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2703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1210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270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270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270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2703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巢湖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1027038.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

2、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

3、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

4、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

5、风貌。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明代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C中国诗歌没有从五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在诗歌创作中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是重要原因之一。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同时又重声色,体现了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势。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

6、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二、(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11分)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一九五六年六月【注】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六月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

7、从汉阳到武昌。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词分析。(5分)答:_5作者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6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8、。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函:盒子。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D.剑坚,故不可立拔坚:坚固、锋利。 7. 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A.秦武阳色变振恐B.轲既取图奉之C.图穷而匕首见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8.下

9、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B.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9.翻译下面句子(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三)(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怅寥廓,_,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沉默上今晚的康桥。(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冲冠。三、(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毛泽东传序曲美罗斯特里尔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

10、敦柔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额下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清秀不似周恩来,但是慈祥宽厚。”年逾82岁以后,毛泽东的外貌稍有改变,但并不多。只是青年时看上去略显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知识分子的热情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眼观六路。毛泽东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他善穷经据典

11、,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肥大的裤子里扪虱的粗举又会使另一来访者为之一惊。脸的上半部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额,慧眼,长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唇,隆鼻,稚童般的圆润下颌。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属动作迟缓类型的人。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20世纪30年代曾试图让毛泽东唱歌跳舞她轻易地与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自重妨碍了他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泽东的一位流落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坂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是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

12、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清规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或大或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泽东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埃德加斯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多次见到毛泽东,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毫不奇怪,毛泽东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泽东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忍不

13、拔、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知道你的立场。”毛泽东诞生于1893年,逝世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代代相传,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泽东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毛泽东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

14、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怎样说才切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军事统帅?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好过。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近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蔑视束缚中国

15、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或许他最终也自感绝望,竟立起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摘编自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传记开篇刻画毛泽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从形和神两方面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更多的爱戴。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

16、词”,汇聚起来,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毛泽东的“复杂”。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_(3)“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这句话言简而意丰,请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_(4)本传记的作者给毛泽东贴了几个标签“农民造反者”“军事统帅”“诗人”“帝王”等,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任选其中一个“标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四、(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7、()(3分)(1)平时,只要看到老两口忙不过来,村民们都会主动前去帮忙,村“两委”也时常上门_,这让老两口备感温暖。(2)患者的两位家人捧着沉甸甸的大病报销款,连声地感谢医院新农合报销处的工作人员,感谢他们对病人的_。(3)侯秀霞对婆家奶奶的照顾更加_,从来没有嫌过脏,怕过麻烦,无怨无悔,让老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和幸福的晚年生活。A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嘘寒问暖B嘘寒问暖 关怀备至 体贴入微C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 嘘寒问暖D嘘寒问暖 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5年8月14日,TFBOYS组合成员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出席“阳光跟帖”行动

18、,并担任阳光行动大使。B通过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见证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的气度与胸怀,更彰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情怀。C2015年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被卷入手扶电梯,抢救无效身亡。D“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就读的是重点名校,或者职业院校,比文凭更重要的,是阳光的心态、奋斗的足迹和健全的人格。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得出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

19、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_,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C静观草长蝶飞,莺鸣水潺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原句】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_ _。_ _。16、看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1)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内

20、容。(不得超过50字)(3分)答_(2)用一句话写出漫画的寓意:_(2分)五、(60分)同学们除了家人之外,最熟悉的莫过于同学了。教室、操场、饭堂、宿舍无处没有我们爽朗的笑声,无处不留下我们青春的风采。同学们,你能从中采撷几个让你难忘的片段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要求:1、 要真实,要有真情实感。2、 要有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3、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一、9分1解析:选C。“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2解析:选B。文心雕龙明诗篇只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3解析:选C。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对语言形式二、36分(一)11分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一句

21、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词分析。(5分)答:答案:这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把在“风吹浪打”的长江中游泳与“闲庭信步”对比,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5作者写“神女”之“惊”,对赞颂“宏图”有什么作用?(6分)答:答案:写“神女”之“惊”,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宏伟气势,是前无古人的。加入这浪漫的一笔,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动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二)19分6(3分)D 7(3分)B 8(

22、3分)A9、(10分)略(1)(2)(3)(三)6分10(1)怅寥廓,_,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但我不能放歌,沉默上今晚的康桥。(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冲冠。三、25分11、(1)- 解析:选BD。A项,别人的语言评价对传主而言是侧面描写。C项,原文说的是“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本句意思和原文不符。E项,原文中表述时用的是疑问语气,而不是肯定地“认为毛泽东是”。 (2) (6分) 答案:精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而又反应敏捷;既有虎气,又有猴气;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幻想狂热的一面;既有温和、自控的一面,又有脾气爆发的一面。(3)(6

23、分) 答案:内容上,既精练地概括了毛泽东一生丰富的革命经历,又表明了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事实。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上文对毛泽东的评述,又引出了下文。(4)(8分)答案:(示例)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毛泽东的诗歌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出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诗词热情地讴歌了革命者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毛泽东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四、20分12(3分)- 13(3分)- 14(3分)-12解析:选B。嘘寒问暖:形容对别人

24、的生活十分关切。关怀备至:关心得非常周到。体贴入微:多指对人照顾和关怀十分细致周到。13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出席”与“行动”不搭配,可把“出席”改为“参加”。B项,介词误用造成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或者”改为“还是”。14解析:选B。该段文字写朱光潜先生受到草木虫鱼生活的启发,继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然后进一步拿自然景物、动物和人类作对比,语言生动活泼。A项,“落英缤纷”与上文“百花齐放”矛盾,不恰当;C项,过分重视词藻,而且“观”不能作“莺鸣”的谓语;D项,“观”“闻”用词文言化,与此段意境15(5分)未经历艰难困苦的险阻,哪会体会到功成名就的喜悦未经历黑暗寂寞的洗礼,哪会体会到破茧成蝶的美丽16(6分)(1)(3分)参考答案: (1)(示例一)两人栽树,左边一人只在地上画圆圈标出要栽的地方,未栽一棵树;右边一人栽了一棵树,树已长大。(示例二)两人栽树,一人在找地,一人栽了一棵树;后来,找地者还在找,栽树者在浇水;最后,树已长大,找地者还在找地。(答案示例一从左说到右,答案示例二从上说到下,均可)(2)一万个“0”抵不上一个“1”。(答“行动胜于空想”之类的也算对)五、作文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