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5833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2~13第一学期精神护理学专科1,2,3,4-PPT文档-精选文档.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1/21,1,第一章 绪论,学习目标 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目标,精神科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难点: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目标、伦理与法律问题。,2019/1/21,2,第一章 绪论,思考: 1.什么是精神、精神活动、精神症状、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精神病? 2.心理疾病、神经病、精神病的区别? 3.精神疾病跟其它疾病有哪些不同之处?,2019/1/21,3,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能表现出来的。如:穿衣戴

2、帽、言谈举止等方式表达出来的。 精神活动: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正常的精神活动应与客观现实相符。 异常的精神活动往往对客观现实进行歪曲,其言行举止往往与客观事实相违背。,2019/1/21,4,精神症状:是指异常的精神活动表现。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症状 。 分类:轻者-心理障碍 重者-精神病(轻性、重性)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如幻觉、妄想、自知力缺乏等。,2019/1/21,5,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

3、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2019/1/21,6,亚洲 遭受的精神病威胁,引 言,2019/1/21,7,一精神病母亲将儿子烫伤,一女精神病患者用铁链锁住自己,2019/1/21,8,颓废的白领,压力下的疯狂,第一节 概 述

4、,2019/1/21,9,2019/1/21,10,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突出,2019/1/21,11,患精神病母亲 将儿子杀死,妄想型精神病患者,女精神病患者被人贩卖,2019/1/21,12,让我们了解精神卫生知识,2019/1/21,13,80年代以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工作现状与展望,2019/1/21,14,精神疾病跟其它疾病的不同之处: 1.精神疾病是一种统计学上的归类,但在这个归类底下,究竟有多少疾病?没人知道。 2.即使症状很明显,已经可以符合精神疾病的归类,但是只要患者、家属以及多数人都不感觉到问题,那就不能诊断为精神疾病。 3.精神疾病是相

5、对的,跟医师的主观信念有关。 如:同性恋之争。,2019/1/21,15,第一章 绪论,一、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是应用护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生物、心理、社会上方面研究和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护理学和精神病学共同的专业分支。,2019/1/21,16,第一章 绪论,二、精神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 1.国外研究表明,大约25%-30%的急诊病人是由于精神方面的障碍而就诊。 2.精神病人因为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学习、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造成沉重的负担。 3.具统计,精神方面的障碍占整个疾病负担的15%以上。,2019/1/21,17,第一章 绪

6、论,三、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精神病只涉及大脑的高级功能的紊乱,如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活动;神经病学重点在大脑的低级功能,如感觉、运动等。 精神病学只与大脑打交道; 神经病学则还包括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2019/1/21,18,第一章 绪 论,四、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教材第1页) 1.研究和实施对精神病人良好服务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尊严,保证病人的正常生活待遇和权利。 2.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病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各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与病人保持良好关系。能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找出正确的护理目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2019

7、/1/21,19,第一章 绪 论,3.研究和实施对各种精神病人的特殊护理和各种资料的护理。训练和恢复病人正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 4.对病人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协助诊断治疗,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并为科研、教学、预防积累资料,以及作为法律和劳动鉴定的参考。 5.开展精神卫生宣教工作。对精神障碍做到防治结合。,2019/1/21,20,第一章 绪 论,五、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要有良好的医护职业道德,富有同情心。 2.要有广阔坚实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 知识。 3.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 工作。,2019/1/21,21,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 掌握:常见疾病的典型

8、症状 熟悉:精神疾病的病因 了解: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精神疾病的症状学,2019/1/21,22,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是一种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是目前精神医学基本理论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内容之一。 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2019/1/21,23,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一、生物学因素(内因),(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生物学的特征。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

9、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某些类型等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据国内外调查资料,精神分裂症:85个父母双亲都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调查发现,子女患病率35%28%,较一般居民高8010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 单卵孪生子同病率为50%,双卵孪生子为10% ,进一步证实了遗传的作用。 虽然说明遗传因素对某些精神病有密切关系,但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2019/1/21,24,(二)躯体因素 器质性病变:影响脑功能或发生脑器质性病变。 感染:包括急、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 躯体疾病:如肝性、心性、肺性、肾性等脑病和内分泌机能障碍等疾病。 (三)理化因素 颅脑外伤 中毒: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

10、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农药中毒。,2019/1/21,25,(四)其他生物学因素:性别和年龄 1.性别: 女性:常可出现情感多变、冲动或抑郁、焦虑等。同时女性富于情感、易脆弱、敏感等。 往往由于心理的应激可引起脑机能障碍。可表现出各种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 男性:易患酒依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和神经衰弱等。,2019/1/21,26,年龄因素:不同的年龄可发生不同的精神疾病。 儿童期:行为障碍、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等。 青春期:易患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中年期:常易发生妄想状态或抑郁状态,心身疾病等。 老年前期或老年期:老年前期易患焦虑、抑郁或偏执状态等。老年期

11、往往发生阿尔次海默病、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等。,2019/1/21,27,二、社会心理学因素(外因),(一)精神应激因素 (1)生活事件 :如离婚、丧偶、失败、失恋、失学、家庭纠纷、经济问题等等。 (2)自然灾害: 是指突然、强烈而急剧的精神应激,如地震、火灾、洪水、爆炸、滑坡、空袭、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重大而骤然事故。心理急剧受致超过限度的应激多急剧诱发短暂的或持久的精神障碍。,2019/1/21,28,(二)社会因素 是指社会上和环境上心理因素的影响。 (1)环境 自然环境:空气污染、噪杂声音、居房拥护、交通乱杂、环境卫生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增加了心理和躯体应激,对精神卫生产生不良影响

12、。使人们长期处于厌烦、紧张状态之中,易患心身疾病、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且发病率很高。,2019/1/21,29,社会环境:社会动荡、社会大变革等。 (2)文化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风气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等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 (3)移民: 从上述精神病病因中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各有偏重。在某些精神疾病中以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在另一些精神疾病中的某些因素起决定性影响。不是单一的致病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19/1/21,30,(三)个性因素:体质和性格 个性(性格):是指个体遗传素质与后天社会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个体心理特点。 体质:是指在

13、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整体有机功能状态。 临床上某些精神疾病与病前体形和人格特征有关。 如:精神分裂症:常见瘦长型和内向性格 燥狂抑郁症:常见肥胖型,2019/1/21,31,病前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且不同的性格特征易患不同的疾病。 巴甫洛夫经实验提出四种类型。 弱型,强不均衡型,活泼型,镇静型。 他认为弱型易患精神分裂症和癔症;强不均衡型易患躁狂抑郁症和神经衰弱。 他又将人们分为思想型易患强迫性神经症;艺术型易患癔症;中间型易患神经衰弱。,2019/1/21,32,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14、)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2019/1/21,33,CCMD-分类(10大类):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5.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6.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10. 其它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中国精神障碍的分

15、类,2019/1/21,34,中国精神疾病的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2019/1/21,35,2011年9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 1.草案明确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等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享有的受教育、劳动、医疗、隐私、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另外,草案拟禁止强迫他人检查精神病,违背他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体格检查,以及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的,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3.近年来,“被精神病

16、”案例时有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福建省邵武市一家金店的老板陈国明被妻子等人强行送入精神病院后,人财两空。,2019/1/21,36,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精神症状:是指异常的精神活动表现。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症状 。 一、概 述 (一)精神症状的本质: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大致可分为七种情况(见教材),2019/1/21,37,(二)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 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出现多伴有痛苦体验;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判断是否正常应从三个方面分析:纵向分

17、析、横向分析、 具体分析 确定精神症状的方法:面谈法、观察法。,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2019/1/21,38,二、认知障碍 认知的过程: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活动。 (一)感知觉及其障碍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应,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2019/1/21,39,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1.感觉障碍 (1)感知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神经症、围绝经综合症。 (2)感知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或完全不能感知(感觉缺失-癔症)。 (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

18、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状态。 (4)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不同于正常人或相反的异常感觉。如对冷刺激产生热的感觉,多见意症。,2019/1/21,40,2.知觉障碍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如: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常见于器质性精神疾病的瞻望状态。如将绳看成蛇。 (2)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根据幻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

19、症状学,2019/1/21,41,幻听:最常见的幻觉。常具有诊断意义-评论性、议论性和命令性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视:常见于谵妄状态,形象生动鲜明,常具有恐怖性质。意识清晰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嗅: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因而拒食。常继发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2019/1/21,42,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病。 内脏性

20、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常伴其它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2019/1/21,43,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3.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部分属性产生歪曲了的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知是正确的)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称作视物显大症;比实际缩小称为视物显小症;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 正确的知觉体验; 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 化,变得不真实,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2019/1/21,44,(二)思维障碍 思维:人脑对

21、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思维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七个过程。思维的基本过程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 思维的识别:从语言中识别。 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特征: 具体性: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反应思维的真实性。 目的性: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进行。 连贯性: 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验证。 逻辑性:,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2019/1/21,45,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二)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主要包括联想障碍(以思维过程障碍为主)、逻辑结构障碍(以思维形式障碍为主)和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妄想和强迫观念)。 1.联想障碍

22、(1)思维速度和量的异常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 容丰富生动。表现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 境而改变(随境转移),可有音联、意联,感觉脑子反应快。 多见于躁狂症。,2019/1/21,46,(二)思维障碍,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 少和困难。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 迟缓,多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谈 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精神分裂症、 脑器质性、精神发育迟。,2019/1/21,47,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2)联想连贯性异常 思维松弛:思维活动表现为联

23、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东拉西扯,回答不切题。见精神分裂症。 思维破裂: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不连贯: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多见感染中毒等所致。,2019/1/21,48,(二)思维障碍 (3)联想途径异常 病理性赘述: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 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 赘的描述,进行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到达预定 的终点-癫癎、脑器质性、老年性精神障碍。 思维中断(阻滞):意识清晰时无外界原因, 思考进程

24、中思维突然中断。若患者认为其思维被某种 外力夺走,则为思维被夺-精神分裂症。,2019/1/21,49,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4)联想形式障碍 持续言语癫癎、脑器质性、老年性精神障碍 重复言语癫癎、脑器质性、老年性精神障碍 模仿言语精神分裂症 (5)思维自主性异常 思维插入精神分裂症 思维云集精神分裂症 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强迫症、精神分裂症,2019/1/21,50,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2.思维逻辑结构障碍 (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精神分裂症。 (2)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

25、、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自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3)逻辑倒错: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精神分裂症、偏执狂 (4)矛盾观念:,2019/1/21,51,3.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在意识清晰状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有以下特征: 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2019/1/21,52,妄想按其

26、起源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多种精神疾病,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2019/1/21,53,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临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如下: (1)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2)被害妄想: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

27、、被隔离等-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3)影响妄想(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精神分裂症。 (4)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不一定清楚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精神分裂症。,2019/1/21,54,(5)释义妄想 (6)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 (7)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第二节

28、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2019/1/21,55,(8)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9)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复纠缠不休-精神分裂症。 (10)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严重时认为“自己内脏腐烂、脑子变空、血液停滞”,称之为虚无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

29、学 (二)思维障碍,2019/1/21,56,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通常是指主动注意而言。注意障碍是指注意的范围、强度、稳定性、选择等特性受到损害而发生障碍。注意障碍有以下表现: 1.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如有妄想观念的患者;有疑病观念的患者、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等. 2.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征.,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三)注意障碍,2019/1/21,57,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二、思维障碍,3.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

30、降,如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 4.注意转移: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躁狂症。 5.注意狭窄,2019/1/21,58,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感知觉、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及回忆四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事物或经验在脑子里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反复感知的过程;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免于消失的过程;再认是现实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系过程;回忆是痕迹的重新活跃或复现。,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四)记忆障碍,2019/1/21,59,常见的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记

31、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 床上较多见。轻者表现为回忆的减弱,严重时远 记忆力也减退神经衰弱、正常老年人、痴呆。,2019/1/21,60,3.遗忘: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顺行性遗忘: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因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如:脑震荡。 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脑外伤、脑卒中后。 界限性遗忘(心因性遗忘):指对生活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见于癔症。,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四、记忆障碍,2019/1/21,61,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四、记忆障碍,4.错构: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

32、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老年性、动脉硬化性痴呆、慢性酒中毒。 5.虚构: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虚构患者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其内容常变化,且易受暗示影响-痴呆。,2019/1/21,62,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四、记忆障碍,遗忘综合征(柯萨科夫综合征):近事遗忘、错构症、虚构症、逆行性遗忘,常有定向力障碍同时出现-慢性酒中毒、颅脑外伤后脑器质性。但知觉、思维无明显障碍。 Ribot定律: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是遗忘得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发展到远事记忆。,2019/1/21,63,智能: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反映个体在认知活动方面的差

33、异。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 1.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前(18岁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五)智能障碍,2019/1/21,64,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五)智能障碍,2.痴呆: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 格的全面受损,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 病变基础。 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 断推理

34、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 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 能自理,伴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 意向亢进等。根据大脑病理变化的性质和所涉及的范 围大小,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2019/1/21,65,(1)全面性痴呆:大脑的病变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害,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和麻痹性痴呆等 (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

35、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五)智能障碍,2019/1/21,66,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五)智能障碍,3.假性痴呆: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类似痴呆的表现,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预后较好,可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 (1)刚塞综合征(心因性假性痴呆):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解决。 (2)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3)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症状,抑郁消失后智能完全恢复,2019/1/21,67,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

36、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时间定向包括对当时所处时间如白天或晚上、上午或下午的认识,以及年、季、月、日的认识;地点定向或空间定向是指对所处地点的认识,包括所处楼层、街道名称;人物定向是指辨认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及其与患者的关系 2.自我定向: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六)定向力障碍,2019/1/21,68,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六)定向力障碍,定向障碍: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及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时。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有定向力障碍不一定有意识障碍,如

37、酒中毒性脑病。 双重定向: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的判断或解释,2019/1/21,69,意识: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大脑皮质及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兴奋性对维持意识是起着重要作用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意识范围缩小及意识内容的变化,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七)意识障碍,2019/1/21,70,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在安静睡眠,受刺激后立即醒转,并能正常交谈,刺激消失又入睡-功能性及脑器质性疾病 2.混浊: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

38、、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生理反射存在,可出现原始动作-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3.昏睡:意识清晰度水平更低,环境及自我意识丧失,言语消失。仅强痛刺激有防御性反射,生理反射减弱,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及震颤,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七)意识障碍,2019/1/21,71,4.昏迷: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失为特征。对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反应,生理反射消失,引出病理反射-严重的脑部疾病及躯体疾病的垂危期 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意识障碍 1.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

39、内容多生动而鲜明,具形象性、恐怖性,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反应,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片断妄想。定向力全部或部分丧失,昼轻夜重。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躯体疾病及中毒所致精神障碍,2019/1/21,72,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七)意识障碍,2.梦样状态: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患者完全沉湎于幻觉幻想中,与外界失去联系,但外表好象清醒。对其幻觉内容过后并不完全遗忘。持续时间较,常见于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和癫癎性精神障碍,2019/1/21,73,3.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窄,同时伴意识清晰度降低。在狭窄的意识范围内,有相对正常的感知觉,协调连贯的复

40、杂行为,但除此范围外的事物都不能正确感知判断。联想困难,表情呆板或迷惘,定向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突发突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癫癎性精神障碍、脑外伤、癔症,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七)意识障碍,2019/1/21,74,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临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 临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八)自知力障碍,2019/

41、1/21,75,情感: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 。 心境: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为一段时间内个体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相对稳定。 情感障碍:是指情感活动的变态与失常。 常见的情感障碍障碍有9个:,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三、情感障碍,2019/1/21,76,(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愉悦。表现可理解、带有感染性,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躁狂症;表现不易理解、自得其乐的欣快-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2.欣快 3.情绪低落: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前途灰黯,严重时悲观绝望,自杀。伴思维迟缓、动

42、作减少及生理功能抑制-抑郁症,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三、情感障碍,2019/1/21,77,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三、情感障碍,4.焦虑: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严重惊恐发作,常体验到濒死感、失控感-焦虑症、恐怖症及更年期 5.恐惧:面临不利或危险处境时的情绪反应。表现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明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逃避-恐怖症,2019/1/21,78,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三、情感障碍,(二)情感稳定性障碍 1.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

43、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单纯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2.情感麻木 3.情感脆弱:外界轻微刺激甚至无明显外界因素影响下,情绪容易起波动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癔症 4.情感爆发 5.病理性激情 6.易激惹:剧烈但持续较短的情感障碍。一遇到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即使极为轻微,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生气、愤怒、争吵等,见于疲劳、癔症、人格障碍、躁狂症等。,2019/1/21,79,(三)情感协调性障碍 1.情感倒错:情感反应与当时外界刺激及病人的思维内容不相协调-精神分裂症 2.情感幼稚 3.矛盾情感:患者体验到两种

44、相反的情感。 4.被强加的情感 5.病理性心境恶劣,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三、情感障碍,2019/1/21,80,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在意志过程中,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称作意志行为。 (一)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 2.意志减弱:意志活动减少。动机不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意志消沉,严重时日常生活懒于料理-抑郁症、慢性精神分裂症,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2019/1/21,81,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七、意志障碍,3.意志缺乏

45、:意志活动缺乏。对任何 活动缺乏动机、要求,处于被动状态,处 处需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要求也 没有,行为孤僻、退缩,常伴情感淡漠和 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晚期衰退、痴呆 4.矛盾意向,2019/1/21,82,(二)动作与行为障碍:各种心理过程障碍的结果。常见的动作行为障碍有: 1. 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增加,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和环境密切配合。行为有目的,可理解,整个精神活动协调-躁狂症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及目的性,难以理解,精神活动不协调,与外

46、界环境不配合-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兴奋、青春型的行为和装相)、谵妄,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八、行为障碍,2019/1/21,83,2.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 (1)木僵: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重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动大小便-严重抑郁症、反应性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木僵严重的患者,肢体可随意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如“空气枕头”-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八、行为

47、障碍,2019/1/21,84,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八、行为障碍,(2)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若患者的行为反应与医生的要求完全相反时称作主动违拗;若患者对医生的要求都加以拒绝而不作出行为反应,称作被动违拗-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刻板动作: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4)强迫动作:是一种违反人的本意反复纠缠而出现的动作。 (5)缄默症: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癔症及精神分裂症紧张型,2019/1/21,85,(6)模仿动作: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7)作态: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如做怪相、扮鬼脸等-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8)持续动作:当周围人向病人提出新的要求后,病人仍然重复地做刚才所作的动作,常与持续言语同时存在 常见精神障碍症状,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八、行为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