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457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精选文档.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毒-人类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已登记化学物2600万种; 其中64万种实现了商业用途; 日常接触化学商品25万种; 每天有20种新化学物进入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中; 我国登记生产的化学品总数已超过4.5万种。,化学中毒的类型,职业中毒:急性与慢性职业中毒; 农药中毒: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接触中毒; 药物中毒:滥用药物、吸毒; 化学源性食物中毒; 其他:日常生活接触。,化学中毒的危害及发展趋势,化学品种类、数量快速增加,接触人群广泛:我国7.4亿多劳动力人口中,约30%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经常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据2003年底统计,本省存在职业危害的各类型厂矿企业职工总数为108.4万人

2、,其中直接接触化学因素者10.7万人。化学中毒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化学中毒的危害及发展趋势,中毒事件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2003年全国报告重大化学中毒事故47起,2800多人中毒,300多人死亡。目前,我国报告系统尚不健全。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例如2002年9月14日南京毒鼠强中毒事件,42人死亡,400多人中毒;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硫化氢中毒事件,243人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受影响撤离的居民达6.5万人。2005年江苏淮安车祸致液氯泄漏 28人死亡,万人疏散。,化学中毒的危害及发展趋势,我省2003年接触化学因素的作业人员受检6.5万人,检出慢性职业中毒94例

3、;报告2起急性职业中毒共5例急性职业中毒病例。2004年福建省职业病防治院共收治诊断急、慢性职业中毒共33例;其中急性中毒4例,包括急性三烷基锡中毒2例,三氯乙烯中毒2例;慢性中毒29例,包括铅中毒2例,正己烷中毒24例,苯中毒1例,其他中毒2例。,化学中毒的危害及发展趋势,1999年 政和县医院实验室汞泄漏事故; 2000年 福州山水科技园区建筑工地甲烷、 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毒事故; 上杭县旧县乡氰化钠泄漏事故; 2001年 氯乙烯中毒事故; 氢氟酸化学灼伤事故; 2002年 氟乙酰氨急性中毒事件。,化学中毒的危害及发展趋势,2004年 6月份 福州市的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某下属企业光气泄漏

4、引发的中毒事件, 7月份 闽侯县某林业有限公司有机溶剂挥发引起的混合性气体中毒事件, 9月份 漳州市某企业的氨气中毒事件, 以上事件在社会上均造成了重大影响,多家媒体做了报道。,化学中毒的危害及发展趋势,中毒危害的转移与扩散: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呈下列趋势。 -境外向境内转移; -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城市向农村转移; -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家庭作坊转移。,毒物分类,*按用途分类: -原料 :苯胺(制造染料); -辅助材料:萃取剂(制药用的苯、乙醚等);触媒剂(生产聚乙烯用的氯化汞);溶剂(橡胶行业用的苯、汽油)等; -中间产品:生产农药用

5、的光气; -最终产品:焦化厂出产的苯、化肥厂出产的氨等。,按用途分类:,毒物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毒物的毒性与其相关; 如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不饱和程度愈大,毒性愈大,乙炔乙烯乙烷;碳链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时毒性增大,如氟化烯类、氯化烯类,四氯化碳等;有机磷的毒性:对氧磷 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甲基内吸磷等。,毒物分类,* 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 -剌激性气体: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剌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情况紧急、波及面广、危害严重,容易引起多人同时急性中毒。 剌激性气体的种类很多,常见者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毒物分类,* 窒息性气体

6、 -单纯性窒息气体:某些气体在一般情况下不被看作有毒性,但当其取代空气中的氧,并使氧减少到机体不能耐受的水平时,就能引起伤害,甚至致死。单纯性窒息气体所起的作用与氧分压降低的程度成正比,只有在高浓度时(尤其在局限空间内)才有危险性。 这些气体包括氮、氢、乙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氦、氖、氩和二氧化碳等。,毒物分类,-化学性窒息气体:不妨碍氧气进入肺部,但会影响血液对氧的输送;或者阻碍组织对氧的利用。这些化合物对神经组织包括呼吸中枢均有影响,过量吸入可引起呼吸抑制、最终呼吸衰竭。 这些气体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毒物分类,* 麻醉性气体:大多数有机溶剂蒸气和烃类对人体具有麻醉样

7、毒性作用,机体过量摄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后,表现为神志恍惚,有时呈兴奋或酒醉感,严重时进入嗜睡状态或昏迷。 常见的麻醉性毒物有:苯、汽油、丙酮、氯仿等。,毒物分类,溶血性气体:该类毒物进入机体后,随血 液循环分布至全身,与红细胞结合,破坏细胞 膜或形成赫恩兹小体,导致溶血,而溶血可造 成对肾脏的损害。 常见的溶血性气 体有:砷化氢、苯 肼、苯胺、硝基苯 等。,毒物分类,* 致敏性毒物:化学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损伤反应,与接触毒物剂量无关,而与发病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在有些情况下,中毒和过敏反应可以互相影响。 常见的致敏性化合物有金属化合物,如铂盐、镍盐等;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

8、有机磷杀虫剂,如对硫磷、敌百虫等。,毒物分类,*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 神经系统: “亲神经性毒物”常见的有四乙基铅、汞及有机汞、有机锡、锰、铊、砷、一氧化碳、汽油、二硫化碳、溴甲烷、三氯乙烯以及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毒物分类,呼吸系统 剌激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如氯、 硫、硒的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羰基镍、氨、镉、硫酸二甲酯、有机氟及溴甲烷等属于此类。吸入工业溶剂如汽油、柴油等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甲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胺可引起支气管哮喘。,毒物分类,血液系统: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肼、 亚硝酸钠、一氧化碳、砷化氢、苯醌等属于 此类。 循环系统: 锑、砷、磷、有机磷农药以及 多种有机溶剂等属于

9、 此类。,毒物分类,* 肝脏: 引起中毒性肝炎的生产性毒物称“亲肝性毒物”,如黄磷、锑、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苯肼、三硝基甲苯等。 * 肾脏 : “肾毒性毒物” 如四氯化碳、砷化氢、有机汞、砷、乙二醇等属于此类。,毒物毒性和危险度分级,毒性通常是指化学毒物固有的能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一般来说它与进入体内的量呈正比;而危险度则表示某种化学毒物对单个机体或群体所致有害作用出现的预期频率。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来分级。LD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量,LC50的意思是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或浓度。一般可按LD50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等五

10、级。,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 ( 毫克/公斤 ) 剧毒 1 高毒 1 中等毒 50 低毒 500 微毒 5000,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分级 兔涂皮LD50 ( 毫克/公斤 ) 剧毒 5 高毒 5 中等毒 44 低毒 350 微毒 2180,(1)危害鉴定:评审某一化学物质的现有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2)危险评价;确定剂量一反应关系、反应强度、种属差异、作用和机理等。 (3)接触评价:估测人群接触某一化学物质的实际或可能达到的程度。 (4)危险度估测:估测时,将接触水平数据代入有关的剂量反应关系的某种数学模型中,求得一般人群和或特

11、殊亚群所可能出现的反应率,这一预期概率,也就是该化学物质对人群造成的危险度。,危险度评定,职业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国家标准职业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是根据化学毒物的毒性和危险度两个方面的情况而制订的,其分级原则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情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平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险程度的级别,按其分级依据,将化学毒物归纳分为四级,即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中毒原因,设备方面: (1)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 (2)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效果不好; (3)设备检修或抢修不及时; (4)因设备故障、事故引起的跑、

12、冒、滴、漏或爆炸。,中毒原因,个体方面: (1)没有个人防护用品; (2)不使用或不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缺乏安全知识; (4)过度疲劳或其它不良身体状态; (5)有从事有害作业的禁忌证。,中毒原因,安全管理方面: (1)没有安全操作规程; (2)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或执行不当; (3)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障装置; (4)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护。,中毒原因,化学品管理方面: (1)化学品无毒性鉴定证明; (2)化合物成分不明; (3)化学品来源不明; (4)化学品贮存或放置不当; (5)化学品转移或运输无标志或标志不清。,化学中毒事故的特点,突发性:多发生于毒物生产车间,也常见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13、化学品等部门。往往人数多、病情重、危及范围大,需要最快速、最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 复杂性:化学品种类繁多,所致损害的靶器官不同,有时因多种化学品混合作用,显示多脏器受损;有时并发化学性灼伤,病情错综复杂。 紧迫性:大批病伤员同时出现,应根据病情紧张而有序地分类安排,分清清、中、重,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化学中毒事故的特点,病情特点:中毒者病情轻重与接触途径、接触时间、接触量及个体易感性有关,应详细询问并密切观察。儿童、老人、孕妇及体质衰弱者对毒物较敏感,要重点关注。 警惕迟发症状:某些毒物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与体征,仍应安静休息与观察1-2天,如光气、溴甲烷、有机锡、氮氧化合物、有机氟裂解气及残

14、液气等。 影响面大:中毒事故常影响厂区或事故发生区周围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同时给予急救处理 -吸入中毒 迅速将患者搬离中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安静,并立即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尤其是神志、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等。,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救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 向中毒现场鼓风送风,关闭毒物泄漏的阀门、电源; - 配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或有效的滤过式防 毒面具;,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穿好化学防护服,防护手 套、靴,系好安全带, -配备照明、通讯器材, -救护过程应同时有人进行

15、 监控,以便掌握情况,及 时紧急处理。,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经口中毒 多为接触或误服被毒物污染的食品、食具等所致,在生产性中毒中不占重要地位。如毒物为非腐蚀性的,患者神志清楚又无虚脱现象,应立即洗胃、催吐、导泻或活性碳吸附等方法将毒物消除。腐蚀性毒物中毒时为保护胃粘膜,可服牛奶、生蛋白、氢氧化铝液等,一般不宜洗胃。吐泻严重有明显脱水现象时忌用泻药。,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局部灼伤 腐蚀性毒物如酸、碱等沾染皮肤及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强酸沾染皮肤经水冲后,可再用5%碳酸氢钠冲洗,沾染眼内者,再用2碳酸氢钠冲洗。强碱溅入眼内,水冲后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并

16、立即送眼科处理。,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呼吸困难及紫绀:应通过氧气筒或呼吸机给予氧气吸入、进行气管内插管、进行机械呼吸等; -心室颤动:可胸外电除颤; -心跳骤停:可胸部按压、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等。 -意识丧失者如昏迷、抽搐: 应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 血压变化,有抽搐时可使用止痉剂,并注意其安全。,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已进入体内的毒物,应尽快促进其排出 -络合剂 如毒物为金属或类金属,一般应及早使用相应有效的络合剂,但是对于有些毒物中毒,如急性有机汞中毒,在严重阶段使用络合剂(二巯基丙醇类药物),反可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应用络合剂时,需视病情而定。,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急

17、性职业中毒时, 应用透析疗法的目的是排除机体内的毒 物或抢救因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指征为:中毒程度 较严重,且毒物能被 透析出体外者或有急 性肾功能衰竭者。,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消除或减低毒物的毒性作用: -防止再吸收 用药使之成为不溶解物质,而阻止再吸收。例如氯化钡、碳酸钡中毒时,可口服硫酸钠,使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可溶性钡盐成为不溶性硫酸钡;也可用硫酸钠静滴,使已吸收的钡离子结合而解毒。,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中和毒物或其分解产物 如甲醇中毒时,酸中毒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可采用碱性药物治疗。急性溴甲烷、碘甲烷中毒时,在体内分解为酸性产物,亦可用碱性药物中和。 -采用特效解毒剂 如

18、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可应用氯磷定、解磷定等胆碱酯酶复能剂;苯胺中毒等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可使用美蓝治疗;氰化物中毒时亚硝酸异戊酯吸入、亚硝酸钠与硫代硫酸钠静脉缓注;,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其他对症、支持疗法 按病情可适量给予维生素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由于很多毒物能引起迟发性脑水肿、肺水肿,故在早期治疗时,输液速度必须控制,以防诱发或加重病情。,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中毒原因分析与判断:中毒原因不明时,在急救的同时,应尽量采集、保留样品并尽块送检,明确病因;如现场已破坏, 则应展开调查,收 集各种证据进行分 析与判断。,化学中毒的现场急救,通过互联网的信息网络快速咨询

19、:由于毒物种类繁多,引起中毒的作业方式出现新的变化,职业中毒疾病谱扩大,少见或罕见的化学中毒可通过网络平台快 速联系与咨询,请 求支援与组织抢救。,中毒事故的报告与处理,事故分类: (1)一般事故:急性中毒10人以下; (2)重大事故:急性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死亡5人以下; (3)特大事故:急性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中毒事故的报告与处理,事故报告:发生中毒事故时,用人单位或首诊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再按以下规定报告:一般事故于6小时内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特大事故立即向同级政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卫生部报告。,中毒

20、事故的报告与处理,事故处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重、特大事故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按规定程序和职责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2)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3)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事故性质(责任事故、技术事故、恐怖活动)、责任、经验教训、结论与处理意见等;(4)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5)结案存档。,中毒事故的报告与处理,专项整治:卫生部等九部(委)2002年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各类企业48

21、868家,因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受行政警告4357家;责令限期整改2563家;罚款98家;责令停业整顿4333家;取缔或责令关闭981家;,中毒事故的报告与处理,一批大案要案得到了惩处:卫生部公布了5个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河北白沟高碑店、北京天晔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温州三洋声凯鞋厂(苯中毒)和东莞安加公司(正己烷中毒)。,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加强基地设施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建立符合国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反应迅速、具备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中毒事故能力的救治体系。 建设原则:(1)突出重点、布局合理;(2)规模适度、标准科学;(3)防治结合、平战结合;(4)

22、健全机制、提高能力。,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国家级: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和北京朝阳医院联合组成;北京市朝阳医院为基地的临床部(200张床位),国家级基地还设立“国家化学品毒性鉴定中心”和“化学中毒控制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国家级基地的职能:(1)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救治技术的研究;(2)全国化学中毒检测、救治技术培训和指导;(3)全国化学中毒信息咨询和检测技术支持;(4)不明原因的重大事故现场指导;(5)朝阳医院承担国家中毒临床基地及北京市的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现场救援、诊断、救治任务。,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省级:由12个省级独立职防机构和18个综合医院组成。省级基地分

23、为三类:一类9个省,二类13个省,三类9个省。要求病房改扩建(面积不超过4800M2),设立ICU病房(一类8床,二类6床,三类4床),实验室、洗消用房也要相应改扩建。基地职能:(1)辖区类化学中毒救治技术指导和培训;(2)化学中毒检测、诊断和临床救治;(3)中毒信息咨询;(4)重大事故现场处理与指导等。,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市(地区)级:由市(地区)级职防机构和综合医院组成。基地职能:(1)负责辖区内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2)面向辖区提供中毒信息服务;(3)辖区内一般中毒事故的现场处理。 县(市)级:由县级综合医院组成。基地职能:(1)承担化学中毒患者的日常救治工作

24、;(2)发生事故时协助上级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应急措施与预案:我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级)、一般(级)四级,应急响应及预警(红、橙、黄、兰)也相应分为四个级别。,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治机制: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如应急指挥机构,制订、修订、监督检查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应急程序,加强现场处置和应急救治的配合,充分发挥救治网络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提高中毒救治基地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强基地建设,明确基地职责,改变职责不清带来的应急效率低下的局面。省救治基地主要负责职业病与化学中毒等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报告、样本采集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给予中毒病人救治指导;测定事故危害区域、毒物品种、毒性及危害程度。,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基地建成后,其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所需投资以及日常运转、人员培训和演练费用由同级政府负责,并保持其能力不断完善提高。,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物资储备:做好救治药物、救护设备和 器材、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准备,应急所 需的药物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计划,所需 资金由中央和 地方财政安排。,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建立救治基地自我发展机制:开展与救 治任务相关的技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 力,由各级政府制定 配套政策,整合资源 ,保持其正常运行。,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建设,全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对基地科研和临床技术人员开展全员培训,组建应急救治队伍,开展演练活动,建立信息系统,提高应急反应和临床救治业务水平。,化学毒物的卫生监督与管理,调查摸底:建立有毒化学品档案; 前期预防: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卫生审查及竣工验收评价; 特殊管理:高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化学品; 制定应急预案:辖区内 容易发生中毒事故的厂 、矿及其岗位均应制定;,化学毒物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加强防护:配置防护设施,及时发放、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检测,设置报警装置。 宣传教育:提高全 民防范意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