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5140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DA护理文稿-文档资料.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贫血概述,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比容,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正常值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血红蛋白浓度是临床诊断贫血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妊娠时HB100g/L。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贫血的定义,确定贫血的类型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分类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类型 MCV(f l) MCHC(%) 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 100 32-35 巨幼贫、溶贫、 MDS 、肝疾病 正细胞性 80-100 32-35 AA、HA、急性失血 小细胞 80 32 IDA、 铁粒幼、 低色素性

2、 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RBC生成减少 造血微环境异常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 三大病因 RBC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自身异常 出凝血疾病 失血性贫血 非出凝血疾病,贫血病因常见疾病,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蛇毒、疟疾、黑热病;化学药物毒物中毒;大面积烧伤,血浆渗透压改变,AA,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骨髓纤维化,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慢性病性贫血,ITP,血友病,严重肝病,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道出血,痔,妇

3、科疾病,三、按贫血的严重程度分类 贫血程度分为四级:以Hb(g/L)表示 轻度:90 中度:6090 重度:3059 极重度:30,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循环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内分泌系统症状,贫血的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睑结膜、口唇、舌及甲床 皮肤粘膜黄染:溶血性贫血、巨幼贫 皮肤干燥、毛发枯干、皮肤损害 疲乏、困倦、 软弱、无力,各系统表现,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肢端麻木。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舌炎、大便性状和规律的改变。 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月经失调、性功

4、能改变。 内分泌系统: 腺体功能紊乱,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等。,呼吸系统:活动后气急,呼吸加深加快。 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气短、心率加快。心脏听诊出现心律失常、杂音。严重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贫血性心脏病。,贫血的临床表现与以下因素有关: 引起贫血的疾病 贫血程度 速度 代偿与适应能力 体力活动 年龄等,治疗要点,1、对症治疗 重度贫血老年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对合并出血、感染、脏器功能不全者给予止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2、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 铁剂、VitB12、叶酸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雄激素、G(M)-CSF、EPO

5、脾切除;干细胞移植 原发病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护理,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 体内铁的减少是一个渐近性的过程,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统称为铁缺乏症。,病因及发病机制,1.IDA的主要原因: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成年男性和已绝经妇女每日铁需要量为1-2mg,一般饮食足够供给,除非有慢性失血;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铁量相对增加,如不补充高铁食物,容易引起IDA。,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

6、缺乏,影响铁吸收,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IDA。 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2)铁吸收障碍: 胃大部分切除术机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不足而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影响铁的吸收。此外,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重要多见的原因;反复小量失血可使体内储存铁逐渐耗竭,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月经过多、肠息肉、钩虫病、痔疮出血等可致IDA。,2.发病机制 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 2)红细胞内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如Hb生成减少,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严重时影响

7、粒细胞、血小板的生成。 3)组织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 可影响病人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力及病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还可引起粘膜组织病变及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临床表现,1.贫血表现 起病缓慢,有一般贫血的表现 如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吞咽困难,头晕耳鸣,甚至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率增快、心悸不适等。,2.组织缺铁的表现 1)精神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pica) 2)营养缺乏表现 如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皮肤干燥,指甲扁平;妇女可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3)粘膜损害的表现 约10%70%患者发生口角炎、舌炎,食道蹼。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缺铁不仅

8、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4)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3.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消化性溃疡、肿瘤、痔疮、妇女月经过多等疾病的相应临床表现。,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 (1)血常规及外周血细胞形态: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MCHC降低。白细胞正常和血小板可正常或轻度增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低。,(2)骨髓常规: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增多,其体积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

9、,即“核老浆幼”现象。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3) 骨髓铁染色:骨髓小粒中无含铁血黄素颗粒,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铁代谢:血清铁64.44 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12 g/L。 SF是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量的常用指标。,诊断标准,分型 IDA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缺乏(iron depletion,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及IDA。,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男性

10、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2)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 血清铁10.7mol/L(60g/dl),总铁结合力64.44mol/L(360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6)FEP0.9mol/L(50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mol/L(60g/dl)(全血)。,(7)SF14g

11、/L。 (8)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IDA。,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 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原因。 补充足够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贮存量至正常水平。,(一)病因治疗 IDA的病因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只有去除病因才能使IDA得以根治。病因治疗对纠正贫血的效果,速度及防止其复发均有重要意义。,(二)铁剂治疗,1. 口服铁剂 首选口服铁剂治疗,如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硫酸亚铁,服用元素铁(150200)mg/d,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铁剂需在饭后1h服用,(34)次/d。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由于牛奶中含

12、有较多的磷酸盐,影响铁剂吸收,不宜同服,碱性药物(碳酸氢钠、胃舒平等)可影响铁的吸收。,同时加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加强铁剂的吸收。,2. 注射铁剂,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 口服铁剂不能吸收,例如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 对口服铁剂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例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 慢性失血(铁)过多,口服铁剂不足以补充。 原患严重胃肠道疾病,口服铁剂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溃疡性结肠炎。 怀孕晚期伴严重IDA,急需治疗。,补铁总剂量(mg)=150(g/L)-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kg)0.33,成人首次剂量50mg

13、,如无不良反应,每日100mg 至总量完成。,治疗效果判断,口服铁剂有效者在服药34d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d可达到15%16%,半月后逐渐下降,此为网织红细胞反应。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服药一周后开始上升,平均每日可上升(1520)g/L,2周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增加(2030)g/L可做为铁剂治疗的有效指征。 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或直至血清铁蛋白恢复到50 ng/ml,以补足贮备铁。连服铁剂23周无效者,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3.输血治疗:对贫血症状严重,Hb60 g/L的患者;或有合并症者,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添加液红细胞。,中药治疗 主要有皂矾、山楂、陈

14、平、茯苓和甘草等。,护理诊断/问题,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有关。 口服粘膜损伤 与贫血引起口腔炎、舌炎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防治的知识。,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重度贫血、缺氧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2. 饮食护理 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心、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病人应保持均衡饮

15、食,不挑食、不偏食;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对于有口腔炎、舌炎的病人,避免进食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加强口腔护理。,3.心里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促进其配合治疗,能进行自我护理。告知可痊愈,对身体无不良影响。,4.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和粘膜、气促、头晕等症状有无改善,定期监测血细胞、血红蛋白、Ret、及铁蛋白灯,判断病人的贫血程度及药物疗效。观察贫血性心脏病人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如呼吸困难、心率过快、水肿等。,5. 对症护理 严重贫血病人应给予吸氧、改善组织缺氧症状。输血时速度亦慢,每小时少于1ml/kg,以

16、防诱发心力衰竭。,6.用药护理,(1)药物护理: 让病人了解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故应餐后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服铁剂同时忌饮浓茶及牛奶、咖啡、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以防影响铁的吸收;,服用促进铁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C,稀盐酸等。 服液体铁剂时使用吸管,以免牙齿被染色;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这是由于铁剂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变成硫化铁所致,应向病人说明以消除顾虑;,(2)注射铁剂的护理 铁剂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反应,如药物溢出使皮肤染色,注射部位局部疼痛,长期注射出现硬结;还可出现面部潮红、恶心、头疼、头昏、发热、荨麻疹、关节和肌肉疼、淋巴结炎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首次给药须用0.5ml作为试验剂量,1小时后无过敏反应遵嘱给予常规剂量治疗。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取“Z”型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需要深层肌肉注射,以促进吸收减轻疼痛。,健康教育,均衡饮食,不偏食,不挑食。在高危人群中开展防治IDA的卫生知识宣传,婴幼儿、妊娠后期、哺乳期妇女、胃切除者,可考虑预防性补充铁剂,每日10-20mg 铁。遵医嘱继续服铁剂,定期门诊复查。 铁剂治疗时间:直至血红蛋白正常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46个月,目的均是补足体内贮存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