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0153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19.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脑mri常用解剖》-文档资料.ppt(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n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半球、间脑、脑干( 中脑、脑桥、延髓)与小脑。 1、大脑 n1.脑沟 n2.脑叶 n3.脑回 n4.大脑结构 1.1.1 大脑半球外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n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外侧沟、额上沟、额下沟、 颞上沟、颞下沟、顶内沟。 枕前切迹 脑叶 脑回 顶后回 1.1.2 大脑半球内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n扣带沟、扣带沟缘支、顶枕沟、距状沟。 海马沟 大脑半球内侧面主要脑沟、脑回 中央沟扣带沟缘支 顶枕沟 距状沟 舌回 楔叶 额叶 扣带沟 胼胝体沟 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 胼胝体 扣带回 胼胝体下区 1.1.3 大脑半球底面主要脑沟、结构 n嗅沟、枕颞沟、侧副沟、海

2、马沟。 H形沟 1.1.4 大脑半球主要的脑沟 n中央沟在26周胚胎脑表面即可出现,是大脑半 球外侧面最明显、最主要的脑沟,为大脑半球 外侧面的中部一条冠状走行的脑沟。 n外侧沟是大脑半球外侧面恒定不变的、最主要 的界标性脑沟,为大脑半球外侧面一条由前下 向后上走行的脑沟。 n顶枕沟是大脑半球内侧面后部一条较深的、由 后上向前下走行的脑沟,起自枕极内前部,下 至胼胝体压部附近与距状沟相吻合。 1.1.4.1 中央沟的确定 n横断位: 在脑顶部,中央沟是恒定(或唯一)与大脑纵裂相 交的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沟。 中央前、后沟伴行征,在脑顶部,中央沟是大脑半 球外侧面最深的脑沟,且有两条脑沟(中央前、

3、后 沟)与之伴行。 宽带征,中央前回的厚度明显大于中央后回。 额上沟中央前沟征,指额上沟后端与中央前沟以 直角相交的征象,多位于脑顶部,中央沟是该征象 后方的第一条脑沟,为判定中央沟的间接征象。 n正中矢状位:位于扣带沟缘支前方的第1条脑沟。 横断位中央沟征象 与大脑纵裂相交的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沟 横断位中央沟征象 中央前、后沟伴行征 宽带征 额上沟中央前沟征 矢状位扣带沟缘支前方的第1条脑沟 扣带沟缘支中央沟中央后回中央前回 横断位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绿色箭头为中央沟,金色箭头为外侧沟,褐色箭头为顶枕沟。 1.2 大脑半球的分叶 n左、右大脑半球以大脑纵裂为界 n额叶、顶叶以中央沟为界

4、n顶叶、枕叶、颞叶以外侧沟、顶枕沟、顶枕沟 与枕前切迹连线、以及此连线中点与外侧沟末 端的连线为界。枕前切迹:是指位于大脑半球 外侧面、枕极前下缘4cm处。 n岛叶是隐藏于外侧沟深部最小的、高度发达的 三角形脑叶,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为岛盖( 额叶、顶叶、颞叶的岛盖部分)所掩盖。 1.2.1 岛叶图示 岛中央沟 岛长回 岛短回 岛叶环形沟前部 岛环形沟上部 岛环形沟后部 额叶 顶叶 颞叶 岛阈 1.3 大脑半球的脑回 n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回 n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回 n大脑半球底面的脑回 1.3.1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脑回 n额叶中央前沟与中央沟之间的部分为中央前回 ,额叶前部以额上沟、额下沟分为

5、额上回、额 中回、额下回。 n顶叶由中央后沟、顶内沟分为中央后回、顶上 小叶、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分为缘上回(包绕 外侧沟末端)、角回(包绕颞上沟末端)、顶 后回。 n颞叶以颞上沟、颞下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 颞下回,颞叶的前端称为颞极。 1.3.2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回 n额叶以中央沟分为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前部 。 n顶叶以中央沟、扣带沟缘支分为中央旁小叶后 部、楔前叶。 n枕叶以距状沟分为楔叶、舌回。 n扣带沟与胼胝体之间为扣带回,其后下部位于 胼胝体压部下方部分称为扣带回峡。 1.3.3 大脑半球底面的脑回 n额叶眶面以嗅沟分为直回、眶回;嗅沟外侧部 为H形沟,眶回可分为前、后、内、外眶

6、回。 n颞叶以枕颞外侧沟、侧副沟(又称枕颞内侧沟 )、海马沟分为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海 马回,海马回的前端膨大,并绕海马沟的前端 而弯曲,称为(海马)钩。 1.4 大脑半球的结构 n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仅有1/3露在 表面,余2/3埋在脑沟里,含有大量的神经元细胞。 n在大脑皮质的深面为白质,包括有髓神经纤维和神经 胶质,神经纤维包含:联系同侧各部皮层的联络纤 维;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连合纤维;包括胼胝体、 前联合、后联合;联系皮层与皮层下结构的投射纤 维,包括内囊、外囊、最外囊及穹窿等。 n双侧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内有数个灰质核,且位于脑底 ,故称基底神经节(核),包括尾状核、

7、豆状核(壳 核、苍白球)、屏状核、杏仁核,还包括位于中脑间 脑区域的红核、黑质、未定带、丘脑底核(Luys氏体 )。 1.4.1 大脑半球的主要结构 n基底节区是指基底神经节(核)及其邻近区域 的结构。 n在胼胝体背侧作水平断面,大脑半球的白质呈 半卵圆形,故称半卵圆中心(狭义);它位于 大脑半球的皮质内、居大脑皮层与中央灰质核 之间(广义) ,主要由皮质运动区发出向下 集中于内囊的运动性神经纤维、自下向上行经 内囊而分散到个皮质感觉区的感觉性神经纤维 所组成。 n大部分传入和传出的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的 大脑皮层,此部分纤维称为放射冠。 基底节区横断位图示 基底节区MRI 基底节区冠状位图示

8、 基底节区冠状位MRI 半卵圆中心MRI 2、间脑 n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邻内囊,内 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间脑与大脑的分界 为室间孔和视交叉上缘的连线,此线也是其前 界;间脑与中脑的分界是后连合至乳头体后缘 的连线,此线为其下界,包括后连合、乳头体 。 间脑结构 n背侧丘脑 是间脑的主体,后部膨大为丘脑枕 ,丘脑枕下外方的隆起为内、外侧膝状体(即 后丘脑)。 n上丘脑 包括缰连合、后连合、松果体、丘脑 髓纹和第三脑室顶。 n下丘脑 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柄、乳头 体、后穿质。 n底丘脑 间脑与中脑的移行区。 3、脑干 n包括中脑、桥脑、延髓 脑干腹面图示 脑干背面图示 3.1

9、中脑 n上界为视束,下界为中脑桥脑间沟。 n主要由四叠体(又称中脑顶盖)、大脑脚、脚 间窝、动眼神经等组成。 n四叠体为中脑导水管背侧的部分,上丘为视觉 反射中枢,下丘为听觉反射中枢。 n大脑脚由锥体束即皮质桥脑束组成,为内囊的 延续部分。 3.2 脑桥 n上界为中脑脑桥间沟,下界为脑桥延髓间沟。 n主要由桥脑基底部、桥臂、三叉神经、展神经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桥小脑角组成。 n脑桥小脑角:桥脑的腹侧面隆起下缘的外侧与 邻近的小脑所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三叉神 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通过此区。 3.3 延髓 n上界为脑桥延髓沟,下界为枕骨大孔。 n主要为锥体、橄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10、神经、舌下神经等组成。 n延髓上部在前正中裂两侧的一对棒状隆起,称 为锥体,其深部有下行的皮质脊髓束(锥体束 )通过。 n皮质脊髓束大部分纤维在延髓下端经锥体交叉 越边到对侧下行,组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 纤维不交叉,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4、小脑 n小脑位于后颅窝,大脑枕叶、小脑幕的下方, 延髓、桥脑的后方,与脑干以小脑上、中、下 脚(即结合臂、桥臂、绳状体)相连。 n由双侧小脑半球以及连接半球的蚓部组成。 n小脑有皮质和白质构成,皮质覆盖于表面,仅 有1/6显露于半球表面,皮质深部为白质,称 小脑髓质。 n原裂将小脑分为前叶、后叶。 n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半球的下面,下蚓部的两 侧,紧邻延髓。

11、 5、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 n脑室系统主要由双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组成;此外,尚有发育变异的第五、第六脑 室。 n侧脑室中央部后端与后角、下角结合部成三角 形,称三角区。 n第四脑室向上以中脑导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向下通脊髓中央管,经正中孔、外侧孔( Luschka 孔)通向蛛网膜下腔。 n蛛网膜下腔是指位于软脑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 腔隙;脑蛛网膜下腔较深的部位叫脑池。 5.1 第五、第六脑室 n第五脑室 为发育上的变异,位于两侧透明隔 之间,又称透明隔间腔。 n第六脑室 也为发育变异,位于第五脑室后方 ,又称威革(Vergae)氏腔、穹窿脑室;第六 脑室极少单独存在,常同时有第五脑室

12、,此二 间隙可相通。 5.2 脑池的名称及部位 n腹侧脑池 正中不成对脑池:延池、桥池、脚间池、交叉池、终 板池。 旁正中成对脑池:脑桥小脑角池、大脑脚池、侧裂池 。 n背侧脑池 n正中位脑池:小脑下池、枕大池、小脑上池、四叠 体池(又称大脑大静脉池)、帆间池(又称中间帆腔 、第三脑室上池)、胼胝体周缘池、纵裂池。 n旁正中成对脑池:环池、侧裂池。 5.3 脑脊液循环图示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 中央沟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叶 大脑纵裂大脑镰 大脑上静脉 上矢状窦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2 大脑纵裂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中央沟 中央前沟 中央后沟 大脑镰 额叶 顶叶 扣带沟缘支 上矢状窦

13、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3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大脑纵裂 顶下小叶 中央沟 中央前沟 中央后沟 额上沟 额中回 额上回大脑镰 顶内沟顶上小叶 扣带沟缘支 上矢状窦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4 上矢状窦 楔前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额上回 额中回 扣带沟缘支 大脑镰大脑纵裂 额上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下小叶 顶上小叶 顶内沟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5 楔前叶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小叶 顶上小叶 上矢状窦 额中回 额上回 大脑镰 大脑纵裂 额上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扣带沟缘支 顶内沟 顶枕沟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6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沟 扣带沟 中央沟中央前回 中央

14、后沟 顶内沟 顶枕沟 大脑镰大脑纵裂 额上回 额中回 扣带回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楔叶 上矢状窦 楔前叶 半卵圆中心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7 额上沟 额下沟 扣带沟 外侧沟 顶枕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扣带沟 大脑镰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上矢状窦 楔叶 顶上小叶 缘上回 扣带回 中央后回 中央前回 楔前叶 大脑纵裂半卵圆中心 顶后回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8 扣带沟 胼胝体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后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楔前叶上矢状窦 额上回 额内侧回 额中回 扣带回 额下回 胼胝体 楔叶 枕叶 顶后回 缘上回 中央后回 中央前回 大脑镰大脑纵裂半卵圆中心

15、扣带沟 楔前叶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9 额上沟 扣带沟 额下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外侧沟 胼胝体沟 扣带沟 顶枕沟 中间帆腔 穹窿 上矢状窦 前纵裂池 额上回 额中回 扣带回 尾状核体部 额下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缘上回 角回 楔前叶 枕叶 楔叶 胼胝体侧脑室 顶后回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0 距状沟 顶枕沟 额下沟 额上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外侧沟 颞上沟 颞下沟 楔叶 舌回 扣带回 角回 缘上回 中央后回 中央前回 尾状核头 透明隔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背侧丘脑 枕叶 侧脑室 胼胝体豆状核岛叶 中间帆腔 胼胝体沟 大脑内静脉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1 颞上沟 顶枕沟 距状沟

16、 中央沟 额上沟 额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扣带回 舌回 枕叶 外侧沟 楔叶 中央后回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下回 额中回 穹窿柱 透明隔 内囊 屏状核 豆状核尾状核头胼胝体室间孔 岛叶第三脑室下矢状窦上矢状窦侧脑室大脑内静脉 背侧丘脑 额下沟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2 枕颞外侧沟 距状沟 颞上沟 额上沟 额下沟 外侧沟 舌回 楔叶 颞下沟 颞下回 颞中回 颞上回 中央前、后回 岛叶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海马伞 松果体 穹窿柱 侧脑室 上矢状窦下矢状窦 尾状核头 内囊壳核透明隔扣带回苍白球 丘脑间粘连背侧丘脑 胼胝体 第三脑室 大脑内静脉 扣带回峡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3 枕颞内侧沟 颞上沟

17、 岛叶 额下沟 外侧沟 颞下回 枕叶 颞中回 颞上回 距状沟 枕颞外侧沟 舌回 第三脑室 侧脑室额角 额上回 上矢状窦 扣带回峡 下矢状窦底丘脑四叠体上丘 前连合 内囊 额上沟 海马旁回 胼胝体下区 尾状核头豆状核 额中回 额下回 后连合 基底静脉 侧脑室 颞下沟 楔叶 海马伞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4 额底H形沟 颞上沟 中脑导水管 枕颞外侧沟 枕颞内侧沟 外侧沟 距状沟 舌回 枕叶 颞上回 颞中回 大脑脚 侧脑室颞角 乳头体 海马回 灰结节 终板 视束 第三脑室额叶眶回额叶直回 楔叶 上矢状窦 直窦 小脑上蚓部 四叠体下丘 颞下回 红核黑质 海马旁回 颞下沟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5 枕颞

18、内侧沟 枕颞外侧沟 嗅沟 距状沟 海马沟 海马钩 颞上回 颞中回 枕叶 小脑 舌回 外侧沟 额叶直回 额叶眶回 海马回 海马旁回 中脑第四脑室 直窦 上矢状窦 视交叉 颞下回 颞下沟 侧脑室颞角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6 枕颞内侧沟 枕颞外侧沟 额叶眶回 窦汇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 额叶直回 视神经 海马钩 颞中回 颞下回 小脑上脚 枕叶 嗅沟 颞下沟 颞上回 小脑 海马回 侧脑室颞角 脑桥 颞极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7 枕颞内侧沟 枕颞外侧沟 枕极 枕叶 颞下回 颞中回 侧脑室颞角 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 海马回 小脑上脚 小脑 脑桥 颞极 脑桥小脑角区 三叉神经 海绵窦 第四脑室 脑部主要结

19、构横断位 18 枕颞内侧沟枕颞外侧沟 海绵窦 第四脑室 小脑蚓部 颞中回 颞中回 脑桥 桥臂 小脑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9 颞叶 面听神经 第四脑室 小脑 延髓 脑桥基底部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20 小脑下蚓部小脑扁桃体 延髓 小脑 前内侧沟前外侧沟 锥体 橄榄体 前正中裂 延髓层面局部放大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后中间沟 后正中裂 前外侧沟 前内侧沟 前正中裂锥体 橄榄体 后外侧沟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21 小脑溪 延髓 第四脑室 小脑扁桃体 小脑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22 延髓 小脑 小脑扁桃体 中央管 颞叶冠状位MRI 橙色箭头:颞上沟 绿色箭头:颞下沟 红色箭头:枕颞外侧沟 粉色箭头:枕

20、颞内侧沟,即侧副沟 脑部矢状位MRI的主要结构 1 扣带沟 扣带回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扣带沟缘支胼胝体沟顶枕沟 距状沟 水平裂 小脑后叶 原裂 小脑前叶 舌回 楔叶 楔前叶 四叠体胼胝体丘脑间粘连 灰结节 乳头体 穹窿 延髓第四脑室 视交叉 中脑导水管 脑桥 垂体 漏斗柄 额叶 穹窿柱 侧脑室 前联合 第三脑室 结合臂 蝇状体 小脑扁桃体 终板 终板旁回 胼胝体下区 中央旁小叶 中间帆腔 脑部矢状位MRI的主要结构 2 中央后回中央沟中央前回扣带沟缘支楔前叶 顶枕沟 距状沟 扣带沟 胼胝体沟 胼胝体 侧脑室 第三脑室室脑桥延髓第四脑室 舌回 小脑半球 扣带回 额叶 室间孔穹窿 楔前叶

21、 脑部矢状位MRI的主要结构 3 扣带回峡 舌回 距状沟 楔叶 小脑半球桥臂背侧丘脑尾状核 扣带回 扣带沟 额叶侧脑室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扣带沟缘支楔前叶 顶枕沟 穹窿海马钩 脑部矢状位MRI的主要结构 4 杏仁体 穹窿顶叶顶枕沟 距状沟背侧丘脑海马沟豆状核尾状核 海马伞 枕颞内侧回 小脑 舌回 楔叶 侧脑室穹窿 中央沟胼胝体内囊 额叶 中央后回中央前回 中央后沟中央前沟 海马旁回 脑部矢状位MRI的主要结构 5 枕颞外侧沟 中央后回 中央前回 岛中央沟 额叶 岛环形沟后部 岛环形沟前部 颞极侧脑室颞角 中央沟 中央前沟 中央后沟岛环形沟上部 岛短回岛长回 枕叶 枕颞外侧回 脑部矢状位M

22、RI的主要结构 6 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叶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中央前沟中央沟 中央后沟 外侧沟垂直部 颞上沟颞下沟外侧沟水平部 6、脑血管 n包括脑动脉、静脉、静脉窦。 脑动、静脉PC-MRA 脑血管的特点 n1、两种来源: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 者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氏环。 n2、行程弯曲:进入颅腔的动脉其行程均极度弯曲, 是脑动脉无搏动的主要原因。 n3、管壁较薄:脑动脉壁很薄,类似颅外同等大小的 静脉。 n4、两种分支: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供应皮质和 浅层髓质)和中央支(供应基底核、内囊及间脑), 两者均自成体系,互不吻合。 n5、动、静脉多不伴行:脑的动脉和静脉多

23、不伴行。 n6、无完整的静脉瓣: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无完整的静 脉瓣,但在某些部位(如上矢状窦的静脉入口处)却 有能起导流作用的瓣状结构存在。 n7、构成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与神经元间隔有血脑 屏障,但在下列区域缺乏血脑屏障:松果体、下丘脑 的正中隆起、垂体后叶、延髓极后区、后连合、终板 和脉络丛等。 n8、与颅骨脑膜血供无关:脑的血供来自颈内动脉与 椎动脉,颅骨脑膜血供来自颈外动脉,两者彼此无关 。 n9、部位不同血供不同:脑浅层的动脉有丰富的吻合 ,皮质血供比髓质丰富。 n10、毛细血管密度不一:毛细血管于不同脑区疏密不 一,其密度与突触和神经毯数量呈紧密的平行关系。 n11、血液平衡池:皮质

24、动脉在软脑膜内形成丰富的吻 合,在功能上可视为脑表面的“血液平衡池”。 n12、血管变异多:脑血管的变异甚多,尤其是脑底动 脉环。 6.1 脑动脉系统 n包括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 n以小脑幕为界,幕上结构接受颈内动脉系和大 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幕下结构接受椎-基底 动脉系的血液供应。 脑动脉TOF-MRA 脑动脉CE-MRA 6.1.1 颈内动脉系统 n颈内动脉的行程和分段 1、颅外段(颈段):直且无分支。 2、颅内段:一般分其为五段。 岩骨段( C5,又称颈动脉管段或神经节段) 海绵窦段( C4) 膝段( C3)在与海绵窦段移行区发出眼动脉 床突上段(C2,视交叉池段) 终段(C1,

25、后膝段),此段短,发出后交通 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 C4 、C3 、C2段通常合称为颈内动脉虹吸部。 颈动脉、脑动脉CE-MRA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n1. 眼动脉:自C3段发出,经视神经管入眶。 n2.后交通动脉:自C1段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 合。 n3.脉络丛前动脉:自C1段发出,经脉络裂入侧 脑室下角,供应脉络丛。 n4.皮质支:供应海马和钩。 n5.中央支:供应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和苍白球等 ;其特点是口径细、行程长,易发生栓塞,所 以临床上苍白球和海马发病较多。 6.1.1.1 大脑前动脉 1. 行程和分段: A1 段(水平段) A2 段(上行段) A3 段(膝段) A4 段(胼周段)

26、A5 段(终段,即楔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解剖图示 n1.胼周动脉 n2.胼缘动脉 n3.额极动脉 n4.眶额动脉 n5.大脑前动脉 n6.胼胝体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动脉分布图示 大脑前动脉 眶额动脉(额 底内侧动脉) 额极动脉、额 前内侧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中央旁动脉 额中、后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胼胝体动脉 大脑后动脉 颞下中间动脉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距 状沟动脉 大脑前动脉PC-MRA 楔前动脉中央旁动脉额后内侧动脉额中内侧动脉 额前内侧动脉 额极动脉 眶额动脉(额 底内侧动脉) 大脑前动脉TOF-MRA 2. 分支及分布 2.1 皮质支,包括额底内侧动脉、额前内侧动脉 、

27、额中间内侧动脉、额后内侧动脉、胼周动脉 、中央旁动脉、楔前动脉,供应顶枕沟以前的 半球内侧面及额叶底面的一 部分,额、顶二叶 上外侧面的上部。 2.2 中央支,即内侧豆纹动脉,包括:返支,即 Heubner 动脉,供应壳、尾状核头及内囊前下 部; 2.3 基底支,供应视交叉和下丘脑。 大脑前动脉变异 n1、大脑前动脉主干的变异 n侧侧吻合:两侧大脑前动脉走至中线后直接 衔接,形成侧侧吻合,无前交通动脉连接。 n起源变异:一侧颈内动脉发出左、右两侧大 脑前动脉,另一侧颈内动脉缺少大脑前动脉。 n粗细异常:两侧大脑前动脉粗细相差悬殊, 其中细小侧半球内侧面的血液可由粗大侧动脉 代偿供应。 n支数异

28、常:一侧大脑前动脉为两支或两支以 上。 大脑前动脉变异A2段侧侧吻合呈单干,远端分为两支 大脑前动脉起源变异,右侧A1段缺如 大脑前动脉变异粗细异常,右侧A1段纤细 大脑前动脉变异支数异常,右侧A1段2支 大脑前动脉变异支数异常,右侧A2段2支 大脑前动脉变异支数异常,左侧A1段2支 大脑前动脉变异支数异常,右侧A2段2支并 绕行左侧A2段,之后又分为2支 n2、前交通动脉变异 n支数变异:缺无、或两条甚至三条。 n形状变异:呈Y形、V形,或呈一个或几个 小窗形。 n胼胝体中央动脉:各别情况下,前交通动脉 发出的一细小分支,多呈直角发出,绕胼胝体 膝部向后,供应大脑内侧面。 前交通动脉TOF-

29、MRA 前交通动脉粗大 前交通动脉支数变异缺如 前交通动脉形状变异呈“V”形 前交通动脉形状变异窗状吻合 前交通动脉形状变异筛孔状吻合或多个窗状吻合 前交通动脉变异胼胝体中央动脉 纹状体丘脑动脉分布示意图 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 丘纹动脉 基底支 内侧豆纹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脉络丛后动脉 尾状核尾 杏仁体 脉络丛 背侧丘脑 尾状核头 豆状核 外侧豆纹动脉 6.1.1.2 大脑中动脉 n1. 行程和分段 M1 段,水平段(眶段),行于额叶眶面于颞 极之间,此段发出外侧豆纹动脉。 M2 段,回转段(岛叶段),呈“U”形回绕岛叶 前端(岛阈)。 M3 段,外侧裂段,走行于外侧沟内

30、。 M4 段,分叉段,在外侧沟上端分叉为角回动 脉、颞后动脉的一段。 M5 段,终段,一般指角回动脉。 n2. 分支与分布 2.1 皮质支:额底外侧动脉、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顶后动脉、颞极 动脉、颞前动脉、颞中间动脉、颞后动脉、角 回动脉,主要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 和岛叶。 2.2 中央支:即外侧豆纹动脉,供应前连合外 侧部、壳的大部、苍白球外侧段、内囊的上半 及附近辐射冠、尾状核的头和体等。此组动脉 是供应纹状体和内囊的主要动脉,容易破裂出 血,故称为脑出血动脉。 大脑中动脉解剖图示 n1.大脑中动脉 n2.颞前动脉 n3.豆纹动脉外侧组 n4.颞中动脉 n5.

31、颞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图示 角回动脉 顶后、中央后沟动脉 颞后动脉 颞中动脉 颞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额前内侧动脉 额底外侧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 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和中央支图示 大脑中动脉变异 n主干类型:大脑中动脉主干在外侧沟处可呈 双干、三干或四干,其皮质支随干而变异,其 发出点亦可出现某些变异。 n分支变异:中央前沟动脉、中央沟动脉和中 央后沟动脉总称额顶升支,一部分仍者上支先 共成一干、或两支共成一干。 大脑中动脉TOF-MRA 分叉段终段/角回动脉 外侧裂段 分叉段终段/角回动脉 外侧裂段回转段水平段 大脑中动脉单干型 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变异(双干型) 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变

32、异(双干型) 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变异(双干型) 6.1.2 椎-基底动脉系 n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属支 6.1.2.1 椎动脉 n1. 行程和分段 V1 段,横突孔段 V2 段,横段,从枢椎横突孔开始 V3 段,寰椎段 V4 段,枕骨大孔段 V5 段,颅内段 n2. 颅内段主要分支 脑膜支:12支; 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延髓动脉: 13支; 小脑下后动脉:走行弯曲,易生血栓。 6.1.2.2 基底动脉 主要的分支: n小脑下前动脉 n内听动脉 n脑桥动脉 n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正面解剖 n1.基底动脉 n2.椎动脉 n3.小脑上动脉 n4.小脑下前动脉 n5.小脑下后动脉 基底动

33、脉侧面解剖 n1.基底动脉 n2.椎动脉 n3.小脑上动脉 n4.小脑下前动脉 n5.小脑下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TOF-MRA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基底动脉 6.1.2.3 大脑后动脉 n1. 行程和分段 P1 段(水平段),指基底动脉终端发出后,在脚间 池、环池内水平向外侧移行的一段。 P2 段(纵行段),P1段以后,转折向后上方行走。 P3 段,为大脑后动脉发出颞支的一段。 P4 段,进入距状沟后,发出的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 脉。 n2. 皮质支:颞下前动脉、 颞下中间动脉、颞下后动 脉、距状沟动脉、顶枕动脉,主要供应颞叶的底面和 内侧面以及枕叶。 n3

34、. 中央支(穿动脉):主要供应脑干、背侧丘脑、下 丘脑、外侧膝状体。 大脑后动脉变异 n起源变异:大脑后动脉发自颈内动脉,可一 侧或双侧,亦称胚胎型起源变异。 n支数变异:一侧有两支大脑后动脉;可一支 起自颈内动脉,一支起自基底动脉,此种情况 下,从基底动脉发出的动脉管径一般较细小。 n管径不对称:双侧大脑后动脉粗细不均。 n分支异常:从大脑后动脉发出小脑上动脉。 n动脉干窗:偶见大脑后动脉干上有“小窗”。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内侧面图示 大脑前动脉 眶额动脉(额 底内侧动脉) 额极动脉、额 前内侧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中央旁动脉 额中、后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胼胝体动脉 大脑后动脉 颞下中间动脉

35、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距 状沟动脉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底面图示 眶额动脉(额 底内侧动脉) 额外侧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 颞下前动脉 颞下中间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距 状沟动脉 大脑后动脉TOF-MRA P1段P2段 P1段 P4段 P3段 P2段 P3段 P4段 6.1.3 Willis动脉环 n1、组成与位置: 位于颅底、鞍上,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 头体,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段与前、 后交通动脉组成。 n2、大脑后动脉(PCA)发育变异: 胚胎性PCA属于一种变异,是指后交通动脉 管径大于同侧PCA的P1段或同侧P1段缺如。 n3、Willis环

36、发育不良判定标准: n 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 PCOA)本身常较细小,而直径0. 5mm 者就可发挥侧支循环功能,因此规定在 MRA上观察到者为存在且发育正常。 nPCA 的P1段发育不良为一侧P1段管径 对侧P1段的1/2。 n大脑前动脉(ACA)的A1段发育不良为 一侧ACA的A1段管径对侧A1段的1/2 。 n4、Willis环的类型: n型:Willis环完整,指Willis环各组成血管均存在。 n型:Willis环前循环完整后循环不完整,指前循环 各组成血管均存在,而后循环各组成血管至少有1 支 未见显示。 n型: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后循环完整,指后循环 各组成

37、血管均存在,而前循环各组成血管至少有1支 未见显示。 n 型:Willis环前、后循环均不完整,指前、后循环 各组成血管均至少有1 支血管未见显示。 每种类型根据各组成血管发育情况又分成4 个亚型: (a) 典型亚型,(b) 变异亚型,(c) 发育不良亚型,(d) 混合亚型。 左侧大脑后动脉起源先天性变异(胚胎型) 右侧大脑后动脉起源先天性变异(胚胎型) 双侧大脑后动脉起源先天性变异(胚胎型) 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未见显影 双侧大脑后动脉起源先天性变异(胚胎型) 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显影 Willis动脉环、脑底动脉图示 小脑下后动脉脊髓前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前交

38、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 舌下神经 外展神经 脑桥动脉 视神经 垂体 动眼神经 舌咽、迷走、副神经 脊髓后动脉 迷路动脉 6.2 脑静脉系统 n包括大脑静脉、小脑静脉以及脑静脉窦。 脑静脉CE-MRV 6.2.1 大脑静脉 n分为浅、深两群 n大脑浅静脉主要收集大脑皮质的静脉血。 n大脑深静脉主要收集大脑半球髓质(包括内囊 )、基底神经节、间脑及脑室脉络丛等大脑深 部的静脉血。 6.2.1.1 大脑浅静脉 n大脑背外侧面的浅静脉: n大脑上静脉:812条,收集大脑背外侧面和 内侧面血液,注入上矢状窦。 n大脑中浅静脉:13条,收集大脑外侧面外

39、 侧沟附近区域血液,注入海绵窦;与大脑上、 下静脉间有较多吻合支,可经上吻合静脉( Trolard 静脉)注入上矢状窦,经下吻合静脉( Labbe静脉)注入横窦。 n大脑下静脉:17条,收集大脑半球外面下 部和半球下面血液,主要注入横窦、岩上窦。 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图示 下吻合静脉 (Labbe静脉 ) 大脑中浅静脉 大脑下静脉 大脑上静脉 上吻合静脉 (Trolard静脉) 上矢状窦 横窦 乙状窦 大脑内侧面浅静脉 n大脑内侧面的浅静脉: 大脑前静脉,汇入基底静脉; 额内侧静脉、中央内侧静脉、顶内侧静脉、顶枕内侧静脉,汇 入上矢状窦; 枕内侧静脉,汇入大脑大静脉。 大脑底面浅静脉 大脑底面的

40、浅 静脉: 额下静脉,汇 入大脑前静脉 ; 颞下静脉、枕 下静脉,汇入 横窦。 6.2.1.2 大脑深静脉 n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由两侧大脑内静 脉合成,注入直窦。 n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脑室顶中线 两侧的脉络丛内。多数(约80%)始于室间孔 后缘。 n大脑中深静脉:收集岛叶的血液,汇入基底静 脉。 n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左右各一,由 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在前穿质附近合成 ,沿视束腹侧,绕大脑脚,经内、外侧膝状体 之间,注入大脑大静脉。 大脑深静脉图示1 枕静脉 大脑大静脉 基底静脉 侧脑室外侧静脉 脉络丛静脉 尾状核静脉 透明隔静脉 大脑内静脉 后终

41、静脉 前终静脉 透明隔 第三脑室 松果体奇静脉 丘脑纹状体静脉 大脑深静脉图示2 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 视束 基底静脉 背侧丘脑 大脑中深静脉 6.2.2 脑干、小脑静脉 n脑干静脉 根据静脉的引流方向分为: 上群(汇入大脑大静脉) :中脑后静脉 前群(汇入岩上、下窦) :脑桥中脑前静脉、岩静脉。 n小脑静脉 根据静脉的引流方向分为: 上群(汇入大脑大静脉):小脑中央前静脉、上蚓静脉 前群(汇入岩上、下窦):小脑半球上静脉、小脑半球 下静脉 后群(汇入窦汇或横窦):下蚓静脉。 小脑静脉侧面图示 6.2.3 脑底静脉环 n脑底静脉环可分前、后两个静脉环,与Willis 环一样,是动静脉瘤的好发部

42、位。 n(1)脑底静脉前环:又称Rosenthal环,前方 由前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前静脉,后方由 后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由左 、右基底静脉所构成,此环基本上与大脑动脉 环伴行,只是位置深、管径细小而已。 n(2)脑底静脉后环:由前方的后交通静脉连 接左、右大脑脚静脉,双侧的基底静脉和后方 的大脑大静脉构成,此环不与动脉伴行,位置 更加偏后、深在。 大脑静脉环图示 大脑前静脉 前交通静脉 后交通静脉 大脑脚静脉 基底静脉 大脑大静脉 乳头体前静脉(弓) 大脑中深静脉 额下静脉 颞下静脉 6.2.3 脑静脉窦 n静脉窦位于两层硬脑膜之间,内衬血管内皮。 n静脉窦主要由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 窦、乙状窦、海绵窦以及其它颅底静脉窦组成 ,最后穿出颈静脉孔,汇入颈内静脉。 脑静脉窦图示 蝶顶窦 岩上窦 颅底静脉窦、颅神经图示 视神经、眼动脉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岩下窦 舌下神经 基底窦 外展神经、基底丛 海绵窦后内部 海绵窦前内部 岩上窦 面、前庭蜗神经 海绵窦 蝶骨大翼 颈内动脉 脑静脉窦汇流关系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