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6037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77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文档资料.ppt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容,引言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dehydrated glucos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引言,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订合理的降糖方案。 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连续监测3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

2、HbA1c)。,内容,引言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dehydrated glucos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SMBG) 医院内血糖监测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方案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 患者教育 毛细血管血糖的局限性,自我血糖监测(SMBG),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

3、化研究所(NIC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进行SMBG。 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应用SMBG能改善代谢控制,有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医院内血糖监测,实验室生化仪对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进行检测 POCT方法 快速、简便、准确 POCT方法只能用于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不能用于诊断。 患者的血样类型、采血部位、血样红细胞压积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对血糖检测值均有一定的影响,需严格管理与质量控制。,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方案,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点 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见表-1,表-2 监测的频率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

4、包括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 血糖监测的治疗原则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患者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治疗 特殊人群 监测后血糖控制的目标,表1 各指南对自我血糖监测(SMBG)频率的建议,表2 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血糖监测的治疗原则,生活方式干预者 可根据需要有目的监测,指导饮食和运动 口服降糖药者 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d,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胰岛素治疗者 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 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

5、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 空腹血糖达标后,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 餐时胰岛素者应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血糖监测的治疗原则,特殊人群 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循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监测后血糖控制的目标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综合控制目标实施 特殊人群可实行较宽松的血糖控制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遵循2014年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的建议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血糖仪的准确性因素 准确性和精确性 干扰

6、性因素 生物酶、红细胞压积(压积越高,血糖越低)、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水杨酸、尿酸、胆红素、甘油三酯、pH值、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 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差异的因素 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与实验室数值较接近,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会略高于静脉血糖 全血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较实验室数值低12%左右,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与静脉血浆血糖较接近。 操作者技术因素,患者教育,血糖测试和记录 使用者的操作技术也是影响血糖测量结果精准性的关键因素,血糖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需规范患者的操作。 质量控制 新买的血糖仪、启用新的试纸条及血糖仪更换电池后需要仪器校准 毛细血管血糖数据管理

7、 血糖日志应包含血糖、饮食、运动等多方面信息 指导患者,毛细血管血糖的局限性,采血部位局部循环差,如休克、重度低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重度脱水及水肿等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毛细血管血糖检测; 针刺采血可能引起患者不适感; 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频率不足时,对平均血糖、血糖波动或低血糖发生率的判断应谨慎; 过于频繁的监测可能导致一些患者的焦虑情绪。,内容,引言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

8、1,5-dehydrated glucos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方法 HbA1c测定的标准化 HbA1c的临床应用 HbA1c检测的优势 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因素 HbA1c的局限性,HbA1c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HbA1c的检测方法 根据血红蛋白(Hb)所带电荷不同来区分A0与A1c,包括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血管电泳法、等电聚焦法等; 利用HbA1c与非HbA1c的分子结构差异来分别,多采用亲和色谱法和免疫化学方法

9、; HbA1c测定的标准化 目前应采用结合NGSP标准化的HbA1c结果来估测平均血糖水平; 参加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室间质评; HbA1c仍然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指标,要尽量避免HbA1c参考范围的变化。,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临床应用 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测1次; ADA和WHO发布HbA1c6.5%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我国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2%6.4%,以6.3%的证据为多,仍无标准。 HbA1c检测的优势 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 较静脉血糖更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情况,且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

10、的影响。 HbA1c实验室检测方法正在开始标准化。 一些非血糖因素影响HbA1c而引起的误差少见,如血红蛋白病。,HbA1c糖化血红蛋白,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因素 血红蛋白的更新速度、药物、种族差异、样本贮存时间与温度、某些疾病状态、妊娠。 HbA1c的局限性 检测结果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内容,引言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dehydrated glucos

11、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GA 糖化白蛋白,GA的检测方法 GA的正常参考值 GA的临床应用 GA检测的优势 影响GA检测结果的因素 GA检测的局限性,GA 糖化白蛋白,GSP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中葡萄糖与蛋白(约70%为白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 其结构类似果糖胺(FA),故将GSP测定又称为果糖胺测定。 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易受血液中蛋白浓度、胆红素、乳糜和低分子物质等的影响,特异性差。 GA 在GSP基础上进行的定量测定,是利用血清GA与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来表示GA的水平,去除了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检测

12、结果的影响。,GA 糖化白蛋白,GA的检测方法 HPLC法、固体酶法,至近年的液态酶法,乃至新近的干性酶法 GA的正常参考值 中国人GA 正常参考值为10.8%17.1%(2009年上海糖尿病研究所) 同期北京地区的研究显示GA 正常参考值为11.9%16.9% GA的临床应用 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近23周内 筛查糖尿病:GA17.1% GA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GA 糖化白蛋白,GA检测的优势 不受血红蛋白影响,GA较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况 影响GA检测结果的因素 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体脂含量(负性影响)、甲状腺激素 GA检测的局限性 GA反映较

13、短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 缺乏有关G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 GA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内容,引言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dehydrated glucos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呋喃葡萄糖的C-1脱氧形式,其含量在多元醇糖类中仅次于葡萄糖,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降低; 准确而迅速

14、地反映12周内的血糖控制情况,尤其是对餐后血糖波动的监测具有明显优越性 1,5-AG可作为辅助的血糖监测参数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缺乏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内容,引言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GA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1,5-AGAG 1,5-脱水葡萄糖醇(1,5-dehydrated glucose) CGM 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 动态血糖监测,CGM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 CGM的使用规范 准确性评判 动态血糖的正常参考值

15、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数据的注意点,CGM 动态血糖监测,CGM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 回顾性CGM (1)1型糖尿病; (2)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如每日3次以上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在SMBG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血糖波动大,出于对低血糖的恐 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的患者; (4)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5)患者教育,CGM 动态血糖监测,CGM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 实时CGM (1)HbA1c7%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

16、病患者,如有能力每日使用和操作仪器。 (3)有能力接近每日使用的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 (4)住院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CGM可以减少血糖波动,使血糖更快、更平稳达标,同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5)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CGM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6)非重症监护室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用实时CGM有助于血糖控制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CGM 动态血糖监测,CGM的使用规范 准确性评判 动态血糖的正常参考值 推荐24 h平均血糖值6.6 mmol/L,而24 h血糖7.8 mmol/L及3.9 mmol/L的时间百分率分别17%(4 h)、12%(3 h);平均血

17、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标准差(SDBG)分别3.9 mmol/L和1.4 mmol/L。 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数据的注意点 (1)在解读结果时应着重分析血糖的波动规律和趋势,并尽量查找造成血糖异常波动的可能原因,而不是“纠结”于个别时间点的绝对血糖值。 (2)每次的监测数据仅反映既往短时间(如72 h)血糖控制情况,不能将此时间窗扩大化。 (3)推荐采用“三步法”标准分析模式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数据,简要而言,即第一步分析夜间血糖,第二步看餐前血糖,第三步看餐后血糖,每个步骤先观察低血糖、后看高血糖,并找到具体的原因以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具体血糖监测方案举例,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胰

18、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23点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主要涵盖空腹、睡前血糖,必要时测餐后(表1)。,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 d空腹血糖,每2周复诊1次,建议复诊前1 d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建议复诊前1 d加测5个时间点血

19、糖谱(表2)。,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 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 d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2周复诊1次,建议复诊前1 d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表3)。,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短期强化监测方案: 短期强化血糖监测适用于:有频发低血糖症状;感染等应激状态;调整治疗方案等情况。监测方案为每周3 d,每天监测57个时间点血糖,包括餐前、餐后及睡前(表4)。在获得充分的血糖数据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可以减少到交替血糖监测方案(表5)。,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方案: 餐时配对方案建议每周3 d,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的血糖 水平(表6),帮助患者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