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2.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1501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171027262.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1、了解神五上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2、分析课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学习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学习难点:分析课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课时:一课时思路方法:重点在于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要学以致用,多联系现实学习过程导入: 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贾永,曹志,白瑞雪,新闻工作者,发表于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2、基础积累翌(y)年 横亘(gn) 橘(j)红 九霄(xio) 酝(yn)酿(ning)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横亘:山脉桥梁等横跨、横卧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不同凡响

2、: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知识链接:中国航天大事记1、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2、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3、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4、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入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5、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6、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

3、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7、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8、198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自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年,中国共将26颗外国卫星

4、成功发射升空。 9、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0、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1、1997年8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2、1992年8月14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

5、赛特BI”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 13、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4、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15、2001年1月10日,“神州”二号飞船发射成功。16、2002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17、2002年12月

6、30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18、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9、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20、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二、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的导语、主题和结尾,并简要说说各部分的作用。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

7、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4-26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

8、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27-30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三、问题研究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

9、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2、在主题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

10、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4、作者为什么要强调飞天路上横亘在科学家 面前的困难?提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

11、了突出中国在飞向太空的航程中的艰辛。尽管飞天路上困难重重,但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这样作者就委婉的赞扬了那些为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四、艺术鉴赏如何理解议论和抒情在本文中的作用?提示:1、深化主旨,揭示本质2、激发读者的感情五、拓展研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如果让我们写一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明确: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意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的衔接在一起。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有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六、课堂小结:本文开头记录了神五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