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1091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第十章非遗传疾病--艾滋病-PPT文档.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艾滋病是20世纪的瘟疫,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而后,这种中文音译为艾滋病的病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全球蔓延。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艾滋病日。 到1996年底,全球已有约3000万人感染上了艾滋病,且发病人数仍在逐年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世纪的最后一年全球将有多达400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一、艾滋病是20世纪的瘟疫,也就是说在20世纪的最后三年中平均每天都将有80009000人感染上这种病,每12秒就增加一名患者。 1、2000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爱滋病防治机构11月24日在日内瓦公布 的估测报告,截至目前为止全球

2、万爱滋病毒携带者()和爱滋 病患者已达3610万人,其中70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周边国家居民。亚 太地区接近640万人;东欧和中亚地区感染率大幅上升。,2、2001年,一、艾滋病是20世纪的瘟疫,3、2003年,4、2004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为3940万(见图1),其中490万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另有310多万患者死亡。2003年全球有500万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另有300万多万患者死亡。当前,亚洲已成为艾滋病传播最快的地区之一,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病例出现在亚洲。亚洲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艾滋病病毒感染重灾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

3、署2004全球艾滋病疫情年度报告显示,2003年,亚洲地区共有74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到2004年年底,已经有超过8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图1:到2004年底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5、2005年 东方网11月22日消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昨天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公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度全世界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0万,这使得感染者总人数达到4030万。报告指出,2005年度,全世界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57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表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仍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地区,东欧和中亚的病毒感染者增加最快。吸毒者共用针管和不安全性行为是这些

4、地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根据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数据,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球累计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为3340万例。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02323 例,报告死亡49845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10年全球艾滋病报告 2010年11月23日20:03人民网-环球时报李宗泽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据法新社11月23日消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最新的全球艾滋病预测报告。截止2009年 底,全球共有约333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报道称,3330万人只是推算出来的平均数字,预计人数在3140万至3530万之

5、间。以下为详细数字(按地区):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2250万 南亚及东南亚:410万 东亚:77万 拉丁美洲:140万 北美:150万西欧与中欧:82万 东欧与中亚:140万 加勒比海:24万 中东和北非:46万 大洋洲:5.7万,2009年,2009年,2009年新感染人数(按地区):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180万 南亚及东南亚:27万 东亚:8.2万 拉丁美洲:9.2万 北美:7万 西欧与中欧:3.1万 东欧与中亚:13万 加勒比海:1.7万 中东和北非:7.5万 大洋洲:4500 2009年艾滋病死亡人数(按地区)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130万 东亚:3.6万 南亚及东南亚:26

6、万 拉丁美洲:5.8万 北美:2.6万 西欧与中欧:8500 东欧与中亚:7.6万 加勒比海:1.2万 中东和北非:2.4万 大洋洲:1400,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至2009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02323 例;报告死亡 49845例。 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虽然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仅有0.053%的人口感染艾滋病,但中国地域广阔、

7、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定人群和部分重点地区已经出现艾滋病高流行态势,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性传播仍然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09年新增艾滋病感染案例中占到70%以上。其中通过同性间的传播已经达到了32%,上升明显;另外,通过异性间传播为40%。,2004年,1988年 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 Our Lives, 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 Women and AIDS 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 Sharing the

8、 Challenge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 A Community Commitment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 Time to Act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 AIDS and the Family 艾滋病和家庭,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1988年-2010年),1995年 Shared Rights,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6年 One World. One Hope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 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

9、8年 Force for Change: 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 Listen, Learn, Live! 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 Men Make a Difference 男士,责无旁贷,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1988年-2010年),2001年 I Care. Do You? 你我同参与 2002年 Live, Let Live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 Live, Let Live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 Women, Girls, HIV and AIDS. 关注妇女、抗击

10、艾滋 2005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口号都确定为“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1988年-2010年),2、艾滋病为什么可怕,2.1 艾滋病病毒简介 2.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的病原体 慢病毒属的逆转录病毒 感染和破坏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的损害 HIV-1亚型:A-J(M),O和N HIV-2亚型:A-F,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2008年每天新感染超过 7400人,超过 97%的感染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15岁以下儿童每天

11、新感染大约 1200人 15岁以上新感染者大约6200人,其中: 妇女占 48% 1524岁年轻人占 40%,2.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流行特征,体 液,可能感染 脑脊髓液 滑膜液 胸膜液 腹膜液 心包液 羊膜液 脓,不可能感染 (不明显含血的条件下) 粪便 尿液 鼻泌 痰 唾液 汗水 眼泪 呕吐物,有传染性体液 血液 精液 阴道分泌物 乳汁,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母婴垂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艾滋病病毒不会经以下途径传播,共同工作、劳动(共用办公用品、学习用具、农具等),蚊虫叮咬、

12、咳嗽、打喷嚏等,一般生活接触(共同进餐、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游泳;共用马桶、浴盆、衣服、被褥、钞票等),高危人群,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对人类生存危害大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长期没有临床症状,欺骗性大 感染对象主要是青壮年,是社会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影响大 感染者管理涉及社会方方面,管理难度大 虽然有药物可以治疗,但是不能治愈,有多种表现,治疗难度大 一旦感染艾滋病涉及到家庭子女,社会负面影响大,现实状况,由于羞耻和担心社会歧视,不主动做检查 检查发现阳性后,来自家庭、社会的歧视 拒绝检查、采取极端行为等 高危险行为仍然继续,体液中 HIV含量,精液 11,000,阴道液 7

13、,000,血液 18,000,羊膜液 4,000,唾液 1,1 ml 体液中 HIV 之平均病毒量,降低感染 HIV的危险,避免没有防护的任何方式的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或其他有保护性的器具(并非100%有效) 限制性伴侣数目,长期有固定专一伴侣 性关系开始前,讨论彼此作病毒检测,诊断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和治疗,延长生命 进行防治教育,改变高危行为和预防进一步传播 减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早期治疗,保障和稳定免疫系统的应答功能,检 测,病毒 -检定抗体,抗原 -病毒核酸 (DNA/RNA) 免疫系统 CD4 计数,检 测,HIV 的血清学检测 急性期 病毒量与抗体 非急性期 抗体 HIV 感染者的监测

14、 病毒量与 CD4 计数的追踪检测,HIV抗体的检测方法,快速血液检测法 快速唾液检测法 标准血液检测法,无症状/潜伏期 HIV,无症状,但有感染性 一般长达8-10年 感染后4个月时的病毒量(Set Point),与是否医治, 决定潜伏期的长久 此期间,病毒隐藏在机体内,病毒在机体组织中的重要贮藏所,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液,精液/阴道分泌液,选择性的淋巴结,安居的细胞场所,树状卵细胞,巨噬细胞,潜伏的 CD4细胞,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肿瘤。 常见症状: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

15、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HIV晚期/AIDS,全身性症状 - 体重减轻,发热,盗汗,腹泻 伺机性感染 = 最主要的致命伤 癌症(肿瘤) 神经系统的改变 - 神经病,痴呆 血液系统的症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新陈代谢的改变 - 脂肪的分布,甘油三脂过多,骨质疏松 肾 HIV肾病 心血管的 肺动脉高压,心肌病,心脏病危险性可能增加,艾滋病症状,艾滋病症状,艾滋病预防,预防经性接触传播: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艾滋病预防,预

16、防经血液传播: 避免不安全注射或输血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 吸毒成瘾者药物维持治疗; 针具交换。,艾滋病预防,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 一旦怀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 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可以预防。 实践表明,通过学校保健网进行健康教育,是增强大、中、小学生健康观念,培养健康习惯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最有效手段。,青少年在防治艾滋病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做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

17、略措施。 青少年应接受有关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的教育。 青少年应认识到: 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 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与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 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抵御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纪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青少年要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全面了解相关信息,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将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做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做出自己的贡献。,预防艾滋病时不我待,让我们了解艾滋病,掌握防治知识并告诉其他人,携手同行 共抗艾滋,国际上预防艾滋病成功经验,高度重视,广泛参与,深入开展,积极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