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13.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20745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WPS 页数:1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玉山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13.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玉山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13.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玉山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13.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玉山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13.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玉山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13.wps(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玉山二中 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二 语 文 试 卷 一、(每小题 3 3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但金融市场能否 稳定,仍有待 进一步观察。 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外围市场粮食价格飙升,国际粮食市场风云 ,中国忧“”胀 “”不惧 涨 。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些 的消息, 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A日趋 变幻 耸人听闻 B日趋 变幻 耸人听闻 C日益 变换 骇人听闻 D日益 变换 骇人听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实施精准扶贫并

2、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 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 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 妙 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 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 深 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D. 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 络 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3. 下列句子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

3、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4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载欣载奔(载,义同 载歌载舞 的 载 ) 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1 C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5.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

4、.十旬休假正好赶上十月休假的日子。 B.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 C.宁移白首之心宁愿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D.酌贪泉而觉爽喝下贪泉的水,觉得也很清爽。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说起来,旅游还真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烦恼来源之一是旅游乱象。最近,因为旅游引 发的热点新闻集中爆发,从商家宰客到强迫购物,从景区乱涨价到游客不文明,各种问题交织 叠加,再加上媒体传播的放大效应,让人不禁感到这旅游业怎么一个“乱”字了得。然而我们 知道,再乱的麻也有解开的方法,_我国的旅游法在 2013 年 10月 1 日已正式实施, 涵盖了当前旅游行业存在的各

5、种突出问题,基本上不存在所谓的滞后和规范不到位的问题。所 以,旅游乱象的根子不在立法而在执法。 A. 关键是最初的线头我们要找到,然后一点点地理顺,而旅游法就是这个线头。 B. 关键是我们要找到最初的线头,然后一点点地理顺,而旅游法就是这个线头。 C. 关键是我们要找到最初的线头,然后一点点地理顺,而这个线头就是旅游法。 D. 关键是最初的线头我们要找到,然后一点点地理顺,而这个线头就是旅游法。 二、文本阅读 (一)“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 “”形式:一种是 诗 ,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 “”词 ,它是起源 于唐、五代而全盛

6、于宋代的韵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偶然有 “”连用的,也只能讲作 诗的文词 。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 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原来是 辤 字,后来写作 辭(辞) 。所以, 诗词 “”本来就是 诗辞 。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不等于 诗辞 了。诗是一种抒情言志的韵文形式,被谱入乐曲,可以配合音乐,用来歌唱,它就成为曲辞, 或说歌辞,其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在当时,诗就是辞。不过从文学的观点定名,称 之为诗;从音乐性的观点定名,就称之为曲辞或歌辞,简称为辞,例如楚地流行的歌辞 楚辞就是如此。

7、 2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不能唱的文学形式,于是诗与歌辞分 “”了家。从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诗,题目下往往带一个 辞 “”字。这个 辞 字,晋宋 “”“”以后,都简化用作 词 字,一直到唐代,凡一切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这一切 词 字,都只有歌词的意义而且是一个普通名词,并不表示它们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晚唐五代,新兴了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它们的句法和音节更能便于作曲,而与诗的形式 渐渐地远了,当时把这一类的歌词称为曲子词。每一首曲子词都以曲调名为标题,例如菩萨 蛮等。从晚唐五代到北宋,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晚唐牛峤女 “”冠子云 浅笑

8、含双靥,低声唱小词 ,类似的词字,也都是歌词的意思。北宋词家的集名, 都不用词字。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周邦彦的词集名为清真集,没有一部词集 称为“某某词”的。南宋初期,出现诗余这个名词,它指的是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的这些曲 子词。无论乐府、长短句或近体乐府,这些名词都反映作者仍然把词作为诗的延伸和附属于诗 的一种边缘文体。诗余这个名词,就明确地说明了当时把曲子词作为诗的剩余产物,试图把词 从诗的领域中离析出来。不久后,当时的出版商编刊了六十家的诗余专集,绝大多数都改集名 为“词”,例如东坡乐府改名为东坡词,淮海居士长短句改名为淮海词,清 “”真集先改名为清真诗余,后又改名为清真词。从此以

9、后, 词 作为一种新兴的 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被确定下来。 7“”下列关于 诗词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 诗词 作为一个语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这一观 念至 迟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 B诗是商周时代就已产生的文学样式,词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 我 “”们常把它们合称为 诗词 。 C“”虽然诗和词都采用了韵文的形式,但起初 诗词 这两个字很少连用,即使连用,也 是用 “”来指 诗的文词 。 D“”“从字形演变的角度看, 诗词 本来等同于 诗辞”;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 这两 个词语就不再等同了。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10、诗是抒情言志的韵文,可以谱入乐曲,配合音乐歌唱,这时的诗就是曲辞或者说是歌 辞,和现在的歌词是没有区别的。 B汉代时,五言诗成为一种无法演唱的歌辞,从此,凡能作曲歌唱的诗的题目下常常带 有 “”“”辞 字,后来简用做 词 字。 3 C“”唐代时,所有的凉州词、竹枝词、横江词都是可以作曲歌唱的诗,这里的 词 是指 具有 歌词意义的一个普通名词。 D曲子词是一种长短句的歌词,句法和音节便于作曲,以曲调名作为标题。如菩萨蛮 “”就是依 菩萨蛮 曲调填的歌词。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楚地民众中流行的歌辞, 楚辞 是从音乐性的观点来定名的。如果从文学的观 点来 “”定名

11、的话,楚辞是可以称为 楚诗 的。 B“”北宋词家的集名,都不用 词 字,如苏东坡的词集名为东坡乐府,可见在当时 的作 者观念中,词只是诗的延伸和附属。 C“”“”南宋初期,开始用 诗余 指称苏东坡、秦观、欧阳修等人的曲子词。 诗余 这一 名词的 出现,使词从诗的领域中脱离出来。 D“”南宋时的出版商在编刊诗余专集时,将绝大多数专集都改名为 词 ,应该是意识到 “”了 词 可以作为这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

12、其他垃圾混 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 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 “圾称为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亿元 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 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

13、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 ”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4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 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 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 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

14、员、全民 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 “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 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 “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 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 “”“”政府同样不能以 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 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 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 “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

15、的 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 各尽气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10.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 回收垃圾”。 B. 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 类 的积极性。 D.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分析和评

16、价,正确的是( ) A.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 料 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 助 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 制 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5 D.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 具 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12.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

17、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蓼庄图记 清 戴名世 余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慨然有遗世之思。说者谓渊明生当晋、宋之际,志欲弃尘离垢, 高举远引,托而为此记,非真有是事。今以蓼花庄观之,则夫幽岩深谷、灵区异境、隔绝人世者, 世固未尝无也。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 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 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 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凌害、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

18、 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给谏赵恒夫先生罢官居京师,岁戊辰、己巳间始闻其绝境,穷搜得之,构屋筑圃于其间。初 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其地昔无网罟,河鱼肥美, 人不知食。先生结网得鱼,嗣后多有食鱼者矣。先生寻还京师,然抗怀高寄,尝书苏文忠诗于 壁曰:“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身藏。”是先生视京师犹之乎蓼庄也。顾犹时时念蓼庄不 置,使善画者为之图。余尝披图,见其群山矗立,高入云表,浮青飞翠,千叠万重,而烟波浩渺,蓼 花弥望无际。 呜呼!余久怀遁世之思,嗟宇宙无所为桃花源者,何以息影而托足?不意人间复有之。昔者武 陵渔人既出,

19、迷不复能入。今先生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葛巾藤杖,飘然竟往。余得以相从终老 于其间,先生其许我乎! 注奥阻:腹地险要。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信宿:两三日。嚣竞凌害:嚣竞, 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抗怀高寄:高尚的情怀。 1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B. 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C. 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D. 初居人不知种稻/先生谓/地多水/宜种稻/教以种植之法/由是稻绝美胜/他县 6 14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 桃花源 是陶渊明因有所寄托而想象出来的,世间并不存在,而作者相信世 间有 桃花源一样的地方。 B. 蓼花庄距离京师三百余里,民风古朴,那里的居民原先不读诗书,不求名利,甚至不知种 稻、 捕鱼等事情。 C. 蓼花庄能成为一方净土,是因为当地官府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作者借此隐含了对统治 者关 心民生的祈盼。 D. 本文起笔于桃花源记,“”末段又以 武陵渔人 与之呼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隐逸 生活 的向往之情。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4分) (2)今先生

21、有居在焉,无迷津之患,葛巾藤杖,飘然竟往。(6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咏风 唐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 诗眼 是哪两个字?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 风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7.古诗文默写(6 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登东皋以舒啸, 。策扶老以流憩, 被认为是滕王阁序文眼的两句浓缩成两个成语是 , 。 四、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题目:(20(20分) ) 不 染 高三学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

22、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么认为。 7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 “”地叫: 开这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 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矶没了。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 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其实,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 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淳厚些的邻居便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 一个玻璃窗,不隔音,

23、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进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的笑:“你们随便 咧,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到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 ”风采。 邻居们心里狐疑,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瞎扯呢吗? 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 ”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 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 里开着一个最为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 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杨直的妈妈

24、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 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一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 子。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 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的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 “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 养活”。 高一军训时,杨直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 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功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

25、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能吃上儿子温 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儿,将来那两口子必要借儿子的大 8 ”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 “”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 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 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以为是多的意思?非也!这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 ”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看着吴爷爷,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了,杨直迎来了高考。 写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

26、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劳其筋骨。 。 。 。”作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了主意, 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 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 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 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然而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 了背上巨大的压力,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了一棵脆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 杨直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

27、,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是( ) A经历生活中的困境,对某些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来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对生活 “”在最基层的人来说,更是对他们心智的重大启迪,能 不染 的学子会成为栋梁之才。 B家长会以及牌桌的叙述,从容不迫,但有些闲笔之感,与本篇小说的主题扣的不紧, 虽 然生活中确实有杨直这样的例子,但还不能说这篇小说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C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能有杨直这样的定力、秉性实在难能可贵。 这篇小说,只为青年人而写,目的就是激发青年人奋发有为、努力向上的精神。 D这篇小说

28、文字清淡,叙述和缓,语言简练,有一种素淡天成的味道。小说直接揭示出 了个道理:决定命运的是什么,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一个青年的成长。 19.文章开头的三行文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5 分) 答: 9 20.“”“”标题 不染 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可能 染 的环境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答: 21.杨直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 分) 答: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童年时在家的窗前遥望远方,读书时在老师的指引下遥望远方冬去春来,当你迈开青 春的脚步,远方就更有梦幻色彩、更有神奇的魅力了。 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远方,在心灵的世界里有远方,在

29、追求的跋涉中有远方,在人生漫长 的旅途上,更有洒满阳光也呼啸风雨的远方 “”请以 远方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 10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 B(日趋:一天天地走向,逐渐地。强调趋势。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强调程度。变换: 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耸人听闻:是 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夸大或捏造事实而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答案】C A“”“项,介词宾语残缺,在 多元化 后加 的客观现实”;B 项,动宾搭配不 当,“”拓宽内涵 不搭配;D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3

30、.【答案】D A 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 项,“垂念”称对 “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 感念”。C“项 令”,敬词,称对方;且没 “”有 令女 这一说法。所以选 D 4答案:C 解析:景,太阳。 5.A 6.C“”,从中间的句子 然后一点点地理顺 ,可以排除 A、D 两项,主语承前省略错误。 “第一句的主干是 关键是我们要找到线头”“,承接以上的句意,第三句要陈述 线头”,据此 排除 B 项。 7D. D 项在原文对应的语句是“到了宋代,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于是“”诗词 ”“”“不等于 诗辞 了 由此可见,选项中 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

31、学样式 错,属于 曲解文 ”意 。 8B.B“项在原文对应的语句是 到了汉代,五言诗产生以后,诗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不能唱 ”“”的文学形式 由此可见,选项中 五言诗成为一种无法演唱的歌辞 错,说法绝对。 9C。C“项在原文对应的语句是 诗余这个名词,就明确地说明了当时把词作为诗的剩余产物, ”“”“”“试图把词从诗的领域中离析出来。 文中用的是 试图 是 未然 ,而选项变成了 已 ”然 。 10【答案】D “”“题中,根据 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 ”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的说法可知 D 项说法的错误。 11【答案】A 12【答案】(1)居民平时要强

32、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垃圾。(2)政府 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 成合力。(答对 2 点即给 4 分) 13.答案:B 14.答案:C “当地官府体恤民情,”“”轻徭薄赋 和 对统治者关心民生的祈盼 原文找不到根 据。 11 15. (1)当地林边山麓广泛种植桑麻,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男婚女嫁,从不超出庄里的范围。 (2)现在先生有房屋在那里,不会有迷失道路的担忧,可以戴葛巾,拄藤杖,轻松快乐地直接前往。 参考译文 我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叹不已,不禁产生了弃世隐居的念头。评说的人 认为陶渊明生活于东晋与南朝刘宋之间,

33、内心想要抛弃肮脏的尘世,隐居避世,有所寄托而写成 了这篇记,并非真有这样的事。但如果从今天的蓼花庄来看,那么那些山谷幽深、环境优美、与 世隔绝的地方,原来世上也并非没有。 蓼花庄位置靠近束鹿,距离京城三百多里远的路程,那里面对西山,浑河环绕,腹地险要,山谷幽 深,外人很少到达。那里的居民有一千多户,淳朴笃诚不开化,浑然是上古之人的样子,当地林边 山麓广泛种植桑麻,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男婚女嫁,从不超出庄里的范围。居民从他们的始 祖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识字读书。县里的官吏一来收租,两三天就可以收完回去。历代子孙没有 一人到过城市,家家户户丰衣足食,没有贵贱贫富之分。世上那些争名夺利、欺凌伤害、偷

34、盗诉 讼、争强斗胜之事,亲人离别、孤苦远行的痛苦,祖祖辈辈传了数十代,从来没有听说过。那里 的山川风景、民风民俗,简直就是一个存在于燕赵之间的桃花源。 给谏赵恒夫先生罢官之后住在京城,到了戊辰、己巳年间才听说有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于 是尽力寻找,终于找到,并在那里建房子、筑园圃。以前,那里的居民不懂得种植水稻,赵先生说 这里土地多水,适合种植水稻,便教他们种植水稻的方法,从此那里种植出的稻谷非常好吃,超 过别的地方。那里以前没有渔具,虽然河里的鱼非常肥美,但人们不懂得捕食。先生织了网来捕 鱼,之后就有许多人学会了捕鱼吃鱼。先生不久就回到京城(任职),但他的高尚情怀依然如此, 他曾经在墙壁上

35、书写苏东坡的诗句:“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身藏。”这是先生把京城看 作蓼花庄的缘故啊。但先生仍然时常挂念蓼花庄,无法放弃想念,于是让善于绘画的人为他画了 一张蓼花庄图。我曾经看过这幅画,只见画中的蓼花庄群山矗立,高耸入云;草木苍翠,重重叠叠; 烟波浩渺,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蓼花。 唉!我长久以来就怀有弃世隐居的想法,(常常)感叹天地之间没有像桃花源一样的地方,要到哪 里才能托身隐居呢?没料到人间还真的有这样的地方。以前武陵渔人离开桃花源之后,就迷失道 路不能再次进入。现在先生有房屋在那里,不会有迷失道路的担忧,可以戴葛巾,拄藤杖,轻松快 乐地直接前往。我也就能够借此机会跟从先生,在那里终老一

36、生,先生可要答应我的要求啊! 16. (1) 参考答案:“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 ”情 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用 有情 赞美它 为君起松声 。 12 (2)参考答案: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 仿佛风是急人所急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 驱寻卷出为君 等字 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17.(6 分)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临清流而赋诗 时矫首而遐观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18A(B.“闲笔”及“但还不能说这篇小说反映了生活的真实”理

37、解错误;C. 小说的写作 目的理解狭窄 D.“道理”是蕴含的,而且应是“决定命运是人的性格,来自内心的向上的力 量是什么也挡不住的”。) 19有强调突出的作用。(1 分)开篇即暗示了杨直的才华,(1 分)并用老师、同学与杨直家 邻居们的不同观点作对比,(1 分)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 分) 自然引出下文解疑的内容。(1 分) 20“不染”意即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即杨直虽生活在“麻将室”,但不受影响,始 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方向。(2 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打麻将看的比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更 重要;语言不文明,丝毫不顾忌可能对儿子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仅设赌局,而且抽红,赚昧心 钱,混日子;不关心儿子,连早饭都不给儿子做。(3 分)(答对其中 3 点即给 3 分) 21他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心里想“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 ;他是一个孝顺的人, 父母下岗在家,却只知开赌局、混日子,他自己学会做早饭后,不仅自己吃,还给父母做好了 温着;他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最终却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每点 2 分, 答对其中 2 点给 4 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选择家庭,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 自己要走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2 分) 22.略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