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62.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22619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WPS 页数:1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62.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62.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62.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62.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阜新二高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11010162.wps(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阜新二高 2017-2018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一卷 阅读题(70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 3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独立不迁 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 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 独立不迁 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 美政 理想,屡遭打击, “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 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

2、自小生于斯、长于 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 奋斗的理想。 “与 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 “”颂中说: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 “”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 “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 独立不迁”的人格 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 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 屈原 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

3、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 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 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 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 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 肯同

4、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 “”所说的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 - 1 -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 背绳墨以追曲”的行 “”“为,发出 伏辩以死直 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 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 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 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 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

5、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 “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 独立不迁” 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 独立不迁 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 独立不迁 的人格里, 独立不迁 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 更完美的境地。 B.“屈原 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 流两个方面。 C .“”独立不迁 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 解而不他迁,等等。

6、D“” 独立不迁 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 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 美政 理 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 无求 与 苏世 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 独立不迁 的人格 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 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 独立不迁 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

7、的一项是( 3 分 ) - 2 - 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 美政 理想、屡遭打击而 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 的为人准则之一。 C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 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 独立不迁 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 苏世 ”独立,横而不流兮 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 百年震柳 梁衡 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约在百年前,1920年 12

8、月 16 日晚 8 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 8.5,裂度 12,死 27 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是日晚 8 时,忽风 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霎时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 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 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 海子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 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 237 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 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

9、条闪电穿过海原 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 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 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 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 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半个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 ,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 、多皱,青筋暴

10、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 棵树的树龄已经有 500 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 100 岁。 - 3 -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 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 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却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 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 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

11、根,却拔不尽它的 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 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 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 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 树常被人用作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 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但在 关键时刻,这个弱

12、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 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 “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 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 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 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 27 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 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

13、说点什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 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着青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开篇,不仅概述了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 “”表现 震柳 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 B.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 龄、遇难的人数等,是为了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C.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 阳 ”“”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 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 4 -

14、 D.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 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 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5.文章第五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文章结尾说 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 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 1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达到 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

15、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 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 70 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 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 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 年,全球有 6.17 亿人口年龄在 65 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个国家将成为 超高龄”国,即 20%以上的人口超 过 65 岁。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 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 21%,其 中有 39 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 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

16、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 ;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 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 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 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 5 -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

17、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 年 60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到 2050年也仅降低 1 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 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 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 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 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 年,我国

18、60 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 10%;2015年,我国 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2.22 亿 ,占总人口的 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 2025年,老年人口突 破 3 亿,2033年突破 4 亿,2053 年达到 4.87 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22%,同 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 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 1 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 22.3%,占世

19、界高龄老年人口的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 “”“”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 边富边老 甚至 先富后老 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 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 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 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 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

20、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 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 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 6 -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 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 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

21、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 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 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上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 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C.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 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D.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 断增多的

22、重要原因。 E.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 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9.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2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 功立事,”以取富贵。 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 ”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 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

23、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 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 , 太宗又固请 , 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 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 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 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 - 7 - 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 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24、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 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 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 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 千轻骑深入虏庭 , 克复定襄 , 威振北狄 , 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 不能进

25、/遂休兵不设备/ B.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 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C.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 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D.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 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年号,从汉朝

26、开始,“开国皇帝年号通常为 太祖”,第二代帝王年 “”号常常为 太宗 。 C.可汗,又称大汗,或简称为可汗,古代游牧民族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 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D. .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李靖忠于旧朝,胆识过人。仕隋时,李靖察觉李渊有异志,伪装成囚徒,准备向隋帝密告;后被 俘获,临刑将斩时,大声疾呼而改变命运。 B.李靖富于才干,志气不凡。他想凭借功名博取富贵,不愿做一介书生;在隋朝担任殿内直长,左 仆射杨素认为他是能够辅佐帝王的人才。 - 8 -

27、C.李靖战功卓著,受到肯定。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居功至伟,甚至超过汉 代名将李陵很多。 D.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平定萧铣,利用矛盾离散敌人,后长驱袭击;平定突厥,看中行军的 速度,抓住了先机,大胜敌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 5 分)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15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

28、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 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4.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 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 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

29、、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这 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 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E.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用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 际遇的感悟,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 9 - 15.“”本诗以 闲饮 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蜀道难一文中,虚写衬托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是

30、 , 。 (2)诗经 氓中写男女两人商量婚嫁时,氓的坏脾气已有所显露的是 。 (3)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深情地表达对远行朋友的无限牵挂的 句子是: , 。 第二卷 表达题(80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 些家庭来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四期擂主、总决赛亚军彭敏说:“成名所带来的欢乐与烦恼交织在 一起,常常让我发扬蹈厉,”也让我辗转难眠。 2017 年元宵节那天,在多方瞻前顾后,努力协调之下,滞

31、留印度 54年、如今已 80岁高龄的老 兵王琪终于归国与家人团圆。 “” 感动中国 推选委员谈到孙家栋说,“”东方红 响彻寰宇,“”嫦娥号 长袖善舞,仰望星空, 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川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 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人到中年期望多多。多不过父母健康幸福之乐;担子重重,重不过儿子修身齐家之责。椿萱并 茂,兰桂齐芳,这既是奢望,又是希望!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

32、 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 - 10 - B.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相关 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 跑得快 。 C.12306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 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D.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 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他把自己精心准备好的一幅字寄给老师,并附言:区

33、区草字,敬请恩师笑纳。 B.听说你的公司管理出现了问题,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我将不吝赐教。 C.你送给我的那把茶壶,我一直当宝贝惠存着,时不时拿出来看看。 D.高考后,对于我的择业决定,父亲来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 。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当时的张仲景、华 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 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 ,同时,医 “”“”

34、“”家也以 杏林中人 自居。后世喜用 杏林春暖 和 誉满杏林 来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头等问题就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火,教育方式简单 粗暴。这样做,父母不仅无法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走入歧途。所以,父母控 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控制情绪,并不是要父母压抑或掩饰自己的情绪,而 是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不适当的教养行为。父母要想孩子身心健康, 就一定要把精力完全用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上。 父母对孩子发火不一定会使孩子走入歧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

35、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11 - 近日,“四川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圣诞节那天身着汉服在成都几处知名旅游景点举牌呼吁 拒 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 ,引发大家关注和议论。 有人认为此举表现了年轻人的民 族气节和民族尊严,是维护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可圈可点, 应予支持和提倡但也有人认为这 种做法有些小题大做,也是排外、封闭、保守思想的体现, 中华民族历来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 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才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与博大精深,况且区区几个洋节日又岂 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质和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自信呢?对这些大学生们的做法你又有怎样 的思考?请根据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

36、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12 - 高一语文答案 1.A(偷换概念原文是说 “”无求与苏世 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2C(C“”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错,这是作者的观点.) 3C(文中引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 4.C A.“主要是为了表现 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有误。 B“。 是为了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不当 D “”目的是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不当。 5.(1)说明原因。第五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活下来的原因作 进一步补充交代。 (2)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等,

37、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 (3)照应上文。文章前四段集中写震柳经历强震而不死,第五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 下文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6.(1“)震柳作为 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 (2)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 (3)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 7.C; 8.A C; 9.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 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 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10. C 11. B “太宗”“”、 太祖 均是庙

38、号,不是皇帝年号。 12. D 应该是平定萧铣看中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平定突厥,利用矛盾离散敌人, 后长驱袭击,大胜敌人。 13. (1)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他总 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 13 - (2)你带领三千骑兵深入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 到今所没有的功绩。 14、 AC; 解析: A“”老后谁能惜酒钱 使人联想到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 气了。与首句相对,“”难免有 早岁那知世事艰 的感慨。 C.“”醉听清吟胜管弦 说听清吟胜过听管弦弹奏。 15. (1)和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

39、人共把十千,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 (2)官场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 的心境。 (3)年老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 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言之成理 即可) 16。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将子无怒 (3)我寄 愁心与明月 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5分,每句 1 分) 17 B 18 D A 项 语序不当,“应改为 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 B 项 中途易辙,“”将 自从 移至句首。 C

40、 项,不合逻辑,“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应改为 以免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 19A 20 (1)这个称呼与董奉的传说有关; (2)人们用杏林称代中医;(3) 称赞医生的医德医 术 21 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不是把全部精力用在控制好自己 的情绪上就能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 14 - 22. 作文立意: (1) 不必患有洋节过敏症。 (2) 过西方节日无可厚非。 (3) 圣诞荒诞,洋节也吉祥。 (4) 对中国过圣诞节不应上纲上线。 (5) 节日应是传递文化的桥梁。 (6) 理性看待中西方节日的碰撞。 附译文: 参考译文: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

41、时就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 “”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 他的 舅舅是韩擒虎,号称为名将,每和李靖谈论兵法,没有不称赞他好的时候,抚摸着他(的头) “”说: 可以和他谈论孙、吴的兵法的,只有这个人。 开始的时候在隋朝做长安县功曹。左仆 “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都称赞他。杨素曾经摸着他的座椅对李靖说: 你最终应该坐到这里。” 在隋朝大业末年,授予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 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路过长安,因 “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

42、,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 您拉起正义的 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 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 贞观四年,李靖又上奏十条计策来对付萧铣,高祖听从了他的意见,萧铣在夔州聚集军队。萧 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 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 “说。李靖说: 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 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俘虏带甲的士卒

43、 4000 多人,又率领军队包围萧铣所居城堡。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 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当时诸将都说萧铣的将士与官军以死拒战的人,罪行严重,应抄没他们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 “李靖说: 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吊民伐罪。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他们的家产,恐 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 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 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 - 15 - 落。部落大首领冯盎冯盎、

44、李光度、宁真长等都派人来请降。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 爵。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 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军突然来到, “”于是很害怕,议论纷纷: 唐军如果不是全国军队都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 一天之 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 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仅仅一个 “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 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 才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 ”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 -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