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0448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精选文档.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磺酰胺类化合物发展而来 磺胺类利尿药 磺胺类降血糖药 氢氯噻嗪 格列齐特 第一节第一节 口服降血糖药口服降血糖药 Hypoglycemic DrugsHypoglycemic Drugs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作用减低,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不足或作用减低,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 及蛋白质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及蛋白质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 表现的一组综合证。表现的一组综合证。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分类 分类:分类: 一、原发性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一、原发性糖尿病:胰岛素依赖

2、性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 二、二、II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NIDDM 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 NIDDMNIDDM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释放延迟;胰岛素释放延迟; 胰岛素外周组织作用损害;胰岛素外周组织作用损害; 肝糖的产生。肝糖的产生。 目前应用和在研的药物作用机制:目前应用和在研的药物作用机制: 改变营养物质在胃肠道的吸收;改变营养物质在胃肠道的吸收; 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和速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和速度; 抑制肝糖的产生;抑制肝糖的产生;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增加

3、非胰岛素介导的糖代谢。增加非胰岛素介导的糖代谢。 口服降糖药分类 磺酰脲类 非磺酰脲类 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剂 胰岛岛素增效剂剂 糖尿病并发发症治疗药疗药 物 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发现与发展:磺酰脲类降糖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 1. 二战期间(二战期间(19421942年)用磺胺类药物治疗伤寒年)用磺胺类药物治疗伤寒 病时,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病时,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 2. 2. 19551955年,氨磺丁脲首先用作降糖药物,因骨年,氨磺丁脲首先用作降糖药物,因骨 髓抑制和肝毒性而停用;髓抑制和肝毒性而停用; 3. 3. 随后出现第一代安全性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随后出现第一代安全性口服磺

4、酰脲类降糖药 ,如,如甲苯磺丁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醋酸己脲;、氯磺丁脲、醋酸己脲; 4. 4. 7070年代出现第二代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如年代出现第二代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如 格列本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5. 5. 8080年代出现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如年代出现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如 格列美脲。格列美脲。 甲苯磺丁脲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Tolbutamide 化学名:化学名:4-4-甲基甲基-N-N(丁氨基)羧基(丁氨基)羧基 苯磺酰脲苯磺酰脲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

5、臭 ,无味。易溶于丙酮或氯仿,溶于乙醇,几乎不,无味。易溶于丙酮或氯仿,溶于乙醇,几乎不 溶于水。溶于水。mp.126130 。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 1. 本品含磺酰脲结构,具有酸性,可溶于本品含磺酰脲结构,具有酸性,可溶于 氢氧化钠溶液。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氢氧化钠溶液。可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0.1mol/LNaOH0.1mol/LNaOH液滴定本品液滴定本品 中性乙醇液。中性乙醇液。 2 2、本品脲结构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本品脲结构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受 热易水解。热易水解。 甲苯磺丁脲甲苯磺丁脲 对甲苯磺酰胺对甲苯磺酰胺 硫酸溶液硫酸溶液 加热回流加热回流

6、 mp.138 滤液滤液 (硫酸正丁胺)(硫酸正丁胺)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加热中和加热中和 正丁胺正丁胺 COCO 2 2 化学合成路线:化学合成路线: 正丁醇氯化、胺化、成盐后与对甲苯磺酰脲缩合。 磺酰脲类降糖作用机制磺酰脲类降糖作用机制 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减少肝脏对胰岛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减少肝脏对胰岛 素的清除;素的清除; 长期使用磺酰脲类还能改善外周组织胰长期使用磺酰脲类还能改善外周组织胰 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和增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和增 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 还能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运转和糖还能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运转和糖 原合成

7、酶的活性,减少肝糖的产生。原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肝糖的产生。 磺酰脲类降糖作用机制磺酰脲类降糖作用机制 特异性抑制胰岛细胞上的K-ATP通道, 使其关闭, 细胞去极化,钾通道关闭 ,钾离子停止内流; 钙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 促进胰岛素分泌。 同类药物第一代 苯环及脲基末端不同取代基导致药物作用强度及 持续时间存在差别: 苯环对位氯不易代谢失活,半衰期长; 苯环对位羰基在肝脏还原为仲醇,降糖作用增强 2.5倍,作用时间延长; 苯环对位甲基二步氧化为羧基失活,代谢中间体 羟基和甲氧基衍生物具有活性,作用时间延长。 氯磺丙脲 醋磺己脲 妥拉磺脲 第二代口服降糖药 格列齐特 格列波脲 格列苯脲 结构特

8、点: 1、苯环磺酰脲对位引入较大侧链结构; 2、脲基末端带有脂环或含氮脂环; 3、脂环氧化失活。 降糖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少,用量更少。 第三代口服降糖药 特别适用于对其它药物无效的糖尿病人 用量更小,安全更好 格列美脲 格列本脲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libenclamide 化学名:化学名:N-2-4-N-2-4-(环己氨基)羰基(环己氨基)羰基 氨基氨基 磺磺 酰基酰基 苯基苯基 乙基乙基-2-2-甲氧基甲氧基-5-5-氯苯甲酰胺,又名氯苯甲酰胺,又名 优降糖优降糖。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无味: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无味 。略溶于氯仿,微溶于甲醇或乙

9、醇,不溶于水。略溶于氯仿,微溶于甲醇或乙醇,不溶于水 或乙醚。或乙醚。 mp.170174 ,熔融时分解。正常 贮藏比较稳定,但对湿度比较敏感。 作用机理 (1)刺激胰腺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 件是胰岛b 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的功能; (2)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 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使 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 (3)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 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药物相互作用】 1、与酒精同服时,可以引起腹部绞痛、恶心、呕吐、 头痛、面部潮红和低血糖。 2、与b 受体阻

10、滞剂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而且 可掩盖低血糖的症状,如脉率增快、血压升高;小量 用选择性b 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atenolol)和美托 洛尔(metoprolol)造成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3、氯霉素、胍乙啶、胰岛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保 泰松、羟保泰松、丙磺舒、水杨酸盐、磺胺类与本品 同时用,可加强降血糖作用。 4、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噻嗪类利 尿剂、甲状腺素可增加血糖水平,与本类药同用时, 可能需增加本类药的用量。 5、香豆素类抗凝剂与本类药同用时,最初彼此血浆浓 度皆升高,但以后彼此血浆浓度皆减少,故需要调整 两者的用量。 双胍类降糖药物发现及发展情况双胍类降糖

11、药物发现及发展情况 19181918年人们发现胍降糖作用,因毒性大而不能年人们发现胍降糖作用,因毒性大而不能 药用;药用; 2020年代胍衍生物年代胍衍生物Synthalin ASynthalin A和和Synthalin BSynthalin B,因,因 毒性弱而用于临床;但因作用小,长期使用会毒性弱而用于临床;但因作用小,长期使用会 引起肝损害,在引起肝损害,在3030年代停用;年代停用; 5050年代苯乙双胍的出现,本类药物得以发展;年代苯乙双胍的出现,本类药物得以发展; 陆续出现二甲双胍和丁福明;陆续出现二甲双胍和丁福明; 二甲双胍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双胍类化合物。二甲双胍是目前应用最广的

12、双胍类化合物。 双胍类降糖作用机制双胍类降糖作用机制 1. 1.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增加骨骼肌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增加骨骼肌 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氧化和代谢,减少肠道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氧化和代谢,减少肠道 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2. 2. 同时能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有利于控制同时能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有利于控制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3. 3. 并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并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 结合后作用。结合后作用。 因此,双胍类降糖药成为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因此,双胍类降糖药成为肥胖伴胰岛素抵抗

13、 IIII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选药物。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选药物。 盐酸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Metformin Hydrochloride 化学名:化学名:1 1,1-1-二甲基双胍盐酸盐二甲基双胍盐酸盐 物理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或晶性粉末,无臭物理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或晶性粉末,无臭 。 mp.220225 。易溶于水;溶于甲醇;微 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乙醚和氯仿。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 1. 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其具有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其pKapKa值为值为 12.412.4。盐酸盐的。盐酸盐的1%1%水溶液水溶液pHpH为为6.

14、686.68,呈中性,呈中性 ; 2. 2. 盐酸二甲双胍水溶液呈氯化物的鉴别反应:盐酸二甲双胍水溶液呈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盐酸二甲双胍水溶液加盐酸二甲双胍水溶液加10%10%亚硝基铁氰化钠亚硝基铁氰化钠 溶液溶液- -铁氰化钾试液铁氰化钾试液-10%-10%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3 3分分 钟内溶液呈红色;薄层色谱法检测。钟内溶液呈红色;薄层色谱法检测。 3. 3. 可能发生分子内重排,分解产生二甲基胍和可能发生分子内重排,分解产生二甲基胍和 氰胺。氰胺。 盐酸二甲双胍的合成盐酸二甲双胍的合成 盐酸二甲双胍的体内代谢盐酸二甲双胍的体内代谢 本品吸收快,半衰期短(本品吸收快,半衰期短(1

15、.52.81.52.8小时),很少小时),很少 在肝脏代谢,也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也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几乎全部 以原形由尿排出。故肾功能损害者禁用,老年以原形由尿排出。故肾功能损害者禁用,老年 人慎用人慎用 副作用小,仅约副作用小,仅约20%20%有轻度胃肠道反应。有轻度胃肠道反应。 由氯化二甲胺与双氰胺缩合而成。由氯化二甲胺与双氰胺缩合而成。 第二节第二节 利尿药利尿药 常作为抗高血压用药。常作为抗高血压用药。 尿液产生过程 肾小管重吸收 利尿药作用机理原尿重吸收 按利尿药效能分类:按利尿药效能分类: 1. 1. 高效利尿药:高效利尿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髓质部和皮抑制髓袢

16、升支粗段的髓质部和皮 质部对质部对NaNa+ +、 、Cl Cl - - 的再吸收,干扰肾脏的稀释功的再吸收,干扰肾脏的稀释功 能和浓缩功能;如呋塞米(速尿)能和浓缩功能;如呋塞米(速尿) 2. 2. 中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皮质部和远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皮质部和远 曲小管前段对曲小管前段对NaNa+ +、 、Cl Cl - - 的再吸收,只影响肾脏的再吸收,只影响肾脏 的稀释功能,如氢氯噻嗪;的稀释功能,如氢氯噻嗪; 3. 3. 低效利尿药: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抑制作用于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抑制 剂和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和皮质集合管,干扰剂和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和皮

17、质集合管,干扰 NaNa + + 再吸收和再吸收和KK + + 分泌的保钾利尿药,如乙酰唑分泌的保钾利尿药,如乙酰唑 胺。胺。 按作用机制分类 1、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 2、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3、髓袢升支利尿药:呋噻米、氢氯噻嗪 4、保钾利尿药:螺内脂 利尿药作用部位 呋塞米呋塞米FurossemideFurossemide 化学名:化学名:2-2-(2-2-呋喃甲基)呋喃甲基) 氨基氨基-5-5-(氨磺酰基(氨磺酰基 )-4-4-氯苯甲酸,又名速尿,利尿磺胺。氯苯甲酸,又名速尿,利尿磺胺。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无味,易溶于无臭无

18、味,易溶于 二甲基甲酰胺,稍易溶于甲醇及丙酮,稍难溶二甲基甲酰胺,稍易溶于甲醇及丙酮,稍难溶 于乙醇,难溶于乙醚,几乎不溶于水。于乙醇,难溶于乙醚,几乎不溶于水。 mp.200 mp.200 。溶解于氢氧化钠试液中。遇光渐渐变色。溶解于氢氧化钠试液中。遇光渐渐变色。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 1、酸性:磺酰胺基和羧基、酸性:磺酰胺基和羧基pKa=3.9pKa=3.9。 2 2、本品的钠盐水溶液,加硫酸铜试液生成、本品的钠盐水溶液,加硫酸铜试液生成绿绿 色铜盐沉淀色铜盐沉淀; 3 3、水解后产生芳伯胺基,可发生重氮偶合反、水解后产生芳伯胺基,可发生重氮偶合反 应。应。 药理作用 1、呋塞米等髓袢

19、利尿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且 药物剂量范围较大。本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 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结果管 腔液Na、C1-浓度升高,而髓质间液Na、 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降低,肾小管浓 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 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2)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呋塞米能抑制前列腺 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从 而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 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深部血流量 增加,在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其用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基础。 化学合成路线:化学合成路

20、线: 加热 加热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临床作用 有效治疗心因性水肿,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和肾 性浮肿;有温和的降血压作用。 不良反应 体液和电解质失衡; 高尿酸症; 胃肠道反应。 氢氯噻嗪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ydrochlorothiazide 化学名:化学名:6-6-氯氯-3-3,4-4-二氢二氢-2H-1-2H-1,2 2,4-4-苯并噻二苯并噻二 嗪嗪-7-7-磺酰胺磺酰胺-1-1,1-1-二氧化物。又名二氧化物。又名双氢克尿噻双氢克尿噻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本品为白色结晶,无臭,略带苦味本品为白色结晶,无臭,略带苦味 ,因磺酰基的吸电子效应,本品具有酸性,易,因

21、磺酰基的吸电子效应,本品具有酸性,易 溶于无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氨水,有机碱溶于无机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氨水,有机碱 和正丁醇,中性、酸性液中溶解度很小。难溶和正丁醇,中性、酸性液中溶解度很小。难溶 于醋酸、氯仿、乙酸乙酯,略溶于甲醇、乙醇于醋酸、氯仿、乙酸乙酯,略溶于甲醇、乙醇 ,易溶于丙酮。,易溶于丙酮。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 1. 固体氢氯噻嗪室温贮存固体氢氯噻嗪室温贮存5 5年,未见发生显著降年,未见发生显著降 解,加热至解,加热至23022302小时,仅见颜色略变黄色小时,仅见颜色略变黄色 ,其它物理性质无明显变化,岁日光稳定,其它物理性质无明显变化,岁日光稳定, 但不能在强

22、光下爆晒。但不能在强光下爆晒。 2. 2. 磺酰基的吸电子性,使本品具有酸性,溶解磺酰基的吸电子性,使本品具有酸性,溶解 于于NaOHNaOH,氨水,有机碱和正丁胺。,氨水,有机碱和正丁胺。 1. 1. 3 3、本品水溶液发生水解,生成、本品水溶液发生水解,生成6-6-氯氯-2-2, 4-4-二磺酰胺基苯胺。该反应受温度和溶二磺酰胺基苯胺。该反应受温度和溶 液液pHpH值影响。水解产生的芳伯氨基,值影响。水解产生的芳伯氨基, 可以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稳定的可以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稳定的 偶氮染料。偶氮染料。 作用与用途 主要抑制髓拌升支皮质部对Na+和C1-的再吸收 ,从而促进肾脏对氯

23、化钠的排泄而产生利尿作 用。为一中效利尿药。本品还有微弱的抑制碳 酸酐酶的作用,因此尿中HCO3-丢失较轻。口 服后1小时出现作用,约2小时达高峰,维持12 一18小时。 本品还有降压作用,并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降 压作用。降压效应弱但确实,临床上作为基础 降压药与其他降压药配伍应用。还有抗利尿作 用,减少尿崩症病人的尿量,但疗效不及脑垂 体后叶素,作用机制不详。 体内代谢和药理作用体内代谢和药理作用 本品很少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原形从肾小管排本品很少经肝脏代谢,主要以原形从肾小管排 泄;泄; 本品对碳酸酐酶抑制作用很弱,产生利尿作用本品对碳酸酐酶抑制作用很弱,产生利尿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髓袢升支

24、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主要是通过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 管前段对管前段对NaNa+ +、 、Cl Cl - - 和水的再吸收而发挥作用。和水的再吸收而发挥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远发性高血压临床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远发性高血压 病、尿崩症、高尿钙症和肾结石等。病、尿崩症、高尿钙症和肾结石等。 合成路线:合成路线: 构效关系构效关系 乙酰唑胺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Acetazolamide 化学名:化学名:N-5-N-5-(氨磺酰基)(氨磺酰基)-1-1,2 2,4-4-噻二唑噻二唑-2-2- 基基 乙酰胺。醋唑磺胺,醋氨酰胺,乙酰胺。醋唑磺胺,醋氨酰胺,DIAM

25、OXDIAMOX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白色针状结晶或晶性粉末,白色针状结晶或晶性粉末, mp.258- mp.258- 259259,无臭,味微苦,易溶于碱性溶液如氨水,无臭,味微苦,易溶于碱性溶液如氨水 ,微溶于水和乙醇中,不溶于乙醚和氯仿。,微溶于水和乙醇中,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 1. 本品磺酰氨基的氢离子能解离,呈现弱酸性本品磺酰氨基的氢离子能解离,呈现弱酸性 ,pKapKa值值7.27.2,可形成钠盐并能与重金属盐形,可形成钠盐并能与重金属盐形 成沉淀,如与硝酸汞试液生成白色沉淀;成沉淀,如与硝酸汞试液生成白色沉淀; 2. 2. 本品与硫酸铜试液生成蓝绿色沉淀

26、;本品与硫酸铜试液生成蓝绿色沉淀; 3. 3. 本品与乙醇和硫酸共热,有乙酸乙酯特殊香本品与乙醇和硫酸共热,有乙酸乙酯特殊香 味生成。味生成。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 1. 碳酸酐酶将体内二氧化碳和水催化为碳酸,碳酸酐酶将体内二氧化碳和水催化为碳酸, 碳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在肾小管与钠离子交换碳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在肾小管与钠离子交换 而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当碳酸酐酶被抑制而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当碳酸酐酶被抑制 后,势必影响尿的后,势必影响尿的pHpH值和离子成分,由此导值和离子成分,由此导 致钠离子浓度增加,机体维持渗透压,也增致钠离子浓度增加,机体维持渗透压,也增 加了排尿量。加了排尿量。 2.

27、2. 服用磺胺药物的母鸡产软壳蛋的原因:磺胺服用磺胺药物的母鸡产软壳蛋的原因:磺胺 化合物抑制碳酸酐酶,导致碳酸生成受阻,化合物抑制碳酸酐酶,导致碳酸生成受阻, 蛋壳中碳酸钙不能形成。蛋壳中碳酸钙不能形成。 合成路线:合成路线: 主要作用为抑制体内的碳酸酐酶,使碳酸的形 成减少,近曲及远曲肾小管处氢、钠离子的交 换大为减慢,肾脏排出大量碱性尿、钠、钾、 重碳酸离子的排出均增加,同时携带大量水分 ,产生利尿作用。 口服30分钟后产生作用,持续时间8一12小时 ,利尿作用较弱;还能使房水的生成速度减慢 ,因而降低眼内压。用于轻度心脏性水肿、脑 水肿、青光眼等。 螺内酯螺内酯Spironolacto

28、neSpironolactone 化学名化学名:1717 - -羟羟羟羟基基-3-3-氧氧-7-7 - -孕甾孕甾-4-4-烯烯烯烯-21-21-羧羧羧羧酸酸- - - - 内内酯酯酯酯,又名,又名安体舒通安体舒通。 物理性物理性质质质质:略黄白色略黄白色结结结结晶粉末,晶粉末,mp.258-259mp.258-259 ,熔融时分解,有少许硫醇气味。有旋光性,比,熔融时分解,有少许硫醇气味。有旋光性,比 旋度旋度-33.5-33.5 (CHClCHCl 3 3 ),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 乙醇。乙醇。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1. 1. 本品在空气中稳定,室温放置本品在空气

29、中稳定,室温放置7 7天未见变色,天未见变色, 降解在一般制剂中和纯品中很少见,降解在一般制剂中和纯品中很少见,46 46 放放 置置5 5年,只有年,只有1%1%或更少的坎利酮生成;或更少的坎利酮生成; 2.2.本品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呈现红色,并有本品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呈现红色,并有 硫化氢气体产生,颜色的产生与硫酸对甾核硫化氢气体产生,颜色的产生与硫酸对甾核 氧化而形成大的共轭体系有关;氧化而形成大的共轭体系有关; 3.3.异烟肼与本品在甲酸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异烟肼与本品在甲酸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 黄色产物;黄色产物; 4.4.本品在甲酸中和羟胺盐酸盐、三氧化铁反应本品在甲酸中和羟胺

30、盐酸盐、三氧化铁反应 产生红色络合物。坎利酮无此反应。产生红色络合物。坎利酮无此反应。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 1. 螺内酯代谢物坎利酮是其体内活性形式;螺内酯代谢物坎利酮是其体内活性形式; 2. 2. 螺内酯代谢物是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的螺内酯代谢物是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的 完全拮抗剂,有抑制排钾和重吸收钠的作用完全拮抗剂,有抑制排钾和重吸收钠的作用 ,从而具有利尿作用。醛固酮的蛋白受体有,从而具有利尿作用。醛固酮的蛋白受体有 两种构象形式,仅有一种构象能与醛固酮分两种构象形式,仅有一种构象能与醛固酮分 子结合而有活性;螺内酯能与非活性构象形子结合而有活性;螺内酯能与非活性构象形 式

31、的醛固酮受体键合,而阻止受体向活性构式的醛固酮受体键合,而阻止受体向活性构 象翻转,从而抑制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象翻转,从而抑制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 ,同时大大减少水的重吸收;,同时大大减少水的重吸收; 3. 3. 本品主要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尿管。本品主要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尿管。 螺内酯的副作用:螺内酯的副作用: 1. 1. 引起高血钾症,所以有时与固定量的氢氯噻引起高血钾症,所以有时与固定量的氢氯噻 嗪合用;嗪合用; 2. 2. 抗雄性激素作用,引起阳痿和男性女性化,抗雄性激素作用,引起阳痿和男性女性化, 同时有同时有 微弱孕激素作用,导致妇女月经不调微弱孕激素作用,导致妇女月经

32、不调 ; 3. 3. 在在1 1,2 2位引入双键,可以降低对雄性激素、位引入双键,可以降低对雄性激素、 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减少副作用。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减少副作用。 适应症 (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 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 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 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 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 (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 的诊断和治疗。 (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 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氨苯蝶啶氨苯蝶啶TriamtereneTri

33、amterene 化学名化学名:2 2,4 4,7-7-三氨基三氨基-6-6-苯基蝶啶。苯基蝶啶。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mp.258-259mp.258-259,呈弱碱性,呈弱碱性,pKa6.2pKa6.2。略溶于水。略溶于水 、乙醇、氯仿,不溶于乙醚。、乙醇、氯仿,不溶于乙醚。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 1. 作用部位、药理和应用与螺内脂相同。该类作用部位、药理和应用与螺内脂相同。该类 药物在远曲小管影响阳离子的交换作用,阻药物在远曲小管影响阳离子的交换作用,阻 断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断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 2. 2. 作用机制与醛固酮拮抗剂相同;作用机制与醛固酮拮抗剂相同; 3. 3. 有高血钾副作用;有高血钾副作用; 4. 4. 口服后,口服后,50%50%被吸收,在被吸收,在3030分钟内显效,代分钟内显效,代 谢物也有利尿活性。谢物也有利尿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