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031024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22497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WPS 页数:9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031024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031024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031024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031024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0310240.wps(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文综(文科)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4 分,共 140140 分) )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 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 水源丰富 B. 科技发达 C. 劳动力廉价 D. 交通便利 2. 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 水资源不足 B. 市场萎缩 C. 运输量大 D. 资源枯竭 3. 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

2、重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 B. C. D.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2.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运输量大,C 正确;鲁尔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水资 源丰富;我国能源以煤为主,市场需求量大;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3. 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 治理水土流失,B 正确。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 1 - 4. 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代表的是释出养分 B. B 代表的是养分脱离植物

3、 C. C 代表的是生物获取二氧化碳的过程 D. D 代表的是供给养分 5. 有关图中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养分的循环中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由于枯枝落叶多且分解旺盛而有机质含量高 B. 此循环中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C.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雨林生态系统很脆弱 【答案】4. D 5. A 【解析】 4.图中 A 代表养分脱离植物;B 代表雨水带来可溶性养分;C 代表枯枝落叶释出养分; D 代表 的是供给养分,D 正确。 5. 从养分的循环中分析,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 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

4、瘠,A 错误。 【点睛】 雨林生态系统脆弱的原因: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被 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 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由于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 - 2 - 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 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下

5、面小题。 6.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7. 图中 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 正确的顺序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答案】6. B 7.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产业类型。结合曲线形态,分析三类 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特点。根据三角坐标

6、图中,各类产业所占的比重,判断对应发展阶段的顺 序。 6. 根据材料信息,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产业为主。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增 - 3 - 长快。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读图,在区域发展的初 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缓慢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下降的趋势,A 错。传统农业占较大 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B 对。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社会分工,C 错。人地关系是低 水平的协调状态,D 错。 7.读图,图中 A、B、C 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结合右图分析,C 第 一产业比重最大,对应初期阶段。A 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对应工业化阶段。B

7、 第三产业占比重 最大,对应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CAB,C 对。 A、B、D 错。 点睛:区域发展分三个阶段,根据图中各产业所占比重及变化趋势,判断曲线代表的产业类型。 根据三角坐标图,判断三点所代表的产业类型,分析产业发展的顺序。 下图为 M 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9. M 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 A. 防风固沙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美化环境 【答案】8

8、. C 9. C 【解析】试题分析: 8. 从 a、b、c、d 四处对应的干流河床剖面图来看,c 处的河流落差最大,是最理想的坝址。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 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4 - 10. 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11. 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 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

9、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 湿地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的功能,可减小气温年较差、使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湿地 破坏后气温年较差增大、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曲线分别是乙和丁,B 正确。 11. 随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场,经过几十年的 开垦,三江平原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湿地破坏的主要原 因是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D 正确。 【点睛】 “湿地的生态价值: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10、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题 12.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 持续发展。读山西能源与矿产资源分布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5 - (1)山西省电解铝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简述其发展的条件。 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山西省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全面转型出谋划策。 【答案】(1)地理位置:煤炭丰富;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廉价;铝土矿资源丰富。 (2)可能引起的主要生态问题:破坏土地资源;污染地下水;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造成地表下沉,地下采空等(两点即可) 治理措施:回

11、填采空区;保护土壤;进行复垦;植树造林;等(两点即可)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 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 发展规划等。 【解析】试题考查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开发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资源型城市转型 的措施 (1)电解铝行业是动力导向型,对能源需求量大,从图中看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 富,电力充足廉价;铝土矿资源丰富。 (2)煤炭资源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破坏植被和土地资源、造成

12、地表下沉地下采空 区等;治理的措施为植树造林、进行复垦、保护土壤、回填采空区。 (3)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措施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区域规划、治理环境、发展科技等方面 来回答,如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使其产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 6 -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 发展规划等。 13. 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627.1 亿斤,比 2010 年总产

13、量 616亿斤增产 11.1“亿斤,实现 八连增”“”。从自给不足到 中部粮仓安徽粮食 30 年增 产 300 亿斤。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 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 60%的市场。随 “”“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 中国粮仓 变成了 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答案】(1)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

14、大,单产较高。 (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 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或者树立品牌意识等。 【解析】试题考查区域农业、工业发展条件、发展方向 (1)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可从气候、农作物、水源等方面来回答;从图中可看出安徽比河南 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河南粮食作物是小麦、安徽粮食作物为水稻,水稻 播种面积大,单产高。 (2)河南发展食品工业的优势条件考查的是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劳动力、交

15、通、市 - 7 - 场等方面来回答;河南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 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由材料二可知河南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主要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 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或者树 立品牌意识等。 1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 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 作为造纸原料。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

16、化。 (1)读图,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 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 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 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展造纸能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创 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试题考查沼泽的生态功能、工业

17、的区位因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图 A 中可分析出当地沼泽稳定水源来源于山坡上天然次生林和灌丛涵养的水源;过程 为天然次生林和灌丛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 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 8 - (2)对比 A 图和 B“图可看出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面积减少,沼泽面积减少;原因从材料 主根 ”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可知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可从发展造纸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发展造纸工 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两方面来回答;区位因素为速生桉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对当地的影响是可 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带对相关产业发展。 -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