l 是否送是否送SCUSCU,紧急溶栓?,紧急溶栓? l l 是否请脑外科处理?是否请脑外科处理? l l 必要的化验检查必要的化验检查 l l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l l 脱水和降压治疗要慎重。脱水和降压治疗要慎重。 静脉溶栓规范 适应证适应证: l l 年龄:年龄:7575岁,一般情况可。岁,一般情况可。 无昏睡、昏迷等明显意识障碍。 无昏睡、昏迷等明显意识障碍。 l l 时间窗内(前循环时间窗内(前循环6 6小时,后循环小时,后循环1

35、212小时)小时) l l OCSPOCSP分型属分型属TACITACI、PACIPACI和和POCIPOCI。 l l CTCT除外有明显新鲜低密度灶。除外有明显新鲜低密度灶。 l l 家属知情同意。家属知情同意。 禁忌证 l l 有出血病史;有出血病史; l l 近近6 6个月脑梗塞史。个月脑梗塞史。 l l 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00180/100或收缩压或收缩压 1.5;48小时内接受 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l 血小板计数180mmHg,或舒张压 100mmHg。 l 妊娠。 不合作。 l(3)溶栓药物治疗方法 尿激酶:100万IU 150万IU,溶 于

36、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滴 30min。 rtPA:剂量为0.9mg/kg ( 最大剂量 90mg), 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 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 l(4)溶栓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将患者收到ICU或者卒中单元进行监测 。 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在静脉点滴溶 栓药物过程中1次/15 min;随后6h内,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 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紧急进行 头颅CT检查。 l 血压的监测:溶栓的最初2h内1次/15 min, 随后6h内为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

37、直 至24h。 l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 ,更应多次检查血压。可酌情选用-受体阻滞 剂,如拉贝洛尔、压宁定等。 l如果收缩压230mmHg或舒张压140mmHg, 可静滴硝普钠。 l 静脉溶栓后,继续综合治疗,根据病 情选择个体化方案。 l 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 抗血小板药,24小时后无禁忌证者可用 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以后改为维 持量75100mg/d。 l 不要太早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 内测压导管。 建 议: l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h内的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首选 rtPA,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

38、激酶替代。 l2)发病36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 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 。 l3)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进行动脉 内溶栓治疗研究。 l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 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 l5)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 ,且会增加再灌注损伤和出血并发症, 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用溶栓治疗 。 l2、降纤治疗 很多证据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中纤 维蛋白原和血液粘滞增高。蛇毒制剂可 以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尚有 增加纤溶活性及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更 适用于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 l(1)巴曲酶 国

39、内已应用多年,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 国内曾有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 行对照研究,入组者为发病72小时内的颈内动 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结果显示巴曲酶治疗急性 脑梗死有效,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症 状改善快且较明显,不良反应轻,但亦应注意 出血倾向。 l(2)降纤酶 近期国内完成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 、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 应用国产降纤酶可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 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神经功 能,并减少卒中的复发率,发病6小时内 效果更佳。值得注意的是纤维蛋白原降 至130mg/dl以下时增加了出血倾向。 建 议: l(1)脑梗死早期(特别是12小时以内) 可选用降纤治疗

40、;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 者更应积极降纤治疗。 l(2)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l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缺血性卒 中的早期复发、血栓的延长及防止堵塞 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促进侧枝 循环。但急性期抗凝治疗虽已广泛应用 多年,但一直存在争议。 l(1)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 虽然UFH在国外常用于脑梗死的治疗 ,但全量的UFH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尚无 临床试验报告。低或中等剂量UFH皮下 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 (IST)显示:虽然肝素可降低卒中的早期 复发,但出血风险也同时增加。 l(2)低分子肝素 l 国外一些研究对低分子肝

41、素治疗缺血性卒 中疗效的评价不一,香港对两种剂量LMWH进 行临床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发病48 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10天,显示大剂量组( 41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6个月时死亡率明 显降低。但是欧洲3个临床试验没有显示同样 的结果。 l(4)抗凝作为辅助治疗 静脉溶栓后使用肝素,可以增加血管 再通率,但是出血并发症也增加。对防 止血管再闭塞的作用尚需进行更多的临 床试验。国外多数研究认为溶栓后24小 时内不主张使用抗凝治疗。使用抗凝治 疗时,应该密切监测,使用抗凝剂量要 因人而异。 建 议: l(1)一般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推荐常规立 即使用抗凝剂。 l(2)使用溶栓治疗的患者,一般不

42、推荐 在24小时内使用抗凝剂。 l(3)如果无出血倾向、严重肝肾疾病、 血压180/100mmHg等禁忌证时,下列情 况可考虑选择性使用抗凝剂: l 心源性梗死(如人工瓣膜、心房纤颤,心肌 梗死伴附壁血栓、左心房血栓形成等)患者, 容易复发卒中。 l 缺血性卒中伴有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 活性蛋白C抵抗等易栓症患者;症状性颅外夹 层动脉瘤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 l 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可使用低剂量肝素或相 应剂量的LMW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 l4、抗血小板制剂 已经有一些研究验证阿司匹林或其他 抗血小板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效果。 (1)阿司匹林 两个大型研究结果(IST、CAST)

43、显示 缺血性卒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于降低 死亡率和残疾率有一定效果,症状性脑 出血无显著增加,但与溶栓药物同时应 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l(2)其他抗血小板制剂 已经有单独使用或者联合糖蛋白 IIb/IIIa受体抑制剂治疗脑梗死的研究。 小样本研究显示这类制剂还是安全的。 建 议: l(1)多数无禁忌证的不溶栓患者应在卒 中后尽早(最好48小时内)开始使用阿 司匹林。 l(2)溶栓的患者应在溶栓24小时后使用 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与潘生丁缓释剂 的复合制剂(详见第二章)。 l(3)推荐剂量阿司匹林150300mg/d, 4周后改为预防剂量。 l5、扩容 对一般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目前 尚无充

44、分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支持扩容 升压可改善预后,但对于脑血流低灌注 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酌情 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 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l6、中药治疗 动物实验已经显示一些中药单成分或 者多种药物组合如丹参、川芎嗪、三七 、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可以降低血小 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粘 滞度等作用。临床经验也显示对缺血性 卒中的预后有帮助。但是,目前没有大 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临床效果和安 全性。 (四)神经保护剂 l目前常用的有胞二磷胆碱、脑复康、钙 通道阻滞剂等。 l亚低温可能是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有关 研究正在进行,高压氧亦可使用。 l总之,使用神经保护

45、剂可能减少细胞损 伤、加强溶栓效果,或者改善脑代谢。 l(五)外科治疗: l(六)血管内介入治疗: l(七)康复治疗: l 脑出血治疗 l(一)急性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一般应卧床休息2 4周,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 将头歪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及呕 吐物流出,并可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 道,随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l(3)吸氧:有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下 降或有缺氧现象(PO250mmHg)的患者应给予吸氧。 l(4)鼻饲: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在发病 第23天即应鼻饲。 l(5)对症治疗:过度烦躁不安的患

46、者可 适量用镇静药;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l(6)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及时吸 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导尿时应做 膀胱冲洗,昏迷患者可酌情用抗菌素预 防感染。 l(7)观察病情:严密注意患者的意识、 瞳孔大小、血压、呼吸等改变,有条件 时应对昏迷患者进行监护。 l2、调控血压 脑出血患者血压的控制并无一定的标准, 应视患者的年龄、既往有无高血压、有无颅内 压增高、出血原因、发病时间等情况而定。一 般可遵循下列原则: (1)脑出血患者不要急于降血压,因为脑 出血后的血压升高是对颅内压升高的一种反射 性自我调节,应先降颅内压后,再根据血压情 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l(2)血压200/110mmHg时,在降颅压的同时 可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 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收缩压在 170200mmHg或舒张压100110mmHg,暂 时尚可不必使用降压药,先脱水降颅压,并严 密观察血压情况,必要时再用降压药。 l血压降低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造成脑低灌 注。收缩压125mmHg或收缩压 180mmH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