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5089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67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文档资料.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象的“藏“,是指藏居于体内的各个脏腑;而“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病理、生理现象。 藏象即是指脏腑生理或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即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础是脏腑。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脏腑的生理活动,所以观察、了解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研究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变化规律是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2019/1/21,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腑(人体内脏)主要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 五脏指心、肺、脾、肝、肾,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2、。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在形态方面与六腑相近,但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精气,又与五脏雷同,故另立一类,称之为奇恒之腑,所谓“奇恒“,即是异乎于五脏六腑之意。,2019/1/21,藏 象,藏象生理学名词。 藏,古通“脏”,藏象即指人体内脏生理机能活动及其病理变化而显现于外的征象。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血、精、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首见素问六节藏象论。参藏象学说条。,2019/1/21,藏象学说,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研究人体脏腑活动规律及其相

3、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古代解剖知识; 二是长期以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2019/1/21,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基础理论著作。上海中医学会编。成书于1960年。系据专题讲座稿整理修改而成。 全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的中医理论体系,着重阐明人体脏腑功能、生理及病理机制的理论与临床运

4、用。 书分三篇: 上篇为总论,概述脏腑的区别及其基本性质和功能; 中篇为各论,分述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病证及临床术语; 下篇为藏象学说在内、儿、妇、外等各科临床的运用。附录人体各部的命名以及体型的分类等内容。,2019/1/21,五脏六腑 - 概述,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人体内脏腑之间关系密切,互相配合,互相依存,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2019/1/21,五脏六腑 - 概述,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藏象是指藏于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其表

5、现于外的生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情况。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2019/1/21,五脏六腑 - 概述,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与形态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脏器中组织器官充实不外泄的实质性脏器,它们的共同功能是生成和储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

6、“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与形态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既具有五脏的储存功能,又具有六腑的中空结构,包括脑、髓、骨、胆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2019/1/21,五脏六腑 - 概述,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联络途径,联系各组织器官,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为主宰。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

7、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2019/1/21,五脏与五行相对应,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20

8、19/1/21,五脏与六腑,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除三焦外,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 中医中脏腑表里的联系如下:,2019/1/21,五脏与六腑,1.心与小肠: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肺与大肠: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4.肝与胆: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5.肾与膀胱: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2019/1/21,五脏六

9、腑 - 五脏之心,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 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心的

10、生理功能: 2、心藏神。 神的含义:在中医学中,神的含义主要有三: 其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所谓“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 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言之,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映。 其三,是指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心所主之神志,一般称之为狭义的神。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心的生理功能: 2、心藏神。 心藏神生理作用有二: 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

11、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 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心,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心在体合脉,其

12、华在面。 心在窍为舌。 心在志为喜。 心在液为汗。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外应胸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肺,肺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1、肺主气: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

13、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血证论肿胀)。 3、肺朝百脉:全身血脉均汇总流经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呼吸交换,因此说肺朝百脉。,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肺,肺的生理功能: 4、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14、。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心为君主,肺为辅相。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因此称肺为“相傅之官”。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1)、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脏象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诸气者皆属于肺”,气行则血亦行。 4)、宣发肃降: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15、。因此,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肺,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故

16、称娇脏。,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肺,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肺在志为悲忧。 肺在液为涕。 肺与秋气相通应。 肺外应大腹。“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1、脾主运化:

17、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1、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为: 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又称水谷精气); 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

18、重要生命物质。 概言之,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1、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2)运化水湿: 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脾主运化水湿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

19、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故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2脾主统血:脾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 脾统血的

20、作用是通过气摄血作用来实现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 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摄血;气旺则固摄作用亦强,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现象。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化源不足,则气血虚亏,气虚则统摄无权,血离脉道,从而导致出血:由此可见,脾统血,实际上是气对血作用的具体体现,所谓“脾统血者,则血随脾气流行之义也”(医碥血)。,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脾气维持脏器的相对位置。 2、脾喜燥恶湿。 脾主湿而恶湿,因湿邪伤脾,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者,称为“湿困脾土”。,201

2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脾,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窍为口。 脾在志为思。 脾在液为涎。 脾与长夏相通应。 脾外应小腹。“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 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 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肝,肝的生理功能:脾主疏泄,脾主藏血。 1、脾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22、: (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2019/1/21,五脏六腑

23、- 五脏之肝,肝的生理功能:脾主疏泄,脾主藏血。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3)促进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肝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而实现的。 (4)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

24、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肝,肝的生理功能:脾主疏泄,脾主藏血。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5)调节水液代谢: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由肺、脾、肾等脏腑共同完成的,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因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上中下三焦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即通过促进脾之运化水湿、肺之布散水津、肾之蒸化水液,以调节水液代谢。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通道。“上焦不治,则水犯高源;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类经,脏象类)。三焦这种司决渎的功能,实际上就是肺、脾、肾等调节水液功

25、能的综合。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三焦气治,水道通利,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由此可见,肝脏是通过其疏利调达三焦脏腑气机的作用,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活动的,这就是理气以治水的理论依据。,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肝,肝的生理功能:脾主疏泄,脾主藏血。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6)调节性与生殖 调理冲任: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的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调节精室:精室为男子藏精之处。男子随肾气充盛而天癸至(促进性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则精气溢泻,具备了生殖能力。男性精室的开合、精液的藏泄,与

26、肝肾的功能有关。“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肝,肝的生理功能:脾主疏泄,脾主藏血。 2、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因此,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腾太过,而且还可以导致出血。 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当机体活动剧

27、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因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有“血海”之称。,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肝,肝的生理特性: 1肝喜条达:条达,舒展、条畅、通达之意。抑郁,遏止阻滞。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肝为刚脏。,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

28、肝,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在窍为目。 肝在志为怒。 肝在液为泪。 肝与春气相通应。 肝外应两胁。“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 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 在四时与冬季相应。,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肾,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 1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精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

29、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促进生殖繁衍: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c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总之,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而精气的生成、贮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故有肾主生殖”之说。根据这一理论,固肾保精便成为治疗性与生殖机能异常的重要方法之一。,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肾,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 精的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人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

30、、成熟、衰老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称之为寿命,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参与血液生成: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可以化而为血。“血即精之属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而血富于冲,所至皆是”(景岳全书,血证),“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故有血之源头在于肾之说。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血虚常用补益精髓之法。,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肾,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 精的生理功能: 抵御外邪侵袭: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冯氏锦囊秘录)。精充则生命力强,卫外固密,适应力强,邪不易

31、侵。反之,精亏则生命力弱,卫外不固,适应力弱,邪侵而病。故有“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之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精这种抵御外邪的能力属正气范畴,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义相同。,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肾,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 2肾主水液: 水液是体内正常液体的总称。肾主水液,从广义来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从狭义而言,是指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3肾主纳气: 纳,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人之气,必须下归

32、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医碥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类证治裁卷之二)。,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肾,肾的生理特性: 肾主闭藏:封藏,亦曰闭藏,固密储藏,封固闭藏之谓。 肾主封藏是指肾贮藏五脏六腑之精的作用。封藏是肾的重要生理特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 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肾主命火,命火宜潜不宜露,人之生身源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 肾是人体阴精之所聚,肾精充则化源足。,2019/1/21,五脏六腑 - 五脏之肾,肾

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肾在志为恐。 肾在液为唾。 肾与冬气相通应。 肾外应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人体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 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在饮食物消

34、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 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一腑有病,可影响他腑而致病。如胃有实热,消灼津液,可使大便燥结,大肠传导不利。大肠传导不利可影响胃的受纳,引起纳食不佳,腹胀等。,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胆 胆附于肝之短叶,与肝相连,呈中空的囊状器官。胆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府之一。其主要功能为: 1.贮存和排泄胆汁,味苦,呈黄绿色,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 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贮存于胆,故称胆为“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35、”。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和控制。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健旺。若肝气郁结,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可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或大便失调;若肝的疏泄太过,胆气上逆,则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若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见黄疸;胆汁排泄不畅,日久则导致砂石淤积。,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胆 2.主决断决断属于思维的范畴。 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的这一功能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肝胆相互依附,互为表里,肝主

36、谋虑,胆主决断,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临床上常见胆气不足之人,多易惊善恐,遇事不决等。,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胃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上脘、中脘、下脘,因此胃又称胃脘。,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胃的主要功能为: 1.主受纳。 腐熟水谷受纳,接受和容纳;腐熟,是胃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过程。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指胃能够容纳由食管下传的食物,并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的功能,故胃有“水谷之海”、“太仓”之称。 胃的受纳、腐熟作用为脾的运化功能提供了物

37、质基础。因此,常把脾胃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把脾胃的功能概括为“胃气”。 人体后天营养的来源与“胃气”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常把“胃气”的强弱作为判断疾病的轻重、预后的一个重要依据,治疗上注重“保胃气”。如若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则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气酸腐、消谷善饥等;胃气大伤,则饮食难进,预后较差,甚则胃气败绝,生命垂危,故有“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胃的主要功能为: 2.主通降通降。 是指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下传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清者由脾转输,浊者下传大肠,化为糟粕排出体外,整个过程是靠胃气的

38、“通降”作用来完成的。因此,胃主通降就是指胃能够将食糜下传小肠、大肠,并排出糟粕的过程。 胃主通降就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因此,胃失通降,不仅使食欲下降,而且因浊气上逆而发生口臭、脘腹胀满疼痛,或嗳气、呃逆、大便秘结,甚则出现恶心、呕吐等症。,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通过幽门与胃相接,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为中空的管状器官,呈迂曲回环叠积之状。,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小肠 主要功能为: 1.主受盛、化物: 受盛:是接受、容纳之意。 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 二是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须在小肠内停留一段时间

39、,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 化物:即消化、变化,是指小肠将初步消化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将水谷化为精微。若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失调,则可见腹胀、腹痛,或为腹泻、便溏。,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小肠 主要功能为: 2.泌别清浊: 泌,分泌;别,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残渣。 小肠的这一功能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小肠接受来自胃中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将其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其中清者经脾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浊者下传于大肠; 二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经气化渗入膀胱,形成尿液,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可导致水走肠道

40、,而见大便溏泄、小便短少等症。故临床上常采用“分利法”来治疗泄泻,即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大肠 大肠位于腹腔,其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连,下端与肛门相接,是一个管道器官,呈回环叠积之状。 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化糟粕。 传化,即传导和变化之意。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并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故称大肠为“传导之官”。 大肠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且与脾的升清、肺的宣降、以及肾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大肠传导失司,则可导致排便异常如大肠湿热,气机阻滞,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若大肠实热,则肠液干枯而便秘;若大肠

41、虚寒,则水谷杂下,肠鸣泄泻。,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部,为中空的囊状器官,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下通过尿道开口于前阴。 膀胱的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尿液。尿液为津液所化,尿液的形成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下输于膀胱,并调节膀胱的开合,最后排出体外。 所以说,膀胱气化功能的发挥,是以肾的气化作用为生理基础。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膀胱开合失司,则小便不利,或为癃闭,或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失禁等。,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为六腑之一。在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有名无实,有“孤腑”之称。 从部位上来划分,膈肌以上为上焦,包括

42、心肺;膈肌以下脐以上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 三焦与心包相表里。,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三焦的具体功能为: 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三焦为人体元气通行的道路。元气发源于肾,必须通过三焦输布全身,以发挥其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元气是组织气化活动的原动力,而三焦通行元气又关系到全身气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因此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 2.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道路是指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人体水液的代谢,虽有赖于各脏腑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但又必须以三焦水道的通畅为条件才能正常进行。若三焦

43、水道不利,则肺、脾、肾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难以发挥。因此,三焦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9/1/21,五脏六腑 - 六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2019/1/21,五脏六腑 -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简介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卵巢)。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 奇恒之腑,除胆属六腑外,都没有和五脏的表里配属关系,但有的与八脉相联系。,2019/1/21,五

44、脏六腑 - 奇恒之腑,脑 脑居颅内。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中的“脑为髓之海“,指出了脑是髓汇集而成,而且说明了髓与脑的关系。 脑的功能,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头者,精明之府“。清代的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脑的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把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都归于脑。 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和病理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认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同时,把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做了联系。,2019/1/21,五脏六腑 - 奇恒之腑,髓、骨、脉 髓的生成与先天之精、后天之精都有关系,其功能有养脑、充骨和化血三个方面。 骨有贮藏骨髓和支持形体的作用

45、。 脉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即血脉对血的运行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之循着一定方向、一定路径而循环贯注,流行不止。 二是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周身,滋养脏腑组织器官。,2019/1/21,五脏六腑 - 奇恒之腑,胆与肝 胆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直接相连。胆与肝又互为表里。 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所控制和调节。其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物消化吸收。 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为六腑之首。但是,由于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贮藏精汁,故又属奇恒之腑。,2019/1/21,五脏六腑 - 奇恒之腑,女子胞 女子胞

46、位于小腹内,为女性的生殖器官。 其主要功能为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中医认为,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心、肝、脾、肾以及冲任二脉有关。这是因为其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无不与血、精有关。而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任主胎胞,冲为血海。 在病理上,当各种因素导致上述脏器、经脉功能异常,即影响女子胞的功能,引起月经失调与不孕。,2019/1/21,五脏六腑 -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

47、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2019/1/21,五脏六腑 -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

48、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2019/1/21,五脏六腑 -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

49、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2019/1/21,五脏六腑 -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2019/1/21,五脏六腑 -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