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0233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PPT文档.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头皮 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1:皮肤: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2 皮下组织: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3 帽状腱膜: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4 帽状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 5 骨膜: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二.颅骨,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他21块头骨都借缝或软骨结合或骨结合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称为颅(craniu

2、m) 。通常将组成脑颅腔的骨骼称为颅骨。颅骨可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耳孔上缘、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颅底内面:蝶骨嵴和岩骨嵴将颅底分为颅后窝,颅中窝,颅前窝,颅底外面:前面被面颅遮盖,后部的中央为枕骨大骨。孔的前外侧枕骨髁,孔的后方为枕外嵴,其上为枕外粗隆。粗隆两侧是上项线。颅底外面有很多个孔 。,三.脑,脑位于颅腔内,平均重量约1400克。脑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延髓是脊髓的延续,在腹侧面它与脑桥间有桥延沟相分隔,脑桥上端与中脑大脑相连脊髓的中央管开放成延髓、脑桥

3、和小脑间的共同室腔(第四脑室)。,脑干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及中脑。延髓尾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接续,中脑头端与间脑相接。延髓和脑桥恰卧于颅底的斜坡上。,大脑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后部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丘脑下部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脑导水管第三脑室与第四脑室相通。丘脑是间脑中

4、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丘脑被丫形的白质板(称内髓板)分隔成前、内侧和外侧三大核群,丘脑的核团及其纤维联系:丘脑前核:位于丘脑前结节的深方,它接受发自乳头体的乳头丘脑束,发出纤维投射至扣带回。丘脑内侧核:接受丘脑其他核的纤维,发出纤维投射到额叶前部皮质。丘脑外侧核:又分为较小的背侧部和较大的腹侧部。背侧部接受丘脑其他核团纤维,发出纤维至顶叶皮质。腹侧部与脊髓、脑干以及小脑有广泛联系。,脑干背侧面:延髓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称为闭合部,其室腔为脊髓中央管的延续,正中沟的两侧为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中分别隐有薄束核与楔束核。脑桥的背面构成第四

5、脑室底的上半部。在第四脑室底具有横行的髓纹,是延髓和脑桥的分界标志。,脑干腹侧面:在延髓的正中裂处,有左右交叉的纤维,称锥体交叉,是延髓和脊髓的分界。正中裂的两侧纵行的隆起,为皮质脊髓束(或锥体束)所构成的锥体。脑桥的下端以桥延沟与延髓分界,上端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其上面借小脑幕与大脑的枕叶相隔。小脑借上、中、下三对脚与脑干相连。上脚(结合臂)与中脑被盖相连,中脚(脑桥臂)与脑桥的基底部相连,下脚(绳状体)与延髓相连。小脑在脑干菱形窝的背方,与菱形窝之间的空间为第四脑室。小脑可分为蚓部和半球部。,四.脑膜,颅骨与脑间有三层膜。 由外向内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三层膜

6、合称脑膜。,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是颅骨内面的骨膜,仅疏松地附于颅盖,特别是在枕部与颞部附着更疏松,称为骨膜层。但在颅的缝和颅底则附着更牢固,很难分离。颅内无硬膜内腔。硬脑膜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硬脑膜突起,在一定部位,硬脑膜内层折叠成皱襞,其中重要的有: 大脑镰 形如镰刀。是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向伸展与两半球之间的结构。其前端窄,附于鸡冠,后分宽,向下连于小脑幕的上面,小脑幕 呈半月形,水平地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小脑幕分为两侧颞骨岩部;前缘游离并向后凹陷,称为幕切迹,与蝶骨鞍背围成的孔有中脑穿过。小脑幕将颅腔分为幕上、下间隙。幕上

7、间隙又借大脑镰分为左、右两部。当幕上间隙的颅内压增高时,可将海马旁回和海马旁回钩推入小脑幕孔,形成颞叶钩回疝。,蛛网膜,有很薄的结缔组织构成。是一层半透明的膜,位于硬脑膜深部,其间有潜在性腔隙为硬脑膜下隙。腔内含有少量液体。蛛网膜跨越脑,被覆于脑的表面,与软脑膜之间有较大的间隙,称为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软脑膜 是紧贴于脑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并伸入沟裂。脑的血管在软脑膜内分支呈网,并进入脑实质浅层,软脑膜也随血管进入至脑实质一段。由软脑膜形成的邹襞突入脑室内,形成脉络丛,分泌脑脊液。,五.脑血液循环,脑循环系的特点是:有成对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在脑内互相衔接成动脉循环;静脉系多不与同名动脉

8、伴行,所收集的静脉血先进入静脉窦再汇入颈内静脉;各级静脉都没有瓣膜。它包括脑的动脉系统和脑的静脉系统。,颅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壁较薄,平滑肌纤维亦少。供应大脑的动脉主要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前者主要供应大脑半球后动脉后1/3和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椎动脉入颅后形成基底动脉,其分支与颈后动脉发出的交通支相吻合,形成大脑动脉环,有调节脑血液供应的平衡作用。当动脉环的血流阻断时,侧枝循环即可起到代偿作用以保证脑的血液供给。,颈内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在颈部上升至颅底,前行至破裂孔出入颅。;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如下:(1)眼动脉:供应视网膜和眼球的血液;(2)后交通动脉;(3)脉络膜前动脉;(4)大脑前动脉

9、及前交通动脉;(5)大脑中动脉:它是颈内动脉的延续。,椎-基地动脉系统 椎动脉为椎基底动脉系的主干动脉,左右各一。其主要动脉干和分支如下:(1)小脑后下动脉:发出的主要分支有延髓支、小脑支和脉络膜支;(2)小脑前下动脉;(3)内听动脉;(4)脑桥支;(5)小脑上动脉;(6)大脑后动脉:它分为枕支和颞支。,脑底动脉环 又称大脑动脉环或WILLIS氏环位于脑底部。它是有两侧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近侧端、大脑前动脉近侧端和一条前交通动脉组成。脑底动脉环是脑内主要动脉间的吻合结构,它是一个潜在的侧副循环代偿装置。,颅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多不与动脉拌行。它分为两组。浅组静脉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

10、髓质的静脉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深组静脉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静脉注入直窦,六.脑神经,脑神经除嗅神经和视神经由胚胎时期的脑室壁向外凸出演化而成外,其它的都与脊神经的发生形式相似,但又有其特点,即脑神经可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其中感觉神经和视神经分别与端脑和间脑相连,其余均同脑干相连,副神经尚有来自上颈髓的纤维。,脑神经除躯体传入、穿出和内脏传入、穿出四种纤维成分外,还有特殊躯体传入和特殊内脏传入、传出三种纤维成分。 1、嗅神经 传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11、,2、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

12、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

13、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面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主要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8、位听神经 由传导位置平衡感觉冲动的前庭神经和传导听觉冲动的蜗神经组成。前庭神经节位于内耳道底。蜗神经节位于内耳蜗轴螺旋管内。两神经从内耳道底起始,经延髓脑桥外侧端,面神经的外侧入脑。,9、舌咽神经 是混合神经,由连于延髓外侧面的许多根丝集合成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肌和喉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

14、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10、迷走神经 是混合神经,在舌咽神经的下方由许多附于延髓的根丝集合成干。经颈静脉孔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缩肌和颈突咽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11、副神经 是特殊内脏运动神经,由延髓根和脊髓根构成。 12、舌下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由延髓外侧沟离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舌下神经支配舌肌。,颅内压增高和脑疝,一、颅内压的生理调节 颅腔为半密闭体腔,其内容物: (1)脑组织 ;(2)脑脊液 ;(3)血

15、液。 颅内压:颅内容物对颅腔产生的压力。 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体积与颅腔适应,保持稳定压力。,正常值:成人:0.72.0Kpa (70200mmH2O);儿童:0.51.0Kpa (50100 mmH2O)。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 (200mmH2O)时称为颅内压增高。,二、颅内压增高的病因,(1) 颅内正常内容物体积增加; I. 脑体积增加:各种原因的脑水肿 II. 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失衡:各种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脑积水 III. 脑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畸形、碳酸血症。,颅内压增高的病因,(2) 颅内(额外)占位病变:血肿、肿瘤、脑脓肿等。 (3) 先天畸形使颅腔容积缩小:狭

16、颅症、颅底凹陷症、凹陷骨折。,三、病理生理:,(一)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 年龄: 2、 病变扩张的速度: 3、 病变部位: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 4、 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5、 全身系统性疾病:,(二)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 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血管阻力 = 脑灌注压/脑血管阻力 2、脑移位和脑疝 3、脑水肿 4、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颅内压增高的后果,5、神经源性肺水肿 6、 库兴反应: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且有力、呼吸深慢,,四、颅内压增高的类型,1、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多由于颅腔狭小或全面性的脑体积增大引起。 特点:颅

17、腔内各部位及各分腔之间压力均匀地升高,不存在明显的压力差,因此没有明显的脑组织移位。临床上见于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这类病人对颅内压增高的耐受力较高。,2、 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多因颅内扩张性病变引起。病变部位压力首先增高,附近脑组织受压移位并把压力向远处传递,这在颅内各分腔之间存在压力差。这种压力差是导致脑室、脑干等中线结构移位的主要动力。对颅内压增高的耐受力低。,以病程分类 1、急性颅内压增高:外伤所致颅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 2、亚急性颅内压增高:颅内恶性肿瘤、转移瘤、颅内炎症. 3、慢性颅内压增高:颅内良性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五、临床表现,1、 头痛(Head

18、ache) 2、 呕吐 (Vomiting) 3、 眼底变化 视神经乳头水肿(Papiloedema) 4其它:意识障碍、库兴反应(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且有力、呼吸深慢,既“两慢一高”)。,Normal fundus,Papilledema,五、诊断,1、病史和临床表现:三主征 2、 辅助检查 (1) 腰椎穿刺 (2) 颅内压监测 (3) 头颅X线平片 (4) 脑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5) 非侵入性脑成像检查:CT. MRI,六、治疗,1、一般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颅内压监护、补液、吸氧、保持气道通畅、避免腹压增高. 2、去除病因 3、降颅内压治疗 4、激素治疗 5、冬眠低温疗

19、法:亚低温 6、脑脊液体外引流 7、抗生素治疗 8、对症处理,急性脑疝,定义: (1)颅内某些局部分腔产生占位性病变,其压强高于临近分腔,相成压强差;(前因) (2)压强差导致了脑组织移位; (3)这种移位引起了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后果)。,二、临床表现,(一)小脑幕切迹疝 1、 颅内压增高表现 2、 意识改变 3、 瞳孔改变 (动眼神经受累及) 4、 运动障碍 (大脑脚压迫) 5、 生命征紊乱,(二)枕大孔疝 1、可出现颈项强直 2、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3、没有瞳孔改变 4、呼吸骤停发生较早,一、 处理,1、处理颅内压增高 2、治疗原发病,3、 姑息性手术(对症处理) (1) 脑室体外引流术 (2) 脑脊液分流术 (3) 内外减压术手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