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8279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8.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脏猝死和心肺复苏-PPT文档.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猝死(SD) ACC/AHA/ESC定义(2006) 急性症状发生后1H内, 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的自然死亡 强调:自然发生,快速,不能预期 占人类总死亡:15%-20%(300万/年) 75%:为SCD 21世纪医学: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高度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心脏性猝死(SCD) 占心血管死亡:64% 心律失常引起: 88% 室性心动过速 62% 尖端扭转性室速 13% 心动过缓 17% 原发性室颤 8% 全球每年300万例 中国每年54.4万例(41.8/10万) CAD:20%-25%猝死为首发表现 ACS+EF:35%-50% AMI;30%-50%(2年内) HF:30%-60%(-级6

2、0%) DCM;50% HCM;常为首发症状 原发性心电疾病;死亡主要原因常为首发症状 SCD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90%;无先兆或前驱症状 75%:院外发生 95%:1内死亡 CPR成功:20% 冠造50% 无AMI:70% AMI非斑块破裂:20%30% 蚀损斑块:20%(女性,年轻) 病因 无结构性心脏病 原发性心电疾病(Brugadas, LQTs, PCCD, IVF, SQTs, NCPVD, 钠通道病) 特发性左室室速(ILVT) 右室流出道室速(ROVT) 心脏有结构异常: CAD+ACS DCM HCM ARVC 炎症性疾病 浸润性疾病 LVEF HF VA MVA 诱因

3、情绪异常 电解质紊乱:低K,低Mg 过劳 饱餐 气候突变 药物副作用:拟交感药,抗心律失常药, 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洋地黄,抗精神病药 SCD策略 筛选,监测,优化治疗心血管易损病人 (一年内SCD风险5%) 一级预防:SCD高危病人 二级预防:SCD复苏病人 正常人群 疾病人群 高危人群 心脏骤停 猝死 风险预测:猝死危险分层 现有评价方法:敏感性,特异性欠佳 目前尚无精确,可靠的评价指标 建议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心电生理指标:心肌易损 检验指标:血液易损 不稳定斑块:斑块易损 LVEF30%-35%:唯一公认预测SCD指标 电生理指标 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 早博后窦性频率震荡(HR

4、T) 缺血性J 波(J 波综合征) 心衰患者QRS130-150ms或LBBB 其他指标:DC, QT动态性,QTcd, HRV,心室晚电位, EPS 检验指标(易损血液) BNP,NT-proBNP, hs-CRP,NEFA, CD40L, PAI-1,D-2B PAPP-A,TpP,Lp-PLA2, 易损斑块 IVUS,VH-IVUS, OCT,NIR, DCT,64SCT,PET-CT, CAMRI 临床指标 左室射血分数 LVEF40%:高危人群的临界阈值 可独立预测SCD发生 是心衰患者SCD重要危险因素 测量简便,易于推广 识别SCD的敏感性有限 心电图指标 QRS时限 QRS12

5、0ms:与心衰全因死亡率增高 和SCD独立相关,但无RCT证实 暂不推荐作为SCD危险分层指标 QT间期与QT离散度 QT对SCD预测尚无定论 QTc与预后并无关联 不宜应用QT,QTc作为SCD危险分层指标 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 可识别心梗后危险人群: 阳性预测率7-40%,阴性预测率95% 该指标可识别SCD低危人群 不推荐常规应用识别SCD高危人群 短期心律变异性(HRV) HRV减少:MVA和SCD风险增加 目前关于短期HRV异常和SCD关联性数据有限 暂不推荐使用 动态心电图指标 VPB和NSVT 心梗后心功能不全: VPB,NSVT于SCD有关 LVEF35%:需要记录动态

6、心电图 LVEF40-50%:动态心电图不能获益 长期心率变异性(HRV) 是总死亡率预测因素 仅为非心律失常性死亡预测因素 心率震荡(HRT) 与死亡率增加有关 是一项较有潜力的危险分层指标 尚需进一步明确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运动试验和功能状态 运动耐力和心功能分级 心衰加重:总死亡率增高,但死于MVT下降 用于危险分层的价值尚待明确 心率恢复 运动后1分钟内心率恢复12次/分:与总死亡率下降 有关 运动后5分钟内出现VPB:与死亡风险有关 这些新型指标尚不足以指导分层 T波电交替(TWA) 有研究显示:TWA是SCD危险因素, 有助于危险分层 对临床实践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TWA联合其他预测

7、指标价值可能更大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 研究显示:BRS下降与MVA密切相关 在LVEF基础上:提供额外危险分层信息, 有助于冠心病SCD危险分层 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其临床价值 预警心脏性猝死的现代观点 提高猝死预警新技术的有效性(敏感性、特异性) 心率减速力测定:定量分析迷走神经张力 Tp-Tc间期测定:反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QRS波窄高综合征:无器质性心脏病猝死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特发性室颤密切相关 碎裂QRS波:为等位性Q波最新心电图表现 充分建立猝死危险分层与预警的现代意识 有效干预控制各种猝死影响因素,可减少猝死风险 评价 发生率:普通人群0.2%,无筛选价值 高危人群5%/年,为

8、筛选对象 筛选高危病人:方法,指标不尽完善 (阳性预测值低,敏感性低,特异性低) 阴性预测值意义阳性预测值意义 一级预防价值二级预防价值 SCD高危人群 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NICM) 左室射血分数(LVEF):35% 心电不稳定状态: ACS, 原发性电病(LQTS,Brgadas,ARVC,SQTS,IVF) 心肌急性炎症 心电风暴 大剂量,长期使用类AADs SCD重点筛选人群 SCD基本策略 上游治疗: 结构性心脏病 心衰 心律失常基质 (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 消除诱因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优化治疗(优化治疗(OMTOMT) SCD药物治疗 B 受体阻滞剂:

9、 唯一可改善预后,降低猝死率有效药物 多重作用机制 有效药物,靶剂量,长期使用:SCD 30% 螺内脂:严重心衰患者 SCD 20%-29% 胺碘铜:预防SCD 中性结果 除颤时间 生存率 2030s 几乎100% 50%,成本/效益) QRS70y,EF120ms, CABG, SVT(EPS) 心脏移植过度:心脏移植者20%死于等待供体 ICD+CRT(CRT-D):减少远期死亡率 问题: 术后并用胺碘酮:减少电风暴发作 植入ICD后两年:死亡24%30% ICD植入反指征: VT/VF病因可逆:AMI,电解质紊乱 终末期病人:自然病程6个月 精神病未控制者 不能控制的心速:常误触发ICD

10、放电 个人行为或社会因素不适宜植入ICD Electrical Therapy 3、体外自动除颤 器(AED) CPR:5% 25% 4、穿戴式除颤器( WCD) u1998年德国学者Auricchio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体外自 动除颤器,即穿戴式体外 自动除颤器(wearable cardioventer defibrillator,WCD) 自动除颤装置 ICD: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1980) 成功率85%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1999) 成功率25%50% WCD:穿载式除颤器(2002) 成功率75% 各具优势(各自特点,工作方式,适应症) 共同构建SCD一级、二级预防体系 适用于

11、不同情况的猝死高危患者 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 特发性左室室速 单形性室速 分支性室速 永久性室速 束支折返性室速 有益的尝试有益的尝试 有效的补充有效的补充 替代替代ICDICD后后AADAAD 可靠的治疗?可靠的治疗? SCD联合治疗 上游治疗 AAD ICD RFCA 心脏性猝死的干预 社区家庭教育与培训 全民CPR 科学研究工作 心脏急救 抗心律失常药物(AAD)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射频消融(RFCA) 今后任务 提高全社区的知晓度 进入21世纪心脏性猝死仍然是挑战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高危人群和患者 中国迫切需要普及心脏骤停的抢救知识及技术

12、医生对猝死及高危患者的认识迫切需要提高 极高危患者的仿治技术(ICD)推广 对高危患者治疗的投入大大增加 2010 AHA心肺复苏(CPR) 心脏病急救(ECC)指南 2010国际心肺复苏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 前言前言 前次(前次(20052005)心肺复苏指南距今已)心肺复苏指南距今已5 5 年,年,5 5年来出现了新情况:年来出现了新情况: 1 1、猝死呈现全球性升高趋势、猝死呈现全球性升高趋势 2 2、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差异性明显、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差异性明显 3 3、AEDAED已加入心肺复苏的救治中已加入心肺复苏的救治中 4 4、部分循证医学的结果与前截然、部分循证医学的结果与前截然 不同

13、不同 迫切需要新的指南 心脏骤停 现分为三期: 心电期:此期1-3min多有室颤,早期除颤高度有效 循环期:持续410min,需高质量心肺复苏(CPR) 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心脑氧合和预后 代谢期:10min后开始,疗效差, 长时间缺血引起代谢异常 心肺复苏新理念心肺复苏新理念20102010 技术关键: 早期除颤 有效按压 序贯心肺复苏序贯心肺复苏 CPRCPR电击电击CPRCPR血管活性药血管活性药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性低温治疗性低温 1010秒内识别启动秒内识别启动 第一目击者实施第一目击者实施 旁观者参与旁观者参与 组织复苏团队组织复苏团队 黄金黄金1010分钟分钟 铂金铂金3

14、 3分钟分钟 心肺复苏(CPR): A-B-C 更改为 C-A-B 2005年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2次) C:胸外按压 2010年 C:首先胸外按压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2次) 心肺复苏新理念2010 按压气道呼吸 CA B 基本生命支持基本生命支持 BLSBLS ABCCABABCCAB CPRCPR 高质量高质量CPRCPR:挽救生命的关键:挽救生命的关键 提高旁观者启动提高旁观者启动CPRCPR(5 5分钟内)分钟内) 鼓励只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无需行口对口呼吸鼓励只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无需行口对口呼吸 提高提高CPRCPR质量:质量: 胸外按压:胸外按压: 用力快速(用力

15、快速(100100次次/ /分),持续勿中断,分),持续勿中断, 按压深度按压深度5cm5cm,确保胸廓完全回弹,确保胸廓完全回弹, 检查脉搏检查脉搏1010秒,每秒,每2-32-3分钟轮换分钟轮换 电击治疗:电击治疗: 缩短最后一次按压至电击时间,电击前后不缩短最后一次按压至电击时间,电击前后不 间断按压(中断时间间断按压(中断时间 5 5秒)秒) 1、仰头提颏法2、托举下颌法(疑有外伤) 开放气道(A):两种方法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 ABCCABABCCAB 多按压,少通气 按压:通气 = 30:2 通气时间:每次约1s 潮气量:足够(500cc) 高级气道通气:1次/6-8s 与胸外按压不

16、同步 人工通气(B) 团队施救 单人施救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 ABCCABABCCAB 通气:避免过度,降低频率 过度通气威胁生命 (每次通气潮气量500ml) 尽可能气管插管 气管正压时间尽量缩短(通气时间1秒) 减压:提高认识,充分减压 减压不充分,胸内压持续升高, 心脑灌注压减少 连续波型CO2描记图:检测正确气管内插管位置 电击治疗电击治疗 (电除颤、电转复、起博)(电除颤、电转复、起博) 早期电除颤:CPR最基本治疗 应于心脏骤停:3分钟内进行 鼓励广泛布置公众使用的除颤器(AED) 首选双向电除颤,初始能量(120-200J),后续能量应增加 采用一次电击方案 不建议除颤前CPR,应

17、同时进行 (5分钟者;应先CPR2分钟) 胸前捶击 暂无除颤器 证实室速(包括无脉性) 不应延误心肺复苏和电击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 ABCCABABCCAB 要点: n 正中线、胸骨下1/3 n 垂直距胸壁20cm n 用力、1次 BLS初期目的 自主循环恢复(ROSC) 器官灌注达最佳状态 院外患者:及时转至具有综合治疗条件的医院 院内患者:转至CCU,ICU 高级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ALSALS) 强调高质量CPR重要性 连续波型CO2描记图:及时评估CPR效果 重视多项生理指标监测: 评估CPR质量,自主循环恢复情况 其他相关操作:不应影响胸外按压进行 CPRCPR成功后持续管理成功后

18、持续管理 (停搏后集束化综合处理)(停搏后集束化综合处理) 正确合理的综合管理:可提高复苏后长期生存率 管理模式:全面性、结构性、综合性、多学科协作 力争心肺功能与重要器官灌注达到最佳状态 应包括:心血管,呼吸,神经,肾脏等多方面生命支持 治疗性低温: 降低核心体温:减轻心脑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 轻、中度低温(32-34) 尽早启动,维持24小时 预防寒颤,维持足够灌注压 积极预防和治疗:多器官功能损害 纠正可逆性相关因素: 低血容量、缺氧、酸中毒、 高钾或低钾、中毒、 肺梗死、冠脉事件、低温、张力气胸 过度氧疗可能有害:血氧饱和度94%,减少吸氧 浓度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证据缺乏,有待探索

19、 血管活性药 肾上腺素:可能提高CPR成功率 大剂量禁忌(每3-5分钟静注1mg) 加压素:可作替代药物,但未能提高出院率 阿托品:无证据可改善愈后 (每分钟静注1mg,总量3mg) 抗心律失常药 缺乏循证资料或专家共识 不推荐常规预防使用: AADs;MgSO4; 纤溶剂 VT/VF: 首选胺碘酮 (静注150-300mg) 次选利多卡因 (初始剂量1-1.5mg/kg) 腺苷 (单型持续宽QRSVT) 心肺复苏持续时间 最佳持续时间:尚无定论 各医院掌握的标准:有很大差异 适当延长持续时间: 对高危复苏患者可能有益 个体化策略: 心脏骤停基础病因可逆, 应适当延长复苏时间 (10分 12分25分) 早期 识别与呼叫 早期 CPR 早期 除颤 早期 有效的 ALS 心脏骤 停后综 合处理 + + 急救成人生存链: 加强及四步变五步 1. 优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灌注 2. 恰当转运 3.治疗ACS 和其他可逆病因 4. 低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 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 小小 结结 心肺复苏 ABCCAB 急救成人生存链: 加强及四步变五步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