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2657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总复习-PPT文档.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与中毒,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考核,考试内容以大纲要求内容为重点,采取理论考试形式,百分制计分。考题从内科学题库中随机抽出,选择题100道。,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感70%80%由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1.普通感冒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4.急性咽结膜炎 5.急性咽扁桃体炎,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分类,解剖分类,病因分类,患病环境分类,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细菌性肺炎 非

2、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病毒性肺炎 肺真菌病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理化因素所致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本病多为获得性,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临床主要表现: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高分辨CT(HRCT)可明确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分类: 1.原发型肺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 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4.结核性胸膜炎 5.其他肺外结核 6.菌阴肺结核 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原则,呼吸系统疾

3、病,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吸烟是最重要的COPD发病危险因素,慢支和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疾病。 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 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COPD的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患者

4、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在夜间和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体征之一。 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4级。 哮喘的诊断及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根据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并已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如P2A2、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升高等,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可作出诊断。 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

5、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 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系统疾病,胸腔积液,肺、胸膜和肺外疾病等均可引起胸腔积液。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 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了解漏出液和渗出液的常见病因。,呼吸系统疾病,气胸,气胸,自发性 外伤性 医源性,闭合性(单纯性)气胸 交通性(开放性)气胸 张力性(高压性)气胸,掌握气胸的影像学诊断以及气胸容量大小的X线判断,掌握何谓大量气胸和小量气胸。 了解气胸的主要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排气治疗(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外科手术治疗,化学性胸膜固定术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

6、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PaO260mmHg, PaCO2 50mmHg。 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掌握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加强呼吸支持;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治疗、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和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掌握各型呼衰的氧疗方法。,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 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 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7、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 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上 述症状。 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 状,体力活动后加重。,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2)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4)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 鸣音,舒张早期奔马律。 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消化道症状常为最常见症状,患者可有身体低垂部位对称性可压陷性

8、水肿、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等体征。,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熟悉心衰的药物治疗,掌握洋地黄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症,熟悉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循环系统疾病,心律失常,掌握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的概念。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要点。 掌握房颤、房扑、室颤、室扑的心电图特点,熟悉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和房性心动过速的特点,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级(轻度) 140150 9099 2级(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重

9、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 mmHg),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掌握高血压的分类和诊断,熟悉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了解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的诊断,熟悉血压控制目标值,了解高血压降压药物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 血脂异常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其他危险因素: 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因素、西方饮食方式、A型性格等。,循环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病,不稳

10、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正常的心绞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力衰竭,循环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掌握各型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特别是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不同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了解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临床上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音嘶哑(罕见)。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的心脏体征,心电图可有“二尖瓣型P波”,主动脉瓣狭窄: 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其常见三联征。,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循环系统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11、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而亚急性者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心脏杂音、非特异性周围体征、动脉栓塞、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等。 血培养阳性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 烧心和反流是本病典型症状 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胸痛、吞咽困难等 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等 其它:癔球症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内镜检查是诊断返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消化系统疾病,胃炎,H.Pylori 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多数患者无症状。 胃镜检查并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

12、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因: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 病理: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GU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 临床表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注意GU和DU临床表现的不同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巨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无症状性溃疡。 诊断: 确诊有赖于胃镜。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 非侵入性: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和粘液血便、脓血便极为常见 可有肠外表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巩膜外层 炎、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X线检查病

13、变以左半结肠为主,全结肠受累也很常见。 肠梗阻、粪瘘等并发症比肠结核更为少见。 结肠镜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最重要手段之一。 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常用药。,消化系统疾病,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 和肠梗阻为特点。 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 结肠镜下可见匐行溃疡及裂隙状溃疡,或者见铺路石样改变,病变之间粘膜正常。本病可见非干酪性的肉芽肿,结核杆菌阴性。,消化系统疾病,肝硬化和肝性脑病,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的两大后果。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 肝性

14、脑病临床分期(-) 肝性脑病的防治: 1)慎用镇静药及损伤肝功能药物 2)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低钾性碱中毒 3)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 4)预防和控制感染 5)防治便秘 6)限制蛋白质饮食,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胰腺炎,病因 胆道疾病(ERCP) 暴饮暴食 胰管疾病 高脂血症 感染(腮腺炎) 药物,分型 轻症胰腺炎(急性水肿型) 重症胰腺炎(急性坏死型),体征 麻痹性肠梗阻 腹水 GreyTurner征(两侧腹部暗灰蓝色) 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胰腺炎,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血淀粉酶水平高低与胰腺炎的病情轻重不完全相关,鉴别水肿

15、型和坏死型胰腺的关键在于血糖、血钙、特征性体征、影像学特点以及并发症,消化系统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 最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临床表现: 呕血与黑粪、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和血象变化、发热、氮质血症。,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常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起病急,血尿(1/3以上为肉眼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一过性肾功能异常;预后良好; 好发青少年男性; 在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1-3周 感染程度与发病及轻重可不一致,泌尿系统疾病,肾病

16、综合征,定义:大量蛋白尿(3.5克/日),低白蛋白血症(30g/L),高度浮肿,高 脂血症,临床综合征 分类: 原发性, 继发性 病理:多种 主要治疗:糖皮质激素,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为常见致病菌,95%经上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和无症状细菌尿。 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可确诊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ARF,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数周)恶化并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代谢产物蓄积。 分类:肾前性、肾性(肾血管性、肾小球性、肾小管性、肾间质性)和肾后性。 典型临床病程分3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 如血肌酐较基础值上升超过

17、50%或血肌酐绝对值每日平均增加44.2mol/L,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慢性肾脏病分期,1期:肾小球滤过率(GFR) 正常或升高; 2期:GFR 89-60 ml/min; 3期: GFR 59-30 ml/min;血肌酐升高 4期: GFR 29-15 ml/min; 5期: GFR 15ml/min以下;ESRD,慢性肾衰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不一,与基础病因和CRF的不同阶段有关,慢性肾衰的治疗: 延缓肾功能进展 低蛋白、低磷饮食,药物治疗,替代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ARF,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数周)恶化并引起水、电解质

18、、酸碱平衡紊乱和代谢产物蓄积。 分类:肾前性、肾性(肾血管性、肾小球性、肾小管性、肾间质性)和肾后性。 典型临床病程分3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 如血肌酐较基础值上升超过50%或血肌酐绝对值每日平均增加44.2mol/L,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最多见、最重要原因。 临床上除有贫血共同表现和原发病表现外,尚有特殊表现: 粘膜损害、吞咽困难、异食癖、精神行为异常等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RBC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 血清铁蛋白是诊断最敏感可靠指标 首选口服铁剂治疗,网织红细胞升高是治疗有效敏感指标。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正常后至少46个月

19、。,血液系统疾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临床上除有贫血共同表现和原发病表现外,尚有神经系统表现( VitB12缺乏):脊髓侧束和后束亚急性联合病变,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等 血象呈大细胞性。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测定可做出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 致的贫血、感染、出血为特征,一般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骨髓象: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巨核细胞减少 临床上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 慢性再障可予雄激素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20、,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和黄疸。, RBC内在缺陷 膜: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先天、遗传) 酶:G6PD缺乏, Hb:Hb病、地中海贫血 RBC外在因素 免疫性 (后天) 非免疫性:理化、生物、其它,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 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头痛、四肢腰背痛 慢性溶血:发病缓慢,贫血、黄疸、脾大三大症状,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诊断: (一)确定溶血的诊断 贫血、黄疸 间应胆红素升高 ,尿胆原(),尿胆红素() 血红蛋白尿()、 含铁血黄素尿() 血浆结合珠蛋白 网织RBC (二)确定病因的诊断 抗人球蛋白试验(C

21、oombs 试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s 试验)PNH 血红蛋白电泳地贫、Hb病等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缺乏,血液系统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 (蚕豆病),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红细胞酶病 常见诱因: 药物 抗疟药:伯氨喹啉、奎宁 止痛及退热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 硝基呋喃类:呋喃胆啶、呋喃唑酮 磺胺类:磺胺异恶唑 砜类 其他:氯霉素、异烟肼、丙磺舒等 感染: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肝炎、伤寒等 蚕豆 诊断: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75%,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病理性抗体,附着于红细胞并造成其破坏的一种获得性溶血性贫

22、血。 诊断: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 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白血病,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四大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浸润 诊断:骨髓中白血病性的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90%。 治疗(两个阶段): 诱导缓解: ALL:VP、VDLP AML:DA、MA CR标准: 白血病症状、体征消失; 血常规达正常标准,分类 无白血病细胞。 骨髓原+早(幼)5%。 缓解后治疗: 根除残留白血病细胞,预防复发,争取长期存活、持续CR、以至治愈,血液系统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年起病最多见,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

23、脾肿大常最为突出体征。 白细胞极度增高 90%以上病人Ph染色体阳性,存在bcr/abl融合基因 治疗首选羟基脲。 分子靶向治疗:格列卫 根治治疗:干细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霍奇金病(HD):R-S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临床表现: 多以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起病,可有压迫症状,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肺、骨髓、胸、腰椎等) 分期:期 分组:A组、B组 无症状者为A,有症状者为B。 发热38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 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 盗汗, 确诊靠组织病理学 治疗: 霍奇金病MOPP 非霍杰金淋巴瘤CHOP,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霍奇金病(HD):R-S细胞 非

24、霍奇金淋巴瘤(NHL) 临床表现: 多以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起病,可有压迫症状,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肺、骨髓、胸、腰椎等) 分期:期 分组:A组、B组 确诊靠组织病理学 治疗: 霍奇金病MOPP 非霍杰金淋巴瘤CHOP,出血性疾病,由于止血功能缺陷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 发病机制: 1.血管壁因素 2.血小板因素 3.凝血因素 4.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 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癜,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 1.单纯型(紫癜型): 紫癜局限于四肢和臀部,成批出现,对称分布 2.腹型 3.关节型 4.肾型 5.混合型,治疗:抗组胺药、糖皮

25、质激素等,血液系统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血小板抗体(PAIg),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引起皮肤、粘膜、内脏出血。 急性型儿童多见,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多有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 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 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血液系统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 1.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多发性出血倾向或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休克 3.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下降 2)3P+或FDP20mg/L或D-二聚体升高 3)PT延长、APTT延长 治疗: 早期肝素 晚期抗纤溶,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内分

26、泌代谢系统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Graves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最常见病因,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女性高发,2050岁多见。 临床主要表现: 甲状腺毒症: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乏力、皮肤温暖潮湿) 全身多系统表现(高T3 、 T4 症群):精神神经、 心血管、消化、肌肉骨骼、生殖、造血等 弥漫性甲状腺肿:与甲亢程度不平行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 细震颤、血管杂音 眼征: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 胫前粘液性水肿,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是诊断Graves病不可缺少的检查。 患者表现为TT3、TT4、FT3、FT4升高,

27、TSH下降。 TSAb是判断病情活动、是否复发及治疗后停药的重要指标。 治疗:了解各种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药物治疗:硫脲类(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PTU) 咪唑类(他巴唑、甲亢平) 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药疹、中毒性肝病 二、放射性131I治疗:主要并发症为甲减 三、手术治疗:,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甲状腺危象,诱因: 精神刺激、 感染、 术前准备不充分、 放疗(131I)早期 临床表现: 高热39以上、心率140 bpm以上,大汗淋漓、谵妄、 昏睡、 恶心、呕吐、腹泻、 治疗: 针对诱因;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首选PTU) 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复方碘溶液 ) 其他:,内分泌代谢系统疾

28、病,糖尿病,掌握的重点内容: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种类 4、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和机理 5、胰岛素的适应症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原则,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静脉血浆葡萄糖 11.1mmol/L(200mg/dl),或 2、FPG7.0mmol/L(126mg/dl),或 3、OGTT 2hPG11.1mmol/L(200mg/dl)。 以上结果均需另一日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1999年WHO将糖尿病按病因学分为四类: 1、1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 3、其他特殊类型(继发性糖尿病) 4、妊娠

29、糖尿病(GDM),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糖尿病病因的三个基本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缺陷目前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首要病因。一般认为为多基因遗传。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免疫因素:免疫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首要病因。 2型糖尿病一般认为与免疫缺陷无关。 糖尿病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特点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 多30岁以下 多40岁以上 高峰年龄 1014岁 6070岁 临床发病 多为急性 多为渐进性 症状 明显 多不明显,甚至无症

30、状 病情 较重 一般较轻 酮症倾向 明显,多在数周内发生 不明显,在数月数年内发生 遗传性 不如2型明显 显著 体重 多较瘦 5080%肥胖 主要并发症 肾脏、视网膜 心血管和神经 药物治疗 必须用胰岛素 多用口服降血糖药,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微血管 并发症,糖尿病 慢性 并发症,大血管 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最常见,是T1DM主要死亡原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多发性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 对称性,早期感觉神经受累 为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适应证: 1. 1型糖尿病

31、患者 2. 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 3. 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 4. 妊娠或分娩 5. 手术、创伤和严重感染 6. 严重慢性并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多发。临床症状多样,早期往往不典型。 诊断: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SLE分类标准(P860) 抗和抗体(ANA)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诊断SLE标记抗体之一 抗Sm抗体诊断SLE标记抗体之一,特异性99%。 治疗: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风湿性疾病,急性中毒,特殊解毒: 金属中毒氨羧螯合剂、巯基螯合剂 亚硝酸盐等亚甲蓝(美蓝) 氰化物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 有机磷农药阿托品、解磷定 酒精、阿片类麻醉药钠洛酮 对症治疗。,有机磷杀虫剂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 中毒症状: 呼出气有蒜味、瞳孔针尖样缩小、大汗淋漓。 毒蕈碱样表现(M样症状): 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烟碱样表现(N样症状): 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为肯定临床诊断和协助判断病情轻重,可测定血胆碱酯酶活力。 治疗:首选解磷定 阿托品(M样症状),达到阿托品化(瞳孔扩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后、心率增快、肺水肿减轻),逐渐减量。,有机磷中毒,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